登陆注册
9727200000036

第36章 在"抗敌第一线"(4)

这既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普通日本人的影响,可以看出普通日本民众对于国家政府的态度,同时启示我们不能不对日本文化进行深思。日本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无法产生诸如西方的上帝、印度的佛、中国儒家的仁义等具有超越和普世价值的文化思想,相反具有普世性的基督教传到日本之后,却发生了变异。"真的这样多的日本人死了?支那人还配杀日本人!......"在日本的野蛮侵略遭到中国的正义抵抗从而造成人员伤亡之后,日本民众的"岛国根性"便暴露无遗,彻底粉碎了所谓的东瀛"人情美"。中国学子蕙所遭遇到的,再也不是温柔的笑靥了,而是"难看与憎恶的眼色"。

在凌叔华另外一篇小说《千代子》中,生活清苦的京都小市民抵挡不住中国料理的诱惑,垂涎于中国大陆物产的丰饶,而一份战争的"号外"似乎更刺激了他们的想象,激起了他们对侵略扩张的狂热。日本主战派通过宣传,把中国建构成一个衰败不堪的国家,日本可以轻易征服中国。日本草根阶层接受了这种中国想象和战争说教,甚至责怪政府"如果我们去年什么都不管,打下去,此刻你我都可以放量吃支那料理,玩支那女人的小金莲了"。由此可见,在对外战争中,日本民众和政府保持了一种共谋关系,甚至"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二、救亡VS启蒙

崔万秋在小说《新路》中,把"日本人民"和"日本政府"当成了一枚硬币的两面看待,在对外战争的问题上,他们是一个利益相关的民族共同体。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行为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日本政府对中国增兵的时候,日本青年总是踊跃参军,而家人及亲朋好友则热情送行。当然,也正是这种人员密集的场合,为中国留学生散发传单瓦解敌人军心,传播中国声音警告日本民众不要对不义战争盲目支持提供了方便。

在小说《新路》一开头,就有一个送别场面:在东京火车站送别本庄繁中将到大连就任关东军司令长官。本庄繁此次到中国东北履新,与平常司令官之维持大连一带租借地的治安任务不同,他是肩负了"发扬国威"的"重大的使命"的。所以,送行的人非常多,有军部大臣、各级将官、退伍军人、新闻记者,当然还有大量的平民。当列车启动的时候,"人山人海的欢送者,全脱帽呼万岁"。日本人的狂热,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看幻灯片时领教过,当时鲁迅对日本人的呼声"特别听得刺耳",而在《新路》中唯一保持安静的也只有一个中国人袁安北。他所显示出来的沉默的症候,其实就暗示了一种中国立场。而他之所以参加这个送行仪式,只是因为作为东三省边防长官章杰一的秘书,受命常驻东京,代表章长官与日本朝野各界接洽公私事务,所以不得不到场。在日本人狂热的欢呼声中,"他敏锐的神经,感觉到日本对东三省的侵略一天露骨似一天,今天本庄繁出发,日本的欢送情形,俨然欢送出征的将军,他觉得这一年的东省,怕有大祸临头,他想,及早警告章长官是必要的"。

本庄繁赴中国东北履新,是日本积极备战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俟长官到位,日本就要源源不断地向中国东北派遣军队了。由于当时还处在战争爆发前的沉寂期,"出征"的意味相对较淡,所以中国留学生没有举行示威和抗议活动。再说,小说《新路》中的主角冯景山,这个时候才从中国匆匆来到日本,中国留学生还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局面,缺乏强有力的精神领袖的领导。

小说《新路》叙述的是1931年4月到1932年4月所发生的事情,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侵略中国"师出有名"的目的,卑鄙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却诬为中国军队破坏,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攻击。而东北军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悲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告别白山黑水和家乡同胞,退入了山海关内,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落入了敌人手里。

假如用小说《新路》中日本军人的话来解释,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现实原因,在于1931年共产党在中国南方活动频繁,北方又有石友三闹事,再加上全国性的大洪水,导致大量灾民流离失所,出现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局面,于日本而言"正是进攻的好时候",所以日本抓住这个机会痛下毒手。而历史原因则在于,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企图以满蒙作为进入中国的据点和跳板,难怪日本军人说:"日本的国策有夺取满蒙的必要,夺取满蒙,是明治维新以来的国是。甲午之战,辽东半岛本来已经是日本的了,因为那时日本还是新进小国,所以抗不住德法俄的压迫,忍痛又归还给支那,现在是要复那次的仇,这是日本陆军积年的计划,岂是一朝一夕的事。"

基尔南说过:"帝国必须有一套灌注其中的思想范式或者条件反应机制。""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出版了日军占领奉天的号外,使日本全体国民都沉浸在一片疯狂的欢乐之中。大街上都挂满了太阳旗,所有的人都在喜形于色地议论所谓东北事件。就连天真无邪的日本少女敏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挂上太阳旗,因为在她所接受的教育中,东三省"不是中国的领土东三省,而是日本生命线的满洲。日本占领满洲,在她的脑筋中并不觉得奇怪,更不觉得非礼,'侵略'两个字,当然不会浮现到她的脑里来"。而激进的日本军人除了挂旗之外,甚至打破了早餐不喝酒的惯例,"但今天太快活了,所以命内人特别烫了两瓶正宗,作为帝国陆军新发展的祝贺。"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因为战线不断扩大,日本不得不向中国东北不断增兵。当时由于日本整个国家都成为了一部战争机器,出兵不只是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而是有许多民众热情参与欢送仪式的全民族行为。1899年冬天,梁启超漫步日本东京上野,目睹了在日本老兵退役、新兵入伍的新陈代谢之际,亲友热烈迎送的情景。"满街红白之标帜相接,有题曰欢迎某师团步兵某君,某队骑兵某君者,有题曰送某步兵某君,某炮兵某君入营者。盖兵卒入营出营之时,亲友宗族相与迎送之,以为光宠也。大率每一兵多者十余标,少者亦四五标。

其本人服兵役,昂然行于道,标则先后之,亲友宗族从之者率数十人。其为荣耀,则虽我中国入学中举簪花时不是过也。"日本对于军人的尊崇以及军人强烈的自豪感让梁启超动容,然而最震撼心魄的,还是其间为入营者题写的标语"祈战死","余于就中见二三标,乃送入营者,题曰'祈战死'三字。余见之矍然肃然,流连而不能去"。因为感受深刻,梁启超将其记入正在《清议报》连载的《饮冰室自由书》,这一则标题即命名为《祈战死》。何海鸣与梁启超的观点颇为接近,可以引为同调。他曾经在《求幸福斋随笔》一书中说:"予居日本一年余,见其人民似尚有中国古时代野蛮之风,纵酒酣歌,好谈武侠,......最易动以大义使之效死。"

更让梁启超深思的是中国和日本文化风习的差异,中国历来崇尚文官政治,对于投身行伍,则颇多不屑,所以中国历代诗歌皆言从军苦,自古以来就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说。而日本诗歌无不言从军乐,究其原因则和日本尚武习俗有关,"吾尝见甲午、乙未间,日本报章所载赠人从军诗,皆祝其勿生还者也。"中国送子入伍最典型的场面,大概要算杜甫的《兵车行》了:"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种生离死别、悲痛欲绝的伤怀,和日本"祈战死"乐观豪迈的精神相对比,相距不可以道里计。

雷海宗曾把中国这种缺乏尚武精神的文化称为"无兵的文化";林同济则把中国这种消极状态称为"活力萎顿"。梁启超《中国魂安在乎》一文好像就是从"祈战死"的反面来分析中国没有"兵魂"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之有兵也,所以钳制其民也。夺民之性命财产,私为己有,惧民之知之而复之也,于是乎有兵。故政府之视民也如盗贼,民之视政府也亦如盗贼;兵之待民也如草芥,民之待兵也亦如草芥"。为了铸炼出中国的"兵魂",就必须结束这种人民与政府彼此不信任,甚至矛盾分裂的状态,使"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这种主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维新派为了医治衰弱疲弊的中国所开出的药方。

由于日本军队出征不是纯粹的政府行为和军队行为,而是有许多民众参与欢送的全民族行为,所以中国留学生抓住这种机会,对他们当头棒喝,提出警告,并晓之以理,使其迷途知返。在中国版图上,东北三省的气候相对比较寒冷,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日本马上向中国派遣了由日本东北部青壮年组成的弘前师团,他们因为能够耐寒冷,也比较会打仗,所以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得心应手的侵略工具。因为从日本开拔前往中国的军队必须要从广岛经过,留学广岛的中国学子便设法摆脱日本侦探严密的监视,制作了许多传单,等到弘前师团经过时,如漫天雪花一般散发了出来。

在告日本国民的传单上写着:

现在中日两国站在敌对的地位,我们觉得这是东亚的不幸!

我们果然非敌对不可么?否否。我们应当在互助的原则之下,力谋共存共荣。

现在的中日之对立,完全是日本军阀穷兵黩武所致。我们相信这只有促成两国的不幸,不会给任何一方面一种好的结果。日本军阀,甘为戎首,是否要拖日本国民一齐下水,蹈帝国德意志之覆辙,使人民受尽涂炭,现在虽不可知,但日本军阀现在这样生吞活剥地侵略东三省,显然是将炸弹吞入腹中,行见其自己爆裂。无辜的日本的国民,盲从日本军阀,我们深为惋惜,我们希望日本国民及早觉醒!

在告日本军队的传单上写着:

你们为什么要和中国人拼命?满蒙真是日本的生命线么?否否。满蒙是日本资本家垂涎的宝库,你们牺牲性命,无非为资本家多打出一条生财之路。日俄战争的结果,究竟与日本无产大众有什么好处?除了增加孤儿寡母残伤废人以外,你们受资本家的骗,一次已尽够了,希望你们不要一误再误。

由于当时是深夜,日本警察和宪兵队措手不及。等他们手忙脚乱地布好阵容,准备上街抓人的时候,完成了使命的中国学子早已在夜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留学生在敌国境内散发反战传单,瓦解敌人军心,打消敌人士气,批判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的罪恶行径,指出其耽溺于战争的危害性,有利于催生日本人民的反战意识,激发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使日本民众迷途知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留学生无疑是在从事救亡运动,是战斗在抗敌最前沿了。

在深秋街市的夜空中,中国学子散发的传单随风飘散,到处飞舞,毫无思想准备的日本人无不感到惊骇和突然。当时陷入战争狂热之中的日本成为了一架战争机器,除了极少数开明人士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观点表示"同感"之外,绝大多数日本人都被战争思维所蛊惑,认同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警示不以为然。他们有的指责中国留学生忘恩负义辜负了日本的培养,有的叫喊"支那留学生说什么梦话",有的甚至破口大骂"支那大马鹿"。普通民众尚且如此,军人更是可想而知。大西泷治郎中将曾经写过这样一首俳句:"生命,如鲜花般脆弱,今日怒放,转瞬凋零。怎能希望花儿的芬芳,长留不散?"正是因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易逝,所以"日本军人最喜欢说:'我决心要像已经死了一样,以报答天皇的恩德。'其实这句话意味着许多行动,比如出征之前为自己举行葬礼;宣誓时要把自己变成'硫磺岛上的一抔土';下定决心要'与缅甸的花儿一起凋谢'之类"。日本士兵对天皇无比忠诚,为天皇征战视死如归,所以中国留学生要以散发传单的形式动摇日本军人的意志实非易事。尽管日本军民在军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蛊惑下顽固不化,但是散发传单的举动表明了中国留学生的英勇果敢和爱国热忱。

同类推荐
  •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代琅华照寒烟

    汉赋和乐府诗就像古老的情书,至美、深邃、感伤;汉赋和乐府诗就像一个王朝的情感库藏,她的美不可言说,情至酣处,浓烈得让人不忍回眸。提笔吟咏,细品个中滋味,诗赋里的帝王情、酒仙乐便溢满胸口,几番言辞足裁成一尺华美,三寸忧伤,织成那年夜未央。
  •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

    《赤子之心(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作者郭晓娜)为其中一册,选取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到祖国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结束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诗集《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是作者李一苇在2015年2月27日至10月27日在家里和医院之间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的。共有诗歌259首,有《新年快乐》、《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那些上元节的樱花》等作品,体现了作者内心不灭的童真以及用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观察得到的生活。
  • 美国手记

    美国手记

    《美国手记》是一本富有文学和历史价值的游记。从1842年1月初到6月底,狄更斯携夫人及朋友在美国进行了一次为期半年的访问,足迹所经之处既有华盛顿、纽约、费城、波士顿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有辛辛那提、哈特福德、伍斯特、西点等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一些小城镇。他将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进这本游记中,这本游记是考察19世纪美国社会风土人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
  • 走向辉煌——新时期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向辉煌——新时期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致力探寻我国少数民族市州报业发展创新之道,既是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市州报业发展的一次专门研究,也是对我国报业改革发展方向的一次全面探讨。全书紧扣“发展”二字,实事求是做文章,全面而系统,论证严密,案例丰富,鞭辟入里,观点振耳发聩,力透纸背,细读之下,无论是从选题内容、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水平来看,不仅是首部研究民族市州报发展的专门著作,也是湘西地区民族报业发展研究的奠基之作,填补了湘西地方新闻研究的空白。
热门推荐
  • 荒唐游戏:一眼订新娘

    荒唐游戏:一眼订新娘

    他一眼订新娘,她一瞬间决定老公。他是标准的花花公子,她是一个的来路不明的小女人。两个完全不把婚姻当回事的陌生男女,玩起了一场荒唐的婚姻游戏!接下来是否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PS:小小幽默,微微感动,深情演绎,平凡中的浪漫。闲时消遣的作品!~)
  • 心帝绝仙

    心帝绝仙

    神秘的谶言,千纪的谜题,天地神魔妖万古的争斗,只为那不朽的超脱。一个蛮荒少年,俯仰天地,洗炼道心,看他如何在红尘浊世之中,破开这千古的迷局。
  • 菜鸟王妃

    菜鸟王妃

    我虞贝贝是个爆破手,这是我第一次任务,江边的一处站点需要爆破。任务之前要喝一种药,让自己无所畏惧。可是怎么喝了以后头好疼。等我再次醒来,这哪儿啊?咦!怎么旁边还睡个死人
  • 我们之间有道白月光

    我们之间有道白月光

    江楚歌知道傅靖宸心中有根名叫云苒的刺,她拔不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生根发芽。她爱傅靖宸,但是她的爱不是委屈求全,她有她的骄傲。她成全他们,只为让他看清云苒的真实面目。江楚歌一直都很清楚云苒是自己人生中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只是这一次,江楚歌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和她、和傅靖宸,打一场有死无生的仗。
  • 所恋如星辰星辰不可摘

    所恋如星辰星辰不可摘

    白昼的太阳永远都不可能和夜晚的星辰相见.
  • 通天神捕

    通天神捕

    一目因果,窥见生死。二目因果,往生今世。三目因果,通彻天地有因,必有果!萧七月手握“因果大道”,坏人、恶霸、枭雄、善人统统现形,成就通天神捕。
  • 史记(第十卷)

    史记(第十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少年新冥王之除魔录

    少年新冥王之除魔录

    自他出生那日起,阎王便已决定十七年后取他性命。现在十七年期限将至,好不容易成为道术天师的他却被废尽武功。为了逃过这一场大浩劫,他被迫堕入魔道。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
  • 重生专属药膳师

    重生专属药膳师

    苏青淇穿越了,身为现代顶尖药膳师的她抱上了一条金大腿继续她的药膳师之路。只是这个药膳师被贴上了“专属”某人的标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