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83900000049

第49章 再谈老北京店铺的“人情味”

老北京人当中流传一句老话儿,即“有人缘才有财源”。这句话,既凝结着多少代人的感受,大概也源于老北京一些店铺的生意经——人情味。我想,过去年代的北京生意人可能根本不懂什么经营之道的高深理论,更不会经常召开什么“研讨会”、“培训班”之类的活动。他们凭着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想尽办法使自己的买卖经营下去,赢利糊口。因此,在经营办法上可谓“各有各的高招儿”。我童年时期正值20世纪50年代初,那时已基本懂事儿了。而那时,北京城里的一些与人们吃穿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店铺还以个体形式经营着,也就是说他们以此挣钱维持生活。多挣钱,生活条件就好,所以他们必须抓住顾客之心。抓住了人心也就抓住了顾客,即抓住了“衣食父母”,这既容易也不容易。那时,我常和胡同内及周围的一些小铺打交道,凭着儿时的经历和较强的记忆力及分析能力,现在分析起来也可以把他们的经营招数上升到“经营之道”的高度吧!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即老北京一些小店铺经营的“人情味”,因此凭记忆试举几个小例子,供大家做茶余饭后的一点儿消遣,但愿能对经营同类生意的单位老板有点儿启发。

其一:“老爷子(此处读zei,下同),我给您送去!”

我家所住的胡同东口左拐路西有一家小饭馆,每天早晨经营早点,午、晚经营面条儿、米饭、炒菜等家常饭菜。别看这一家小饭馆面积不大(屋内只有五六张饭桌),但每天生意非常火,总是食客不断。究其原因,和气和服务周到是一方面,但仔细观察,我发现这家掌柜的老两口经营的人情味特浓,他们的一些做法使人深受感动。例如,那时的夏末秋初之际,我们胡同内总有一两个卖蟋蟀的老人。老人每天上午九点多钟,便背着装着蟋蟀罐儿的包袱和装着蟋蟀的竹篓儿来到胡同内较宽的位置(一般在靠墙的位置),在地上铺开一块粗布,把一只只蟋蟀从篓里用罩子取出放在一个个瓦罐儿里卖。当时很受孩子们和一些喜欢斗、养蟋蟀的大人的欢迎。卖蟋蟀的几个钱在当时那个年代足够老人维持生活。老人中午要吃饭,于是便来到距卖蟋蟀的地方只有五十米的这家小饭馆。偏巧,老人买饭的第一天(老人自己说的),我正在那儿吃饭。老人一进门儿,我就看见小饭馆的女老板(因常打交道,所以我们附近这些小孩子都叫她“大妈”)迎上前说:“哟,老爷子,您吃点儿什么?”老人说:“我从今儿起就在这胡同里卖蛐蛐儿(一般人对蟋蟀的称呼)了,您给来碗面就成了,您快点儿,我这托付别人帮我看摊儿呐!”这时只听大妈高声说:“老爷子!好说,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您到我这儿吃饭就只当在家吃,您这么大岁数了天天自己来也不方便,不就在胡同里吗?老爷子,我每天到点儿给您送去,您就踏踏实实卖您的蛐蛐儿吧,别的您什么都甭管了!”说着,大妈就叫老人回去了。不一会儿,我看见大妈用一个大海碗(一种能装很多饭的粗瓷大碗,当时不少饭量大的男人都用这种碗)盛了满满一碗炸酱面,里面放了很多面码儿,上面还放着一根洗净的新鲜黄瓜。大妈一手端碗面,一手还端碗面汤,亲自送到老人面前,感动得老人连声说“谢谢!”以后,每天到中午,大妈或亲自或托人(很多人是自愿帮助送,大概是受了感动而为吧)把饭送到老人那里,一般都是炸酱面、打卤面、芝麻酱面等,大概是大妈考虑到老人的牙口不好,吃面更合适,所以尽量每天变换面的浇料,而且把面条儿煮得很软,总之替老人想得十分周到。如果老人想吃米饭炒菜,大妈就问老人想吃什么,如没有老人想吃的那种菜则不厌去买。一碗面,在当时也就一角钱左右,可谓小本生意;老人与大妈又非亲非故,而正是大妈两口子对老人像子女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的孝顺行为和出自真心的关切,深深感动了每天来此吃饭的其他顾客,我们这些小孩子回家都跟大人学舌,更使小铺周围的住户感到这家饭馆的主人的善良和热情,所以每天吃早点或午饭、晚饭需在外边吃的,都来这家小饭铺。而且以后,老人摆摊旁边的院子里的人也主动帮老人到饭馆里取饭,在这里形成了老人的“一个家”,周围助人为乐的人也越来越多。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举一反三,你说有这样浓的人情味的小饭馆能没人缘吗?人缘好,用餐的客人多,自然就有财源了!

其二:馒头铺的“边角料儿”

过去,老北京城里有不少经营普通馒头、豆馅蒸饼、枣儿馒头等主食的小店铺,人称“馒头铺”。用现在的眼光看,你大概会问“卖这能赚钱吗?”我个人的童年经历可以回答您:“能,而且我看买卖还很红火!”究其因有诸多方面,但就我亲身感受来看,试举一例你就明白了。

那时的这类铺子里所卖的食品中,有一种直径约40多厘米的红小豆馅儿的发面大蒸饼。每当蒸熟后,打开笼屉就闻到一股豆香味儿。而那掺有白糖、桂花等料的豆馅儿,孩子们都爱吃。蒸饼熟后,店家用刀将蒸饼切成大小形状不同,但分量几乎一点儿不差的小块儿来卖(人们一般都买不了一整个蒸饼)。这样,就难免剩下一些零星小块儿,我们就用“边角料儿”这个词儿来形容吧!大概有人会想:“这些边角料儿八成要论斤卖吧?”这你就错了。这种边角料儿究竟干什么用,我一说你就明白了:

一次,我母亲带我去买蒸饼和枣儿馒头。到了这家小铺,正好蒸饼等还没熟(一般是三四层笼屉摞在一起蒸,每层蒸的食品不同),嘴馋的我却耐不住馋瘾,非喊着“我要吃蒸饼!”这时,掌柜的过来,拿起一块边角料儿(豆馅蒸饼)说:“来,孩子,先吃一块,正好还是热乎儿的!”我伸手就要接,母亲却不让要,说:“小孩子别随便要人家东西!”这下子掌柜的“不爱听了”,似乎有点儿埋怨地说:“大嫂子,您这就见外了!咱们街里街坊的,又不是外人,不就是块儿蒸饼吗?您这可就有点儿瞧不起我了。小孩子不懂事儿,就是他每天找我要蒸饼吃,也是应该的,谁叫我是大爷辈儿的呢!”说着,就把这块蒸饼硬放在我手里。母亲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得说:“快谢谢大爷!”自此,我还真一见面就管这家小铺的男主人叫“大爷”了,管女主人自然叫“大妈”了。待蒸饼熟了,母亲自然要还人家的人情,于是说:“得,既然孩子爱吃,大爷多给我们来点儿吧!”结果,那天母亲买的蒸饼几乎比欲买的一倍还多。开了这个例,以后自然也不能少买了,否则怕人家看不起。你看,掌柜的紧紧抓住大人疼爱自己孩子的心理,用关心孩子的人情味增加了销量,对我家如此,大概对别的人家也如此吧?看来这些边角料儿,简直就是“人情弹”,掌柜的用它们“打”起人来,几乎百发百中,既赢得了人心,又增加了销售额。你说,这不是有了“人缘”就有“财源”吗?

其三:“快,给这孩子换身儿衣服!”

在距我家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家在当时看来规模较大的饭馆。所谓“较大”,也就是两间门脸儿、十张饭桌而已。来这儿吃饭的人,不仅有附近居民,也有不少过往的客人。

一次,我们家和亲戚在这儿吃午饭,邻桌是四位据说是刚从“豁子外”(城外,那时还有城墙)来城里玩儿的一家人。吃饭时,大概是这家人中最小的孩子(看来只有五六岁)因嘴急端起汤就喝,不想汤太烫,一烫嘴,孩子失手将碗掉在地上,汤也有些洒在孩子的衣服上。那家大人看孩子把碗摔得粉碎,就大声喝骂孩子。这时反而是掌柜的跑过来说:“快看看,烫着孩子没有!”说完,他用一块很干净的布给孩子擦洒在身上的汤菜。孩子的家长立刻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而且有点儿感动,连声说:“多少钱?我们赔,我们赔!”只听掌柜的说:“哎呀!赔什么呀,孩子又不是故意的!得,没烫着孩子比什么都好!嗨,一个孩子,您别往心里去,我再给您盛一碗凉凉点儿再给您端上来,您慢慢吃着!”不一会儿,掌柜的又端上一碗同样的汤,并问这家客人打哪儿来,干什么去,聊起家常来。当他听说这家人是从城外来城里玩儿的,便说:“您等等!”说完,便掀开布帘儿进了里面的屋子。一会儿,掌柜的出来时,手里托着一身干净的旧衣服,说:“大哥,看来您在城里还得转个半天,可不能让孩子湿着衣服玩儿,不舒服。正好这有身儿您侄子(指掌柜自己的孩子,你看掌柜的多会说话!)穿过的旧衣服(其实还有七八成新),反正他穿着也小了,您别嫌旧,先给孩子换上吧!”那孩子换上衣服,正好合身。孩子家长还说了句:“正好,嗨,这衣服还新着呢!”掌柜的这一举动,感动得这家人连声道谢,说句过火的话,“就差磕头了”。而周围的客人,包括我家人,有不少冲掌柜的伸出了“大拇指”!掌柜的仁义待人、富有人情味的举动,不仅给当时在场的人留下了好印象,而且一传十,十传百……从此,这家饭馆的客人越来越多了,这大概是一个主要因素吧!

……

这类例子还有不少,无法一一列举。我想从建立和谐社会和拓宽经营之路等各方面看,这些例子应该都有借鉴意义吧!现在的一些商家,特别是那些个体经营者,似乎更应该拿这些例子当面镜子。我想,这肯定有益无害!

同类推荐
  • 南宋小地主

    南宋小地主

    兵王秦寿在一次任务中死去,意外穿到了南宋一个小山村,面对一群极品亲戚,秦寿各种腹黑报复,更忙着种田经商,誓要在南宋打下一片天,过上神仙般的悠闲小日子
  • 末汉三分

    末汉三分

    原名《末汉》,以正史史料为依据,通过还原一些被《三国演义》忽略的事件及人物,展现真正的汉末,别样的三国。
  • 温故(十九)

    温故(十九)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兴唐并肩王

    兴唐并肩王

    《新唐词典》注并肩王拼音:bìngjiānwáng释义:历经三朝、兴唐砥柱、不世名臣逍遥侯楚辞的专称。喻入朝不拜,与皇帝齐肩而坐之意。近义词:楚并肩、楚逍遥反义词:无出处:《唐史·楚辞传》:“德宗以辞屡建不世奇功,冠之逍遥侯。辞归隐,帝思不已,以并肩王号之,谓有唐一朝,必不负辞。然辞一别永年,终不复出,并肩王遂成绝唱。”例句:你们有人管他叫数学家、发明家,有人管他叫军事家、政治家,甚至于有人叫他思想家、预言家,更可笑的是还有人叫他阴谋家……可在朕看来,他就只是朕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兄长!朕信他敬他,封他个并肩王,怎么了?(德宗起居录)
  • 汉末召唤之争霸天下

    汉末召唤之争霸天下

    穿越汉末三国成为汉灵帝之子刘绪,得到召唤系统。见过秦琼、尉迟恭大战吕布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不一样的汉末!(本书为架空历史,人物的出现时间未必如历史一样。)
热门推荐
  • 余生难为情

    余生难为情

    所有人都知道顾瑶爱秦寒,哪怕连命都不要。可只有秦寒不知道。终有一日,她死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秦寒才知道,他的生命中,永远不可能没有她。
  • 观外的桃花树

    观外的桃花树

    人间四月天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故事没有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 丛林基地再生

    丛林基地再生

    阳楽身为一个宅男在危机中穿越到了丛林世界,在这个以种族战争为主题的世界中,阳楽会靠着基地系统攀登高峰吗,基地系统的由来又是怎么的呢?ps:谢谢柒椿封面设计ps2:请大家支持正版来创世看书。(新人写书不容易啊~~)
  • 第一次爱过

    第一次爱过

    一次意外的事情变化,朋友的背叛,亲人的远离,袁星辰在心中暗暗发誓到,我一定会让看不起我的人刮目相看,一次意外,让他得到超级异能,让袁星辰的生活从此改变,袁星辰我喜欢你,心中的女神跟自己表白,跟美女同学的暧昧不楚,看星辰如何游离于制服诱惑,香车美女之间
  • 星际航游

    星际航游

    两个人在宇宙中旅行时和外星神兽结为朋友的故事
  •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丽,更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男主听说你告白

    男主听说你告白

    我怕,怕好友因为受伤而得不到你的喜欢,怕曾经那个对我很好的人,因为你的失败而黯然离场。我喜欢的那个人,哪怕时光流转,我也想让你好好的,不再喜欢那个到最后一无所有的我。
  • 婚情告急:老公大人,请自重

    婚情告急:老公大人,请自重

    新婚夜,那个身价不菲的男人强势上位,霸道占有“苏浅夏老公”的头衔。逃之夭夭,在他看来是欲情故纵;奋力反抗,在他看来是欲拒还迎;某人悄声支招:“老婆大人,其实我天生反骨,要不,你试试来软的?”苏浅夏推开某人,哼道:“黎冥熙靠得住,母猪也上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寒少的心尖宝贝2

    寒少的心尖宝贝2

    “你就是个疯子!”凤厉寒吝啬地连一个眼神都不给她,可见对她是讨厌到了极致。“修来,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