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63500000037

第37章 8680米营地的哭声

我,我心里难受!(抽泣声)今天行军,所有的藏族队员和王勇峰……都不吸氧,行军时只有我一个人吸……我感谢他们!我心里难受……是他们背着氧气却不能吸氧啊!(哭声)……

5月2日,八名突击队员和运输组的马欣祥、黄德雄自4号营地向7790米的5号营地突进。

日行军时,风力5级,积雪达50厘米深。突击队上午9时30分出发,中午接近珠峰第二道天险“大风口”时,高空风已达8级以上。雪硬冰滑,岩坡陡峭,极难站立。14点20分,加措、小齐米、开尊、普布、王勇峰、拉巴六人闯过“大风口”,到达5号营地。营地原设的帐篷已被雪深埋,所幸未被风撕破。两个多小时后,马欣祥、吴锦雄、伍玉龙也到达5号营地。黄德雄因途中风镜破裂,暂留7600米的爱尔兰队营地夜宿。次日,马欣祥、黄德雄下撤到4号营地,八名突击队员向6号营地突进。

由于这里的高度已近8000米,当晚队员开始夜间用氧,以保存体力。内地队员每人半瓶(两人轮流吸一瓶),台湾队员受照顾,每人一瓶。这里呼吸已十分艰难。

当日中午,西藏体委主任洛桑达瓦和西藏登协副秘书长姚凤城自拉萨赶到大本营。

5月3日晨,天气尚好,5号营地风力达6级。10时05分,突击队员出发了。

11时05分,老曾呼叫走在最前面的加措。加措答:“山上雪大风大,太难走,太难走了!大风有8级,所架的绳子常常找不到,埋在雪里了。”老曾说:“一定要用绳子保护!注意安全!”下午,13时。3号营地吴俊报告说,已确知有六名队员攀达8000米。我们通过高倍望远镜往山上看,没有找到。16时05分,加措的声音出现了,说还有五条绳子可到8300米的6号营地。五条绳子的长度是200米。

老曾问:“加措,能够看到后面的台湾队员吗?”“看不见,什么也看不见!……风雪太大,睁不开眼!”这时,突然听到了王勇峰的声音:“大本营,呼叫大本营!”我们顿时紧张起来。老曾问:“王勇峰!大本营听到,你现在哪个高度?台湾队员和你在不在一起?”王勇峰答:“伍玉龙和我在一起,吴锦雄在后面看不见。我们前面出现了冰壁,但绳子找不到了,也找不到前面队员的脚印,不知往哪里走……”老曾说:“我明白!你们就地停留,等待接应,不要再走!注意千万不要冻伤,原地活动一下身子。大本营紧急呼叫加措,加措!你立刻命拉巴下撤接应王勇峰!拉巴,听到没有?听到没有?……”达瓦主任用藏语向拉巴下令。

拉巴下撤接应。

16时35分,加措报告已到达8300米的6号营地。

17时10分,拉巴接应到王勇峰和伍玉龙。王勇峰向拉巴大声喊道:“拉巴!快去帮伍玉龙背东西,他背不动了!”拉巴下去接过伍玉龙的背包,带他们两人向上攀去。

大本营此时急切地呼叫吴锦雄,但就是没有回音。

老曾向3号营地的攀登队长金俊喜提出“营救方案”,准备让王勇峰下撤寻找吴锦雄。

17时45分,王勇峰惊喜地叫道:“看见吴锦雄了!他就在我们后边100米处。他忘记开报话机了。”老曾从极度紧张中吐了一口气,关了报话机自语道:“这个吴锦雄,高山反应反忘了。”20时39分,拉巴、王勇峰和伍玉龙到达6号营地。不久,吴锦雄也到达6号营地。

伍玉龙和吴锦雄,在这个高度已刷新了台湾的登高纪录。

但是,18时15分,于良璞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先到达6号营地的两个队员在设第二顶帐篷时,这顶帐篷被高空风猛地卷走了。和山上联系后,果然被证实了。

山上的形势再次严峻起来。6号营地的这顶帐篷被吹走,将完全打乱下一步部署。此时,山上8300米的风力为8级,达每秒24米。今夜,八名突击队员只能在剩下的这一顶六人帐篷内蜷挤着过夜了。而据气象卫星资料分析,明日高空风仍强达9级,气温为摄氏零下42度。

大本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

目前的八名突击队员为:加措、小齐米、伍玉龙、开尊、普布、王勇峰、吴锦雄、拉巴。

严峻的现实残酷地摆在了他们面前,更摆在大本营指挥者的面前。由于帐篷、氧气、食品等条件所限,必须让两名队员退出突击队下撤至5号营地。这两名队员,将失去登顶的机会。

可登顶的机会,是付出多少昂贵的代价才取得的!8300米,攀到这个高度,眼看登顶在即,又一下子失去……这是多么严酷的现实。

让谁撤?

深夜,已近23时,大本营指挥者拿出了一个、两个、三个方案。最佳的是哪一个?从体力及高度适应来看,两个台湾队员中只有一个具备突顶条件。这应当是伍玉龙。除了吴锦雄下撤外,另一个下撤的是谁呢?这是最大的难题,因为这几个内地队员都具备登顶条件。老曾咬了咬牙,说:“抛开一切感情因素,该无条件服从全队的需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尽最大力量保住台湾队员登顶!所以,我主张让实力最强的五名藏族队员协助伍玉龙登顶!”这张牌,是把所有的力量,放在力保台湾队员身上了。

李淳容和台湾队员李诚彦对这一方案很感动,但是,李诚彦说:“那北京队员王勇峰呢?王勇峰的体力和各个方面都不差,让他下撤下去太遗憾。我们希望能和西藏、北京队员一起登顶,这才是最圆满的结果。”李淳容也表示同意这个意见。

西藏体委主任洛桑达瓦说:“我同意台湾队长的意见,拉巴和王勇峰实力差距不大,应当让王勇峰上!”三个方面,都真诚地在替对方和全局考虑!这才是真正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只有具备着珠峰一般高远胸怀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激动和喜悦。老曾起身对大家说:“谢谢大家!今晚,首先是我们自己,在这攀顶之前做了一次超越式的攀登。这才是真正的登山者!”他的话音刚落,台湾方面李淳容、西藏体委主任洛桑达瓦、在登顶前夕率支援队赶到大本营的台湾副队长吴夏雄、因冻伤下撤的台湾攀登队长张铭隆,五个人,同时起立伸出手来紧紧握在一起,许久。

这五双手结成了一个比铁锁还坚固的锁结……新的编组为A组:加措、小齐米、伍玉龙;B组:普布、开尊、王勇峰。B组在前面开路,A组加措和小齐米协助伍玉龙冲击顶峰。

夜,已近零时。

大本营打开了报话机,开始和8300米处的八名队员联系。

李淳容心情很激动,也充满了矛盾,该怎么向吴锦雄下达这一决定?

李淳容:山上的朋友们,感谢每一位已到达8300米高度的山友,也感谢山上的所有队友。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本不愿意做出的抉择,只能请大家理解。吴锦雄,我要先和你讲,能听得到吗?

(8300米营地)

吴锦雄:听见了,请讲。

李淳容:我们有心痛的地方,但必须承认你速度慢一些,所以只好选择了伍玉龙攻顶,而你明天下撤。我明白,在你现在的高度,每人都有登顶的能力……你能理解吗?

1张铭隆:(眼含泪水)吴锦雄,我们一起爬山这么多年,现在让我又想起了我们曾爬过的许多山……你一直在进步,将来也一定还会有机会……吴锦雄:谢谢,谢谢大家。这样的安排很好,望大本营的朋友们放心。

吴夏雄:好样的吴锦雄!你是好样的!

李淳容:伍玉龙,我想你已经听到了我们做出的决定。希望你往上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困难时,你就祈祷,上帝会帮助你的。希望你登得越高越谦虚,不要忘了所有队员为此做出的努力,望你做一个真正的登山家。让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智慧,我将为你祷告……

(8300米营地)

伍玉龙:我一定尽力。

老曾和达瓦主任同加措和拉巴通话。

加措:拉巴答应明天和吴锦雄一起下撤。

没有听到拉巴的声音,他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中国登山队有一个老登山者老尚,有一年登纳木那尼峰,眼看就要登顶了,但接到了让他立即下撤抢救日本队员的命令。他是一边擦着泪水,一边马上下撤的。为此,他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登顶机会。这,也是真正的登山者。

5月4日凌晨,6号营地突然传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伍玉龙向大本营报告说,昨夜由于八个人挤缩在一起,腿无法伸直,整夜没睡,只能坐了一夜。他现在感觉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有呕吐,预感自己无法再向上登顶,请大本营同意他放弃突顶队员的资格,改让吴锦雄登顶。

李淳容让伍玉龙静下心来祷告,过一会儿再做出决定。

伍玉龙感觉仍不好。

“好,这没什么,伍玉龙,你不要有包袱。下撤时注意安全。”大本营马上再次征求吴锦雄的意见,吴锦雄同意。

10时55分,拉巴和伍玉龙下撤。

这样,吴锦雄作为台湾唯一的一个队员,加入向顶峰突击的突击组。

他肩负着台湾山友的希望和两岸登山队的希望。

12时30分,在突击组队长加措的指挥下,六名突击队员自6号营地向最后一个营地--8680米的7号营地出发。

吴锦雄得到了最优厚的待遇,他只背个人睡袋(其他队员背着物资,负重13公斤),而且行军途中可以用氧气。内地队员所背的氧气,行军途中不得使用,因氧气太少,要留在冲顶峰时用。

这个高度,已在珠峰东北的棱线上,我们通过望远镜已能够看见。由于队员在缺氧条件下攀登,地形又太陡,大本营在他们行军时一般不再和队员通话,以节省他们的体力。

15时35分,达瓦主任盯着望远镜说:“到8500米了!顺利的话,再有两个小时就能到7号营地!”

15时48分,报话机里终于传来加措的声音,喘得厉害,如拉风箱一样,听不太清:“我们……快到……第一台阶了,马上要翻越……第一台阶……”

老曾喊道:“你们一定要一起走,注意互相保护!注意高空风!”

“明白……放心!”

“第一台阶”和再向上的“第二台阶”,被称为“”珠峰最危险的天险”,也是登顶前的最后一道险关。从大本营望珠峰,可以清楚地见到这两处巨大的岩壁似两道台阶。1921年,英国的马洛里就是在这一高度遇难失踪的。而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副政委邬宗岳,也是在8500米这一高度滑坠牺牲的,人们在悬崖边只找到了他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摄影机。更多的登山者也是在这里,眼望着遥遥在望的顶峰,却只能饮恨下撤--高寒、陡壁、缺氧、高空风加在一起,难以战胜。

但是,我们看不见山上的英雄们究竟怎样攀越“第一台阶”。只有当他们没有被山体遮挡,背后又是雪地时,我们才能通过望远镜看到他们如豆粒大小的影子。

越过第一台阶,就是8680米的7号营地。

18时20分,加措等六人越过了第一台阶,并在一块很窄的岩石上扎营,搭起了唯一的一顶帐篷。

这是突击顶峰前的最后一个营地了,也叫突击营地。

大本营在欢呼,对六名队员顺利、平安地达到这一高度激动万分。老曾高兴地跑到帐外喊道:“英雄!英雄们突破8600米啦!”这是突击顶峰前的最后一个夜晚。

这是人类在“第三极”之上度过的一个夜晚。

海拔8680米,这里的温度在摄氏零下40多度,氧气的含量极少,是内陆地区的四分之一。这里是生命的极限了。

夜已黑尽,我们所有的队员全挤在指挥帐内,望着报话机。山上传下的每一点儿声音,甚至队友们艰难的呼吸声,都能听到。我们屏住了呼吸去听,紧紧攥着拳不愿松开,似乎这样能给他们增添一点儿力量。

7号营地的六名突击队员--加措、小齐米、普布、开尊、王勇峰、吴锦雄挤在帐篷内,只能脱去高山靴,两条腿插进睡袋,相互半靠半倚。帐篷上结成的冰已有半厘米厚,一碰就往脖子里掉。此时,连睁一睁眼都感到极艰难了。

老曾握着报话机说:“突击营地的队友们,你们是好样的!今天,你们已经突破了自己的高度,站在了地球之巅的边上。向你们祝贺,为你们骄傲!我们知道此时你们艰苦到一种什么程度,请你们好好休息,为保存体力不要说话,打开报话机听着就行……”说着说着,老曾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们所有人的泪水都流下来了。

一时间,四周那么静、那么静……突然,报话机里传来了台湾队员吴锦雄的声音:

(7号营地)

吴锦雄:李姐……你……你不知道……(很响的喘息声)今天……今天的攀登……有多么难……我,我心里难受!(抽泣声)今天行军,所有的藏族队员和王勇峰……都不吸氧,行军时只有我一个人吸……我感谢他们!我心里难受……他们背着氧气却不能吸氧啊!(哭声)……

李淳容:(泪流满面,哽咽地)知道了,吴锦雄,所以你要记住这一切!记住内地队员为攀登所做出的牺牲。请让我感谢所有的藏族队友和王勇峰!吴锦雄,明天你要坚持,有那么多好山友和你一起,你是幸福的人……

(7号营地)

吴锦雄:一定!……我要为……所有的内地队员……为海峡两岸的所有同胞,尽力登上顶峰!

从北京进藏前夕,由于内地队员已先期在拉萨训练,我到怀柔的中国登山协会基地,去了王勇峰和罗申的家。在王勇峰家里,我用录音机录下了他五岁的女儿灏灏的一段话。此时,我把磁带拿了出来,交给了老曾。

曾曙生:王勇峰,现在给你放你女儿的声音……

小灏灏稚气又可爱的声音出现了:爸爸你好,我想你了,你想我吗?我和妈妈盼你早日回来!妈妈说,祝你登山成功……

(7号营地)

王勇峰:听到了……谢谢,谢谢大家……

曾曙生:突击营地的队友们!我的好兄弟们!我们亲密的同胞吴锦雄先生!明天,我们三年来的心血就要见到成果。你们肩上的担子又重又光荣!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都在盯着你们明天所迈出的每一步。你们躺着,吸着氧,听我说几点:一、明天要咬住牙,坚持住,顶峰就能踩在你们的脚下;二、要早些出发,注意保护,注意安全,内地队员要格外保护好吴锦雄先生;三、登顶时多拍些录像和照片,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留下来;四、要多带回几块顶峰的岩石标本,送给我们的宝岛台湾……

一直坚守在3号营地指挥的攀登队长金俊喜,这时也通过报话机对六名突击队员喊道:“好战友们!男子汉们!我们海峡两岸联合登山队的旗帜,一定会在你们手中飘扬在珠穆朗玛峰的上空!”达瓦主任: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7号营地)

王勇峰:请大本营……放心。

(7号营地)

突击组队长加措:放心!放心!成功!我们一定要成功!

同类推荐
  • 悲悯与怜爱

    悲悯与怜爱

    作品内容围绕各个部分的主题展开,第一部分文学,以少年读书记始,讲述了自己从小的读书经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望。第二部分生活,记录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对祖辈、父辈的浓浓爱意和无比的敬意。第三部分教育,谈沟通、谈写作,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极具启发性。是一部才情并茂的文学佳作。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爱落一地

    爱落一地

    父亲是我心中的伟人,他的为人做事,被乡亲们四处传颂,“爱落一地”是他留给人间的杰作,我深感自己的为人做事,远比不上父亲,但我也敢大声叫喊:“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着见过人,死了见过鬼。”我的人生既简单如“一”,也渺小如“一”,然而我的这个“一”呀!举上为天,铺下为地,竖起如柱。
  • 没有梦想 就没有努力(唯美阅读)

    没有梦想 就没有努力(唯美阅读)

    本书中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生活内涵和丰富的教育功能,有助于青少年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只是小草般渺小,但我们仍然要用顽强的生命力努力地歌唱,做人生的主角。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这是一本当代最为传奇的诗人海子的诗传,主要讲述了诗人海子的一生,从他生命的开始讲到最后留有许多疑团的自杀。里面穿插了海子的诗,增加了此书的可看性和收藏价值。是每一个海子迷不可错过的传记。
热门推荐
  • 女王归来,呆萌小弟

    女王归来,呆萌小弟

    她原是一名闻风丧胆的人物,可是最后却被自己的好友和敌人联合起来陷害致死。在死前一刻,她发誓,如果有重活一世的可能的话,那么肯定很好玩的吧!或许是老天听到了她的话,她重生在了英国皇室,成为了英国国王和王后捧在手心里的珍珠,上还有两个王子哥哥,对她的宠爱也是无语至极了,这也使得她原本因报仇而变冷硬的心融化了三分之二。也是因为重生,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五个重要的人,也是因为他融化了她的剩下的冷硬之心。
  • 草庐四兄弟

    草庐四兄弟

    草庐四兄弟(一)主要讲了郁纪、江索、和宣和梁祥四人从小在草庐结义,后江索、和宣、梁祥三人随大哥郁纪出去打天下时,江索、和宣为利背叛了大哥郁纪。后郁纪建立了义国,江索建立了亚国,和宣建立了仲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越过沧海拥抱你

    越过沧海拥抱你

    景初原本是沈氏集团总裁景江的千金,和沈氏董事长沈东源的儿子沈焕之青梅竹马。大人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要联姻,所以故意搬家做邻居,将他们俩放在一起养。沈焕之是个很固执的人,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所以他们从小就认为一定会跟对方在一起。
  • TFBOYS之三只约定终生

    TFBOYS之三只约定终生

    三只和三个女孩又会发生怎样的有趣纯爱事情了?支持辰汐儿,让汐儿告诉你。汐儿偏千,qq是2976423107,想客串的可以加
  • 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故事

    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故事

    成长是—道道色彩的流动,鲜艳的连衣裙,粉红的蝴蝶结,庄重的校服,这一切都记录着我们多彩的、快乐的人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多了教科书那严肃的面孔。—切浮躁归于沉静,昔日绚丽的色彩只去装点青春的梦境。
  • 忘了青春,不忘你

    忘了青春,不忘你

    青春是每个人的经历,青春是一个人的无悔,青春是我曾经走过的年代,青春我没有忘记。青春的初恋是青涩的,带着苦味却甜在心底,有人问我,当年那么疼为什么还不忘掉,我说,它在我的心里刻画已久,忘,难忘!
  • 魔王大人掌心宠

    魔王大人掌心宠

    轻松文。小狐狸陆染染初涉凡界,本想逍遥红尘,笑看人间,后来却渐渐发现,自己被巨大的阴谋裹挟着不断向前。
  • 一拳无敌

    一拳无敌

    五年前,他犹如丧家之犬,狼狈而逃。五年后,他强势归来,势要所有欺辱他的人统统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