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63500000011

第11章 从富士山到喜马拉雅

正是许许多多观念不同的登山者,谱写了世界上这些同样悲壮,但又各具风采的登山史。数不尽的登山者一代又一代向一座又一座高山走去,也如同历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在向明天走去。真正的登山者,是那些具备着反思和忧患意识的登山者。

在山上的大本营,近在咫尺,天天相见,但最陌生的还是日方队员和工作人员。

A组的几名队员已上山去建营地了。B组的山本笃等人还在,他们的帐篷紧靠着我住的帐篷。由于语言不通,相互见面也只是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我发现大本营所有的人,除翻译和联络人员之外,都不怎么去日方的帐篷,而日方的人员也不怎么来我们的帐篷。

这似乎和山、和自然的和谐不太协调。

想一想也是必然的。双方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不太一样,再加上语言障碍,双方接触的难度自然较大。

可两个国度,两个不同民族的登山者,还是走到一起来了。自1980年我国喜马拉雅等地的部分高山对外开放以来,日本的登山者来得最多。这一点,对于因日军侵华战争而造成的一段难忘历史、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受到伤害的双方促进和平,增进了解,加深友谊,都是十分有益的。日本许许多多的登山者,都和中国登山者成了患难与共的好朋友。

这也是两种文化在悄悄地碰撞和相交。

尽管,双方都属于东方文化,具有东方民族的共性,但各自的个性也十分突出。

我感到,我们双方由近似的传统文化带来一个共同点:对功利的追求有些过分。功利是体现人生价值的一个方面,但过分了,就是一种不幸的缺憾了。这苦涩的滋味,我们都品足了。

登山是一种文化,文化的碰撞说到底还是观念的碰撞。

对于登山的理解,各国登山者有共同的东西,更有差异很大的认识,这才显出了“世界”这两个字。正是许许多多观念不同的登山者,谱写了世界上这些同样悲壮,但又各具风采的登山史。数不尽的登山者一代又一代向一座又一座高山走去,也如同历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在向明天走去。真正的登山者,是那些具备着反思和忧患意识的登山者。是的,我们曾经傲然挺立在世界的肩头,当全球所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来到我们脚下的时候,人的自豪和光辉是多么的耀眼。但是,由于自身观念的偏颇,我们又留下过多少谬误和遗憾?对山和大自然,我们真正地认识了吗?许多登山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向雪山,向自己,更是向自身的观念挑战。

一部登山史,是辉煌的,也是遗憾的。

认识这一点,正是为着人类不尽的辉煌。

在攀登南迦巴瓦峰之前,我代表《山野》编辑部和中国登协的领导一起,同日本《读卖新闻》社及日方有关人员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商讨有关这次登山活动的事宜。商讨中,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上出现了争论。那是关于南峰地形图的绘制问题。日方想坚持按国外的地图绘制,我方坚决不同意。这一点,我方认为涉及到我国的主权问题,根本不容考虑。他们只好作罢。

其实,几乎所有日方真正的登山者,都是优秀的。这在于他们突破了自身的很多束缚。

在南峰大本营,我采访了日方年轻的队员山本笃。

“你为什么这样喜欢登山?”

“在山里,能寻找到童年的梦。”

“你想到过危险,甚至死亡吗?”

“我不去想。我认为有危险,但我能闯过去。”

“请原谅我这样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闯过去,如果那悲剧真的来了,你认为值得吗?”

“我相信自己,那一刻不属于我。如果真那样,我最大的遗憾是还有很多山不能去登了。”

“谢谢你这样回答我!谢谢!”

“童年的梦”,多么超然而又深深地渗进真正的登山之中。

日方队长重广恒夫,坚韧、固执、刻板,甚至过于刚愎自用。他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命令式的,你若提出的意见和他相悖,他便会连珠炮一样问你:“为什么?”“依据呢?”“拿出计划来!”“如果就按我的计划办为什么不行?”……但是,当你真的说服了他,他就会严格执行,并对你佩服不已。他已43岁,登上过三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1984年,他登上了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并沿着山脊从南峰走到北峰,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8000米以上的山脊纵走。他的登山条件不好,速度很慢。但是,他只要有一口气,便不会停步。途中不管他用了多长时间,你总会惊奇地发现他竟然到达了目的地。1988年,中日尼三国横跨珠峰时,他是日方的攀登队长。就在几个月前,他因为在一次三角翼滑翔时摔断了右腿,竟临时在腿里打上钢板,拄着拐杖来到珠峰。他就这样一瘸一拐地亲自登上了珠峰海拔7000米的北坳,在那里指挥突击……一个真正的、山一样坚强的男人。

大西宏,和山本笃一样年轻,仅29岁。他自幼便迷上了登山,后来在大学成为山岳会的第一主力。一进了山,他便高兴得无拘无束,连训练时也是在山上边跑边喊。藏族队员都佩服他的实力和热情,亲切地称他“牦牛”。他的精力过于旺盛,人又极勤奋。一到营地,他就整理物资,搬搬运运,没有闲着的时候。再苦再累,他也不用别人帮忙,完全靠自己。

山一般的活力,一个可爱的青年。

还有许许多多世界一流的日本优秀登山家。

被称为“亚洲人的骄傲”的山田升,是我们很熟悉的日本登山家。1988年中日尼三国横跨珠峰时,他是完成此壮举的唯一的日方队员。但是,我国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亚洲第一个向全球14座最高峰挑战的人。他立下宏愿,要登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所有14座山峰,并在冬季登完世界五大洲的最高峰。结果,8000米以上的高峰,他登完了九座,在1989年2月攀登北美的麦金利峰时,遇到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和暴风雪,不幸和同伴一起遇难。日本山岳会发誓要找回这个优秀的儿子,派出的搜索队顶着暴风雪找了一个多月,才终于找到了他的遗体。他遇难的地方,与五年前另一名最优秀的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已遇难的地点竟基本相同。

斋藤淳生,60岁,登上了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

田部井淳子,1975年从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站在珠峰上的女性。那年,她已35岁。在海拔6700米处,雪崩将她活埋了六分钟。她后来说:“在雪里,我一点儿也不敢动。突然,三岁的女儿出现在眼前。那一刻我想,如果我死了她怎么办?我必须活着!为女儿,为自己,为所有的人!”她的目标,是登上169个国家的最高峰。

1991年秋天,就在我们攀登南迦巴瓦的时候,日本又一著名的登山家、被称为”欧洲北壁三冠王”的长谷川恒男,在巴基斯坦攀登乌尔塔峰时遇雪崩蒙难,年仅43岁。他也来中国攀登过珠峰。这个开玩笑说过“老婆可以换,登山的伙伴永远不能换”的勇士,留给人们的登山体会是独特而有价值的:“讲登山,我最不喜欢‘征服’二字。进山,是去感谢自然,崇拜高山。登山呢,是去向自然学习,去发现连自己都不太了解的自己。我的座右铭是‘二人登山,多人喝酒’。山是有波长的,我喜欢它,因为我发现我的波长和山一样。不应是想登山了就去登,而应在山的情绪好的时候才去登。我喜欢登山已27年了,我的朋友之中,已有25人在山上遇难。人总是要死的,重要的是以什么方式去死,死前你做了些什么。登山者在山里死去,是最好的归宿了……”他的妻子也是个登山爱好者,两人是“以山为媒”的。夫妻两人还有一个约定:无论两人谁先遇难,都不要去找遗体。因为那会给不少人带来危险。这一点,妻子违约了,她找回了他。使妻子难以置信的是,他遇雪崩滑坠了足有1300米,遗体竟全然完好……我非常喜欢长谷川的这一段话。这是一个早已融进山的智者之精灵。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没有专业的登山队,大都是业余的登山爱好者,但他们的文化素质又相对很高。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深思的。日本每年有无数人到喜马拉雅山,大多数人是靠辛勤劳动积攒下的经费,倾其所有来登山。不少人登完山一回国,便被原公司辞退了。好在再找一家公司不是难事,等攒足了钱又进山了。

我国呢?

腰缠万贯的人越来越多起来,而真正走向山野的有多少?登山探险,对不少人来说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宁愿累死在灯红酒绿之处或麻将桌上。我们有热爱自然的传统,但那多是田园生活式的牧歌,交织着我国文明长期延续的家族观念。其本质,勤劳俭朴,又封闭保守避世。人类秉性里的随遇而安、知足长乐与可怕的停滞和退化,一直困扰着我们。那么,祖先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曾给过我们的那些开拓生活的勇气和魄力,那种豪爽、雄心、参与意识和英雄胆略,到今天,我们已丢失了多少呢?

改革开放后的这么多年里,又一个机会到来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现了一支支代表着崭新希望的登山队。

云南,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山野之友协会”……全国无数的民间登山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大自然和雪山。

同类推荐
  •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美丽情怀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美丽情怀

    真正的幸福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灵魂里才能被发现。一篇篇感人泪下的故事一曲曲美丽人生的讴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记录一首首解读生命的感言。《幸福是灵魂的香味》,讲述的是爱心的奉献与给予,感恩的回报与追忆,柔情的力量与怀念。本卷中的一篇篇动人心弦的佳作,精短美妙,温馨生动,真挚感人,愉悦心灵,无不显露出作者的智慧与才情。阅读这后,给读者留下的是清闲的感受、艺术的享受、哲理的启迪与美德的熏陶。
  •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文选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这本《瞿秋白选集》是“经典纸阅读”系列丛书之一部。收入瞿秋白散文、杂文、文论和政论代表作,文本上详加勘订。对于读者了解瞿秋白的人和文都大有助益。
  • 白雪季

    白雪季

    接近年跟前的腊月一直没有一个好日头,挂在冬日天空中的那轮白色的太阳懒懒地往旱塬村洒那些不太辉煌的光辉,尽管在接近有九的吉利日子的前两天老天爷洋洋洒洒地飘过一场大雪,但旱塬村地势高,四周又无遮拦,夜里一场黑风一刮就把土地上三分之二的雪刮走去充实塬下的沟沟坎坎了,塬上只留下一层薄薄的雪,白白地覆盖着麦地和村庄。可惜塬下的麦地不属于旱塬村,所有旱塬村的老人就觉得很吃亏,就像往年一样站在塬边,看着身边塬上没有被雪覆盖住的冬麦,看着前面塬下白纸样的田野,老人叹口气,就骂狗日的老天。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 我的岁月:田毅散文随笔自选集

    我的岁月:田毅散文随笔自选集

    田毅,山东禹城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高唐县京剧团编导,禹城文化馆创作员,德州行署文教局剧目组创作员,德州地区创作室主任,德州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
热门推荐
  • RELIGION

    RELIG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迎着风的少年

    迎着风的少年

    “预备,唱!”“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三年前,我们在此相聚;三年后,我们各奔东西。
  • 独宠刁蛮贵公子

    独宠刁蛮贵公子

    本文是吃货受和腹黑攻的故事。莫俊意外重生到大学时代,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那个人。莫俊回到了大学并没有任何的不适,过着八人间的宿舍生活,有课就上,没课就在宿舍或是去做兼职。冯梓韬是莫俊的舍友和他的“试菜师”,冯梓韬很喜欢莫俊,只是因为莫俊经常带他吃东西,而且会做饭的莫俊还经常做饭给他吃。莫俊很喜欢冯梓韬,不为别的只因为冯梓韬每次吃他做的饭时那种享受的表情,让他有很大的满足感。听老人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抓住他的胃。对于这句话莫俊表示说的非常正确,冯梓韬不就被他抓的牢牢的嘛!
  • 浮屠界

    浮屠界

    浮屠界:一界浮生,一界屠戮。三界六道九重天,是这里的至高箴言。仰望,总有那么一簇强者因为接近真理,头顶耀眼的光环,让人顶礼膜拜;慎独,总有那么一撮异端因为偏执于道义,流淌着不安分的血液,让人心存敬畏。男人,一心有四笔:豺狼虎豹。赤心不死,咆哮不断。
  • 女配无敌:白莲花覆灭记

    女配无敌:白莲花覆灭记

    顾花微一直觉得自己能让她长命百岁。可惜,她穿书了。她拥有了黑化绿茶白莲花姐姐,冷酷无情好面子师尊,忘恩负义不要脸师兄,穿越夺舍不靠谱竹马。这日子真是欺负她图样图森破,没法过了。
  • 等下一次重新苏醒

    等下一次重新苏醒

    苏醒觉得自己是被上帝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她的悲喜也是从来没有意义的她总会想如果她没有来到过这里没有看到过这个世界她就不会弄疼了心她就不会哭红了眼她就不会遇见那么多讨厌她的人可是呢如果没有来到这里她也就不会遇见莫璃不会遇见安枍不会发现紫藤花的美丽不会发现她的生活因他而变从来不抱怨这个世界,即使她已被上帝丢弃。终于等到了上帝派来的天使。
  • 穿越古代当郡王

    穿越古代当郡王

    这是一部穿越古代当郡王的一部小说。话说这位女主非常的懒,什么都不想动,可却冥冥之中却穿越了古代?还当上了郡王?太不可思议了。。。。。。。。求收藏、收藏、收藏。。。。。。作者在这谢谢各位了。。。。么么哒!!!!!!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纵然存在一些缺点,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肯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超越缺点,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机会。
  • 弃妻太诱人:不嫁邪魅小老公

    弃妻太诱人:不嫁邪魅小老公

    简介不符合要求,请按照规定重新拟定。
  • 狐妖祸君心

    狐妖祸君心

    幸福是什么?对于嫣儿来说,是岐山的美景,族类父母的相伴。但是幸福是短暂的,背后隐藏着杀戮和利用,隐藏着情伤的痛苦,相见,相处,相恋,但是结果却是让人心痛,从此这一劫,牵连着两个人的情感,牵绊着两个人的命运,更改变了世人的命运。这样一份情,是否可以有团圆的一日呢,但又该怎样团圆呢?在这一番经历之后,嫣儿会得到自己的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