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44200000034

第34章 银白:执子之手(4)

有一天,一早醒来,爱玲哭了起来。她泪流满面地告诉赖雅,她梦见一位杰出的中国作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虽然这个人她并不认识,但相比之下,她觉得很丢人。爱玲的心情,赖雅是能够切身体会得到的。爱玲二十几岁就在上海文坛横空出世。然而,来美国三年,连连遭到退稿的命运,不得不靠写一些电影剧本谋生,其心理的落差会有多大啊!

这一刻,赖雅痛下决心,他要带爱玲搬到大城市去。于是,他们一起向南加州的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Huntington Hartford Foundation)提出申请。不久,都获得了批准。此后不久,赖雅做了一次体格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心脏功能良好,其他器官也正常。烈日炎炎的日子里,他们的情绪也是高涨的。一种新的生活又将在他们眼前展开。

而这时,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了。在赖雅的面前,爱玲更多地显示出了作为东方女性的温柔娴雅。每到赖雅的病痛发作时,爱玲就替他按摩以减肌肉的紧张程度。她还常常给赖雅做一些他喜欢吃的中国菜。她感激着赖雅对自己的深深理解和有力支持。

赖雅也越来越离不开爱玲了。有一天,他对爱玲说:“娶到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福分。”这时候,不顾爱玲的反对,赖雅执意要立下遗嘱,把他的全部财产都留给爱玲。他称这都是一些无用之物。可事实上,在这些“无用之物”中,收集着他与华莱士·史蒂文斯和贝托尔脱·布莱希特的大量通信。这是有关这次两位文学大师信件最大的收藏,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赖雅总是弄不清爱玲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因为爱玲和很多中国人一样,生日习惯以中国农历为准。这样,以西方阳历计算的话,每年的生日就都不相同。这一年,赖雅早早弄清了爱玲1958年的生日应该是10月1日。因此,他特意在日记中记下这个日子来提醒自己。他希望能给爱玲一个快乐的生日。

这一天早晨,初秋的绵绵阴雨下个不停。上午,有一个联邦调查局的人员来访,他是来查核有关赖雅所欠债务问题。那人坐在沙发上,絮絮叨叨说个不停。赖雅一边应付着他,一边在心里巴望着他快些走。快到中午时分,那人终于起身告辞。赖雅这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吃中饭后,赖雅拿出前一天准备好的生日蛋糕和一束红玫瑰送给她。

“亲爱的,祝你生日快乐!祝我们的爱情天天美丽!”

爱玲愣了一下,随即便反应过来了。爱玲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生日更是无人问津,连她自己都淡忘了。这几年来,生活动荡,颠沛操劳,更是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日。可是,赖雅却算得那么准确,记得那么清楚。这能不让爱玲感动吗?

下午,天空放晴朗了。赖雅与爱玲一起到邮局去寄了几封他写给远方好友的信。雨后的秋空,天高气爽,让人心旷神怡。棕色、红色、赤褐色的落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他们踏着满是落叶的小径。静静地谛听着大自然季候变迁的神秘旋律,感受着这一份静谧与安详的时光。

回到了家,小睡片刻后,他们用了点肉饼、青豆和饭。这都是赖雅亲手做的。爱玲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挽着赖雅的手,一起到电影院去看傍晚一场名为《刻不容缓》(No Time for Sergeants)的电影,由艾迪·格里菲丝(Andy Griffith)主演。他们看得很开心,爱玲都笑出了眼泪。夜雨秋灯,迎着冷瑟瑟的秋风步行回家,夜风吹起了赖雅长长的黑色的风衣。由于受了寒,爱玲微微颤抖了一下。赖雅忙脱下外衣,替她轻轻披上。此情此景,仅用“感激”两字是无法说清的。回到家里,他们感到肚子有点饿,就开怀把饭菜畅快地吃了个精光。

临睡前,爱玲告诉赖雅,这是她38年来最快乐、也是最令人难忘的一个生日!

10月中旬,他们来到了位于南加州的亨亭顿·哈特福基金会报到。在基金会提供的宽敞漂亮的花园般的大房子里,他们待了半年多时间。从那儿,可以俯瞰整个浩瀚的太平洋。

好莱坞影视城就坐落在洛杉矶的比佛利山上。好莱坞是一个留下赖雅年轻时风流的地方。遥想昔日,赖雅以才华横溢的青年剧作家的身份,成为诸多名导演的座上宾。好莱坞也曾留下他千金散尽,疏财仗义的好名声。可是,好莱坞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缺乏感情、容易遗忘、让人伤怀的地方。如今,故地重游,许多赖雅曾一手提携过的人,都对他以冷漠相待。

他们到一些时髦的公司里去,由于囊中羞涩,不能随意花钱,因此也遭来一些售货员的轻视。赖雅颇有一些“悔不当初”之感。同时,他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亨亭顿·哈佛特文艺营的气氛比麦克道威尔文艺营要更加轻松活跃一些。赖雅还是和以前一样喜欢社交,热情好客。吃饭后,他喜欢在大厅中和营友们聊聊天,玩玩小赌注的扑克牌游戏,以消磨掉一段轻松的时光,爱玲还是和以往一样,不喜欢交际。她常躲在房间里写文章或者看看电视。

有一天晚上,赖雅走进爱玲的书房,故意神秘地说:“爱玲,外面来了我们的一位老朋友,你出来见一下吧。”

爱玲坚决推辞。争执良久,赖雅才对她说:“你知道吗?那位朋友是头‘山羊’。”爱玲快乐地跑到客厅里,轻轻抚摸着小山羊的头,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赖雅总觉得她这种对外人的防御心理有些让人无法理解,但又拿她有什么办法呢?

1959年2月,在文艺营期满后,他们把家安到了旧金山。旧金山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渔人码头热闹非凡,唐人街的夜晚则是灯火通宵辉煌。以至于一些外国人曾这样评价:“美国所有地方都千篇一律,只有旧金山例外。”比较再三后,他们把公寓选在了布什(Bush)街645号,月租金70美元。赖雅在几条街区外的鲍斯脱街(Post Street)为自己找到了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这时候,赖雅正在为他的计划《克利丝汀》(Kristen)和一部戏剧剧本工作。同时,还帮助马克·休勒(Mark Schorer)写关于辛克莱·刘易士的传记。而爱玲则在把《荻中笨伯》改写成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电影剧本。同时,由于宋淇夫妻的热情推荐,她还在美国新闻处找了一些翻译工作。

因此,他们的生活是紧张而有序的。尽管,他们的生活习惯是如此的不同。赖雅通常在早晨8点起来,早餐后,步行到工作室去伏案写作。爱玲一般晚上要工作到两三点,因此赖雅总是中午回来后才把她叫醒。然后,两人一起共进午餐。下午分头去工作或外出购物。晚上,他们通常待在家里,赖雅喜欢以阅读或看电视来打发晚上时光。爱玲则喜欢夜间写东西,常常工作直至深夜。他们也越来越爱上了四季如春、整洁干净的旧金山。

渐渐地,他们在这座城市里都有了各自的好朋友。赖雅常与一位叫约·培根(Yoe Bacon)的画家在一起,游遍了旧金山城的街头巷尾。有几条街建在陡峭的小山上,赖雅偶尔在斜坡上滑倒,幸而并不碍事。培根每星期开汽车来一次,把赖雅带去购买一周所需的日常用品。

爱玲则与一位研究艺术的极友善的美国女子爱丽斯·琵瑟尔成了好友。从少女时代开始,爱玲就非常喜欢美术,对各种颜色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因此,爱玲常常饶有兴趣地欣赏爱丽斯的画作。

落日的余晖里,她们常常一起携手到唐人街和意大利区(Italy Town)交界处的华盛顿广场公园里小坐。公园很小,两街长,一街宽。草坪上零落地散布着几棵大树。公园旁的大教堂庄严巨大的影子投在草地上。清风携带着淡淡的花香飘来。她们在草坪上坐着,每每这时候,爱玲总会向爱丽斯讲述童年往事。“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东方,在中国的上海,有一个古怪精灵的女孩子,她每天都在做着她的‘天才梦’……”爱玲的眼睛遥望着遥远东方的天宇,犹如一本尘封的厚厚的老相册在她面前悄然打开。那上面的黑白照片,古老、陈旧,带着古老中国的文化芬芳……爱丽斯总是出神地听着她讲。对她而言,这一切是那么神秘、悠远,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爱玲一生喜独处,而不喜群居,知交只有少数几个,爱丽斯便是其中之一。爱玲曾把自己写的英文小说签了名送给她,还用中文写了菜谱送给她。虽然,爱丽斯不懂中文,但她一直都好好保存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爱玲在她心中,是一位值得永远怀念的好友。她感觉与爱玲的交往,犹如咀嚼一枚青橄榄,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12月中旬,炎樱给爱玲来信,对《北地胭脂》(原名《粉泪》),当时未能被出版商接受出版深表同情。而这一点,正是触到了爱玲心灵的痛处。爱玲一向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然而,来美国后不断遭到退稿,不免有些灰心。正如唐人韩愈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960年初,炎樱在来信中宣布已结婚,去日本途中经过旧金山,将会来拜访。然而,约定的日子,炎樱并未如期而来,爱玲不免失望。

1960年7月,爱玲通过入籍手续的重重麻烦,由赖雅和培根两人作为见证人,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爱玲旅美五年后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美国人。不知道,她当时是喜,抑或是忧呢?也许,此中的滋味,唯有她自己心知肚明。

这一年,在爱玲的提心吊胆中,赖雅的健康状况还能维持过去。每当他觉得腿和脚痛时,爱玲就会悉心地帮他按摩。有一次,赖雅又发作时,爱玲长时间地跪在地上为他按摩。爱玲生日那天,赖雅答应陪她一起去看脱衣舞。爱玲是第一次看,看得津津有味,全然顾不上在一旁的赖雅感觉味同嚼蜡。也许,丰富的生活是小说创作的生命源泉。爱玲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寻求扩大视野的场所。多年前在上海,她就曾到梆梆戏院里看戏,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俗不可耐的。体面的小姐、太太们一般是不会光顾这些场所的。

1961年的3月下旬,爱玲又接到了炎樱的通知,告之她将在从日本返回的路上来拜访他们,爱玲自然是欣喜万分。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正当她坐立不安,焦虑万分,担心她是不是又和上次一样改变了计划时,门铃响了,炎樱快乐地跑进来。爱玲戏称她是“从天而降”。炎樱的幽默快乐一如昔日,连她说话时手舞足蹈的样子,也和过去一模一样。爱玲总觉得,炎樱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像是一眼轻快活泼的流泉。炎樱也一直保持着她那特有的、俏皮可爱的说话方式,诸如“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的羞涩的回声”。(张爱玲:“炎樱语录”,《张爱玲文集》,第四卷)

这段时候,赖雅的独生女儿霏丝有时到旧金山来探望老父。她是一个能干而精力充沛的女人,正在华盛顿芭蕾学校中任行政管理员和教师。她有三个十多岁的儿子,最大的儿子捷乐米快要读大学了。赖雅年轻时对家庭生活毫不在意,到此时已颇有悔意。他十分乐于享受儿孙满堂的幸福。常常津津有味地看着他们的游戏,对他们七嘴八舌地讲的学校里的趣闻也很有兴趣。然而,对他们的家庭聚餐,爱玲是极少参加的,爱玲从小就是深受“后母”之害的。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也成了“后母”。而且,这个“后母”是如此的特殊,年龄几乎与女儿一般大。由于年龄上的相仿,两人对赖雅的感情或多或少有些对立感。因此,爱玲不希望过多地和霏丝正面接触。

很久以来,爱玲一直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当然,在没有成熟之前,她是不会对任何人讲的,包括赖雅。早在两年前,她就曾跑到英国海外航空公司(British Overseas Airway Corp)打听去香港的费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爱玲还是决定向赖雅提出她“东方之行”的计划。爱玲来美国多年,作品的销路一直不好。她的英文小说在美国和英国都未找到出版商,仅《北地胭指》例外。可想而知,每一封退稿信对爱玲的打击。当时,宋淇所在的电影公司约请她去写剧本。而她目前正在计划的新英文小说《少帅》也需要收集资料。而且,当时他们的生活正陷于窘迫之中。固定收入只有两人数目甚小的版税费和赖雅的一点社会保险金,其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爱玲觉得,重返香港,说不定能扩大财路。

“爱玲,我决不能让你走!我离不开你的。”赖雅企求她。此刻,他正大病初愈。

爱玲的心在颤抖。她确实放心不下赖雅。但是,她要对自己负责,对这个家庭的未来负责,她说服自己要铁下心来。

那天,爱玲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时间来说服赖雅。她把自己的想法对赖雅和盘托出,推心置腹。最后,赖雅不得不同意了。

爱玲走后,赖雅怎么办。爱玲曾提议他跟他们在旧金山的好友约·培根和爱丽斯·琵瑟尔在一起,但赖雅怕连累他们而拒绝了。同时,赖雅向亨亭顿·哈特福文艺营提出申请,但是遭到了回绝。他又给女儿霏丝写信,希望能到她身边去。赖雅曾把这封信让爱玲看,其言辞的恳切,让人动容。赖雅似乎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抛弃他,不禁悲从中来。他又是大病一场,腿上的疼痛扩散到了背部,整个身体都觉得刺痛。爱玲知道,这都是由于她的原因,她的要求给了赖雅太大的精神上的刺激。几天后,霏丝回信说,他可以住到华盛顿她家附近。这多少给了赖雅一丝安慰。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都在忙碌着,为着各自的旅行作准备。然而他们的心情各不相同,对爱玲而言,前途是充满了信心的;对赖雅而言,则不免是英雄老去,黯然神伤。

爱玲走的那一天,赖雅去机场送她。望着飞机越来越远,消失在天际云间。赖雅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他忽然有一种预感,觉得爱玲可能不会再回来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1961年的秋天,张爱玲悄悄来到了台湾。她一来是为剧本看外景,同时为她计划中的《少帅》收集一些资料,“西安事变”之后,少帅张学良就长期被蒋介石软禁在台湾。

张爱玲到台北后,将住在台北美国新闻处处长麦加锡的家里。那是一幢在阳明山公园附近巷子里的大别墅,从仆如云。

麦加锡知道有许多大学生喜爱张爱玲的作品,特意安排了台湾大学的几位文学青年欢迎张爱玲,其中有白先勇、欧阳子、王父兴、王祯和、陈若曦等。张爱玲与麦加锡夫妇尚未抵达餐厅前,席间一位太太猜测说:“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张爱玲,大家来想想她是什么样子。我曾经问过麦加锡先生,他说张爱玲很胖很邋遢。究竟有多胖多邋遢?”(张爱玲在台湾的经历根据当事人王祯和先生的回忆。详见王祯和、丘彦明:“在台湾的日子”,《永远的张爱玲》)一听之后,大家都觉得有点失望。

就在这时,张爱玲出现了,大家眼睛一亮,哪里邋遢?干干净净的,高高瘦瘦的;而且一点都不胖,虽然不是顶漂亮,却是“可看性”很高。于是大家后来戏称麦加锡先生是“效率专家”,因为他的“手法”,使他们觉得张爱玲是加倍的美。当事人曾这样回忆张爱玲“她很少说话,说话很轻。讲英语,语调是慢慢的”。

同类推荐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

    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1999年,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图说世界名人: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生活历程,包括他学习、工作的各个阶段及受迫害的日子等。从“少年时代”到“最后的日子”都收录在《图说世界名人: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中。
  • 开国十中将

    开国十中将

    本书精选甘渭汉、孙毅、萧向荣、旷伏兆、张经武、郑淮山等十位开国中将最具代表性的人生片断。
  • 隆美尔

    隆美尔

    埃尔温·隆美尔无疑是最有名的纳粹将领,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对他的褒奖著述甚多,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热门推荐
  • 魔尊使者

    魔尊使者

    天才魔法师为了守护自己的世界,在魔王降临的时候,以生命为代价将魔王再次封印,确没想到自己没有死去,而是自己的灵魂连同恶魔的灵魂一同封印在了自己体内穿越到了一个充满战争的魔幻世界。这是一部脑洞大开的异世大陆文,战争,魔幻,智斗策略,魔法,应有尽有。
  • 别叫我歌神

    别叫我歌神

    谷小白不想当歌神,他只想当大物理学家。但系统不同意。没关系,还可以两开花。(学霸+音乐,偏专业向,非抄歌流,一切情节围绕音乐展开,基本不涉足其他娱乐或商业领域。)群:8520910
  • 征战之九幽魔界

    征战之九幽魔界

    先是穿越,后是重生,这是怎么回事?是主神强悍还是导弹威猛?……嗯?这不是吸星大法么?什么乱七八糟呀!……
  • 修道台

    修道台

    当人类可以像mc中利用方块一样利用原子那么会是怎么样的一副景象利用各种元素利用3D打印技术秽土转生会不会成真呢变得轻而易举有迹可循在那时量子科技发展到了什么程度AR虚拟现实又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主角利用“道台”进入不一样的世界感受虚拟生活创造不一样的世界为世界织网天地之法执行不怠怕是小看了人的力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徐庄往事

    徐庄往事

    在抗战时期,这里曾经是军火市场。有小上海之称。这里无论是卖枪的还是买枪的,最后枪口都对准了日本人;这里曾经设过太平天国某军的总部,俗称:“长毛占常山”;这里有三墓叠葬,传说西施与范蠡在此地度过了余生;这里曾经是115师总部(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主持工作,现有当年办公用的茅草房。《徐庄往事》将讲述这些历史故事。请各位读者关注。
  • 希望世界总是美好1

    希望世界总是美好1

    【读者鹅群:574646927。】这个平行异世界,名为【希望】!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个世界,却是充满了混乱与绝望!我是傅恩来,姓傅,名恩来。这是一本日记,这是属于我的故事,生活和工作日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听细雨

    倾听细雨

    天空突然飘雨,有人欢喜有人愁。生活的不尽如意,倒也平平静静。这片刻宁静突然被打破,似真似假,如梦幻般。改变的不是两个人的命运,它是只青蛙啊,可是活得太久它成精了。坚强勇敢,向往美好爱情,因为一个人喜欢雨天,喜欢和恋人漫步在细雨中,就这样走着走着……
  • 孤单旅途

    孤单旅途

    我热爱生活,也讨厌生活我想一个人慢慢的走,慢慢的走旅途的意义不在路上,而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