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9300000034

第34章 甲申之变(4)

恰在此时,光绪十年三月初八日(1884年4月3日)日讲起居注官左庶子盛昱上一封奏,严词弹劾张佩纶、李鸿藻,同时涉及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宝鋆等。盛昱奏曰:“越事失机,议者皆谓,咎在云南抚臣唐炯、广西抚臣徐延旭……外间众口一词,皆谓侍讲学士张佩纶荐之于前,而协办大学士李鸿藻保之于后……乃以轻信滥保,使越事败坏至此,即非阿好徇私,律以失人偾事,何说之辞?恭亲王、宝鋆久直枢廷,更事不少,非无知人之明,与景廉、翁同龢之才识凡下者不同,乃亦俯仰徘徊,坐观成败,其咎实与李鸿藻同科,然此犹共咎共见共闻者也。”“该大臣等参赞枢机,我皇太后皇上付之以用人行政之柄,言听计从,远者二十余年,近亦十数年,乃饷源何以日继,兵力何以日单,人材何以日乏,即无越南之事,且应重处,况已败坏于前,而更蒙蔽诿卸于后乎?……唯有请明降谕旨,将军机大臣及滥保匪人之张佩纶,均交部严加议处,责令戴罪图功,认真改过,讳饰素习,悉数湔除。”

细审盛折,知他的本意旨在敦促恭亲王与军机大臣,不要蒙蔽视听,诿卸责任,而要戴罪图功,改正前非。

但事与愿违。慈禧对奕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奕是她实行独裁的一大障碍,必欲去之而后快。现在光绪帝年仅14岁,慈安太后又已死去3年,削掉奕的一切权力时机已经成熟。据说,慈禧接到盛折后曾召见盛昱,说:“枢臣如此,教我们如何是好?”并流着泪说:“然非更动不可。”盛昱也流了泪。

三月十三日(4月8日),慈禧有一非常之举。这一天,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召见军机大臣,而只单独召见领班军机章京,按她的意见,御前拟旨,朱书授出。全文如下:

谕内阁: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政虞丛脞,民未敉安,内外事务,必须得人而理。而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委靡,或谓簠簋不饬,或谓昧于知人。本朝家法綦严,若谓其如前代之窃权乱政,不唯居心所不敢,亦实法律所不容。只以上数端,贻误已非浅鲜,若不改图,专务姑息,何以仰副列圣之伟烈贻谋?将来皇帝亲政,又安能诸臻上理?若竟照弹章一一宣示,即不能复议亲贵,亦不能曲全耆旧,是岂朝廷宽大之政所忍为哉?言念及此,良用恻然。恭亲王奕、大学士宝鋆,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一系多病,一系年老,兹特录其前劳,全其来路,奕著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双俸,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疾。宝鋆著原品休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内廷当差有年,只为囿于才识,遂致办事竭蹶,兵部尚书景廉只能循分供职,经济非其所长,均著开去一切差使,降二级调用。工部尚书翁同龢甫直枢廷,适当多喜,唯既别无建白,亦有应得之咎,著加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以示区别。朝廷于该王大臣之居心办事,默察已久,知其决难振作,诚恐贻误愈深,则获咎愈重,是以曲示矜全,从轻予谴。初不因寻常一眚之微,小臣一疏之劾,遽将亲藩大臣投闲降级也。嗣后内外臣工,务当痛戒因循,各摅忠悃,建言者秉公献替,务期远大,朝廷但察其心,不责其迹,苟于国事有补,无不虚衷嘉纳。倘有门户之弊,标榜之风,假公济私,倾轧攻讦,甚至品行卑鄙,为人驱使,就中受贿渔利,必当立扶其隐,按法惩治不贷。将此通谕知之。

一道懿旨,将军机处全班人马全部罢斥。罪名是“委蛇保荣”、“因循日甚”、“谬执成见”、“簠簋不饬”、“昧于知人”等。奕开去一切差使,家居养疾。宝鋆原品休致。李鸿藻、景廉降二级调用。翁同龢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

同一天,又颁发上谕:“礼亲王世铎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毋庸学习御前大臣,并毋庸带领豹尾枪。户部尚书额勒和布、阎敬铭,刑部尚书张之万均著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工部侍郎孙毓汶著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这就组成了以礼亲王世铎为首的新的军机处。因此次变动发生在甲申年,史称“甲申易枢”,或“甲申朝局之变”。

三月十四日(4月9日),慈禧又发一懿旨:“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商办,俟皇帝亲政后再降懿旨。” 这就是说,醇亲王奕成了幕后首席军机大臣。

这一大变动出乎人们意料。奕咸丰十一年(1861年)入主军机处至今已24年。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不至于一撸到底。懿旨公布,列朝愕然。

盛昱尤为始料不及,同时也懊悔不已。因为两相比较,新军机处远不如旧军机处。盛昱感到为慈禧所利用,于是又上一折,内称:“恭亲王才力聪明,举朝无出其右,只以沾染习气,不能自振。李鸿藻昧于知人,暗于料事,唯其愚忠不无可取。国步阽危,人才难得。若廷臣中尚有胜于该二臣者,奴才断不敢妄行渎奏。唯是以礼亲王与恭亲王较,以张之万与李鸿藻较,则弗如远甚。奴才前日劾章请责令戴罪图功,洗心涤虑,将从前过举认真改悔。”

此折慈禧搁置一旁,不予理睬。

三月十九日(4月14日)左庶子盛昱、右庶子锡钧、御史赵尔巽等奏,醇亲王不宜参与军机事务。被慈禧驳回。

慈禧对以奕为首的军机处的撤换是晚清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影响所及十分深远。

醇亲王奕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是奕的异母弟,是光绪帝的本生父,其福晋为慈禧之胞妹。慈禧对这个胞妹“颇亲之” 。爱屋及乌,对奕印象亦颇佳。奕在辛酉政变中功绩卓著,亲自逮捕肃顺。光绪帝继位,他又乖觉地上疏乞罢诸职,词颇悲楚,得以旨准,自是闭门谢客,作出不问政事之姿态。事实上,他同六哥奕的政见长期不合,也一直在关心着政坛的变化。他对外坚持强硬立场,主张对外敌“不能使彼不来,要在虽来而不惧;不能遏彼不战,要在虽战而不虞” 。但他的能力究不如奕。

礼亲王世铎乃平庸之辈,但待人谦恭,“终身无疾言厉色”。他毫无主见,任首席军机后,经常到奕处讨指示,“不以仆仆为苦”。颇好货,“以其取赂细大不蠲”,因此“富甲诸王” 。

新军机处的组成人员,在识见、威望、能力和人品上与原军机处相比,相差甚远。他们是一些不谙国际事务、不熟国内政情的顽固腐败的官僚。真是一蟹不如一蟹。有人认为,这次易枢是“易中枢以驽产,代芦服以柴胡”,是一语中的的。新军机处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任慈禧摆布的装饰品。甲申易枢后,慈禧拥有了不受任何制约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清朝更加腐败。有人认为:“枢垣大为调动,时局一大变,然所用者,似非戡乱之人,恐恣意更张,国事日坏。”

其实,对这次易枢慈禧早有盘算。光绪九年五月二十九日(1883年7月3日),慈禧即命醇亲王奕会筹法越事宜。这实质上是恭亲王、醇亲王两派政治势力消长之始,也是罢斥奕全班军机之先声。此时的慈禧在玩弄政治手腕上已是十分娴熟了。

附带一笔。盛昱亦是清流党人。他上奏疏是有背景的。中法战争事起,李鸿章因母去世,回籍守制。清廷命李鸿章之部下淮军将领张树声代理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张树声之子张华奎专意结纳清流,向盛昱游说,弹劾枢臣,以博其父声誉,结果盛昱上了此折。

慈禧对清流既纵容,又打击。她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来摆布清流。她利用清流盛昱的奏折,削掉了奕的一切权力,达到了独裁的目的。现在,她又反过来抑制并瓦解清流了。因为清流的某些做法触犯了她的权益,“久为西朝所不满” 。

清流宝廷以礼部右侍郎、内阁学士的身份典试福建,路过浙江,见一船妓俏丽多姿,便买为妾,还朝上奏“自劾” 。慈禧借机罢了他的官。

清流陈宝琛以内阁学士被命会办南洋军务。这是慈禧故意刁难他,“欲入以罪” 。恰逢陈宝琛回籍丁艰,暂时躲过此难,但终因保荐徐延续、唐炯被降五级。

清流张佩纶以书生典兵,会办福建军务。中法马尾一战,清福建海军全军覆没,他“身败名裂”。

就这样,清流党也就瓦解了。有人说:“清流毁于甲申。”这是事实。清流是一帮书生,慈禧让他们去带兵打仗,不能说不是别有用心。有人认为这是慈禧耍弄的一个权术,即“美珠箝口” 法。这是有道理的。

甲申年,慈禧个人取得了胜利。罢免了奕,瓦解了清流,可谓一箭双雕。慈禧终于成了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拥有绝对权力的太上女皇。这是她梦寐以求的。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清军在老将冯子材统率下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今友谊关),“自海通以来,中国与外国战,惟是役大捷” 。慈禧利用军事上的胜利,对法妥协退让,与法签订和约,下令撤军,结束战争。

同类推荐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李四光》由王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四光》记述了李四光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本书讲述了米歇尔、宋美龄、杰奎琳、艾薇塔等众多杰出的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解读她们的梦想与独立、优雅与智慧、知性与担当,以启迪广大女性朋友在魅力、性情、心灵、人生等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本书分为“纳兰容若传记”和“纳兰容若词作赏析”两部分,分别讲述了纳兰容若的生平和传世之作,并以诗词中最动人的语句,揭示了他的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书中收录的诗词均是对纳兰情感的真实写照,并附有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墨香,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纳兰容若。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名人传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传》《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家所作的传记。他们都是各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巨匠,他们的作品无不洋溢着过人的天才与深刻的思想;他们或被身体的病痛所折磨,或因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而痛苦,或为内心的矛盾和怀疑而苦恼不堪,但他们都顽强地向命运抗争,追求着爱、欢乐和高尚的信仰。这是一曲献给受难者的挽歌,也是一阕振聋发聩的英雄主义交响乐章……
热门推荐
  • 林菲仙的位面之旅

    林菲仙的位面之旅

    林菲仙原本只是广大宅女中的一个,当有一天她得到了近乎无所不能的鸿蒙珠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和美男一起闯荡世界、去神话找天石,改变那延续两千年的痛苦和悲剧、打爆法海、促成千年传说……携美遨游无数世界,改变那令人叹惋的悲剧,同时得成大道。本文是作者脑洞大开的产物,是一本女主无限流小说。新人新作,不喜勿喷请点X。
  • 王弋安

    王弋安

    如果束手就擒,生活将会把你洗劫一空。王弋安就像是一头拉磨的驴,看不见自己,看不见未来和希望,只能感受到背上的沉重……
  • 千年花神妃子笑:芙华倾舞

    千年花神妃子笑:芙华倾舞

    她,不慕权贵,却享尽荣华;厌倦争斗,但依旧不容诋毁。处事不惊,从容淡定。她只是一个女子,却成为了两朝的宠妃,引起了三国的战争,得到了四位君王的独爱。她,艳冠群芳的温婉才女,遗世独立的芙蓉花神,为赏伊人玉娇颜,君王愿倾尽天下。一册静文,书写着她香艳华丽的传奇。东坡《洞仙歌》曰: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混乱时空之晟华传奇

    混乱时空之晟华传奇

    他——不忍心看到灾民流离失所,自己的族民衣食无着,接手赈济灾民,仁慈,博爱,为了生存建立晟华。晟华——随着发展一步步变强,变大,名师周侗为其国师,入云龙公孙胜当其军师,卢俊义,鲁智深,武松,杨志,林冲等一大批梁山好汉被其收入囊中,岳飞十四岁被封武穆侯......,数百草莽豪杰,英雄好汉,成为晟华强大的打手群,在边外掀起滔天巨浪...,九大皇族,或王或灭,湮灭在晟华的王道与血腥中。华哥——华帝的成长,一路王道一路血腥,半部演义半部武侠,权力不是他的心愿,女人不是他的理想,钱财不是他的目标,战争不是他的追求,他何以自持走向何方...?东方未宁西方来,脚跟刚站稳,才智欲展开,十字军向东来,哇,宗教战争?世界大战?究竟鹿死谁手,精彩在晟华传奇中!叠彩纷呈的主角人物邀请您走进晟华见证传奇!见证华帝再创巍巍晟华,宣我族威,扬我族魂!
  • 在信号接收区恋爱

    在信号接收区恋爱

    “觉夏,以后我们还是别做朋友。”“你是说……”“做爱人吧。”
  • 佛说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世倾城之阿房传奇

    乱世倾城之阿房传奇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只是为她复仇,残害百姓只为逼她现身,侵地万里只为建一座让她居住的宫殿,甚至不惜为她养别人的孩子,一个雄才伟略一统天下的帝王,一个让人敬仰又害怕的帝王,最后却死在她手里。卫太子子南宸,一个强过嬴政的男人,一个万民期待的新王,放弃了王位,只求能平安陪她一世,实现对她许下的白首之约,他是最懂她的人,也是他最爱的人,只可惜命运弄人,在这乱世之中又岂能真正平安。她貌美胜过西施,她才华横溢精通歌舞,她看似懦弱,实则刚强如男子,她被奉为神女,天下百姓寄望于她,她却只想陪着一人,她让一个帝王,为了她不惜接受别人的儿子,甚至想要将天下交付其手中,她这一世拥有太多,也失去太多,她是阿房。
  • 天涯海角都要找到你

    天涯海角都要找到你

    年少救命之恩,她铭记在心!重新相遇之后,她以为他是真心爱她,所以付出了真心。可是真心能值几个钱?痛彻心扉后,她离开了!却不知,他为了找她,走遍了天涯海角!
  • 完美男友难转正

    完美男友难转正

    抱歉,虽然你很完美,可是姑娘我没这念头。不是怕家有恶婆婆,而是……第一次错拿手机不完全是我的错,居然对我拳打又脚踢;第二次为了送我去医院急救,把我的车撞得直接返厂维修;第三次,我居然看见,你哭了。原以为自己不会再动心,然而慢慢靠近的脚步却赶不及你决绝的转身……
  • 重生之风起2003

    重生之风起2003

    李墨重生回到2003年夏天,高考刚刚结束,他孤身一人南下,来到此时的非典重灾区,花城,在服装厂当了一名可有可无的尾部工人……注:这是一个比较追求生活本质的故事,并不是一味追逐财富当首富,所以,看到主角不务正业整天玩游戏的时候请不要觉得奇怪,因为写这本书的人,曾经是个网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