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9300000028

第28章 二次垂帘(4)

七月十六日(8月27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等上“敬陈先列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他们首先肯定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11年是成功的,“内外协力,共济时艰”,才使得天下平定。但是接着指出自同治帝亲政的一年多,“渐有懈弛情形”。查找原因,是因为“视朝太晏,工作太烦,谏诤建白未蒙讨论施行,度支告匮,犹复传用不已”。这里的“工作太烦”指的就是圆明园工程上马后搅得百姓殆无宁日。说明后果是严重的:“以是鲠直者志气沮丧,庸懦者尸位保荣,颓靡之风日甚一日。”然后提出六点建议,即畏天命、遵祖制、慎言动、讷谏章、勤学问、重库款。并指出:“近来内廷工作络绎不休,用款浩繁,内务府每向户部借款支发,以有数之钱粮安能供无厌之需求?”从而表示了对修复工程的极端的不满。进而请求:“厥皇上将臣等所奏在两宫皇太后前委宛上陈。若钦奉懿旨,将园工即行停止,则两宫皇太后之圣德与皇上之孝思,皆超越千古矣。”

奕等上报奏折后,怕同治帝根本不拆阅,或留中不发,便请求召见。同治帝不允。奕等再三请见,同治帝不得不在接到奏折的第三天召见。果然没有拆阅。看了数行后便不耐烦地说:“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答道:“臣某所奏尚多,不止停工一事,容臣宣诵。”接着便将奏折中所陈六条逐项讲读,反复陈说。同治帝听罢大怒,吼道:“此位让尔何如?”军机大臣文祥听到这句不讲理的话,“伏地一恸,喘息几绝”,被扶了下去。醇亲王奕也边哭边谏,说到皇帝“微行”一条,同治帝不服,固执地追问是谁说的,要追究传闻者的责任。奕“指实时地,乃弗然语塞”。最后同治帝说,园工不能马上停止,“为承太后欢,故不敢自擅,但允为转奏”。

同治帝不敢突然停止园工,“实有其不得已之苦衷,盖重修圆明园,原为太后之意。如真停工,亦必得太后同意。然孰敢直陈于太后之前”?但是总师傅李鸿藻却犯颜直陈于两宫皇太后。此折为李宗侗、刘凤翰先生发现。奏入时间不详,大约在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之间,也许就在二十五日。他最后说:“臣等以为与其徒敛众怨,徒伤国体,于事万难有成,不如及早停工,以安天下之人心乎?伏愿皇太后明降懿旨,停止园工,则皇太后之威德,皇上之孝思,均超越千古矣。” 这是关于停止园工的唯一的给两宫太后的奏折。这道奏折是起了作用的。

但是在慈禧表态前,同治帝仍然没有停止园工。七月二十一日竟又去阅视园工。

七月二十八日(9月8日)同治帝召见醇王,恰逢醇王赴南苑试验大炮,于是就召见恭王,追问微行一事到底是谁说的。奕无奈,只得答道:“臣子载澄。”因为载澄曾陪同治帝出宫游玩过。同治帝的隐私被彻底揭露,大为震怒。

这时的同治帝已失去了理智,一味寻求报复。二十九日辰刻召见诸大臣,“以恭亲王无人臣礼,当重处”,于是朱笔革去恭亲王所任军机大臣及一切差使,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交宗人府严议。并将所革差使,分简诸王大臣。午刻,又召见王大臣及弘德殿师傅翁同龢。同治帝反咬一口,责问诸臣园工之事为什么不早奏,又责问翁同龢为什么根本不奏。翁同龢奏道:“今日事须有归宿,请圣意先定,诸臣始得承旨。”同治帝说:“待十年或二十年后,四海平定,库项充裕,园工可许再举乎?”诸王大臣急忙答道:“如天之福,彼时必当兴修!”但作为交换条件,圆明园工程暂停,三海要修。同治帝为自己找了个台阶。

军机大臣等退下后到军机处拟旨。递上之后,同治帝不满意,留中不发。晚申初亲笔朱谕一道封下,交文祥等四人,即革除恭王及其子载澄的爵位。文祥等不接旨,请求召见,以图转圜,不许。递上奏片,请求修改原谕,也不许。最后文祥等递上奏片:“今日仓促,散值,明日再见。”申初二刻,停止园工诏书发下。

七月三十日(9月10日)同治帝发下朱谕:“传谕在廷诸王大臣等,朕自去岁正月二十六日亲政以来,每逢召对恭亲王时,语言之间,诸多失仪。著加恩改为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载澄革去贝勒郡王衔,以示惩儆。”一夜之间,从把奕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改为降为郡王,从革去一切差使改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也许是稍微冷静后所做出的决定,也许是军机大臣的劝谏起了作用。

这还不算完,同治帝又颁谕尽革十位王大臣职。这十人是惇王、恭王、醇王、伯王、景寿、奕劻、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罪名是“朋比谋为不轨”。这简直近于胡闹了。

两宫皇太后闻听以上信息,急忙来到弘德殿,流着眼泪安慰恭亲王说:“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帝少未更事,昨谕着即撤销!”事实上,同治帝惩处奕的上谕让慈禧扣下,留中未发。

八月一日(9月11日)两宫太后懿旨,赏还恭亲王及其子载澄爵秩。是日慈禧以同治帝名义发出上谕:“朕奉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皇帝昨经降旨,将恭亲王革去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并载澄革去贝勒郡王衔。在恭亲王于召对时,言语失仪,原属咎有应得。惟念该亲王自辅政以来,不无劳勋足录,加恩赏还亲王世袭罔替、载澄贝勒郡王衔。该亲王当仰体朝廷训诫之意,嗣后益加勤慎,宏济艰难,用副委仁。”

同一天,发下了停止园工的上谕。其谕云:“前降旨,令总管内务府大臣将圆明园工程择要兴修,嗣朕以经费支绌,深恐有累民生,已特降谕旨,将圆明园一切工程即行停止。并令该管大臣查勘三海地方,量加修理,为朕恭奉两宫皇太后驻跸之所。惟现在时值艰难,何忍重劳民力,所有三海工程,该管大臣务当核实勘估,力杜浮冒,以昭撙节而恤民艰。”

由于慈禧的出面干预,一场修园风波很快便平息了。慈禧在归政同治帝后,其固有的享乐思想恶性发展,因此立意修园。但她又不直接出面,而是躲在后台,极力怂恿同治帝修园。直到闹得满朝王大臣群起反对,她才走到前台充当正面角色。但应该说,她总算没有一意孤行,而是采纳了王大臣的建白。

圆明园工程停工不久,同治帝便病倒了。

第四、同治病逝

圆明园工程停止了,但以兴修三海为交换条件。同治帝便把兴趣转移到三海工程上去。八月十八、十九两日,他莅临南北海,流连忘返,兴致甚高,至晚膳后始还宫。

以后,他的活动也很多。同治帝每天早晨要到钟粹宫问慈安太后安,到长春宫问慈禧太后安。初一、十五还要陪慈安、慈禧到漱芳斋午膳。八月二十七日,他到南苑去玩,并驻跸于此。二十八日,阅御前王大臣、乾清门侍卫等马射。二十九日,行围打猎。九月初一,到晾鹰台撒围。初二日,又到晾鹰台,阅神机营兵。初三日,阅王大臣、侍卫等马射。 十月四日到箭亭,阅中式武举技勇。后到乾清宫,引见中式武举。十月五日,到太和殿,颁谕赐张风鸣等人为武进士等。七日,同治帝率亲藩到慈宁门内恭迎慈禧太后御慈宁宫。慈禧升座,同治帝侍宴。奉两宫太后到漱芳斋侍午膳。八日,又奉两宫太后到宁寿宫,侍午膳。九日奉两宫太后到宁寿宫侍午膳。十月十日是慈禧太后四旬圣寿节,同治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额驸等诣慈宁门行庆贺礼 ,宣读贺表,众官于午门外行礼。十一日奉两宫太后幸宁寿宫,侍午膳。他在十月三十日病倒之前一直忙碌得很,如果精力不充沛,是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的。

二十日之后,同治帝身体发生了变化。二十日懋勤殿传旨自本月二十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同治帝都不上课。二十一日同治帝到西苑游玩受凉。自此,病一直未好。“连日圣体违和,预备召见者皆撤。” 十月三十日于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同治帝病虽较重,但仍治事如常,命军机大臣李鸿藻代批答章奏。这说明病情发展较快,已不能亲自阅批奏折了。传出的消息是“发疹”,即得了天花。

十一月初一日,外间得到确切消息,“知圣体发疹向安”。初二日以后,为了贺“天花之喜”,要求在12天之内大臣上奏章折用黄面红里,穿花衣补褂,供娘娘,递如意,以红绢悬于当胸。并请太医院御医李德立、庄守和诊治。

十一月初五日同治帝谕旨,满文的奏折,由恭亲王奕代为批阅。“惇亲王奕等议奏,圣躬正宜调摄,每日批折,仍遵前旨,暂由李鸿藻敬缮。批答清文折件,并暂由奕等敬缮。从之。”

慈禧对同治帝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注意的。如果同治帝不出宫,她们母子几乎是天天见面并在一起进早膳的。而且也有太监向慈禧报告同治帝的行动。同治帝自从上月二十日着凉发病后,一直带病视事,但是没有接见大臣。而自十一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同治帝把阅折权和批折权完全交给了李鸿藻和奕,一时出现了权力真空。这对一个国家是最危险的。同治帝的病看起来不是短期内能治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经验十分丰富的慈禧不能再在后台。她不能坐视大权旁落。她要走到前台来,由她来重新掌握最高的皇权。

经过精心准备,十一月初八日,慈禧一手导演的戏出台了。两宫皇太后在同治帝御榻前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翁同龢日记》记道:“巳正叫起,先至养心殿东暖阁。先于中间供佛处向上三叩首,入见又三叩首。两宫皇太后俱在御榻上持烛,令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观,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颜温睟,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 这是第一次召见。两宫太后有目的地让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细看在御榻上的同治帝。同治帝伸出胳膊,让大家看。大臣们目睹后得出的结论是同治帝的病不是短期内可以治愈的。

《翁同龢日记》接着写道:“瞻仰毕,略奏数语皆退。旋传再入。皇太后御中间宝座,南向。宣谕数日来圣心焦虑,论及奏折等事,裁决披览,上既未能恭亲,尔等当思办法,当有公论。又谕及上体向安,必寻娱乐,若偶以丝竹陶写,诸臣谅无论议。此大略也。诸王跪向前,有语宫闱琐事,惇亲王奏对失体,颇蒙诘责,诸臣伏地叩头而已。反复数百言。皇太后调护过勤,焦忧过甚,不免流涕,前后凡四刻退。未退时诸王奏言,圣恭正值喜事,一切奏章及必应请旨之事,拟请两宫太后权时训谕,俾有遵循。命诸臣具折奏请。退后同至枢廷拟折稿。” 这是第二次召见。这次召见只剩两宫太后了。慈禧说,目前当务之急是折奏的 “裁决披览”,同治帝已不能亲自裁决,你们“当思办法,当有公论”。这是慈禧在暗示他们劝谏两宫亲理政务。王大臣们明白了慈禧的本意,在退下前奏请两宫皇太后“权时训谕”。这就完全明朗化了。慈禧干脆命诸臣写折奏请。大臣们退下后根据慈禧的意思草拟折稿,并说明两宫应立刻垂帘听政,来年二月一日再由同治帝亲理政务。

还没等散,两宫太后又第三次召见。《翁同龢日记》写道:“甫散又传再见,趋入,待齐入见于西暖阁,皇太后谕,此事体大,尔等当先奏明皇帝,不可径请。”本来这场戏是由慈禧一手导演的。但为了演得逼真,使人看不出破绽,命王大臣们直接奏报同治帝,不要把奏折直接送给她。

十一月九日,两宫皇太后再次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这次接见情形,《翁同龢日记》记载颇详:“辰初一刻又叫起,与军机、御前同入。上起坐,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饱满,声音有力。皇太后亦同在御榻。上首谕恭亲王:‘吾语无多,天下事不可一日稍懈,拟求太后代阅折报一切折件,俟百日之喜,余即照常好生办事。’并谕恭亲王当敬事如一,不得蹈去年故习,语简而厉。太后谕略如昨,并言昨西暖阁一起乃出臣工之请,本恐烦皇帝心虑,故未告知,今当诸王大臣即告皇帝勿烦急,已允诸臣所请矣。上举臂以示,颗粒极足,不胜喜跃而退。” 同治帝明白宣谕“求太后代阅折报一切折件”,而皇太后在一番忸怩作态后表示“已允诸臣所请矣”,这时同治帝“不胜喜跃而退”。这就说明了慈禧堂而皇之地取得了阅折批折权。

阅折批折权是皇权的集中体现。从十一月一日至八日同治帝先是把这个权力交给了李鸿藻,后是交给李鸿藻和奕,这是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所不能容忍的。她略施小计,便轻而易举地取得这个权力,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当然,同治帝当政时,慈禧便掌握着实权,但那是后台操纵,而现在是直接行使了。

同治帝对他的病情是心中无数的,不知道凶险的病菌正在一步一步地夺走他的生命,仍盼望着病好后重新掌权。

十一月初十日,同治帝正式颁发上谕:“朕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经惇亲王等合词吁恳,静心调摄。朕思万几至重,何敢稍耽安逸,惟朕躬现在尚难耐劳,自应俯从所请。但恐诸事无所禀承,深虞旷误,再三吁恳两宫皇太后俯念朕躬正资调养,所有内外各衙门陈奏事件,呈请披览裁定,仰荷慈怀曲体,俯允权宜办理,朕心实深感幸。将此通谕中外知之。”

同治帝的这个上谕明确地表明他把最高的皇权交给了两宫太后,实则是交给了慈禧太后。

经过几天准备,十一月十五日慈禧连发五道懿旨。

第一道是把同治帝的慧妃、瑜嫔、珣嫔和贵人西林觉罗氏各升一级。

第二道是给王公大臣加俸晋级。懿旨如下:“皇帝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仰赖苍穹默佑,诸臻康吉,中外同欢,允宜普沛恩纶,优加赏赍。内廷行走惇亲王奕著赏食亲王双俸,恭亲王奕前经赏食亲王双俸,著再赏加亲王俸一分。醇亲王奕著赏食亲王双俸。孚郡王奕、惠郡王奕详均著赏食亲王俸。郡王衔贝勒载治、载澄均著赏食郡王俸。贝子衔奉恩镇国公奕谟著赏食贝子俸。御前大臣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著赏食蒙古亲王双俸。郡王衔贝勒奕劻著赏食郡王俸。固伦额驸公景寿著赏食贝子俸。御前行走贝勒载漪、贝勒载滢均著赏食郡王俸。御前行走奉恩辅国公载濂著赏食奉恩镇国公俸。头品顶带载沣著赏食辅国公俸。御前行走贝勒那尔苏著赏食蒙古郡王俸。” 懿旨还赏赐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弘德殿行走、南书房行走等。

第三道是对监禁人犯根据案情轻重酌量减刑发落。

十一月十六日又连发两道懿旨。第一道是把道光帝的妃子彤妃等各晋一级。第二道是把咸丰帝的妃子丽皇贵妃等各晋一级。

两天连发五道懿旨,其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治愈同治帝的天花,毋宁说是慈禧为了笼络人心而采取的一个手段。

同治帝的病在前10天,好像有所好转。翁同龢在初十日记道:“上今日脉气更好,见昨酉方,用枣仁、远志,少寐故也。见起居单,歇着时却不多,而饮食亦不少,(元宝汤进六碗,一昼夜九碗,又老米粥一碗。)可庆也。” 此后同治帝的病便趋于恶化。到了二十日,“腰间肿痛作痈流脓(仍有筋挛)。项脖臂膝皆有溃烂处”。二十三日,“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二十七日,“看昨方,按云脉滑缓无力,惟肾愈流注,脓汁虽稍见稠,而每日流至一荼盅有余,恐伤元气云云”。“起坐时少,流汁极多,殊委顿也”。以后据《翁同龢日记》记载,其间曾请一位治外症的民间名医89岁的祁仲来诊治,此人是荣禄推荐的。治疗过程翁同龢记道:

同类推荐
  • 科学发明企业家成才故事

    科学发明企业家成才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他的出身,历来说法不一。一种是浙江海宁陈氏。据《清朝野史大观》所称,康熙年间,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与朝中大臣陈阁老很相善,王妃钮祜禄氏生得非常美貌,深得雍亲王宠爱。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刘胡兰

    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现已更名为刘胡兰村)。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毛泽东当年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朱强编著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讲述了刘胡兰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你是我埋在心底的喜欢

    你是我埋在心底的喜欢

    江迟觉得时暮就像一道闪电,在她漫长的一生中点燃了第一束烟火,却又突兀的从她生活中消失了。江迟觉得,遇见时暮是一种幸运,但这幸运却耗尽了她许多的精力。当时暮走后,她突然发现,其实,那个曾经在她心底的男生,有太多她给的完美滤镜。再见,我曾经的冲动。再见,我曾经的勇气。——江迟PS:更新随缘吧,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草莽人物的抗战传奇:逐日

    草莽人物的抗战传奇:逐日

    此书已经删除!!!!!!!!!!!!!
  •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越玖纪

    越玖纪

    迷茫的普通青年,唯唯诺诺的他很是听父母的话。可是就在一天下暴雨的夜晚,一声惊雷作响,他命丧当场,迎来了他的新人生。
  • 网游之国界穿越者

    网游之国界穿越者

    当你被日本区10万忍者包围住的时候怎么办?当你被美国区10万生化战士困住的时候怎么办?当你被欧洲区10万魔法师用禁咒锁定的时候怎么办?当你被印度区10万接引者用佛像镇住的时候怎么办?严逸的第一反应是:回国!!!一个月穿越一次国界、就职所有国家的特色职业、不用进阶试炼可以直接进阶这都是国界穿越者的特权!!!什么?你也想要?不好意思!国界穿越者是唯一专属职业!专属者——天蚕变!
  • 拯救文娱大作战

    拯救文娱大作战

    时代来到了文娱末潮。故有的天王渐渐老去。在这个时代,最火的电视剧是韩流的癌症与白血病。在这个时代,最火的电影是西方特效奇幻。在这个时代,最火的偶像喜欢唱、跳、rap和篮球。在这个时代,老一代歌坛天王被粉丝逼着唱学猫叫。……此时陈挽来了,他的出现,就是拯救这个世界的文娱的。“拯救文娱大作战,开始!”
  • 文治武宗

    文治武宗

    风雷悸动中天摇,霸雨龙吟舍义桥。血洒三升维正道,弓开万石胜天骄。安邦定国明经史,扩土开疆著六韬。破浪登峰成伟业,庸人羡我乐逍遥。文治国和武治国,修行者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不管如何,只要能修为提高,登临巅峰就是好!
  • 饿魔附体

    饿魔附体

    天地初分,混沌不堪,曰之太极,到上古时期,大神通者打破混沌,划分太极为两仪,孤阴则不生,孤阳则不长。人道师之以阳,辅以阴;鬼道师之以阴,辅以阳。看一名被厉鬼附身的平凡女子,如何在惶惶人世间闯下一段传奇,亦或是一段疯癫。
  • 三个女人一部剧

    三个女人一部剧

    简介:两个女人一台戏,三个女人一部剧。这是讲述三个女人从青春期的认识,到成熟期的陪伴的一个真人改编故事。以随笔形式书写,文笔一般,但是真实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