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9300000017

第17章 辛酉政变(6)

奕集团的主要人物之一周祖培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署户部 。他同肃顺势同水火。据载:“周文勤公(祖培)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而肃顺亦为户部尚书,同坐堂皇判牍。一日,周相已画诺矣,肃顺佯问曰:‘是谁之诺也?’司员答曰:‘周中堂之诺也。’肃顺骂曰:‘唉!若辈愦愦者流,但能多食长安米耳,乌知公事?’因将司员拟稿,尽加红勒帛焉,并加红勒帛于周相画诺之上。累次如此,周相默然忍受,弗敢校也。” 从中可见,肃顺的傲慢自恃、目中无人已达到何种地步。而周祖培虽然表面驯顺,心中却如火山,一旦条件成熟,他是不会不爆发的。

董元醇的奏折大约在八月初八日(9月12日)驰送热河,并上报两宫太后。两宫太后展折一看,原来是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的奏折,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主张皇太后权理朝政:“臣以为即宜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使海内咸知皇上圣躬虽幼,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并不能干预,庶人心益加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稍肆其蒙蔽之术。” 第二,主张另简亲王辅政:“现时赞襄政务,虽有王大臣、军机大臣诸人,臣以为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同心辅弼一切政务,俾各尽心筹画,再求皇太后、皇上裁断施行。” 第三,主张为皇帝选择师傅:“则当于大臣中择其德望索优者一二人,俾充师傅之任。”

两宫太后阅折后大喜,董折说出了她们的心里话。这道奏折,既是向两宫太后的表忠信,也是向肃顺集团的挑战书。这给孤苦无援的两宫太后以很大的安慰,也给肃顺集团以很强的威胁。而它的作用主要是政治试探,即投石问路。

两宫太后和肃顺集团围绕着董元醇奏折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热河密札》对这一斗争有真实的反映。其中有三札言及此事,即第一札、第四札和第十一札。其中第四札言之最详,现全文择引:

千里草上书,初十日未下。此处叫人上去。要□留看。夸兰达下来,说西边留阅。心台冷笑一声。十一日叫,见面说,写旨。下来,叫写明发痛驳。夫差拟稿尚平和,麻翁另作,诸君大赞。(“是诚何心,尤不可行”等语,原底无之。)遂缮真递上。良久未发下,(他事皆发下。)并原件亦留。另叫起,耳君怒形于色,上去见面,约二刻许下来。(闻见面语颇负气。)仍未发下,云留着明日再说。十二日上去,未叫起。发下早事著件,心台等不开视。(决意搁车。)云不定是谁来看。日将中,上不得已,将折及拟旨发下照抄。始照常办事,言笑如初。如二四者,可谓浑蛋矣。夫今日之事,必不得已,仍是垂帘。(温公、魏公不能禁止垂帘,诸公竟欲加而上之矣。)可以远祸,可以求安。必欲独揽其权,是诚何心。鄙意如不发下,将此折淹了,诸君之祸尚浅。固请不发,搁车之后,不得已而发下。何以善其后耶!此诸君所不知,旁人知之。不必为伊言,言亦不见听,徒觉多事耳。昔人云,霍氏之祸,萌于骖乘。吾谓诸公之祸,肇于搁车矣。高明以为何如?克帅昨于密云发一报,(马递。)不卜何事。今日已散,尚未发下。此公十五日到,不卜如何措施。在城想见着邸堂,一切自己尽悉。事贵求全,要亦未可冒失耳。

闻西边执不肯下,是要临朝。后来东边转弯。虽未卜其意云何,大约是姑且将就。果如此行,吾不知死所矣。噫!

邸堂前未另禀,乞代呈阅。进城后,须打主意,未可听人舞弄也。

这是于八月十三日(9月17日),署名守墨道人的寄给在京的结一庐主人的一封密信。守墨道人又有记守黑道人或守愚道人的。章士钊认为是朱梦元,时为军机章京。结一庐主人,章士钊认为是朱修伯。朱修伯,名学勤,仁和人,咸丰初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时为军机章京,著有《枢垣日记》一书。

密札事关最高秘密,其中多用隐语。大体分两类,一类为人名。千里草,隐含董字,指御史董元醇。心台,含怡字,指怡亲王载垣。夫差,一说吴台朗,一说吴兆麟,都是军机章京。耳君,隐含郑字,指郑亲王端华。二四,一说指肃六,一说指八大臣。西边,指西太后那拉氏。东边,指东太后钮祜禄氏。邸堂,指恭亲王奕。克帅,指胜保,字克斋。麻翁,指焦佑瀛,因其面麻,被人称为焦大麻子。另外,温公,指司马光。魏公,指韩琦。二类是术语。夸兰达,满语,指内奏事处首领太监。叫,叫起,指皇帝传旨召见。明发,指谕旨的明白公布。搁车,停止办公,即罢工。

这一密札绘声绘色地叙述了围绕董元醇的奏折,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的经过。董折八日(12日)送达两宫,十日(14日)仍未发下来。她们是在绞尽脑汁地密商对策,没有很快地发给顾命八大臣。肃顺等八大臣等不及了,主动要求召见,索要董折。内奏事处首领太监传旨,说西太后要留着阅看,仍是不给他们。怡亲王载垣冷笑一声,心想简直是多余。十一日(15日)两宫召见,命八大臣写旨,但没明确交代如何写。这是两宫太后想要试探八大臣的政治态度。八大臣主意早定,拟旨痛驳董疏,而且要写明白公布的谕旨。吴姓军机章京所拟初稿语气还平和,言词不太激烈。焦佑瀛感到不够劲,自己捉刀另作一篇,其中有斥责董元醇的“是诚何心,尤不可行”一语,其他七大臣交口称赞这道谕旨,说写得太棒了。但抄清递上后,两宫太后折旨全都压了下来,没有交给八大臣。两宫很不满意八大臣所赞赏的谕旨。后来再次传旨召见,八大臣同两宫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西太后舌战八大臣。这次共召见二时许。 郑亲王端华上去时就“怒形于色”,根本没把两宫太后放在眼里。而且“是日见面大争”。军机大臣杜翰“尤肆挺撞,有‘若听信人言,臣不能奉命’” 这样冒犯两宫太后的激烈言辞。两宫太后“气得手颤” 。李慈铭记道:“及董御史疏上,三人纠党忿争,声振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 后来在昭示肃顺等罪状的奕等的奏折里也写道:“御史董元醇条奏事件,特召见载垣等面谕照行,伊等不服,胆敢面称伊等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并言伊等请太后看折亦系多余之事,当面咆哮,几至惊吓圣躬,含怒负气,拂袖而去,其目无君上情形不一而足。” 可见,这次召见,双方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互不相让,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消息传出,奕等亦极气愤。《热河密札》第十一札记道:“自前日明发要下,二圣怒极‘是诚何心一语’(弟已嘱子建将此稿密藏)。七先生亦大怒,云俟进城讲话。老五太爷喝止之。” 二圣指两宫太后。子建,指领班军机章京曹毓瑛。七先生,指咸丰帝的七弟奕。老五太爷,高劳说是惇亲王奕,董守义说是惠亲王绵愉,以董说为是。奕大怒,说等回京返城后再同他们理论。其叔惠亲王绵愉连忙喝止他不要乱说。

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十二日(16日)。这一天,两宫发下其他文件,怡亲王载垣等竟敢不阅看,并说:“不定是谁来看。”决意用罢工手段,迫使两宫太后就范。这是违抗圣命的严重政治事件。西太后决意斗争到底,东太后劝说她暂时忍耐。快到中午了,两宫太后没有办法,不得不把董元醇原折及焦佑瀛驳旨发下照抄。八大臣这才“照常办事,言笑如初”,“恬等笑声彻远近” 。

焦佑瀛拟稿、八大臣赞赏的谕旨是《谕内阁皇太后垂帘听政并另简亲王辅弼均不可行》。全篇针对董元醇上奏,采用驳论的方式,层层批驳。一驳皇太后垂帘听政。理由是我朝向来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主张垂帘是更易祖制。且我们顾命八大臣所拟谕旨,均呈两宫太后御览。并钤用图章,是皇帝意志的体现。绝不是什么矫诏。二驳另简亲王辅弼。理由是咸丰帝临终前只特召八人,令其辅弼。如再增添,就是违背咸丰帝的遗训。主张必须于亲王中另行简派,实属居心叵测。三驳再增师傅。认为现已够用,再增无此必要。总之,步步痛驳,毫不留情。谕旨发下后,暂时钳住了众人之口。

这一回合的斗争显然是八大臣占了上风。他们采用“搁车”这种授人以柄的斗争方式,并当廷顶撞,寸步不让。他们以为两宫太后是一对青年女子,不过如此而已。他们看轻了两宫太后,尤其是西太后。这一回合的斗争,也使两宫太后看透了八大臣把她们孤儿寡母视如敝屣的真实面目,从而坚定了铲除八大臣的决心。但此次受挫,须总结教训,主要是董折“发之太早” ,即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两宫太后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局部上作出让步,以取得全局的胜利。她们暂时藏锋敛锷,收缩起来。肃顺党人造成错觉:“夫己氏(指西太后)声势大减,诸所钻求,不敢轻诺。” 两宫太后此时的蛰伏,是为了彼日的再起。

奕八月十二日(9月16日)返抵北京。据《翁文恭公日记》载:“十二日……闻恭邸回京,又闻胜克斋到京,将赴热河。” 大约此时奕接见了胜保。奕向胜保交代了热河的情况,嘱他到热河后要见机行事,不可锋芒太露,过事张扬。

关于奕回京后的行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杰逊·H.帕克的博士论文:《恭亲王的发迹与倒台(1858-1865年)——关于中国末代王朝政治和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的研究》说:“奕回到北京,即开始在官员和学士们中组织协同支持推翻襄政集团的力量。他的合作者之所以被鼓动起来,一方面是他们憎恶肃顺长期以来的狂傲、专权,另一方面是对奕表现出的能力与热情表示支持,具有信心。而且,肃顺被认为在外交事务上是无知的,是强硬政策的作俑者。他与一系列导致北京失陷的军事败北有牵连。奕虽然签署了实际上同意了外人所有的要求的条约,制定了基于中外互相信任上的合作政策,但他仍然享有威信,被认为是个善于驭夷的人。” 奕回到北京后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幕后的。人们之所以向他归附,主要原因是看到了他的潜在的发展实力。他对外交事务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一种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这些都使北京和热河的不满肃顺集团势力的人们对他更具有信任感。

奕回到他的王府,北京的大臣们纷纷忙来拜谒。他们希图从奕的口中了解热河的动向,也借机观察奕的政治意图。但胸有城府的奕却王顾左右而言他,只谈两宫太后及幼帝身体安康,回銮在望,“语不及他” 。这使北京的大臣们摸不着头脑。

而恰在此时,热河方面切责董元醇疏的明发上谕也驰达北京。同时,带兵大员胜保、谭廷襄联衔用黄折请皇太后懿安,又奉旨:“交部议处。”肃顺集团的势力不可低估。善观风色的朝臣们“浮言朋兴” ,流言四起。加之奕也不再提垂帘听政事,使大学士周祖培心里发慌,把本来拟发出的李慈铭拟的奏折进一步压下。

当时,据说在家养病的三朝元老、耆宿重臣大学士祁寯藻,自保定发来一书,称太后垂帘不是本朝家法,董元醇疏议不可行。因祁寯藻在道光帝时曾任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咸丰时拜体仁阁大学士,仍任军机大臣,威望甚隆。他的信犹如一瓢冷水泼来,北京方面的高官大吏的热昏的头脑立刻冷却下来,有些不知所措。这时舆论倒向热河一边,认为一旦回銮,董元醇一定要遭殃。

这时了解内情的奕党人宗室恩承,急忙把北京的情况报告给奕。他并建议奕把两宫太后急欲垂帘的意图透露给北京的大臣们。奕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说:“毋庸也,垣、顺等方骄,闻此耗,备当益懈,待其既还,执付狱吏可也,安用大声色为哉?” 奕不同意大造舆论,不“用大声色”。他故意造成北京方面对顾命八大臣俯首听命、任人摆布的印象,以便使肃顺集团造成错觉,更加放松戒备。

果然,消息传到了热河,肃顺听了“大喜”。他扬言道:“今在廷诸臣有公论,吾辈受遗诏,辅冲主,天经地义,宁有他虞。” 他果然中计了,以为他们名正言顺,没有什么可怕的。还不止此,他想进一步追究董元醇的责任,要给他定罪。他建议因董元醇莠言乱政,罪不可逭,要拟旨罢免董元醇。他们向两宫太后请示,两宫不允。他们又故伎重演,威胁太后道:“若此则更遗命,革黜臣等,而进用元醇可。” 说这些话时,载垣、端华和肃顺“语既愤激,声色尤厉” 。说“请下命令罢掉我们的官,进用你欣赏的董元醇吧”这种话,比以前集体罢工还要严重。但是,这次两宫太后的应对方法却不同于上次,显示了处理棘手的政治难题的艺术手段。她们想到“密谋已就,当姑示懦,以安顺等心” 。稳住肃顺,只等回京。这是最主要的。因此说:“予非有他意,唯以建言罪人,有乖治道。至垂帘之非祖制,微尔等言,我亦知之。元醇奏不妨斥驳,而上新即位,似不宜遽罪谏官,以遏言路。” 这一番入情入理的答话说得八大臣哑口无言,只得退下。同时,他们又抓紧拟了不准臣工再上奏章言垂帘事的谕旨发下。

八月十四日(9月18日)胜保由北京到达热河,叩谒梓宫,以观风色。军机章京守墨道人乘夜到胜保处密谈。胜保因在北京已面见奕,心中有数。因此,一反常态,谨言慎行。守墨道人感到奇怪,说“其人近来颇有阅历”,即大有长进之意。胜保同他密谈,说肃顺罪状未显,“未可鬻拳兵谏,致蹈恶名”。守墨道人劝他“留虎豹在山,且勿惊他。恐伊等欲削其权,随后事更难办” 。其实,胜保也正是这么想的。

八月十八日(9月22日)发下谕旨,宣布九月二十三日(10月16日)启程,九月二十九日(11月1日)还宫。

九月一日(10月4日)大学士桂良等奏恭上母后皇太后钮祜禄氏徽号为慈安皇太后,圣母皇太后那拉氏徽号为“慈禧皇太后”。这是为酝酿垂帘作舆论准备。

九月四日(10月7日)上谕:

端华调补工部尚书,并补授步军统领,行在步军统领亦著端华暂行署理。

发出这道上谕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迷惑顾命八大臣,外示恩宠,内含杀机。不料,载垣、端华、肃顺却当廷面奏“因差务较繁,请将管理处所,恳恩酌量改派”,表示推辞。这也许是假意的谦让,也许是真正的坚辞,也许是有意的刁难。其中,刁难的成分更大些。但两宫太后却假戏真做,顺水推舟,于同日发出上谕:

本日载垣、端华、肃顺面奏因差务较繁,请将管理处所,恳恩酌量改派等语,自系实在情形,著照所请。载垣著开銮仪卫、上虞备用处事务,端华著开步军统领缺,肃顺著开管理理藩院并响导处事务。钦此。

同日,又发上谕:

穆荫著管理理藩院事务。

不露痕迹地削去了端华等人的兵权。于此不难窥见,两宫太后在政治斗争上的高超的艺术手法。这正如薛福成所说:“外示忧礼,实夺其兵柄也。”

九月二十一日(10月24日),顾命八大臣致僧格林沁函,内称:“查内外臣工折报、均系奏闻皇上,不宜书写‘皇太后’字样。此后王爷奏折,自应一律。应请唯用‘皇上圣鉴’字样为荷。” 手握重兵的僧格林沁在捷报里写有“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的词语,顾命八大臣视“皇太后”字样如芒在背,即使是僧格林沁这样有资格有威望的统兵大员,他们也要致函强调不妥,足以证明八大臣与两宫太后之间的关系紧张到何种程度。但僧格林沁并不服气,他于接到此函后又复一函,在阐明了“皇太后阅折一层,已明示中外”之后,又固执地写道:“嗣后奏报,仍不敢不如此缮写,尚望深思海量是荷。” 这简直是无法无天,竟敢公然违抗八大臣的命令。从中可见,顾命八大臣在文武大员中的威

同类推荐
  •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本书讲述了NBA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描绘了“飞人”从高中的崛起、大学时的全美最佳球员、梦之队征服世界、两次三连冠成就霸业、最终退役走下神坛的故事。乔丹的命运是最完美的命运。在大学时期,他得到了名帅迪恩·史密斯的指点,奠定了他扎实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视角;乔丹从一支弱队进入NBA,正因为当时的公牛积弱已久,才能给乔丹最大的空间去释放他的个人能力,奠定他的自信和位置;在该需要进一步的人生导师指引的时候,乔丹得到了菲尔·杰克逊;在该需要一个杰出副手的时候,乔丹得到了斯科蒂·皮蓬;在该需要成为一个领袖的时候,乔丹改变了打法,皈依三角进攻。
  • 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

    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

    对我们来说,选人人品很重要,超级强调这块。这跟我们文化有关。创始人喜欢简单的,不喜欢搞政治化。包括选干部,人品很重要。第二是看专业能力和配合能力、聪明度等等。这是我们选拔人才的几个原则。腾讯有幸在大浪潮里能够有这么好的—个机遇,包括现在和未来都会有很多新的机遇涌现,更关键还是靠人的意识,是不是真正能去把握好的机遇。时刻保持创新。中国企业不仅要和国际企业比拼服务,更要拼创新和核心技术能力。
  •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

    《慢品王阳明:心美,一切皆美》以王阳明的著作和现代解读为基础,针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带给人心灵深处的孤独、苦闷、烦躁、矛盾等问题,给出了一张张神奇药方。阳明心学使大众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生命的束缚一经挣脱,精彩随之而来。学习阳明心学,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顺利,再没有任何事情能干扰你。真正读懂了王阳明心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内心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 勇敢的补锅匠:约翰·班扬的故事

    勇敢的补锅匠:约翰·班扬的故事

    英国作家约翰·班扬出身寒微,只接受了很少的教育并且被学校开除,成年后靠做补锅匠谋生,最终却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本书是根据他的生平改编的故事,展现了他从补锅匠到大作家的历程,包括他的艰辛奋斗,他的敢作敢为,他的悲欢离合,让读者一瞥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讲述了,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热门推荐
  • 逆天店主高中生

    逆天店主高中生

    一个生来就是王者,不用修练的大佬的逆天之路
  • 帝姬她不正经

    帝姬她不正经

    历届生死掌管者皆是不言苟笑,端庄严肃,。冥若作为冥界帝姬兼生死掌管者却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六界翘楚众多,唯有冥若刚出生便被天道选上。所以冥若自懂事以来便掌管了六界生死。许是懒是自小便有的,不久便将人界的生死全交给了阎王。阎王乃是冥界的一个诸侯王,脾气虽不好,处事却极为公正,鲜少出错。冥若交给他反对的人却是极少的。
  • 修真妖孽游花都

    修真妖孽游花都

    万丈深渊摔不死,这就是大难不死。承接逆天传承,这就是必有后福。
  • 浮生半倾城

    浮生半倾城

    云烟刹那,转身已是陌路;倾城之恋,永将不悔少年轻狂。月皇的嫡公主再次睁眸的时候,灵魂蜕变,已经是二十一世纪赫赫有名的毒医。世人皆云,月国十六公主,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才貌双全,举世无双。那尘封多年的预言,搅动了乱世。当她揭开脸上一层又一层的面具时,转身的那一刹那,触动的又是谁的心。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离去而归,你回眸的一笑,依旧倾城。如果有一天,我背叛了你,你会如何?我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你相信吗?她这样问他。他轻轻一笑。不,我不信。阿瑾,我们是天命所归,你只能,是我的。………………泛黄的铜镜,古朴的发簪,我愿陪你一起看尽万山红遍,享尽一世繁华;我也想和你一起执手天涯,共度余生。说好了,十生十世,我等你。
  • 武侠传之武林秘籍

    武侠传之武林秘籍

    我是新手作者,此书是致敬金庸老前辈的武侠小说
  • 冷血法则

    冷血法则

    主角意外死亡穿越到四季大陆春之国,获得最高生命神的赏识赐其半个神格,让他完成统一大陆的任务!最高神很牛么?不过是我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冰霜巨龙?连配当我坐骑都不够格。绝对的嚣张霸道,绝对的冷血法则!才适合强者生存!
  • 我在武侠世界中修仙

    我在武侠世界中修仙

    独孤曜重生了,本以为是在武侠世界,结果发现手中的秘籍竟然是修仙秘籍,而且还有一个自称小剑仙的家伙突然冒出来说自己是什么万年难得一见的先天剑体,剑仙殿的第一任传人,对此,独孤曜只想说一句:“我想静静。”
  • 面具:人性弱点大揭密

    面具:人性弱点大揭密

    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面具,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我”一直以来都约束着每一个人。面具本无罪,罪恶的是面具背后的人心,但更多的人戴着面具是为了微笑着生活,带给别人快乐,同时让自己也快乐。
  •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好妈妈要掌握的心理学:谁的孩子将会一鸣惊人

    本书介绍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发育和生理成长同等重要,具体体现在读懂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有方法、给孩子插上新的翅膀、从触动心灵到争取主动等。
  • 凤命这东西

    凤命这东西

    一胎双生,因国师凤命之言,一念之差,不同的生长经历,命运之轮终让她们相遇,是相爱相杀,还是形同陌路,请听下回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