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04500000010

第10章 龙门山:天堂与地狱的轮回(1)

几乎所有去灾区采访的人,第一个念头都想到汶川的映秀镇,因为它是震中。但映秀镇在成了灾区的那一刻起,它变得恶劣而神秘,没有特殊的本事你无法接近它。只有空降兵和直升机在天气相对允许的情况下,方可触摸到它。在大震发生的三四天后,只有两支英雄的部队—一支是武警部队,一支是成都军区的陆军部队,在军委领导的谁到汶川,就给谁立功的死命令下,才经九死一生的翻山越岭之后到达了汶川,到达了映秀。

然而之后的救援队伍仍然不能开通道路,映秀的进与出,几乎都是靠空中生命线--飞机来完成的。

6月IO日,在大震之后快一个月的日子,我们从电视新闻里知道了失事的飞机—成都军区某部陆航团的那架在映秀运送伤员的直升机,才在这个地方的一个深山峡谷里找到了残骸……那一刻我为亲爱的邱光华机长及其他十余名机组人员和伤员的牺牲而感到无比悲痛。因为邱光华机长出事的前五天,我们才刚刚到陆航团采访。他是部队首长第一位向我们介绍的杰出的飞行员。我记忆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比我还晚一年当兵,但他已经是副师职的特级飞行员了。邱光华给人的感觉是不善言辞,可他的飞行技术相当高超。大震之后,他已经飞过了无数次汶川,煞而那一天的映秀运送伤员,也许是他最后一次在这个地方执行任务的飞行--部队领导那天特别提到了他们准备让陈林等同志轮休一段时间。可偏偏邱光华在这一次执行任务中出事了……作为曾经是一名军人的我,对他和战友们的不幸,感到极其悲痛…-.

地震夺走了我们太多的同胞生命。邱光华的这一次牺牲本不该有,但谁也无法猜测命运。

所以我非常痛恨这样的天灾,然而我们人类无法抗拒天灾,我们必须无奈地接受这种苦难与悲痛。

到达四川的第一天,我不停地翻看地图,可是仍然无法确定哪个地方的灾情更严重、更值得去……想不到的是:在我刚刚经历了一夜的余震恐惧之后,第二天的下午5点左右,我被—下拉到了与映秀镇一山之隔的龙门山。

后来我回到北京在请教地质专家时,他们才告诉我:其实汶川大地震,震中就是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你去的那个地方与映秀事实上都属于震中,汶川的映秀在山的西侧,你到了山的东侧……专家指着一张地震山脉地形图,对我说,汶川大地震,如果用我们地质学来解释,其实震起龙门山。

震起龙门山?

难怪我对当日在龙门山一路上所经历的一幕幕险景,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龙门山地属四川彭州市,与汶川县隔山相望,是此次汶川至青川的数百里地震大断裂带中最靠近映秀的一段山脉。这也使得它在地震中的表现更为烈性和突出。

世界上有过许多著名的大地震,通常人们关注的是人的死亡程度。其实地震的级别大小和破坏力,并不是简单地看伤亡了多少人。一个城市发生强烈地震,其伤亡的程度肯定比乡村和山区要大得多。而这次汶川大地震力什么说它比死了二十多万人的唐山大地震更严重,危害更大,首先是它的震级超强,其次是它的范围广乙根据地质地震专家在震中的实地测评,汶川地震的震源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时,其震级应在11级左右,这个震级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为只有10级以上的地震,才能使山体出现严重崩裂。汶川地震在震中的映秀和龙门山镇一带,我们从电视画面上所看到的大面积山体崩裂景象,足以说明此次地震发生时的那种力量--像是地下开了锅似的,轰轰地响。人根本站不住,楼房像纸糊的,数十座山峰接二连三地崩塌下来……几乎所有在震中经历那一幕的人都用这样的语言讲述着地震时的情景。

然而,没有人真正感受和体会地震使得从来就没有变化过的大山崩裂的那一刻的痛楚与悲壮。人和地面上的所有建筑与生物,比起由岩浆铸成的大山,其生命和坚固性实在无法相提并论。但汶川大地震竞让千年峡谷、万年峻峰,顷刻间粉身碎骨,顿失巍然,这是何等的威力与暴虐!

都知道二战尾声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过两次原子弹,其威力令人胆战心惊。专家对此次汶川地震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其震中的威力相当于四百颗广岛原子弹。四百颗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无法想象!我们只知道落在广岛的一颗原子弹就让所有地面建筑成了废墟、几十万人转眼死掉了。四百颗原子弹下,人和动物能活下来的,只能算侥幸。要不我们为啥叫幸存者?山都倒塌了,崩裂了,我们活下来自然是老天还开着一只眼。在震区中央,不止一次听老百姓这样说。

有人说,像唐山和汶川这样的地震,人们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的。这种说法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而对像汶川这样的地震的发生地,预防几乎是一种异想天开。这是因为此次汶川地震最强烈的中心地带是在从汶川的龙门山起一直逆向东北方向的百里大断裂带上。在这数百里的断裂带上,均是峡谷险峰、重峦叠嶂之地,地震发生那一刻,如果不是侥幸,人是不可能逃出山体崩裂后如暴雨般乱飞的石头的袭击的,再坚固的建筑也顶不住崩塌的大山的冲击力……

沿龙门山往里走,有一条著名的小龙潭,那里曾经是风光秀美昀景区,一条百米下落的飞流从天而降,构成了小龙潭独特的峡谷瀑布之景。据说有很多成都人特别喜欢到小龙潭观赏飞瀑,并在那里纳凉沐身。大地震后,小龙潭成了死路,空降兵也降不了,只能靠部队勇士徒步深入进去。直到大震十几天后,解放军突击队员才进到那里。可官兵们看到的小龙潭早已面目全非--两峰峡谷间的飞瀑没了,甚至簇拥小龙潭的几座险峰也不知消失在何处,只有山体崩裂之后所留下的无数滚落的石头,远远将人的脚步挡住。官兵们试图在这里寻找景区的二十多个管理人员和几十个游客的踪迹,但最后只能分析认为:他们全都被埋在了几十米深的石块下面。

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因为只要当时的管理人员和游客没出小龙潭景点的半公里之内,他们的生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现场看到的山体崩裂是以包饺子的形式将里面的人活埋了…一

悲哉!

山的力量太大。而与地心岩浆活动的能量相比,山的力量又实在小得可聆。人与山、与沸腾和活动着的地心岩浆相比,谈何大与小的问题,简直就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大震清楚地摆在我们人类的面前,喜马拉雅山的地壳运动又在活跃起来。作为山地与盆地边缘的冲撞地带,龙门山断裂带成了此次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者。

龙门山也因此—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鬼门山。

曾几何时,龙门山还一直被成都人称为夏可纳凉、冬能赏雪的旅游度假首选地。这里既有国家地质公园,又有著名的上书院。尤其让人爱恋的是这里的千峰奇山,它们或苍翠欲滴,或群峰耸立,或奇险峻秀。这里的水,更是或碧绿如玉,或飞瀑若虹,或满流似雪。山谷的清风,挟着雪山的气息轻拂而来,让人吸人一口,便能觉得沁透心脾,不忍吐出。到了秋天,漫山红叶斑斑,溪水潺潺,随处随地,皆是天然油画。即使冬天来到这里,依然可观赏到远近的雪山皑皑的万千气象。所以,四川人把龙门山奉为掌中之玉、天然氧吧,而更多人于脆称其为t人间天堂。

随着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崇尚自然,龙门山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受到成都一带市民们的喜爱,据说光龙门山的几条风景秀美的沟谷,每年接待的度假与观光客就达-二百万人次。这一带的农民也因此富裕起来,他们的生财之道就是自己建起的农家乐。当地老乡告诉我,很一般的农家乐,一年收入在两万无左右,这也使得农民们生活在天堂般的幸福之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震改变了龙门山的一切。

搭车从成都出发,仅几十公里的路程,便进入了彭州境内的山区。沿途满目皆是倒塌的房屋。抬头望去,两边的山谷,成了挟尘走石的猛兽;路边四溢的洪水,成了埋葬生命的掘墓机;谷间的风,也变成了窒息空气的疯狂死神……

往日美丽的山景全然不见,取代的是秃露在外的山体,仿佛被扒了皮的死鸡。滚石挡道,狗在疯跑,猫已腐烂,活着的牛羊也不再那么驯顺地在田野里乱窜。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遇难同胞留下的遗体的腐烂气味和消毒药水混杂的空气迷漫四周,令你窒息难受……

小鱼洞是龙门山的门户。这个镇在地震中同样经历了毁灭性的破坏。我没有考查小鱼洞与龙门山之间的关系,是否有鱼跃龙门一说?不过我知道到小鱼洞后,再往里走,就十分困难了。

小鱼洞的西南方向是虹口镇,与汶川的映秀离得更近。我后来曾经试图到那里去,但终未成行,因为那里的路事实上在5月底之前仍未通行。但我见到了这里的一位英雄……

与虹口相反方向,从小鱼洞再往东北走,便是白鹿镇,著名的上书院便在此处。上书院雅名叫领报书院,据《彭县志》记载,该书院由法国传教士洪广化主持修建,所需大理石、木料、彩色玻璃都从远方运来,整个工程动用民工近千人,历时十三年(1895-1908年)。领报书院修建在学堂山半山腰的山坳里,坐西向东,四周九座山峰呈弧形排列,人称九龙归位。书院的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之风,既具典型欧洲哥特式建筑特征,又兼有中式四合院落式结构。主楼南北长约一百二十米,进深约十六米,共三层,每层十六间,层高约五米,置内外走廊,底层为储藏室。进正门,穿过二十多米宽、十二米长的门厅,是一个约六十米长、二十二米宽的大天井,天井正面即为其主体建筑—一高大挺拔的西式古典风格礼拜堂。礼拜堂钟楼约十二米高、九米宽,共四层。在书院四周,有高大坚实的围墙,墙外是众多苍翠挺拔的老柏松和千丈树,四季常青。领报书院曾是当年培养西南神职人员的高等神职学院,最盛时这里云集了近百名高级神职人员。此处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又是旅游胜地,故而常年吸引各路游客。2006年,上书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荜位。

公元2008年5月12日,这座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的书院结束了它的生命,参与陪葬的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和至今未搜索清楚的几十名游客……

龙门山的主脉在虹口与白鹿之上。从小鱼洞出发,越过白水河,大约还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

原来在白水河上有一座大桥,我去时已经没了,车子是在浮桥上冲过去的。浮桥由解放军铁军把守着,除了军队的救护车之外,几乎看不到通行的人。桥头的一位战士过来问我们进山干什么,当听说我是北京来的作家进山去采访时,有些惊诧地看了看我,说:里面非常危险,最好不要进去。

我抖动了一下军装,告诉他:我负有特殊的军事任务,必须进去。小兵斗不过老兵,于是我们从浮桥上急驶而过,车子两边溅起高高的水花……

春天的山区总是雨蒙蒙的。这让我们一路多了不少担忧。开车的省委组织部的司机是灾后第二次进龙门山,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出现的山体滚石,他的车速变得特别快。而我们坐在后座的人由于担心前面的险情,双手紧紧地把着前座的靠背,眼睛片刻不敢离开前方的目标,并随时准备跳车--其实这只是心理准备而已,此刻真的来一次余震,再从山上滚几块巨石下来,我们所有的准备都无济于事。好在一切都没有发生……

但进龙门山的路越走趟险,车子不时只能在乱石堆中穿梭。最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已经半掩在公路上的泥石流,不知什么时候发脾气,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壮烈牺牲了。

快到了!司机告诉我。于是在我们的车子绕过一段山体滑坡之后,我看到一条两边都堆满了废墟的小街,这就是龙门山镇所在地。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子。邻山的一边全部埋在滑下的山体里,另一侧的街房原来都是两层小楼,但我能看到的也都是倒塌的瓦砾与废墟了。龙门山镇其实只有一条L形街,听说震前这里满街都是本地人开的小饭店。城里人爱在这个小镇吃上一顿纯正的农家菜,然后或继续进山住上几天,或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回城,因此震前的小镇无论早中晚,都异常热闹,尤其是傍晚,灯火辉煌的小镇街道,宛如一条不熄的彩带,镶嵌在清风习习的龙门山谷,煞是好看。

但旧景不再。龙门山镇在我的眼里仅仅是沿街左右长长的废墟带。在L形街道的拐角处,派出所的牌子仍醒目地悬搁在瓦砾之上,而民警们工作的派出所房子,只剩下一堆如准备放人搅拌机的碎砖瓦片……我招呼司机停下,随即站在街头想拍几张照片。而就在这时,我在镜头里看到了一位身着黄袈裟的僧人。

师父在找什么?我好奇地上前问僧人。

这是个年轻的僧人。仡说他是从龙门禅寺下来的,那里已经没有他的栖身之地了。大震的第二天,他就从山上的禅寺下来,本想到都江堰避难,听说有两位僧友地震那天正好在龙门山镇上歇脚,结果就再没有见到他们的影子。

是死是活,我想见一见他们,可一直没有找到他们,镇上的人和解放军帮着翻了许多倒塌的地方,也没有结果。我放不可心,所以一直在这里等着机会看能不能见他们一面……僧人很虔诚地在一堆堆废墟前继续他的寻找。

你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街上根本没有行人,如此孤独而凄怆的地方,到了晚上怎么办呢?我有些担忧地大声问僧人。

听说解放军已经接到命令,让他们下一步清除废墟,那个时候估计可以见到我想见的人了……僧人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因为街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所以听得清清楚楚。

我没有想到一位僧人如此执著地要看到他可能遇难的僧友,没有研究过佛教,也不知这是不是佛界的一种规矩。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位身着黄袈裟的僧人的话,如同给我内心重重地敲了一锤。在那条无人的废墟上,我呆呆地站在街中央,远远地看着僧人向街的另一尽头走去,只见他一边寻觅,一边念经,样子十分虔诚,又非常迷茫,但却让我很是感动。

心想:超然的僧人毕竟也是人。他们的内心睛感仍与凡人-样,充满了爱与友善,尤其对生命。

向龙门山镇的里面走,才发现其实这座毁灭的小镇深处还驻留着两千多名当地百姓。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一问,方知他们都是宝山村的。我们的老书记不走,我们也不会走的!村民们非常坚定地告诉我。

你们的老书记是谁?按照重灾区的一般情况,像龙门山这样的地方,所有灾民都会被转移出去,一方面防止山体滑坡再次掩埋人,另—方面幸存下来的灾民也不敢再滞留了。可宝山村的人是怎么回事?他们就不怕?他们的老书记又是谁?他就没有担心过自己的百姓留在这死亡之地的危险?

同类推荐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此生未完成

    此生未完成

    这是一本记录关于生命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内心柔软却迷路人间的你: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一再提醒我们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书中收录了作者癌症治疗的经历、对人生的理解、对自己忙碌前半生的一些回忆与反思。以及关于故乡、关于亲情等的深切感悟。在病隙日记中,作者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以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与命运抗争,令人重新审视“活着的意义”,理性看待死亡,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

    《苏天赐文集三:附:苏天赐研究》苏天赐研究是近20年来研究苏天赐先生的文章结集,对于苏天赐先生的生平、艺术、教育及思想均有全面深入的讨论和评述,可加深我们对苏天赐先生艺术及思想的理解。
  • 耕余遗穗

    耕余遗穗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千百年眼”、“海外生活”、“专题研究”、“校园走笔”等栏目刊载的文化小品、域外见闻、生活杂感等。这些随笔既包括王日根教授个人的治学从教之道,还包括他对一些社会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考与评论。随笔以悠闲的心态,轻松的笔调漫谈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域外风情。文如心,这种静谧、恬淡的文风大致反映出王日根教授淡定的心境,淡泊的心志,淡雅的心智。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热门推荐
  • 通天神巫

    通天神巫

    巫者,天生神力,感应天理;巫者,心怀大善,教化世人。且看一个莫名其妙被逐出家门的少年,如何披荆斩刺,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如何在魔女、妖女、圣女等万般诱惑下保持真我,如何踏上通天之路。
  • 冬子

    冬子

    周老师说:小人物立世,当佝偻着身子,匍匐前行!
  • 斗罗三之关于我当龙神的那些事

    斗罗三之关于我当龙神的那些事

    开局从一颗九彩龙蛋里破壳而出,原来龙羽是龙神用自己的血肉和一小部分灵魂创造出来的龙蛋,埋藏龙谷,只为有朝一日能够杀回神界。重现魂兽荣光,龙羽义不容辞。什么!神界跑了?那就和老婆古月娜再造个神界。
  • 男儿当自强之横扫天下

    男儿当自强之横扫天下

    主角生在深山村庄,从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突有奇遇得一本武功秘籍,从此叱咤世界。
  • 欣然沫盼

    欣然沫盼

    打不好游戏就要回去继承爷爷留下的遗产?墨然:“我做不到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圣任不平

    武圣任不平

    一宗灭门惨案,带出关于身世的天大秘密,为了解救父亲,任不平踏上了修炼之路,一路过关斩将,遇佛杀佛,遇神杀神。本以为只是复仇,却不曾想,不知不觉中,自己已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是魔,却心怀苍生,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是神,却杀伐果断,从不手软。这是作者的处女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恩怨仇杀,也有铁骨柔肠;有激烈打斗,也有细腻情感。热血、励志、正义是主元素,好看的小说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 面位吞噬

    面位吞噬

    跳动的心脏已经不在是力量的源泉,灵魂的脉动向身体外的空间放射,感知中空间中的任何细节都在显现,每一个魔法因子都被感染同化,传奇,正在上演
  • 杀神之无忌传说

    杀神之无忌传说

    风无忌为报血仇,寻找挚爱,走出大荒。命运的交汇令风无忌卷入万年的恩怨
  • 虐恋99天:总裁,你娶我吗

    虐恋99天:总裁,你娶我吗

    ”你身边是什么声音?“叶青青一脸的纳闷。“这是什么声音你听不出来?我正和女朋友在酒店呢,怎么,你也想来试试?”冷酷的声音没丝毫不妥的从电话里传了过来。叶青青放下电话,眼里闪现出更深的难过,“试就试,你以为我不敢……”都说兄弟妻不可妻,若是你是文中的男女主,你们会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