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3700000028

第28章 论新诗节奏的审美原理 (2)

其实与其称这种现象为"共鸣",不如称之为"共振"来得更为恰当。物理学上的共振是指一种物体的振动引起了与之频率相似的另一物体的振动,而在艺术欣赏时产生的节奏的共振是指艺术作品中隐含的节奏引起了与之频率相似的情感节奏。通过节奏的"共振"所激起的情感,只能是艺术节奏的节奏形式与人的情感的节奏形式的呼应,并非由具体的内容或概念引起的那种"共鸣"。"共鸣"是艺术作品的内容与人的情感内容相通,"共振"则是艺术形式与情感形式相映,所以"共振"是艺术形式能够产生美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文艺理论家会将形式审美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如乔治?卢卡契在《审美特性》中说到的那样:"情感的强调,情感的唤起和激发,是由于节奏中为人所肯定的、激起和提高他的自我意识的次序原理所产生的" 。因而对于审美对象来说,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它是否拥有构成审美条件的某种物质因素,还在于这些因素是怎样被组织起来整合于对象之中的。审美条件的各种物质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组合规律,就是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 。

节奏正是通过与情感"共振"的原理,成为了各种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组织规律",可以说,节奏充当着艺术与情感连通的枢机。正如苏珊?朗格所说: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这种一致恐怕不是单纯的喜悦与悲哀,而是与二者或其中一者在深刻程度上,在生命感受到的一切事物的强度、简洁和永恒流动中的一致。这是一种感觉的样式或逻辑形式 。

苏珊?朗格还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并认为这种形式的相似或逻辑结构的一致,对于符号及其所意味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来说,是首先不可缺少的。符号与其象征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这里所提到的"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正是符号与其象征物之间的共同的节奏形式。所以,将苏珊?朗格对艺术的定义稍作修改,把艺术看作是具有艺术节奏的符号形式系统的创造似乎更为恰当。因为绝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不仅是由单独的一个"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构成的,而往往是由多个"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够成的一个有机的符号系统。

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对立统一而构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这样才能体现出符号之间的节奏形式来,才能与象征物之间取得"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那种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艺术作品,无疑会极大地削弱作品的艺术效果。正如黑格尔所说:"在音乐里,孤立的单音是无意义的,只有在它和其他的声音发生关系时才在对立、协调、转变和融合之中产生效果,绘画中的颜色也是如此......只有各种颜色的配合才产生闪烁灿烂的效果" 。而在诗歌当中,也常常是通过结构或组合方式多种多样的意象来表达情思。诗化的意象不仅与诗化语言的修辞手段,如比喻、象征、比拟、对比等等相关,意象与意象之间也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如回旋、反复、呼应、并列、递进等等,进而构成了它的意象组合的结构规律,也即意象组合的节奏形式,通过意象组合的节奏形式与情感的节奏形式的共振而非具体内容的直接描述,才更易于表达那些莫可名状的极具诗意的情思。

在各艺术门类中,诗歌节奏与情感的共振最为复杂,所产生的争论也最多。音乐是纯粹声音的节奏,绘画是纯粹的颜色及其造型的节奏,诗歌却同时即有音乐的节奏又有绘画的节奏,既有形式的节奏,又有内容的节奏,即有外节奏,又有内节奏。诗歌的节奏如此纷繁复杂,究竟是哪一种节奏在与情感的共振中起主导的作用,的确不是那么容易分辨清楚的。当郭沫若认为"诗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表示它的工具用外在律也可,便不用外在律,也正是裸体的美人" 。闻一多却提出"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新诗格律主张,意图矫正白话诗"自然音节"的种种流弊。自新诗诞生的一个世纪以来,这种自由与格律、内节奏与外节奏的论争一直都没有消停过,也一直都没有解决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诗歌节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为此,有必要对节奏的共振原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郭沫若在《论节奏》一文中曾谈到:"节奏的成分我们假如再详细去分析时,我们可以知道凡为构成节奏总离不了两个很重要的关系。这是什么呢?一个是时间的关系,一个是力的关系" 。类似的分析,也出现在音乐节奏的研究中。申克、哈尔姆和库尔特等现代音乐学界领导人物的研究工作,也是在他们的能量说、动力学(Dynamik)的音乐美学观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阐明音乐作品的纯音乐的内在次序方面 。 Dynamik这个词,一般是指"力学"、"动力学",但在音乐上则称作强弱法,即由演奏家运用强、弱、渐强、渐弱等的不同层次的细微变化,赋予音乐以有机的表情的一种方法。这与郭沫若提出的"力的关系"十分相似。

而在卡尔西萧所著的《音乐美学》中,将节奏共振过程中的"心物交感"描述得更为透彻:节奏感与人的全体机能有关系,它要有五种的能力。前两种就是音长的感觉和强度的感觉,这也就是声音的两种属性,而构成结构感的媒体。第三与第四是听觉的心像与运动神经的意象,那就是将听觉经验和运动神经的态度活泼地再现的能力。第五种是运动神经的节奏冲动,那是一种本能的冲动,无意识的官能动作。以上五项可说是节奏感的基础。其他一般的要素,如感情型和气质、逻辑性的观测、或创造的想像等,都密切地与节奏交织在一起,但是我们可发觉这些要素比上述五项基本力量较为次要 。卡尔西萧在这里列举了五种能力,把"音长的感觉和强度的感觉"看作是最重要的两种,并认为它们是"构成结构感的媒体",其实"音长的感觉"正是"时间的关系",而"强度的感觉"正是"力的关系"。

以上的研究都是从诗或音乐等具体的艺术来分析节奏的,如果跳出具体的艺术形式的局限,再结合节奏的基本概念,就会发觉,"音长的感觉"或者说"时间的关系"都是表示节奏变化的次序,而"强度的感觉"或者说"力的关系"都是表示节奏变化的强度,这正是影响任何节奏感或者节奏共振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认识到了这两点,再去打量新诗节奏的时候,就容易把握了。可以说,诗是"运用力的节奏、时的节奏来表现感情的起伏、变化、中断、持续,表现感情的强度与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是没有重音的语言。譬如英语的轻重音非常明显,所以英语诗能够利用轻重音来形成诗歌的节奏,它的语音的轻重即是诗歌节奏中的"力的关系"。汉语讲求的是声调的高低而非发音的轻重,所以汉语诗歌中,语调的高低成为了汉语诗歌节奏中的"力的关系"。

为了更加清晰、形象地理解新诗节奏,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则需要以具体的诗歌为例进行说明。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派第一人",其诗以晦涩难懂而著称。朱自清就评价道,李金发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觉或情感,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一串珠子,他却藏起那串儿,你得自己穿着瞧" 。也许李金发多数的诗正如朱自清所言,但《有感》一诗却是章法谨严,情蕴相得益彰。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初读此诗,人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新奇的意象所吸引,但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情蕴,则非得从内在的节奏入手不可。因为从整首诗来看,实际上比较严格地遵守了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内在逻辑:第一、二节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第三节为感悟之后的放纵,第四节为放纵之后的反思,第五、六节看似是对第一、二节的重复,实则是自己在反思之后对最开始的生命感悟的怀疑和困惑。这种形式上的重复,带来的不是回环复沓的音乐美,而是体现了对生命思考的彷徨、求不得答案的矛盾和痛苦。带着这种内在节奏的思路去欣赏这首原本晦涩的诗,其内在意蕴就一目了然了。还有就是,在李金发众多的诗歌当中,这首诗章法谨严,可以说与《有感》这一题目意欲表达的理性思索不无关系。

此外,在新诗当中,不同的押韵的方式,也会对节奏产生较大影响。正如龙榆生所说:"韵位的疏密,与所表达的情感的起伏变化、轻重缓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大抵隔句押韵,韵位排得均匀的,它所表达的情感都比较舒缓,宜于雍容愉乐场面的描写;句句押韵或不断转韵的,它所表达的情感比较急促,宜于紧张迫切场面的描写" 。

可见,新诗就算没有了格律,同样可以有节奏感和节奏美的。在自由诗冲破格律的束缚之后,现当代诗坛所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建立诗歌新的节奏体系,并以此来表情达意。但之前的节奏论一直被诗歌的声韵等外在形式所迷惑,郭沫若的"内节奏"理论又太过朦胧空泛,没有切实可行的依据。在新诗的发展历程上,象征主义作为现代派的先驱,曾起来纠正浪漫主义的偏颇,反对浪漫主义把诗歌作为"感情的喷射器",认为感情不能直接表达,而应通过人的外部感觉、知觉(严格说是变异的感觉和知觉)加以表达。于是有了"象闻到花的香气那样闻到思想"之类的名句。但时至今日,西方现代派诗歌,在许多人看来仍然是个怪胎。那光怪陆离的形象,那乖张晦涩的意蕴,那"不讲理"和非理性的异想,那神秘莫测的追求,都只能败坏纯正的诗的意趣,导致诗与群众结合的传统的被亵渎 。这其实源于象征派诗人往往只注重新奇的意象的创造,这些意象之间也许有内在的联系,但是往往缺乏能够让读者感知的艺术节奏的链接,从而失去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振的基础,理解这样的诗歌往往也就让人不知从何处入手。

应当如何建立意象之间的艺术节奏联系呢?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道出了诗歌与绘画是相通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想要用诗歌的意象来形成诗歌的节奏,其实可以借鉴绘画当中用以形成节奏的某些方式。我们常说,绘画表现了"冻结的时间",但我们却在"开放的空间"中通感它们的律动,它的线条笔触的宽窄粗细,变化的顿挫徐疾;它的色彩调节的浓淡厚薄,色调的冷暖明暗;它的构图布局的虚实疏密,层次的均衡匀称;它的质地结构的总体效果,以及所塑造对象间的呼应对比......总之,无论是在平面空间或立体空间,这些形式无不为内容情感的表达而体现出一定的节奏,产生出一种空间的造型韵律 。

绘画的通篇节奏效果通过主次、疏密、动静、承接、排列、呼应、开合、让揖、黑白聚散、虚实断续、前依后仰、左顾右盼、向背间隔、单纯繁复、平和奇突等多种对立统一的因素实现的 。这些对于诗歌的意象节奏颇有可供借鉴之处。席勒认为,节奏的审美作用有三种:"第一,节奏的职能是使相互结合的内容上异质的东西同质化。第二,节奏的意义在于选择重要的东西而排除次要的细节。第三,节奏能为整个具体作品创造一个统一的审美氛围" 。在对绘画经验进行借鉴的时候,基于节奏的这三种审美作用,始终注意把握诗中节奏变化的次序和节奏变化的强度这两个重要因素,就能赋予意象以艺术的节奏,对那些相异不似、断续的部分加以同化,就会发现,在诗歌当中不仅可以"象闻到花的香气那样闻到思想",还可以像看到花的色彩那样引起情思。

(指导教师:吕进 教授)

同类推荐
  • 晚潮

    晚潮

    《晚潮》作者周应英先生,生于一九三六年,湖南岳阳人。世居汨罗楚塘,与屈子祠为邻,幼年就读于该祠湖南汨罗中学,后经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屈子祠中学任教多年。一九八〇年始调岳阳师范即今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高级讲师。因而他的为人、教学、诗词无不受到爱国诗人屈
  • 辉煌三周年:河南省南水北调通水三周年征文及新闻作品选

    辉煌三周年:河南省南水北调通水三周年征文及新闻作品选

    2017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三周年纪念日。三年来,河南境内南水北调干线和配套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工程发挥出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以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这部《绿的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它代表着冰心的第二个创作高峰。它里面的《自传》系列、《关于男人》系列,以及论教育的系列杂文,特别是《我请求》、《无士则如何》等,以及像《病榻呓语》、《霞》等散文名篇,都是她晚年的代表作。这里面不但有一位世纪老人的过人的智慧、超人的毅力、非凡的活力,还有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气息。它将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掀开了历史的全新的一页。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热门推荐
  • 思之殿

    思之殿

    一个纯朴的农村青年来到大城市海城读大学,却突然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平行世界“思之殿”,并成为了那个世界的关键救世主。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对绝美的少年和女孩,并从此开启了一场关于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纠葛、救赎和冒险故事。
  • 妖妻,你别逃

    妖妻,你别逃

    她是血族的后裔;她是月球的冷血魔王。她是众魔族强者的眼中钉;她是恋人和朋友眼中的女神。她是地球忠诚的守护者;她一路经历险难,最终杀回血族,夺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她就是宇宙的主宰—女神代妖,她的大名流芳百世,千秋万代。
  • 废材谋天下

    废材谋天下

    这是一个甘愿做废材的腹黑女主VS迷茫傲娇忠犬男主的故事女主原本是富商家废材大小姐,奈何有个渣爹,女主带着母亲和妹妹弃了富贵,变成村妇……渣爹连忙又是一波骚操作,逼得女主睡了龙夏国第一美男夏临渊,然后开始逐鹿天下的故事。女主: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赚点银子,在山里挖个洞清净养老。男主:你身怀奇技,为何不思进取。女主:关你屁事。男主吐血。女主:这天下我不要,你不要搞我。男配:为何不要,我给得起,你就得要。女主:呵,有病。男配卒。本文小虐大甜。
  • 论那些年谈论过的某某某

    论那些年谈论过的某某某

    不喜勿喷勿喷勿喷勿喷,纯属闲来无事瞎写。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宏埃第一季

    宏埃第一季

    《宏埃》系列将围绕三个地表文明及若干亚文明种族抵抗倒影世界入侵的故事展开。三条故事线分别是:【腊玛尼安故事线】包括腊玛尼安人的机械太阳,通天塔,硅基身躯,伟大但又遭到舍弃的宏能武器,活体探测仪,共振跃迁,千年之战,军兵团的最优解计划,自由邦的崛起;【维克隆故事线】包括维克隆人难以统一的复杂信仰,地底霸主卡拉腾虫的祭祀仪式,轨道虫的驯化,病毒共生体质,平原猎人王,邪神献祭,宗族战团,反宏能宇宙大清洗;【易贡财团故事线】包括易贡人的大型商业并购案,适合谈判和交易的账形文字与基础语法,畅销的种植人产品,能源寡头KKZ公司和能榨取整个星球的切星机,安东尼学会与哲学藏书馆,宇宙中心远征队。在第一季的故事里,我们将围绕腊玛人实验室中泄露出的人形武器展开,跟随一支五人精英小队的追捕任务,与雇佣兵团进行交锋,最终发现武器真正的秘密以及不同文明高层的博弈游戏。对于宏埃宇宙来说,这将只是个开始。
  • 我在医校这些年

    我在医校这些年

    来到这个学院后,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我这个无神论者开始了我的捉鬼降魔不一样的历程
  • 六韬

    六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摄政王爷嚣张妃

    摄政王爷嚣张妃

    世人皆道,北冥摄政王面丑心黑、冷血残暴。却不知丑陋的面皮下隐藏着怎样的绝世风华,残暴的手段也不过是迷惑世人。世人又道:北冥云家大小姐,天生废材、痴傻疯癫。却不知痴傻是为保命,废材是遭暗害。当痴傻的她被赐婚,嫁与面丑的他。世人又皆道:域皇圣明!丑男配傻子,当真是天生一对!
  •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