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2800000048

第48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1)

一、概说

刘勰作为一个理论家,在这个时代,从形式上判断,他具有重要的分量。关于他个人的情况和《文心雕龙》这本书的情况,我们必须要用一个概说来做一个详细的交代。

刘勰其人的经历保存在两部史书里,一是《梁书·刘勰传》,一是《南史·刘勰传》。两部史书中介绍文字的字句都差不多,但《南史·刘勰传》不如《梁书·刘勰传》详细,我们这里的介绍以《梁书·刘勰传》中提供的材料为主。

刘勰,字彦和。《尔雅·释诂下》说:"勰,和也。"《尔雅·释训》里说:"美士为彦。"据杨明照先生说,"古人立字,展名取同义"。故而其"字"来历如此,从其"立字"可以推知刘勰对传统中"和"这个核心价值的重视,也可以说刘勰这个字取得非常有文化,有内涵。古人取名立字很讲究,总是趋向于既正面又美好的价值观。刘勰的籍贯,史书记载说是"东莞莒人",莒则山东莒县,今仍存其建制,按这个推理,这句话中的东莞当然就是山东东莞了。但是,这个记载有一些问题,东莞之名在南北朝时期有两个,一个是山东东莞郡,一个是南方徐州的南东莞郡。杨明照先生说:"晋太康元年,置东莞郡,十年,割莒属焉。永嘉丧乱,其地沦陷,渡江以后,明帝始侨立南东莞于南徐州,镇京口。

宋齐诸代因之。......夫侨立州县,本已不存桑梓;而史氏狃于习俗,仍取旧号。非舍人及其父、祖犹生于莒,长于莒也。莒即今山东莒县,京口则为今江苏镇江。一南一北,固远哉遥遥也。"根据杨明照先生的看法,莒县这个地方和刘勰实际上只是非常遥远的关系,刘勰祖父、父辈这些人实际上早已不在莒县居住,而是"世居京口",住在镇江。"世居京口"说明刘勰家族已经有多少代都不在北方的莒县居住,已经南迁到镇江。现在的镇江市非常重视刘勰这个文化名片,每次"文心雕龙学会"开年会时,镇江市都很重视,派市里面重要的文化官员参加会议。刘勰祖父刘灵真,事迹不可考;其父刘尚,做过越骑校尉的小官。可以看出,刘勰的家族在非常重视门阀的南北朝时代,不算一个世家大族,理论上说属于寒门庶族。

刘勰早年的经历是不愉快的,也是不幸的。史书记载他"早孤",但却"笃志好学",之所以好学,除了天性之外,也有时代原因,"六朝最重门第,立身扬名,干禄从政,皆非学无以致之"。而刘勰所学者,当然也与"立身扬名,干禄从政"密切有关,据杨明照先生推证,乃是"儒家之著作居多",并推测说"后来撰文心以'述先哲之诰',其原道、征圣、宗经之浓厚儒家思想,谅即孕育于斯时"。史传接下来的叙述是"家贫不婚娶",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又不简单,一般人容易理解为刘勰因为家里穷而没有结婚,但杨明照先生却不同意这个看法,故而杨先生在这句话下面做了详细的注释,以为"按舍人早孤而能笃志好学,其衣食未至空乏,已可概见。而史犹称为贫者,盖以其家道中落,又早丧父,生生所资,大不如昔尔。非即家徒壁立,无以为生也。如谓因家贫,致不能婚娶,则更悖矣"。在杨明照先生看来,把"家贫"与"不婚娶"这二者在逻辑上联系起来是错的,他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刘勰不结婚不是因为贫,而是因为笃信佛教。

刘勰虽"笃志好学",但可能在内心上觉得自己与干禄入仕很难有缘,故而可能"笃志好学"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新的想法,这新的想法就是到寺庙里去,做另外一番事业,故而史传中说刘勰"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这是刘勰早年最重要的另外一段经历,也应该是他笃信佛教的一个重要因缘。这工作主要是跟着僧祐学习佛经,同时帮着僧祐整理佛典。与僧祐一起住了十余年,遂使刘勰博通佛教经论。要注意的是,这个"经"不是儒家的经,而是佛教中的"经","论"也是佛教中的"论",杨明照先生说此"经论"是"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也。经为如来之金口说法,法华经、涅槃经等是;论为菩萨之祖述,唯识论、俱舍论等是"。

入梁之后,似乎有了一些入仕的机会,于是刘勰离开僧祐去求取功名,但到俗世也仅仅做过几任小官。"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此后"出为太末令",史传中评价他"政有清绩",再后来做过仁威南康王记室,并"兼东宫通事舍人",最后升迁的官职是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通事舍人"的职责是"掌呈奏案章",正因为刘勰做过东宫通事舍人这个官,后人又称刘勰为刘舍人。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当时刘勰所在东宫的主人是昭明太子萧统,昭明太子喜欢文学,而刘勰又是文学之人,因此萧统对刘勰非常好,"深爱接之"。在入梁之后的这段仕宦经历中,刘勰虽在仕途,但也并未与寺庙断绝缘分,可以说刘勰在外做官但又心系寺庙,有时也奉敕回到寺庙帮助整理佛教经典,最后是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差不多成为专职任务。到撰经"证功毕"时,刘勰"遂启求出家",终于下定了出家的决心。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乃"先燔鬓发以自誓",而皇帝亦"敕许之",刘勰"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完成了最后的心愿。

过去是在僧俗之间徘徊犹豫,到人生最后一年终于下定决心变服改名,坚决出家,这一出家行动当然有刘勰与佛结缘的因素,但也有世俗的因素在其中,正如杨明照先生所说:"舍人不于依居僧祐之年或受敕撰经之日变服,证功毕始启求出家,遁入空门。此固与信佛深化有关,然亦未始非无可奈何之归宿也。"可能与仕宦那么久也没有达到自己期待的目标有关,故而最后出家大体应该是佛缘与愤懑、失望相交集的结果。可惜的是,刘勰刚刚变服改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所谓"未期而卒"是也。他去世时大约在七十二三岁之间,已经算是古代世界中的高寿者了,活了与孔子差不多大的岁数。从刘勰的经历可以看出,刘勰在心中是个佛教徒,但又尘缘未了,在尘世时又佛缘未了,一生大约就在这二者之间徘徊。他终生与佛结缘,最后出家,悟透人生,遁入空门。刘勰正因为有笃信佛教这一面,所以才"为文长于佛理",他不仅仅长于佛理,而且还撰写了很多寺塔及名僧的碑志,而定林寺的经藏也是刘勰整理厘定,并撰有关于佛教义理的文章,今所存者唯《灭惑论》而已,这是刘勰的一生中对佛教的贡献。

但与佛结缘、为佛教作贡献只是刘勰一生中的一部分,刘勰除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之外,也是一个正宗的儒家知识分子,也为儒家作出了贡献,这可以《文心雕龙》为代表。《文心雕龙》这部书作于南齐时候,《文心雕龙·时序》中有"皇齐驭宝"的文字,按古代写作传统习惯,既然刘勰用"皇齐"二字称呼齐代,那么写作时间当在南齐时期。至于《文心雕龙》的写作结束于哪个时代,我们还可以继续推证。《文心雕龙》的最后一篇文章是《自序》,《自序》没有"皇齐"、"皇梁"的说法,所以无法靠此直接得出结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写到《时序》时还是齐代,而《时序》篇离《文心雕龙》结束篇《序志》只有五篇,如果刘勰不是写了《时序》就停笔等上若干年再写后面几篇的话,那么就大体可以推定整本书都写于齐代,正如杨明照先生所说:"舍人自齐入梁,至大同四年或五年乃卒,其间凡三十七八年。吏事之余,于颇为自负之文心,偶加修订,精益求精,容或有之。如谓其书'作于齐代,告成梁朝',则未敢苟同也。"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根本的指导原则,全书总共五十篇,主要内容是"论古今文体"。用刘勰的话说,全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文之枢纽"部分,第二是"论文叙笔"部分,第三是"剖情析采"部分,这三个部分严密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体系化、系统化的论说。"文之枢纽"部分相当于今日《文学概论》里的总论,"论文叙笔"部分相当于今日《文学概论》里的文体论,"剖情析采"部分相当于今日《文学概论》里的创作论与批评鉴赏论。关键问题是,这样一部体系严密完整的著作在当时的影响怎么样呢?事实令我们感到非常沮丧与遗憾,刘勰写书"既成",却"未为时流所称",当时士林中人并不看重。对于当时文坛的反应,刘勰应该是非常伤感的,但刘勰并不甘心,"自重其文",并想办法来提高这本书在当时的影响力。

他想的办法就是找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而"欲取定于沈约",想通过沈约的口与手使这本书在士林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当时沈约"贵盛",地位很高,使刘勰"无由自达",于是刘勰就想了一个特殊的办法,"乃负其书"而"候约出",在沈约出入的地方等着沈约,看见沈约出来,马上就跑上前"干之以车前",让沈约的车停下来,而刘勰在车前是"状若货鬻者",样子像卖货的人,但递上去的却不是货而是书,沈约当然没有拒绝,"命取读",读后"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而"常陈诸几案"。沈约虽然重视,但实际效果还是有限的,我们没有看到当时其他文人来推重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一出来就面临着世间的寂寞回应。而刘勰负书要誉也并不只是为了今日学界所谓提高学术影响力而为之,而是有"'奉时骋绩'之图"的政治目的,这是时代使然,不能以今日之眼光责备刘勰为什么不为学术而学术。

六朝之后的时代又是怎么对待刘勰的《文心雕龙》呢?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代,实际上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一直也是非常微末的,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据专家们考证,宋代有很少的注,但基本上亡佚,直到明代才有梅庆生、王惟俭给《文心雕龙》做了一些简单的注梅庆生的注本是《文心雕龙音注》,王惟俭的注本是《文心雕龙训诂》,但梅庆生、王惟检这两个人很多现当代的人也都不知道,这也就意味着注者在历史上基本上也是默默无闻的人。

我们都知道,古代凡是一本书注的人多,而且注家本身地位也很高,文化影响力很大,那就证明这本书本身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这些书的注家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大文人。明代注刘勰《文心雕龙》的梅庆生、王惟俭也非明代的有名大文人,所以其注在明代也几乎没什么影响。到了清代,黄叔琳给《文心雕龙》做了一个辑注,这样《文心雕龙》的影响才有了一点起色,以至于章学诚这样的名流也开始表彰起《文心雕龙》了。而《文心雕龙》真正产生大的影响并且让刘勰这个人与这本书成为热门之学的时代,确乎不在古代,而在现代,热门到因为这本书而形成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的程度,这门学问就叫"龙学",杨明照先生也因此被学界称之为"龙学泰斗"。所以概括地下一个结论,在古代,其人其书寂寞;在现代,其人其书热闹。

《文心雕龙》最早的版本目前可以看见的有唐代的写本,是残卷,元代有至正刻本,明代有万历刻本,清代流行的本子是黄叔琳的辑注本。现代以来通行而且影响很大的本子是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20世纪30年代就写出来了;再后面一点的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已经去世的杨明照先生的《文心雕龙校注》和《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本。范文澜先生和杨明照先生这两个本子是目前《文心雕龙》研究界获得评价最高也是最多的本子,是海内外公认的研究《文心雕龙》的权威版本。杨明照先生去世之前,把他研究《文心雕龙》的成果再次整理了一番,写成《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一书,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徐志摩文集(第二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忏悔录(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忏悔录(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忏悔录》写于卢梭悲惨的晚年,是一部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体作品。书中,卢梭以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名为忏悔,实际上则是一部控诉作品。书中记载了他从出生到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追述自己儿时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对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给予了痛斥,对普通的小人物给予了同情。在回顾往事时,生活里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一览无遗。《忏悔录》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忏悔录》构思细腻巧妙,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文笔轻灵脱俗而富有音乐感。
  • 鲁迅散文

    鲁迅散文

    本书精心选取了鲁迅先生所著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又仔细翻阅先生的其他作品集中杂感多篇,精心挑选,汇聚成这本《鲁迅散文》,所选文章或回忆往事,或任心闲谈,或自我深省,或述时论事,或缅怀挚友。其中多为代表性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影的告别》《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将一个真实、睿智、磊落、忧国忧民的鲁迅展现在读者面前。
  •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

    时光是最美的花旦

    她本是个普通女子,用自己的嫁成全了他人的贞,赔上的却是自己脂粉锦罗的下半生;她被强推着入了阴差阳错的桃花局,承担着本不属于她的宿命。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解读!古典美女泰弋天,带你畅读文学史上的美丽与哀愁。
  • 相识在花开的季节

    相识在花开的季节

    寂寞的心情没有忧伤,没有欢欣,没有欲望。寂寞便是寂寞,一种恬淡的拥有,一种难得的馈赠。享受寂寞,便是在品味人生的真味,感受最真实的自我。
热门推荐
  • 邪王宠妃

    邪王宠妃

    大婚之日,她痛失清白,成了人尽可夫的荡妇。是谁?究竟是何人要如此迫害与她?她千不愿的含恨接受了这事实,成为了靖王的小妾。说是小妾,却过着连贱婢都不如的生活。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肆意的揉虐着她的身体;将她腹中的孩子打掉,给他心爱的女人做药引。“可夫人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了。”“本王一日不承认,她肚子里的就是野种。”人,痛到极致,便会笑。“夜未瑾,我咒你永失所爱。”
  • 超级二班

    超级二班

    这个世界上所有不可能的事都会在这个神奇的超级二班里发生。。。
  • 天位

    天位

    昔日天才,堕落成废,家族抛弃,亲人离弃,爱人背叛!天才回归,天珠奉主,他变得铁石心肠!杀一为乐,屠戮为生!万古万世强者回归,天才井喷,势力云集,群雄争霸至尊之位!只为那虚无缥缈的天位传说!
  • 如果从来没有离开过

    如果从来没有离开过

    那年盛夏是我们的初遇,那年寒冬是我们最后的一面。温言“我爱你,无关常伦,无关性别,无关于你。”顾明“恶心人的家伙,给我滚开!”最后的结局,却是如此难堪。“顾明,你知道吗?我真的真的很爱你……”他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顾明一人,而他就是温言的全世界。
  • 沧浪:绝代小姐傲江湖

    沧浪:绝代小姐傲江湖

    西陵下出道七年的巅峰之作!《仙路烟尘》作者管平潮赞曰:简丽朗烈,已具名家峥嵘!著名评论家韩云波评曰:似高山流水,似空谷回响,有余音绕梁之效!前六卷为《沧浪》,第七卷为《沧浪》前传《天下无香》。两部小说均已出版,此为精改版。【唯美情侠】
  • 蜀山幽默狂道

    蜀山幽默狂道

    修仙,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干嘛非要瞪眼,咬着牙,整的跟上吊似的?换个方法——吃个火锅唱个歌,玩个幽默上个坡,也许啊,这仙,就修成啦。郑重声明,本文纯绿色。
  • 入魔者凌天渡

    入魔者凌天渡

    偶然之下凌天渡得到一把能够吞噬升级,天生地养的魔剑,此后主角杀人越货,抽敌人血脉筋骨血祭魔剑,穿过重重尸山血海,到达魔道巅峰
  • 一别便是一生

    一别便是一生

    有些事是有很多机会去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机会了。?有些爱给了你很多机会,却不在意不在乎,想重视的时候已经没机会爱了。?人生有时候,总是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初人终离散,一别便一生。
  • 攻情掠爱·二嫁绝情暴君

    攻情掠爱·二嫁绝情暴君

    从小她便和年龄相仿的十二个女童一起长大,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及十八般武艺!十八岁那年门主却下令只允许留下四人!那一夜,血溅三尺,女子美丽的容颜扭曲不复,只为活命!活下来后,她便做为陪嫁丫鬟远嫁云沧!一嫁!陪嫁入宫之后,她阴差阳错的闯入了他的浴池还与他肌肤相亲!第二天就被封妃,成为众矢之的!他对她百般呵护,万般柔情,直到成为后宫第一人!她的防备一丝丝瓦解,而在毫不犹疑将处.子之身交托与他时,那个神秘女子睁开妙目霎那,她被弃之如草芥。圣旨一道,废黜她淑妃头衔,成为天牢死囚!他揽着身侧女子的纤腰,红艳的唇畔轻启,云淡风轻:“你于我始终无足轻重。”十三天,她清楚的记得这个数字。双眼被挖,精致的容颜被毁!十指被废,经脉俱碎!脊骨生生被敲断,再也爬不起来!死的时候,被残忍的扒皮!全身无一处完整!二嫁!重生后的她是漠狼国臭名昭著的公主,舞技超群,绝艳无双!一举一动,倾倒城池!传闻她祸乱宫闱,与其皇兄有染,红墙内醉生梦死!更是使用巫蛊之术,毒害谏臣!传闻她是被群臣十八道谏书才“赶出去”的和亲公主!她远嫁云沧的那天,举国欢庆!再次入宫,她身着薄纱,妖娆地卧在莲花制成的贵妃榻上,媚眼如丝,她缠上他精壮的腰身,潋滟红唇狠毒道:“凤华延,我回来了。我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女主先弱后强,果断复仇!撒花~推荐新文:《王爷的惑心小宠》http://novel.hongxiu.com/a/541492/
  • 六域境

    六域境

    原本小村庄的无名少年,奈何命运使然,咸鱼翻身;一次磨难,十年之约,再回来时他能否原谅父亲?当一个人拥有绝对的力量时,是否真的可以定义对错??正义还是邪恶??进入本书,跟随主角去经历一切奇葩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