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5200000049

第49章 被迫抗战(9)

李宗仁在1937年10月12日到南京,第二天白崇禧陪他去拜访蒋介石,认为淞沪三角地带,“不宜死守,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军在沪作战应适可而止”(《李宗仁回忆录》,第677页),并建议部队更番上阵,来消耗敌人的力量。甚至可以自动弃守南京,诱敌深入以实行长期消耗战。但蒋委员长倔犟不听,结果“淞沪会战,历时三月,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李宗仁回忆录》,第678页)。李宗仁更沉痛地说:“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国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第680页)既败下阵来,人马践踏,惨不忍睹,而不出数周,敌人便从东西两面“进迫京畿,将南京合围”(《李宗仁回忆录》,第681页)。李宗仁说“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做孤注的一掷”(第681页),这是对的。纵然非“意气用事,不惜和日本军阀一拼”不可,也该移到南京去打,不该在上海打。白崇禧说:“上海地狭薄海,敌人陆、海、空联合作战,极易发挥威力。”“如果‘八一三’上海保卫战,我军为向国人交代,只作轻微抵抗,将主力撤至南京,深沟高垒,由沉着之将领指挥,敌人海、空军不能放肆,如此以守上海之精神守南京,虽南京终久必失,但其效果一定较大,敌人之损失也必更大。”可惜的是,李宗仁说得对,“蒋公不明此道”,他“既不能将将,也不能将兵”,一切“以他一己的意志来统兵作战”(第686页),不单是战略上的,在战术上也一网兜收、巨细不遗。而这种战术,至多只能说是蒋介石自己的“战术”。因为蒋介石指挥部队的特色,是完全不尊重组织系统的,而是要由他自己越级指挥的。李宗仁说蒋介石“个性倔犟”,不听人建议。那时的作战计划,全以他一人的意志为依归,旁人简直没有置喙的余地。当围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时候,蒋介石以为有机可乘、有功可图,一切都自己指挥,当时淞沪地带本属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是冯玉祥,副长官是顾祝同,但蒋介石却越俎代庖。形式上,顾祝同虽然代陈诚指挥了张治中,但他并没有“实际指挥”,不但他没有,连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也没有。(详阅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常常“隔着司令长官、总司令、军长、师长、多少级的直辖长官,把一连炮兵随便调走了”,在张治中的回忆中,他还临阵调走一个军呢!在八一三淞沪之役时,张治中当时是淞沪警备司令,也是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当时罗卓英的十八军拨归他指挥,可是,妙事来了:十八军竟暗中转调给十五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而张治中竟不知道!(详闻《张治中回忆录》,第131—132页)

董显光《蒋总统传》说:

上海战事之每一次主要行动均由蒋总统亲自设计和指挥。他对于前线每一将领不断以电话接触,并曾两度亲赴前线与其部下将领会商。这三个月来,他彻夜警觉,与在前线上之每一军人相同。在此次战役中,他每夜平均睡眠不过三四小时,甚至这样的短时间,仍因前线常来电话,以致打断。自从他担任总司令以来,在一切战事中,他简直和一位直接的指挥官无别。(第279—280页)

董显光目的在捧蒋介石如何勤于“亲自设计和指挥”,殊不知毛病就出在蒋介石“在一切战事中,他简直和一位直接的指挥官无别”。

正因为蒋介石的统帅方法是胡来的,所以,仗打下来,军官固苦,士兵更苦矣!冯玉祥记得,在前方打仗的军队,“虽然很忠诚、很勇猛、很爱国,可是老饿着肚子”。阵地又因偷工减料造得很坏,里面往往水深三尺。前方的伤兵也常无医药,“没有包扎所,更没有担架队”。伤兵运到医院,伤口已长了蛆;死了的无人埋葬。(详阅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蒋介石打不过日本人,情有可原,但如此对待官兵,实天理难容。

李宗仁说蒋介石“固不知彼,连自己也茫然不知”,冯玉祥说蒋介石“实在是既不知彼,又不知己”。这些论断,都属知兵者言。蒋介石若能知己知彼,就该知道仗不是这么打法。但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他就这样打起来了,原因何在李宗仁说蒋介石对淞沪之战的决定,动机有三:第一“可能是意气用事,不惜和日本军阀一拼”,第二“可能是他对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第三“是由于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其实依我们看来,还有第四,那就是蒋介石对1932年一·二八淞沪之战被十九路军抗日抢了风头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认为那是他们黄埔系中央军的失着,因而如法炮制,妄想北齐笑话中“承大家热铛子头,更作一个”。蒋介石这种心态,在《张治中回忆录》中表露无遗。张治中说:

上海为我经济重心,系世界观听,我沪上武力仅保安一团,守土匪易。在事变之初,必先以充分兵力进驻淞沪,向敌猛攻,予以重创,至少亦须保持我与租界交通,取攻势防御。若自甘被动,虽占苏福线或锡澄线,洵属非宜:若迎战不能一举破敌,又不能持久支持,则使国人回忆“一·二八”之役,薄现在中央军之无能矣。(第115页)

正因为“‘一·二八’之役”暴露了“中央军之无能”,所以蒋介石想要在上海表演一番。这时候,张治中提出了构想:

我对上海敌情的判断,自信很实在、很正确。同时我有一个基本观念:这一次在淞沪对日抗战,一定要争先一招。我常和人谈起,中国对付日敌,可分做三种时期:第一种他打我,我不还手;第二种他打我,我才还手;第三种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做“先发制敌”,又叫做“先下手为强”。“九一八”东北之役,是第一种;“一·二八”战役、长城战役,是第二种。这次淞沪战役,应该采用第三种。(第117页)

张治中把这种构想形诸报告,向蒋介石提出,得到回电是:“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第117页)

蒋介石首先构想“以扫荡上海敌根据地为目的,不惜任何牺牲,实行攻势作战”(《蒋总统来台后批阅之淞沪会战经过与南京撤守》,《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但是,这一构想,由于他在发起攻击时三次犹豫,“失机于先”,变得更不可能。

张治中“占领全沪”“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第122页)的构想,本来已是如意算盘,这一如意算盘,显然建筑在敌情判断的错误上。例如他说:“最初目的原求遇隙突入,不在攻坚,但因每一通路皆为敌军坚固障碍物阻塞,并以战车为活动堡垒,终至不得不对各点目标施行强攻。”(第124页)试问明明到处是坚,“不在攻坚”,又何能幸胜根据四十多年后国民党透露出来的史料,我们发现直到8月13日当天,蒋介石还在问张治中“十五生的重榴炮与五百磅之炸弹”能不能“破毁”钢筋水泥的日本军营呢!(参阅《蒋委员长致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指示对倭寇兵营与其司令部攻击计划准备及倭营之破坏电》)可见蒋介石根本还没搞清楚起码的工事情况与武器性能,就“徒凭一时之愤(蒋介石写了别字,“愤”是“偾”字之误)兴”,打了起来了。他叫张治中不要“徒凭一时之愤兴”,但他自己,比张治中还“愤兴”呢!

张治中当时“愤兴”地说“日本无论来多少援军,绝无制胜的可能”(参阅陈公博编《炮火下的上海》),蒋介石当时“愤兴”地说“敌军步兵之怯弱,实不值我军之一击”(1939年9月12日《蒋委员长文未侍参京电》,载《蒋冯书简》),结果援军登陆后,蒋介石又“愤兴”地说:“要把敌人赶下黄浦江去!”最后上海战场明明撤了退,蒋介石还“愤兴”地说:“此次阵地转移,我们已移至沪战最后一线,大家应抱定牺牲的决心,抵死固守,誓与上海共存亡!”(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第48页)事实上,这些“愤兴”造成的代价,是“凡参战部队死伤皆在半数以上”(《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1937年9月25日《蒋委员长致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指示请由粤再调三师来京增援并望速多派部队参战电》),是“我军各部已经死伤大半”(参阅张其昀《党史概要》,第1155页),是一连“唯余连长一人”(张其昀《党史概要》,第1156页),是“全营官兵自营长以下,偕城做壮烈之牺牲”(《蒋冯书简》1937年9月8日《蒋委员长齐侍参京电》中说十八师路团姚营),是“全营殉难”(《蒋冯书简》1937年10月12日《蒋委员长文午电》),是“空军更不敢白日活动”(《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第146页),是“对自己的空军到前线协同作战一事不存奢望”(《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孙元良回忆录》,第211页),是“使处于劣势装备的我军,除利用夜暗进行猛袭外,几乎很少有还手的机会”(顾祝同《墨三九十自述》,第171页),是动员能力跟不上“阵地伤亡极大”(《孙元良回忆录》,第221页),是“后方粮食弹药几无法送至第一线”(曹聚仁、舒宗侨《中国抗战画史》),是“根本没有看见过敌人的面孔,便被调下火线了”(《孙元良回忆录》,第211页),是高达“十九万人”的战士的“牺牲”!(《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演讲)1938年3月8日《对日抗战必能获得最后胜利》)——蒋介石手忙脚乱地应付战局,只会说“以战术补正武器之不足、以战略补正战术之缺点,使敌处处陷于被动”等话,只会说“上下一心,镇定自如,固守阵地,屹立不动”等话,只会说“深沟广壕,坚壁厚盖,固守坚拒,乘机袭击,大敌则避,小敌则战,制敌死命”等话,只会说“负伤不退,宁死不屈”等话。(张其昀《党史概要》,第1154页)最后兵败山倒,竟还说:“不是作战的失败,乃是退却的失败!”(《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演讲)1938年3月8日《对日抗战必能获得最后胜利》第十五卷,第149页)

1938年3月8日,蒋介石对将校研究班学生讲《对日抗战必能获得最后胜利》(《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演讲)第十五卷,第145—154页),在没开讲以前,先把《戚继光语录》第五条向大家念了一遍。戚继光说:“夫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战’。何谓‘算定战’得算多,得算少是也。何谓‘舍命战’但云我破着一腔热血,报国家,贼来只是向前便了。……何谓‘糊涂战’不知彼,不知己是也。”蒋介石说九一八时候不能打,要打就是糊涂战,其实他在八一三时候打的正是典型的“不知彼、不知己”的“糊涂战”。知兵的人知道:在“地狭薄海”的上海地区作战,先就给日本得了运兵与联合作战之便。在这种地区进行阵地战,想守住已属难能;“要把敌人赶下黄浦江去!”根本就是妄想。但是蒋介石“愤兴”起来,就是如此轻敌的。这种轻敌,他后来自己也不得不承认。1938年11月28日,他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开会训词(四)》(《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演讲)第十五卷,第539—548页)中,自承如下:

上海开战以后,我忠勇将士在淞沪阵地正与敌人以绝大打击的时候,敌人以计不得逞,遂乘虚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这是由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方面布防部队,全部抽调到正面来,以致整个计划受了打击,国家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是我统帅应负最大的责任!实在对不起国家!(第545页)

可见蒋介石在军事素养上根本不佳,他口口声声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殊不知戚继光时代的日本人侵略中国,登陆地点就在“杭州湾金山卫”!真不知蒋介石是怎么从戚继光战史中学教训的!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氏祖上原籍江南常熟,元末为避兵乱迁居江北。祖父张朝彦乃贫苦农民,以耕种为业,偶尔也摇鼓卖糖以助生计,后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继承祖业,除经营20多亩土地外,还有10多个伙计操办瓷货生意。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因承继祖母吴氏的香火,故幼年取号吴起元,乳名长泰。他天资聪颖,4岁在父亲的指授下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塾,15岁已修完四书、五经。
  • 李清照

    李清照

    全书展现了李清照丰富多彩的一生。李清照的少女生活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她出嫁以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她与赵明诚一起品尝了宦海风波,一道回家隐居,品赏古玩,诗词唱和。在赵明诚外出读书与做官时,她又备尝离别相思之苦。中年以后,李清照连遭不幸,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逃难到了南方。而后,灾难接踵而至。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赵明诚早逝,欲寻求生活幸福改嫁又被骗,离异后普遍遭亲友冷落,李清照最后在抑郁寡欢中默默辞世。全书通过文献材料梳理,结合李清照诗词创作的赏析,突出了李清照带有叛逆色彩的非同凡响的鲜明个性,揭示其个性与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詹天佑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詹天佑

    调车场里,一台机车推着几节车厢,向停在钢轨上的另几节车厢缓缓驶去,“咣当”一声,两节车厢结合处的钢铁钩子,轻轻一撞,就像两只坚实的大手,自动紧紧握在一起。哪怕列车是风驰电掣,还是负重爬坡,这双“钢手”始终紧握在一起。可是当人们想摘掉所挂的车厢时,又可以不费劲地很快卸掉。在这以前,火车上连接车厢使用的挂钩是很不安全的,经常发生脱钩、折断,造成交通事故,而且挂上之后拆卸麻烦。现在这种在全世界铁路上通用了近百年的安全自动挂钩,被称为“詹天佑钩”。它的发明者,就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先驱——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
  • 名人传

    名人传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作家写传记的,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热门推荐
  • 口袋妖怪之浮光掠影

    口袋妖怪之浮光掠影

    人类世界的少女开启逆天冠军之旅!为我加油吧!
  • 专家诊治高血压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高血压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问答方式从高血压的基本概念、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急症、继发性高血压、特殊性高血压、病情评价、非药物及药物治疗与预防、中医治疗等多方面介绍怎样正确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知识。
  • 异次元通行

    异次元通行

    "三连加关注,从此不迷路。各位观众姥爷,请记住我们的口号,饭制无敌!"
  • 私奔地球

    私奔地球

    我午夜回宿舍时,看到图书馆的灯光异常地亮着。于是带着疑问来到图书馆三楼,却见到了失踪多年的女友。女友告知我我们其实是私奔到地球的月城人。从此以后,我的世界观完全颠覆,那些封存的记忆渐渐复活,而此后的发生的重大变故全部都与这次好奇的冒险有关!从此以后,虚实之间的界限被完全打破,我再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穿梭在雪城,月城,地图王国,镜子迷宫等等之中,只为寻找回去的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量天光

    无量天光

    人世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慧眼如炬,洞察天地奥妙,参悟天地玄机,看清人世百态,种种道妙。早晨,如微风袭过,游遍名山大川,若春风拂面。傍晚,如明星照耀,俯看大海磅礴,若慧星引路。天帝为筑固神权,大肆杀戮天地开辟时诞生的神兽,并结好而后诞生的灵兽,共同搅灭神兽。一对神兽夫妻,名为开天兽。虽身藏天开辟地神威,耐何却未觉醒,死在天众围搅之中。幼小的开天兽在巢穴中等待父母的归来,却成了永远的奢望。幼小的心灵遭到伤害,化身为人族弟子天雨,踏上了推翻神权,拯救神兽的至强之路。当天雨终于如愿以偿,却来到一更高纬度的空间,见到了传说中的至上神智者,它指引了方向,开启了令一扇大门。
  • 千寻问情

    千寻问情

    她是天生的武器痴。她,长相甜美,天使的五官组合,生来惹人注视疼爱。奈何上天的公平对待,她执拗的性格永远缺一跟筋。她是狼毒花的一个神话,一颗临时炸弹,摧毁物品的破坏指数一流!他,寒烟国富甲一方的绝色公子,天下三公子之一!他不循礼教,抛头露面,名声已毁,只愿孤独一生守护家业。一场奇异的邂逅,他收留了她。命定的爱情。是谁抓住了谁的心,是他,还是她?一番同时改变两个人一生的角斗战,谁是谁的归属,谁是谁无法舍弃的爱情武器?
  • 风月楼之十里红妆

    风月楼之十里红妆

    十岁她被父母买入青楼,十三岁遇见他,以为遇见良人,因他一句:十里红妆不负卿!散尽家财,却换来一句:半点朱唇万人尝,怎配我这状元郎!痴情错付,成为全城人的笑柄她该何去何从?
  • 那时正在年少时

    那时正在年少时

    本文讲述的是休学一年回归校园的女主叶知秋,本着自己比班里同学平均大两岁的“大姐姐”心态和同学相处,本以为自己多活了两岁可以轻松玩转高中,却没想到,丘比特给她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玩笑,在感情上历尽坎坷的叶知秋,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面对自己对父母的承诺,高考的压力,画室老师的为难,她又将何去何从?是咬牙坚持下去?或者另辟蹊径?
  • 修罗小皇后

    修罗小皇后

    灵魂互换;爱护百姓。经历生死;永生相爱;三生三世情谊不变;生生世世永结同心。十二岁女孩成长为一代帝后;成就霸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