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5200000044

第44章 被迫抗战(4)

周恩来对蒋介石联共抗日计划,自表欢迎,并重述中共抗日立场,当然不知蒋之谋略,更不知其中深藏联俄制(中)共的暗盘。于是陈立夫把潘汉年请到南京,直接谈判。陈立夫说,经多次磋商后:

宣言及条件的文字都已大体谈妥,周恩来(应系潘汉年之话)乃欲回延安复命,余乃令张冲陪其去西安,顺便往见张学良,由周口中说出我们双方对共同抗日,大致已有协议,以免张再唱抗日高调,以保实力。潘则留京续洽,不料事隔数日,西安事变忽起,当时张冲与周恩来都在西安,外人罕知其原因何在也。其《共赴国难宣言》,于七七事变后,于同年9月22日与《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同日公布。(《参加抗战准备工作之回忆》)

这段话,既把人名搞错,误将潘汉年写作周恩来,又把日子搞错,《中苏互不侵犯协定》是1937年8月29日公布的,中共《共赴国难宣言》是9月22日公布的,并非“同日公布”。此外,陈立夫更掩藏了重要真相,以至于变得莫名其妙:“共同抗日”既已“大体谈妥”,并已告知张学良,为什么还会发生因蒋不抗日导致西安兵谏的事呢。

原因在于根本没有谈妥。当1936年11月10日,潘汉年与陈立夫在上海沧州饭店,讨论《国共两党救国协定草案》,预定此次会议后,双方停战,然后由周恩来南下签订正式协议,解决各项具体问题,但是开会时,陈立夫忽然转趋强硬,转达蒋介石的话说:

蒋委员长的意思是:既然共产党开诚合作,首先对立的政权与军队必须取消。其次,红军只可保留三千人,编三个团,师长以上的高级将领一律解职出洋,经过考察半年后按才录用。共产党作为一个在野政党参加政府。(引自辛子陵《毛泽东全传》第二册,第231页)

陈立夫在《成败之鉴》中也提及“商谈内容有四点,大要前已言之如下:一、服膺三民主义;二、服从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之指挥;三、取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四、取消苏维埃组织”(第202页)。潘汉年曾反问陈立夫:“当初邓文仪在俄活动,曾养甫派人去苏区,所谈均非收编而是讨论合作,蒋先生为什么目前有此设想大概是误认为红军已到了无能为力的地步,或者受困于日本防共之提议。”(《潘汉年就与南京政府谈判合作抗日给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的报告》,1936年11月12日)

这已不是合作,而是站在“剿共”立场的收编作业,中共当然不可能接受,谁又肯不战而降呢潘陈谈判遂无结果,蒋介石想收编而不是合作,可见之于他后来所写的《苏俄在中国》;

中日战争既已无法避免,国民政府乃一面着手对苏交涉,一面亦着手中共问题的解决。我对于中共问题所持的方针,是中共武装必先解除,尔后对他的党的问题才可作为政治问题,以政治方法来解决。民国二十三年年底,五次围剿初告成功,中央即指派陈立夫担当这一政治任务。(第72页)

明言“中共武装必先解除”,这怎么可能呢中共的基本立场是“在实行抗日与保存苏区、红军等基本条件下,成立双方之统一战线”(见杨天石《民国掌故》,第191页)。国民党原在情势所逼下,答应此一统一战线,然而何以蒋介石的态度突趋强硬呢因为陈立夫与苏联大使商谈互不侵犯条约时,获得苏方首肯:“他们(指中共)如果不听话,你们(国民党)把他们消灭算了。”(转引自辛子陵《毛泽东全传》第二册,第232页)这正是陈立夫在回忆中所说的:“这时候苏联只希望能促成中日战争,他们就是牺牲了中共,亦所不惜,国家至上,势所必然。”(《参加抗战准备工作之回忆》)陈立夫怎么知道苏联肯“牺牲中共”除了得自苏方的允诺,哪有别的苏联肯牺牲中共也不稀奇,斯大林本来就不喜欢毛泽东,而且在毛打败蒋介石之前,根本不相信毛有成功之可能。迟至1948年,斯大林才承认对中共估计错误,在二战后犹直告中共同志夺权无望,而应与蒋介石“妥协”(modus vivendi)。(见Dedijer,Tito Speaks,p.322)

蒋介石知道可以荡灭残余共军,而不会影响中苏关系,才从停攻延安到猛力进攻延安,毛泽东于11月12日复潘汉年电文中,即有“近日蒋先生猛力进攻”之语。(电文见《文献与研究》1985年第三、四期合刊本)这样高姿态强迫张学良“剿共”,以致引发西安事变。蒋介石事后于《苏俄在中国》一书中说,西安事变前中共已接受取消红军及苏维埃等,停止内战,是不确实的。果真如此,当张学良在洛阳、西安恳求蒋介石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时,为什么不说一声难道对自己的副司令会有与事实正好相反的隐瞒果真如此,又何必逼张“剿共”事实很明白,蒋介石带着满朝文武到西安来,气势汹汹,就是要大举“剿灭”不肯接受收编的红军的。正因如此,才会有张杨兵谏。蒋介石“通匪”是真戏假做,而张学良竟把老蒋的假戏真做起来,打破了他的计划,难怪此恨终身绵绵不绝,死也不肯饶恕张学良。

无可怀疑的,西安事变才真正改变了蒋介石的“先安内再攘外”的既定政策。蒋介石抗日,乃是被张学良逼上梁山的。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东北军在陕西,处境极为苦闷,因为他们不能在东北打日本人,反倒在西北打中国人。有一项记录说,事变前张学良的机要秘书苗剑秋劝他说:“我觉得陕北共党不过是癣疥之疾,日本军阀对我们的侵略才是百年大患呢!副司令应该建议蒋先生放下枪杆,同陕北合作对外。”张学良听了,说:“我的职务是剿匪副司令,你要我去和匪合作,这种想法太浑蛋了!”苗剑秋说:“你才浑蛋呢!放着国难家仇不报,一天到晚的替人家做走狗打内战,你凭什么资格骂我浑蛋”张学良是有度量的人,他说:“你说得对,我们两个都是浑蛋!”(参阅右军《西安事变的前因后果》)因此,西安事变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张学良和东北军不愿再做浑蛋。他们希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去打日本人。

张学良本来的打算是先由他跟中共谈拢,再由他向蒋介石进言,最后大家一致对外。在跟中共谈拢这一点上,他已经成功,中共对他信誓旦旦,甚至“愿受指挥、愿受监视,任何时候可以随意谴责”,都无不可。在与中共谈拢的过程中,张学良甚至大哭,周恩来也陪他哭(参阅石川忠雄《中国共产党史研究》),这样子敲定,当然使张学良感动。于是“各以勿食言为约”后,就等张学良“当向蒋公竭力进言”了。不料他在“向蒋公竭力进言”一点上,始终不成功,他以“巨额私款”接济中共,中共自行撤出瓦窑堡等,都表示了中共在套他的交情,等待他兑现中国人一致对外的大希望。

在这种等待中,张学良的心理压力愈来愈重,深感不达到“竭力进言”是不行了,最后,他在其他因素的相激相荡下,终于走上了“兵谏”的路子,即使个人遭到任何损失,也甘愿为国牺牲了。

蒋介石既已决定打完内战再说,他飞往西安,就是要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服从他的政策,坚不听张、杨苦劝一致抗日,更严厉督责,并加以威胁。最可注意的是,蒋介石在12月9日,即西安事变发生前三日,写了一封密函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全函如下:

力子主席勋鉴: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中正12月9日。(《西安事变资料》第一册,第11—12页)

蒋介石的目的,显然是想经过《大公报》透露他“剿匪”的决心与布置。这种布置当然也同时给张、杨以警告与威胁,可说是蒋氏要达到其目的而采取的非常手段。另一方面,张学良于一再试图改变蒋介石不抗日政策失败后,为了达到抗日的目的,也采取了非常的手段,不得已于12月12日发动兵谏,劫持蒋介石两个礼拜。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件。

张学良发动兵谏,主要是他少帅一个人的决定,中共事前固然不知情,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更不知情,是以当南京政府怀疑苏联策动西安事变,莫斯科十分愤怒,并向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提出抗议。(见《蒋廷黻回忆录》,第198—199页)俄国老毛子既与蒋介石已有尚未公布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为什么以及凭什么命令素无渊源的张学良抓人

事变后一日,中共在张闻天的窑洞里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要求罢免蒋介石,交人民公审,大多数与会人士赞成。12月1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十五人发表《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说是“西安事变,惊传蒋氏被幽,事出意外,然此实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又说:“公等果欲自别于蒋氏,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联合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组织统一战线政府。”此时中共显然仍是“讨蒋抗日”的立场,然而蒋既不在他们手中,是否“交付国人裁判”,并非他们所能控制。不过,周恩来于12月17日晚上应张学良之请抵达西安后,得以商定和平解决五项条件如下:

一、立停内战,中央军全部开出潼关。

二、下令全国援绥抗战。

三、宋子文负责成立南京过渡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

四、成立抗日联军。

五、释放政治犯,实现民主,武装群众,开救国会议,先在西安开筹备会。

从此一协议可知,中共立场已渐由“讨蒋抗日”,倾向张学良“拥蒋抗日”的主张。中共在19日又召开扩大会议,接受了“保蒋安全,消弭内战”的意见。盛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共产国际来电施压所致,是不确实的。共产国际确有“指示”,但至12月20日才到达保安(见毛泽东1936年12月20日20时致周恩来电),有关和平解决的方针早已定下来了。张学良兵谏之目的始终是“拥蒋抗日”,一旦蒋答应抗日,哪有不和平解决之理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共影响张学良,未免小看少帅的决心与独断。其实,张学良甚有主意。当西安事变顺利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就因为张学良的兵谏目的已达,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但蒋氏回到南京后,口口声声说没有答应任何事,如他在1937年2月18日五届三中全会时,报告西安事变经过有云:“中正始终命其立即悔罪,送中正回京,此外不欲听其有何陈说。”他以领袖人格保证的诺言,虽口说无凭,然而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放弃先“安内”的政策是最好的证明。证明张、杨的兵谏的确促使他把对内的枪杆子对外,也就是说不再打内战而一致对外,也就是说对日本的侵略,不再“忍辱负重”、不再退让。此一“不再”之后,除非日本军阀停止侵略,抗战的爆发乃是时间的问题。果然,卢沟桥事件一发生,中国一抵抗,全面战争就不可避免了。所以,西安事变与抗战爆发的因果关系,十分明显。若问抗战是怎样抗起来的,一个最简单的答复就是西安事变,因为此事彻底改变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西安事变达成停止内战、全国一致抗日的目的,也即是此一事变的历史意义。目的达到,当然是一种成功。对蒋介石及国民党而言,也是成功的,因事变之后,蒋介石个人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后所未有)。他的声望大增,当然是由于全国人民相信他将领导抗战。对共产党而言,也是成功的,由于停止内战使红军获致喘息、重整以及发展的机会。唯一失败的是事变两主角。张学良被软禁,杨虎城全家被谋害。而且,最想抗日的东北军,不准抗日,惨遭解散!张、杨因促成抗战而遭大殃,确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讽刺。

但是此一大讽刺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蒋介石处心积虑造成的。西安事变之后,蒋委员长决心领导全国抗日,声望如日中天,他岂能予人一种被迫抗日的印象所以,他一再否认西安事变有任何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一口咬定是一犯上作乱的叛逆事件。他之所以安全脱险,是由于他自己的精神感召,因而不惜伪造所谓《蒋委员长对张杨训词》、不惜军事审判张学良、不惜囚张杀杨、不惜宣扬张杨乃是目无法纪的军阀余孽。这一切都在制造惩罚叛逆的印象,而极力“淡化”其对抗日所起的积极作用。

蒋介石掩遮西安事变真相的主要工程是《西安半月记》。他说是当时的日记,因此不少历史学者就把它当实录来引证。吴天威的英文专著《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枢纽点》(The Sian Incident:A Pivotal Poin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虽知《西安半月记》实出陈布雷之手(见第228页),仍然据为“有名的日记”来引用,甚至据之证明张阅蒋之日记与文件后,态度改变,流泪后悔。(第86—87页)李云汉撰写的《西安事变始末之研究》,引用不少档案资料,于“事变经过”一章中,一再长篇征引《西安半月记》所述,视为最信实的史料,并据之以重建西安事变半个月的史实。(参阅第49—75页)

然而《西安半月记》全文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井然有序,不像是原始的日记。其浅近文言,更神似陈布雷的手笔。果然,陈布雷于1948年岁暮自杀后,上海二十世纪出版社影印其手写稿出版(其夫人王允默女士提供,书前并有王女士序文)。此影印手稿又于1967年,由台北传记文学社,以铅字排印出版,书名《陈布雷回忆录》。观其内容,称之为《陈布雷自编年谱》似较恰当。谱中民国二十五年,丙子(1936)年12月26日有这样一段记载:

中午往机场迎迓蒋公,随至官邸,蒋公授余草稿一纸命与夫人详谈,即为整理记录,于五时前赶成之,即对张、杨之训词也。(传记文学版,第118页)

是知所谓在西安的对张、杨训词,乃是返抵南京后,陈布雷根据蒋氏夫妇授意而编写成“词”的,其目的欲告世人事变之结束,由于张、杨勇于悔过。

不仅此也,又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1937)2月2日条记道:

蒋公赴杭州,余(陈布雷)与郑医师等同行,在杭州度阴历年,辟室新新旅馆,撰《西安半月记》,时适阴历元旦,寓中寂无他人,望弟来助余缮写,既成乃赴沪,盖蒋公归西爱咸斯路之沪寓请医检视身体也。(第120页)

是知《西安半月记》也并非蒋氏12月11日到12月25日的日记,而是陈布雷遵照蒋氏的意思,在旅馆中“闭门造车”的产品,而且“工程”不小,还需“望弟来助余缮写”(“望弟”系陈布雷妹夫翁祖望,为陈之机要秘书,女儿为中共地下党员,后嫁蒋姓,即现任中共人大委员长之乔石,乔石本姓蒋)。陈氏生前没想到要发表的手稿,居然无意间透露了真相。奇怪的是,此段宝贵的史料,虽早于1948年问世,却不被许多研究西安事变的专家所注意与引用。

《西安半月记》既由陈氏事后编造,严谨的史家自然不能再视为蒋氏日记来引用。不过,陈氏既秉蒋氏意志而编造,仍然具有史料价值,其价值在于足可反映蒋氏的“后知之明”(anachronism),乃是蒋氏事后对西安事变的主观论断与定位。

同类推荐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他出生于晚清动乱年代,青年时期怀才不遇,中年步入仕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抗太平天国、收复边疆,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人们誉为“再世诸葛亮”。他究竟有多彪悍?可以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在官场上官运亨通。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莎士比亚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

    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传

    一般来说,我对音乐没什么感觉,也许我会为某一首歌流泪,会为某一段旋律陷入往事而情绪波动,但我肯定不会像发烧友那样,在家里买上高档音响,很专业地从各个角落里去听,也不会穿着晚礼服,一本正经地坐在音乐厅里听。花那个钱干吗?我通常是很随意地让音乐进入我的耳膜,或进入我的心境。但那天却出现了意外。当我在当地晚报上看见消息,说湖北歌剧院到来本市来演出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了,我一下就激动起来了,当即照着报上提供的订票电话订了一张票。360元啊,我也没嫌贵。一个人一辈子总得做几次这样出格的事,不然就白活了。我是这么解释自己行为的。
  • 总裁的契约妻

    总裁的契约妻

    她以三千万的价格被卖进豪门,不过不是以少奶奶的身份,谁能想到那大少爷竟要娶她妹妹,亲人背叛和那个男人的折磨,她想知道原因,那个男人说“是你欠我的,”
  • 偶像时代

    偶像时代

    在这个偶像不断涌现的时代,如何才能一步一步迈向成功?即便拥有了穿越的优势,就一定能顺利的获得成功吗?虽然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成功?但依然坚持着追逐音乐的梦想。没有多大的理想,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喜欢音乐,喜欢歌唱。
  • 横剑洗泪录

    横剑洗泪录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之子杨广亲率皇家御林军攻灭南陈,天下归隋。盗贼横行。为了镇压那些不合时局之人,江南众人自发成立了红袖义帮,劫富济贫。红袖帮帮主魏红衣凭借着盖世神功‘落尘三绝’纵横武林,逍遥天下。一时间令无数盗匪闻风丧胆。公元600年,隋炀帝杨广大权在握,迫害天下义士,红袖帮也惨遭朝野荼毒,最终主力帮众兵败龙潭涧,红袖帮彻底走向消亡。帮主跟那举世无双的‘落尘三绝’绝迹江湖,莫不是要洗泪祭剑,当真苟且一生!
  • 农门俏酒妻:爷,太放肆!

    农门俏酒妻:爷,太放肆!

    十三年的颠沛流离,缘起十二岁的一场大火。一朝重生,容小双居然回到了当年那场大火前夜!为了亲人,为了乡亲,一场救赎刻不容缓。从此……容二年夫妻说道:“谁敢欺负我们家小双,打!”容小丫,容小山说道:“谁敢欺负我们姐姐,打!”容成安说道:“谁敢欺负我妹妹,打!”柳方之说道:“谁敢欺负我媳妇,打!”媳……媳妇?容小双有些懵逼。这是一个隐去锋芒,步步为营,终究可以把一心护着的人护在身后,与一生所爱的人并肩而立的故事。甜文可看哦~
  • 落樱学院里的玫瑰

    落樱学院里的玫瑰

    初次见面,林黛月不小心把西米露洒在了沐玉汐的衣服上,再次见面,他们竟成了同桌,开学第二天(第三次再面)林黛月误闯了沐玉汐的花园,被沐玉汐发现,被逼成了沐玉汐的女仆,他竟更过份的让林黛月住他的别墅,夺她初吻:林黛月根本反应不过来,只感觉有软软的东西在她的唇上,带着薄荷的清香,慢慢入侵她的小嘴,她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沐玉汐强吻了她,她坚守了十六年的初吻,就这么没了!而且还要一起睡觉?好,林黛月忍?还没完?星期六回到家,却被告知……相亲?而且相亲对象居然是沐玉汐,林黛月……想哭
  • 末世游戏路

    末世游戏路

    玛雅预言,世界末日来临。那个进去游戏并且拿着宝物回到现实世界的救世主,他是谁???
  • 缔世魂王

    缔世魂王

    杨啸天再次来到这断崖之上,已经年过花甲,他看着前面似仙境的云山,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之中……他父失母逝,饱受欺凌,废物之名不绝于耳,终于有一日觉醒武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上古武魂,紫金巨骨龙,觉醒即八级,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但是……
  • 陆压道君

    陆压道君

    正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那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都是出自陆压道君。创始元灵四大弟子: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开宗立派功德着实开天辟地,偏是这最小的小师弟陆压道人,生性胡闹打混,从无一天正经,却无什么名声留下。其师侄太上老君、如来等,尚尊其为小师叔,知道者也尊其为陆压道君,小辈神仙之中,却是闻者渺渺了。陆压道人乃是离火之精。飞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云三圣皇,中不理瑶池与天帝(彼时天庭似乎还非玉帝掌管)。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