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5200000035

第35章 金陵梦魇(5)

2月27日——一·二八事变后一个月,陈铭枢致汪兆铭感酉电:“(衔略)必亲译。有日,我六一师与敌新到十一师激战,伤亡甚大。现我军益孤,咸愿死前线原阵地,不肯撤退。上官云相师除调两营任黄渡做工事外,忽奉令两团守镇江,一团守京归谷司令指挥,未审何故戴岳独立旅已抵杭,鲁主席不愿调列参加作战,枢拟前往乞援,特闻。”——这通电文里,已经明白指出,援军只是作秀而已,根本不准开上前线来。

2月29日——一·二八事变后第三十二天,陈铭枢致汪兆铭俭未电:“昨电谅经赐鉴。上官云相所部,弁髦命令,不愿赴援,枢病未愈,不能赴杭,戴旅赴援,当亦无望矣!谨闻。”又致俭酉电:“两电计达。卧病多日,顷钧任兄来谈蒋先生日来积极,又谓俄运兵东来,与日冲突,形势渐逼,日方亟欲了结沪战,我军能在原线支持多日,其利甚大,蒋先生亦相同意,惜哉!前误于军政部之不调兵,兹又误于上官部之不愿作战,唯恃我孤军之决死耳!……”拖到3月2日——一·二八事变后第三十五天,十九路军终于发布了撤退通电(电文见1932年上海《时事新报》)。到了第二天(3月3日),十九路军又联合第五军,发布了更详细的通电(全文见1932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两件通电中,前者提到“后援不继”的话,后者提到“援师不及”的话,当然都明白点破撤退的真正原因所在。这一真正原因,曾引起大家对蒋介石的责问。在上海的部分国民党中委,就致电责问他:“日人陆续增援,至穷师数万,我方……合计不过三四万人,每战对敌,众寡悬殊,益以疲劳,上海之危,早在意料。……迭电请援,声嘶力竭,以致为敌所乘。……观十九路军通电,有‘后援不继’之语,孰令致之,当局不能不负其责也。”最有意味的,是大家责问声里,居然还有蒋介石的哥哥在内。

蒋介石的哥哥蒋周康字介卿,号锡侯。他跟蒋介石同父异母。张明镐《蒋介石在溪口》一文中说此人“出身虽为禀生,实际不学无术,是个十足的草包子、糊涂虫”。但终于借乃弟之光,做到浙海关监督和浙省府委员。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中国人民所不谅,蒋介卿也被牵连,至感不安,乃写信向蒋介石责问。蒋介石遂叫文胆陈布雷代拟复函。据《陈布雷回忆录》1932年条下:“3月下旬以蒋公电召赴南京,见市况萧条,政府各机关均仅有驻京办事处,熟人多不在京,余承命代拟复长兄介卿书(答来书不遣援兵不增军队之责难,后弃置未发表)。”这封“弃置未发表”的信,四十九年后,居然在《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中,“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以“民国二十一年3月蒋委员中正致其兄介卿先生书”为题,给发表出来了。这封信可以看到蒋介石当时的许多心态和巧辩,值得全文细读:

接奉尊电,督责至严,循诵再三,莫名感喟,此次淞沪战事,弟以丛诟之身,又成怨嚣之府,匝月以来,谤言百出,非谓袖手观变,即曰调援不力,积毁销骨,乃至劳内外邦人之诘责,且致家人之不安至此。又闻我旅沪同乡集会之际,亦有激昂而不能自己者,弟焉不德,既不能见谅于友朋,复何从求信于国人,且当此国族蒙难闾里为墟之日,岂个人计较毁誉得失之时,故宁含垢忍辱而不愿以一言自白也,今承明问,愿为兄略陈之。自暴日进犯淞沪,中央即决定移驻洛阳,积极自卫,弟以袍泽之义,驰电全国,同誓生死,愿淬厉奋发,共救危亡,其后十九路军奋勇作战,江浙所有部队凡可谓遣者悉以全数加入,伤亡损失,皆可复按,谓为无兵增援,岂唯厚诬中央,亦使战士气沮。即我十九路军冬日通电报告移防,所谓后援不继,亦非谓中央有可调之兵而不援,乃谓以运输困难而乏续至之援队,词意灼然至为明显,而兄亦竟以此怀疑于弟,则弟复有何言至就弟个人而言,自一中全会以后,虽复列名国府,备员军会,初不过多数委员中之一分子,军旅之事,发号司令,皆有一定之系统,绝不能越俎而代庖,弟既无名义,可以檄调军队,亦无权责,可以指挥军事,力之所及,亦唯以旧时袍泽之关系,曾共生死之感情,策励我将士秉中央之命而奋进,自上月23日敌军再度增兵以后,战局益趋严重,弟审度前线状况,综合各方情势,曾于25日电知蒋总指挥光鼐有“第二次敌军总攻击之期约在艳东各日,我军后方部队全已运来前线,其他非到鱼日后不能参加”等语告之,诚以后方输援诸多艰困,有非可形之于笔墨者,故不能不以加倍之辛苦勖勉于前方,亦不能不以实际之情况尽量相驰告。弟在此浃旬之间,匪日不焦心苦思,期尽力之所能及,二中全会集会洛阳,弟之所以留驻南京者,实对续到部队,可以随时敦促,俾得迅速增援不失时机也。29日幸有某部二团开到南京,略无休息,立时出动于前方,综计前后开动之部队,曾无一宵一夕之滞留,今讹言四起,若谓弟对增援迟速,有所抑阻于其间者,是则部队与战斗详报俱在,不难以事实证明也。语有之,流言止于智者,今之流言陆离光怪,乃发动于曾共患难,洞明实际局势之人,此弟所以不欲自白而又何怪于悠悠之众口也。两军作战,对于参加部队之番号以及调动配备之情况,例须严为隐秘,免为敌方所乘,故淞沪苦战匝月,所有部队皆置于蒋总指挥之下而行之,此后战局范围自须视形势而定,中央既有整个之策划,全国军人亦皆愿一致效死,前线之如何充实、后方之如何移动,只须俟将来战史与事实之证明,遑能执途人而告语。独惜我国人不察,往往以热情所激,多方诘难,若必欲迫令将所有虚实尽情揭布,使敌人共见共闻而后快者,而或者以不慊于个人之故,又从而播扬于其间,是则诬陷个人之事小,而使前方将士气沮之影响实莫大也。中正幼受庭闱之训,长承兄长之教,许身革命,义无反顾,当此国族艰危,唯有矢粉身碎骨之诚,尽对党对国之责,以期无愧于总理,无忝于所生,绝不辜负骨肉与亲知期望之殷,遥念疆场袍泽浴血奋斗,战区同胞牺牲惨酷,诚何心再计一家之毁誉与荣辱,辄因未散布其区区,不尽欲言。

蒋介石这封信中,欲盖弥彰之处有五:第一,蒋介石说“后援不继”之意,不是“中央有可调之兵而不援”,乃是因“运输困难而乏续至之援队”。但是,事实上,全国有两百万军队都哪儿去了“可调之兵”岂不大都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去打内战了这样造成京畿地区御外侮上的防务单薄,岂不正是蒋介石的责任第二,蒋介石说“运输困难而乏续至之援队”,但从1月28日起,前后有一个多月的期间可供运输,可是部队却始终调不上来,这叫什么速度此中有人“抑阻于其间”,岂不太明白了吗第三,单从2月27日、29日陈铭枢致汪兆铭电文中,就明明看到上官云相师已经“忽奉令两团守镇江”“不愿赴援”,则蒋介石所谓“某部二团开到南京,略无休息,立时出动于前方”之说,就与事实不符了。眼前的上官云相师尚且如此,天边的其他部队,更可想而知矣!第四,蒋介石说“军旅之事,发号司令,皆有一定之系统,绝不能越俎而代庖”云云,更是瞪着眼睛撒大谎。“指挥军事”的“权责”,早都被他一把抓了,他说他做不了主,又其谁能信呢第五,蒋介石说调动部队,“须严为隐秘”,不能随便告诉路人。隐秘固然不错,但总要调到部队上前线才算啊!若根本没调,反以隐秘为护符,这就不对了。

大概连蒋介石自己都发现这封信的答辩未免太牵强好笑了,所以最后“弃置未发表”。但在半世纪后,我们就他的心态和巧辩来做解剖,还是有助于真相的揭发的,自不容我们放过也。

上海撤守以后,经过国际联盟等的斡旋,在3月4日停战,5月5日签订停战协定。中国代表是郭泰祺、戴戟、黄强,日本代表是重光葵、植田谦吉。外交部次长郭泰祺在3月25日发表谈话,虽说“敢以人格担保,断不为丧权辱国之事,可请国民放心”(天津《大公报》1932年2月26日),但是5月3日,抗日联合会的代表四十多人,还是冲了进去,打伤了郭泰祺。敦泰祺两天后裹伤签下协定。协定内容重点是:

一、确定停战。

二、中国军队暂驻现在地位。

三、日本军队撤至一·二八以前地位。

四、设立共同委员会,布置日军撤退及华警接收事宜。

细究内容,却大有文章。所谓中国军队暂驻现在地位,就是中国军队不得恢复进驻淞沪;所谓日本军队撤至一·二八以前地位,就是日本军队不撤出一·二八以前在中国所占的领土。其为“丧权辱国之事”,一看便知。1932年5月5日,上海《时事新报》有这样的评论:

……敌军入寇,未能逐出国门,停止战争,犹待妥协条件,彼虽曲,我虽直,而彼则驻兵有地,撤军无期,我则人民徒遭绝大蹂躏,军警俱有明文束缚,如此协定,谓未屈服不可得也!谓未辱国丧权不可得也!……

国民主战而政府不战,国民激昂而政府卑怯,国民力援十九路军,而政府坐误戎机,国民纷纷组织义勇军,置身火线,而政府拥兵二百万,参战者不过四十分之一,国民反对议和而政府毅然签字,则一切责任,显然独在当局。……

但是,蒋介石是不管这些的。他悍然做下“丧权辱国之事”。不抗日的他,不但乘机当上了“蒋委员长”,连郭泰祺都升了官,当了驻英大使。

十九路军的参谋长黄强,是参与停战的代表之一,多年以后写《黄莫京将军自述》,有这样的追忆:

上海停战协定,双方已签字,在我十九路军的一方,其情绪之难过,只可拿故中央委员杨沧白先生诗一句——“回面应知有泪行”,才形容出来,不久这回面带泪行的十九路军奉命开赴闽省。(见《大成》第六十七期,1979年6月1日)

开到福建后,十九路军又被蒋介石用来做“内斗内行”的筹码,1933年1月6日,蔡廷锴因“榆关陷落,平津危急”,通电中央,表示愿意在“忍痛撤退,移师来闽”之后,“负弩前驱,为国效命”(《蔡廷锴愿负弩前驱为国效命电》,载南京《中央日报》,1933年1月8日),可是蒋介石当然不肯。最后,十九路军以“闽变”被蒋介石解散,一个最能抗日的军队,一年前日本人辛苦消灭不了它,一年后却被蒋介石轻易消灭了。

是以把十九路军英勇抗日的事迹,记在蒋介石的账下,绝对是不虞之誉。恰恰相反,他联合汪精卫复出后,既定政策是“先安内再攘外”,特别想要剿灭江西的苏区。为此,他对日本侵略是绝对要妥协的,不肯还手的。阴错阳差的是,陈铭枢的十九路军,因宁粤之争而调往京沪,否则蒋介石绝不会让非嫡系军队卫戍京沪。如果是嫡系部队驻守,在蒋介石直接调配控制之下,绝对不会于一·二八有可歌可泣的英勇抗日,还不是会像九一八那样不抵抗了事!

§§§第四节胡汉民讨蒋抗日

胡汉民以国民党元老之尊、以立法院院长之尊,仅因政见有异,被蒋介石说抓就抓,软禁七个多月之久,痛定思痛之余,决心要打倒蒋介石个人独裁,并不是仅仅为了雪个人之憾,在他看来,亦要为党国除去“一大毒疮”。他在一封密函中用暗语说:

门与门系为中国致命一大毒疮,能请西医割去,是一治法,否则用中医拔毒(什么内托外消)、打消方剂,抑或见效。除却二者便无是处也。(《胡先生亲笔函电及批注》,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藏,转引自杨天石《寻求历史的谜底》,第565页)

门,用《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典故,隐指蒋介石,即不惜以“外科”或“内科”手术,来取掉蒋介石这个“大毒疮”,衔恨之深,可以想见。

胡汉民于1931年10月14日被释放后抵达上海,翌日驰电广州非常会议委员,承认国民党内“纠纷迭乘,政治举措失当”,希望党人“彻底觉悟,力图团结”。再过一日,公开批评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应付日帝侵略,只有“三无主义”,即“无办法、无责任、无抵抗”。这样下去,“则必至国亡种灭而后已”。(参阅胡汉民《亡国之三无主义》,载《胡汉民先生政论选编》)蒋介石不抗日足以亡国,所以他要抗日反蒋以救国。他不会再与蒋合作,可见之于10月30日的《致粤中央电》,他明言不会与汪精卫入京任职,而力言“迫某(蒋)辞职,并促制度上限制个人权力,打破独裁”!

胡氏“打破独裁”的立场,自然更坚粤方要求蒋介石下野的决心,胡于12月5日与粤方非常会议选出的中委,联名领衔通电,催蒋下野,解除兵柄。蒋果于十天之后,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陆海空军总司令本兼各职。

同类推荐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美人范冰冰

    美人范冰冰

    范冰冰可能是中国娱乐圈最非议的人物。有人说她不美,有人说她整容,有人说她胖,可无论怎么样大众还不是看得不亦乐乎?有人说她是烂片之王,有人说她只顾着捞钱,可无论如何也没妨碍她一路身价高涨。有人说她蛇蝎心肠,踩人上位;有人说她野心太大,眼高手低;有人说她靠绯闻上位,恬不知耻……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坪内寿夫是一个相当特异的事业家。第一,他不象一般事业家,一心只追求“创业”的成就与名誉。来岛集团180家公司,除了二三家以外,大部分都是他人创业后,面临倒闭或业绩不振的状况下,由他接收重建的。第二,他所接收的公司职业种类不胜枚举。第三,他超越了一般性概念,忏然以独裁者自居,并以其个人的“人性”与“金钱”支配集团。第四,他置身于当代经济的褒贬漩涡,却愈见其毅力。第五,他同时拥有经营大战略的头脑,及注意细节小事的敏锐。这样特异的企业家是如何造成的呢?其特异所具意义如何?这种特异的创意与手法,是否可以运用在一般的企业上?这正是本书将解开的疑惑。一般人视坪内为重义理的“四国大将”,但在同业、同时代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无视于达官显要、看法见解不同于常人的异类。
  • 清宫奇后—大玉儿

    清宫奇后—大玉儿

    林中一声马嘶,不一会儿,一匹桃红色胭脂马狂奔而来。二人吃了一惊,心下暗忖,此马为何空鞍而奔,林中究竟是什么人?塞北四月,山川含春,大地泛绿,正是风暖花香的季节。两匹健马自东向西,一前一后飞奔而来。前面的白色高头大马上,坐着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三十岁上下,白面微须,一身戎装,背后背着一张铁胎弓,腰际挎着一把钢刀。后面的那匹黑马上,坐着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削瘦少年,他一边连连催马追赶,一边急声呼叫:哥哥,等我一等!骑白马的大汉一听,回头笑笑,一收马缰,白马跑势一缓,片刻间,骑黑马的少年就赶上来,喘喘地说:哥哥的马如此神骏,小弟怎能赶得上?如果再赛一次,哥哥要把大白让小弟骑才行。大汉见少年一脸委屈的样子,哈哈大笑。
热门推荐
  • 魔都有家小饭馆

    魔都有家小饭馆

    有一天,在魔都突然有人开了一家小饭馆,傍晚5点准时开门营业,凌晨零点也准时打烊关门,当然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客人提前营业或是延迟打烊。
  • 六真原神

    六真原神

    原力世界,一个不凡的世界,统治这个世界的有两类生物,一类是人,一类是虣。大多数人天生身内就有原力,没有原力的人只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原力也是权利的象征,强者为王,弱者为奴,一直都是这个世界的定律。因此,作为那凤毛麟角存在的宋凌鑫,命运很是坎坷,从小到大被大自己八个月的表哥欺负却无力还手,被族人抛冷眼却很无奈。十二岁的成人礼悄然到来,成了被逐出家族的理由,也成了自己新命运的起点。沉睡十一年的力量在成人礼上被打扰醒了,并没惊动任何人。随后他和两个发小一起离家浪迹世界,在路上又结识了三个新同伴,六人团结一心,艰苦修炼,没有任何人叫苦,因为他们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 花手赌圣

    花手赌圣

    刚刚毕业的我,被最好的朋友坑骗,把我推进了赌博深渊,害我倾家荡产。为赌博借高利贷我被切了手指,父母不认我,被亲戚唾弃。在最迷茫的时候,一个叫兰姐的女人闯进了我的生活,她的知性和温柔给我重生的勇气,我也更要谢谢她的背叛,让我更坚强!我一生都在赌,赌钱、赌石、赌命!
  • 黄梁起唐末

    黄梁起唐末

    乱世求生以力取胜,若不能强似猛虎,就卖弄蜜口剑腹,总要寻个活法才好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缘归来之大闹三界

    缘归来之大闹三界

    魔宗之女被收留后改名苏沫,遇到了言月秋与陆梓涵等人。于是踏上了修仙法术的道路,苏沫得知自己是魔宗之女,自己喜欢的人却是毁灭自己家的人。于是魔化破坏苍生,最后在言月秋众人合力下消灭了缘沫身上的巨大魔力。
  • 摄魂钉

    摄魂钉

    故事开始于罗修的父亲罗成曦中了蛊毒,罗成曦的主治医生,也就是细菌病毒专家傅嘉丘不知道罗成曦中了什么蛊毒,最后在罗修叔叔罗成阳的透露下,他的父亲曾经和他到过一个神秘的地方,在那个地方盗走了一个神秘族群的圣物,一把类似于古矛枪的东西。所以,他们认定这跟罗成曦中蛊毒定然有某种关系。在罗成阳的指引下,罗修和傅嘉丘来到了一个叫白彝族的地方。这个地方却又刚好发生了一件盗尸案,误入白彝族圣地——潭中履的傅嘉丘和罗修被当成盗尸贼给关押了起来,故事从这里开始展开。
  • 末世之女帝到来

    末世之女帝到来

    小剧情一:“哦,原来你喜欢我啊”冷灵歆突然凑近的说道。唐雯怡看着近在眼前的面容眼神飘忽,脸红红的说:“我就是喜欢你不行啊”。小剧情二:“小美人,我看上你了”冷灵歆挑着眉抬起美人的下巴说道。“我,我有,未,未婚妻了”美人看着冷灵歆结结巴巴的道。【本文慢节奏,比较平淡,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不喜欢的朋友请转道喜欢的,谢谢配合】
  • 一页纸鸢,千念花开

    一页纸鸢,千念花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每个故事都有不一样的结局,每个结局,有好的,有不好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