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5200000021

第21章 枪杆子出政权(3)

李宗仁已注意到,蒋介石在南昌建立总司令部之后,新客极多,最瞩目的有黄郛、张群。(见《李宗仁回忆录》,第284页)这些新客原与革命无关,之所以成为总司令座上的新客,并以张群为其驻沪代表,乃是私人关系。黄郛字膺白,浙江人,迭任北洋政府要职,且曾一度出任内阁总理,在革命党讲来,应是北洋官僚、军阀走狗,但因与蒋不仅是同乡而且拜过把子,照样引为亲信,“设宴款待,欢然道故”。(沈云龙《黄膺白先生年谱长编》上册,第267页)张群则与蒋有同学关系,虽与北伐无涉,即被任命为南昌总司令部的总参议。上海商会主席虞洽卿以及帮派头目黄金荣亦到南昌,表示支持。(见Wilbur,The Nation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p.84-85)陈布雷亦于此时到南昌见蒋,成为蒋之文胆。其实于北伐之前,蒋已在广州接待过商界要角王晓籁等人。凡此已见蒋正大肆建立私人的班子。同时还到上海、奉化招引亲戚或同乡,供侍卫、参谋、秘书等职,有如皇帝身边的太监群。黄埔学生此时亦竞相奔走校长之门,蒋也不客气,把他们当自己的鹰犬差遣,当然学生中的CP(共产党)分子,他是绝对当敌人看待的。(参阅苏文钦《我在蒋介石身边的点滴回忆》,第239—240页)帮蒋介石监印的姜辅成,更指出北伐军总司令部的编制非常庞大。(姜辅成《我为蒋介石监印的岁月》)蒋介石到南昌后,已决心组织自己的权力中心,诚如孙科所说,“自设总司令以来,党国大政无不总揽于一人,党与政府等于虚设”,指蒋在南昌所为,“开个人独裁之渐,启武人专横之端”。(见《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宣言及决议案》)蒋介石想要把党政军一手抓的图谋,已昭然若揭。有趣的是,早在1925年12月24日,蒋于日记中自谓:“余迩来行动,已近于军阀,尚能负革命之责耶惩之。”(《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第十三册,第42页)他显然没有“惩之”,兵至南昌,别开新府,抗命中央,已经实同军阀矣。

§§§第三节喊着革命反革命

国民党的二大三中全会在蒋介石拒不出席的情况下,没能真正解决问题,强调“恢复党权”,欲以党来控制枪杆子也徒托空言。不过至少暂时掩遮了波涛汹涌的政潮,以及蒋总司令悍然抗命的威胁,军事行动得以继续进行,然而随着军事的发展,蒋介石权势的上升,政潮与威胁反而与日俱增。

国民革命军继续军事行动,兵分三路,西路唐生智任总指挥,与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夹击河南,中路由蒋介石担任总指挥,李宗仁率江左军,程潜率江右军,沿长江而下,进掠南京、安庆等地。东路白崇禧于2月10日即已占领杭州,等待何应钦自福建北上的纵队,会师后向淞沪挺进,于3月20日入据上海附近的龙华。稍后于3月23日,程潜江右军占领南京,由于革命军之反帝,英美帝国主义于翌日炮轰南京城以示威,死伤约千余人。李宗仁江左军于3月中已达安庆,守军陈调元“附义”,不血刃而定安徽,北洋长江舰队亦于3月23日“起义”,北洋军队遂退守徐州一线,至此长江中下游尽入国民革命军之手。夺取长江下游如此神速,鲜遭抵抗,固然由于革命风潮澎湃、民心归向,令敌无斗志。然而同时还有别的奥秘。据于此时访问南昌的俄国汉学家卡沙宁(Marc Kasanin)探知,蒋介石在南昌发动攻势之前,已用威迫利诱手法,逐步赢得京、沪归顺,因其十分渴望与长江下游的资产阶级结合,然后与革命分道扬镳。(见卡氏著China in the Twenties,p.196)

蒋介石此时已与军阀、资本家、帝国主义勾结妥协,但绝不肯与国民党左派与共产党合作,他已决心抗争到底。他于3月16日临行之前下令解散南昌市国民党党部,直接向“恢复党权”的诉愿挑战,同时又解散南昌学联以及查封《贯彻日报》。17日抵达九江,枪毙市党部与工会负责同志四人,又于23日捣毁设在安庆的省党部与总工会。

蒋介石以枪杆子对付党的行径,武汉中央颇为震惊。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就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愤然说:“(蒋)现在愈闹愈不像话,好像是他总司令的世界,为所欲为,把党的威权弄得扫地,我们如果再不下决心,何必还革什么命!”但是武汉中央政府犹如遥控脱缰之马,难以着力。而蒋介石又玩弄两面手法,骨子里一意孤行,表面上服从中央,如3月30日还发电请示军事外交方针,以至于连鲍罗廷尚欲“爱惜蒋同志”,帮助他不受反革命包围。(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速记录》)当然武汉中央也想到过解除蒋介石的兵柄,不仅仅是鲍罗廷与中共党人,国民党中重要人物如谭延闿、徐谦、顾孟余、邓演达、张发奎等人曾经一再劝说战功甚高的李宗仁,取而代之。(见《李宗仁回忆录》,第289页)但李宗仁以洪杨同室操戈为鉴,不肯答应。3月下旬武汉中央还草拟了一个伺机逮捕蒋介石的密令,由国府代主席谭延闿亲笔写在绸子上,交给在南京的程潜执行,但程潜虽然拥护武汉三中全会决议,但不愿因执行密令而导致国民党的分裂,却没有想到程潜离宁以后,他委托卫戍南京的杨杰与贺耀祖竟倒向蒋介石,蒋遂下令调程之第二、六两军北上,使整个南京城完全在蒋控制之下,卒令沪杭甬尽成蒋氏天下。(参阅杨天石《寻求历史的谜底》,第526—527页;另参阅Wu T’ien-wei,Chiang Kai - shek’s April 12th Coup of 1927 p.154)

蒋介石于3月26日自安庆抵达上海,了解到中共与工会的实力,颇感惊异与不安。缘自3月21日,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兵临上海城郊,因怕帝国主义军事干涉,不敢遽攻,然而市内总工会组织第三次大罢工,发动五十万人,终于克复上海。周恩来与顾顺章指挥下的武装工人纠察队,约有两千七百余名。蒋抵沪后,立即受到右派分子以及买办、帮会、帝国主义者的包围与支持,实力亦属不小,何况还有包括桂系在内的武力后盾。3月28日吴稚晖就提出“请查办共产党”呈文,拟断然结束孙中山的容共政策。

吴稚晖是个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贯以插科打诨的丑角姿态出现”,以博取主子的欢心。自中山舰事件以后,一直为蒋开锣喝道、保镖帮腔,此时在沪倡议清党既是奉命办事,也是善体君意。蒋介石蓄意清党已久,到上海后更感“吾道不孤”。但是清党分共牵涉到国民党根本政策的改变,不仅兹事体大,而且影响到整个革命的前途,更不必说因分裂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了。

就在此紧要关头,国府主席汪精卫返抵国门。汪氏不是悄然返国,而是在国民党同志们千呼万唤下始归来,尤其是由于国民党内部危机四伏,切望汪能复职扭转乾坤。即使是蒋介石,虽然在心中或私下不愿汪回(见陈公博《苦笑录》),但在表面上仍然是函电恳请,甚至要派张静江、李石曾到法国去迎驾,说是“非兄速回,不能补救;望兄之切,无由表示,请以兄念弟爱弟者,而测弟孺慕之情为何如”,甚至假仁假义地说:“如兄不来,则弟唯有辞去一切职务,以谢国人。”(引自蔡德金《汪精卫评传》,第115页)汪精卫终于绕道俄国,自海参崴回到了上海,那天正好是1927年4月1日愚人节。汪氏回国后的遭遇,确有不少“愚人”的意味。

蒋介石亲往码头迎汪,移樽就教,辟室密谈。蒋之意旨十分明确,即要汪跟他一起清党反共赶走鲍罗廷,采取断然措施。这当然也是蒋支持汪“主持一切”的条件。但是汪精卫是国府主席,虽称病出国,主席一职仍由人代行,而三中全会继续被选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总不能跟在一个总司令后面擅自作重大的政策改变,否则何异吴稚晖之投靠,更置武汉党中央同志于何地即使要改变政策,亦应从长计议,召开党的四中全会来决定,诚如汪氏致函李石曾时所说,联俄容共政策,“绝非不可更改,然更改必须依据党的纪律,非可以个人自由行动,亦非武力可以迫成”。(《汪精卫全集》,第184页)汪之不能应蒋之求,留沪清党,是必然的。

蒋介石及其清党的附和者显然在汪面前,力数共产党的阴谋,要打倒国民党、打倒三民主义,以及制造恐怖、引发外交冲突等。这种指控如果属实,当然有违当初国共合作的原则、破坏了合作的基础,于是汪在上海两次往访中共总书记陈独秀,欲探明真相。陈力言绝无此事,亲笔作书,并表之于《汪陈联合声明》之中,以昭公信。阴谋既系谣言,则蒋介石用武力清党的主张便无着落,汪自无不维护联共政策之理,故汪陈于联合声明中说:

两党合作,本有各种不同的方式、重要之点,是在两党大多数党员,双方以善意的态度,解决此问题,方不违背合作之根本精神。中国国民党多数同志,凡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及对于国民党真实态度的人,都不会怀疑孙总理的联共政策。(载《时事新报》1927年4月5日)

如果胸怀善意,面对此公开的宣言,自应尽量祛除误解,再谋合作,以完成尚未成功的革命。孰料联合声明公布之后,吴稚晖立即无理取闹,破口大骂,甚至讥嘲陈是中共的总书记,而汪之国府主席恐怕有名无实,暴露出吴氏有恃无恐,甘愿充当蒋介石的打手。足见蒋等清党,纯粹为了反共而清党,为了巩固一己的权力而清党,其他种种看似光明正大的理由,不过是借口而已。事已至此,汪精卫留沪若不顺从蒋之意志,势必纠缠不清,理性解决问题唯有回武汉中央处理。汪于行前致书蒋之亲信张静江,明言赴汉之必要,若谓:

党事至此,以铭之愚,唯有提议开四次会议于南京,以解决纠纷,舍此实无出路。欲达此目的,不得不往武汉一行。(汪精卫1927年4月5日致张静江书)

翌晨,汪即乘船溯江而上,于10日舟抵汉口,复职后成为国民党中央与国府的最高领导人,并立即与谭延闿、孙科等协商到南京去开四中全会,以求解决问题,又于13日,抵汉口后的第三天,驰电蒋介石告知,“中央已经决定迁都南京,不日即可来宁开会”,要蒋耐心等待。哪里知道蒋已于4月12日在上海发动血腥镇压,史称四一二事件。蒋显因汪离沪赴汉而老羞成怒,悍然单干,以示决裂,他虽身为中常委,既没把汪精卫放在眼里,也没有把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放在眼里,更无参与四中全会和平解决纠纷的诚意。

同类推荐
  •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正谊明道:上医院士如是说

    本书是由18位上海医科大学院士校友的故事所编撰而成的。一方面是为了展现上医院士们的思想和精神,传播上医文化的精髓和力量;另一方面也为了向上医创建八十五周年庆典活动献礼。
  • 读懂胡适

    读懂胡适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毕加索

    毕加索

    本书主要以毕加索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奈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莫奈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讲究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祈三生

    tfboys之祈三生

    我是吃货一枚,我最喜欢王俊凯,和易烊千玺。黑粉别看。
  • 谪仙一念

    谪仙一念

    主角穿越成反派,坑杀各种气运之子。燕殊从现代穿越到这个神魔的世界,人前他永远是一幅完美的皮囊,如谪仙般光风霁月,有着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笑容。但谁知道掩藏在下面的是一颗残忍又冷血的心呢。
  • 王爷偏爱错嫁王妃

    王爷偏爱错嫁王妃

    错嫁入府,却与王爷日久生情。独宠,也是种幸福。庶出小姐,怎有选择可言。一切听天由命。偏偏就入了冷酷王爷的眼。
  • 芯片战士

    芯片战士

    胡风,九级战士胡毫的独生子,因脊髓问题不能植入芯片而被流放拓荒六区,后从拓荒者慢慢变强,成为一个负有责任、敢于人先的强大战士。
  • 笑话王中王:幽默捣蛋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捣蛋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这位总裁够沙雕

    这位总裁够沙雕

    来自反人类的沙雕总裁文,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 大跳蚤

    大跳蚤

    女人公雁妮,一个企业收入颇丰的高级白领。因做药材生意的丈夫华特很多次的不回家的事实,让她实在难以接受,遂产生了隐瞒着丈夫私聘“私家侦探”的决定。最终在自己多年大学同窗梅燕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带有魔法名字的叫凯风的人;从此女主人公为了很深入地了解丈夫不在家里的其它以的外事实真相,她便被这个男人紧紧地牵着鼻子走了。加上公司老板对她地极度骚扰,使她的精神内外交困,她便决定辞职,专注地来对付自己的丈夫了。女主人公也一步步越陷越深……
  • 婚变那些事

    婚变那些事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走过的城市,一些看过的风景!一些刻骨铭心的恩怨情仇!
  • 折剑长歌

    折剑长歌

    江湖波澜,纷怨又起。诸方势力闻风而动,天下深陷前朝重重迷局。身怀诡异剑术的少年奉师命踏入江湖,却未曾想到,自己已被人当作棋子投入天下棋局。一个个谜团逐渐展开,乱世之中身不由己,但那太平盛世,总要有人去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