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3300000002

第2章 五拒北伐(下)(2)

末了,众将士一合计,便推选了代表张郃来到司马懿的军帐前进谏,要求出兵。张郃,勇猛异常,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但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傲。由于军中司马懿是元帅,当年司马懿对他又有知遇之恩,傲便转变成了不满。他来到了司马懿的面前,说道:“蜀军每天来我军营帐前叫骂,分明是不把元帅放在眼里,不把我大魏放在眼里,将士们已经很难再忍受这种羞辱了。诸葛亮远道而来求战不能,以为我军只是为了坚守不战,以拖累蜀军。这时候,祁山要塞知道了我救援大军已经来了,一定会士气大振,诸葛亮想要攻下祁山大营也不是那么容易了。现在大军可以屯驻在这里,另外分出一支部队,绕到诸葛亮的背后两面夹击,趁势断其粮道。如果我们的大军固守不出,尾随敌军前行,这样消极的策略会使陇西的民众失望。诸葛亮背后如有我军夹击,并且粮草不济,就会很快退却。”

张郃一席话滔滔不绝,可司马懿却不为所动,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连这点屈辱都忍受不了,将来还如何能成大事?诸葛亮派人来我营帐前叫骂,分明是在激我出营拼杀,如果我据守不出,则贼军定束手无策,而如果我们此时中了诸葛亮的激将法,大军出营,则贼军有机可乘,对我们就不利了。”这一番话说得前来进谏的张郃哑口无言,只好悻悻退去。但是在张郃的心中,对于司马懿的顽固和保守已经十分不满。

将帅不和,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魏军依旧固守,蜀军依旧天天来叫骂,而且言语有越来越难听的趋势。几天下来,在张郃的影响下,军营中的大多数普通士兵都变得有些浮躁起来。大家对司马懿面对羞辱却不加以还击的表现非常不理解。诸葛亮的激将之计正产生着可怕的作用,在无形中侵蚀着魏军的战斗力,这一切,司马懿都看在眼里。

如果任凭事态这样发展下去,蜀军前来叫骂的人恐怕会越来越嚣张,而魏军将士的士气也会越来越低落,并且和司马懿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战局的发展定对魏军不利。司马懿再三思忖之下,决定以退为进,略施小计以巩固军心。

这边司马懿驻守的魏军大营和费曜、郭淮驻守的上邽固守不出,那边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大营也不肯轻易发兵,或者说不敢轻易发兵,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谁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双方就这样一直对峙着,很快三个月过去了,诸葛亮不能前进一步攻占上邽,司马懿也不能前进一步赶走诸葛亮。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因为这里是蛇的要害部位,蛇的心脏正在此处。同样的道理,对阵时,抓住敌人的要害给予致命的打击,才是上策。诸葛亮的要害是远道而来,不宜持久战,司马懿正是抓住了诸葛亮的这一弱点,于是固守不出,故意拖延时间,拖得越久,对魏军也就越有利。

在漫长的等待后,蜀军的整条战争传输带终于出现了纰漏,而这纰漏,在战局僵持不下的六月份到来了。又是连绵的大雨!先前曹真率领魏军前来伐蜀的时候,就是遇上了连日的阴雨,冲毁了栈道,使得原本险峻的蜀道更加泥泞难行。老天是公平的,上次帮了蜀军一次,这次轮到魏军受益了。蜀军和魏军两方的粮食都在消耗,双方运粮的线路也同时受到了大雨的阻挠,但无疑,作为攻方的蜀军所遭受到的威胁更大。对于出征在外的大军而言,断粮的影响是致命的,无奈,诸葛亮下令撤军,蜀全军往祁山方向撤去。

见诸葛亮撤军,司马懿也随机应变,他命令大军一起行动,“尾随”蜀军。注意,这里是“尾随”而不是“追击”,“尾随”和“追击”的根本区别在于,“尾随”的态度更为保守一些,“尾随”是追而不战,“追击”是追而击之。蜀军停魏军也停,蜀军走魏军也走,司马懿就像一个甩也甩不掉赶也赶不走的幽灵,尾随着蜀军一路朝祁山的方向赶去。

蜀军在祁山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正如张郃先前所说,由于司马懿及时赶到,魏军祁山大营士气大振,诸葛亮在祁山再一次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无奈,诸葛亮进驻了小城卤城,以稍稍缓解一直在外奔波的窘境。

同样,尾随而至的司马懿也在卤城附近安营扎寨,和蜀军形成了对峙,与祁山大营一起形成了对卤城的合围之势。这天,司马懿来到大营中巡视,见一处围着很多的将士,好像在议论着什么。当那群人见都督过来的时候,又连忙神色慌张地停止了议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司马懿心中已经明白了他们议论的话题定是嫌自己不出兵,围坐在一起发牢骚。司马懿意识到,当前军队中的情绪已经非常浮躁,在力主出兵的张郃的感染下,军心已经倾向于出兵的选择,如果自己再不加以解释而仍旧继续采取保守的策略,恐怕军队中的军心就很难统一了,这对于在外征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司马懿故意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上前问道:“这些天贼军老是派人前来叫骂,先前我一直按兵不动是因为时机未到,近几日贼人越发猖狂,我想要派人前去收拾一下他们,不知谁愿意前往?”

一听要去收拾天天来叫骂的蜀军,魏军将士们仿佛重见阳光一般兴奋,个个摩拳擦掌,争抢着要出营痛击来敌,众人中以张郃最为积极。很快,在张郃的带领下,突击队怀着满腔的怒火和必胜的信念出发了。在他们的身后,尘土高高地扬起,湮没了地上的一切,待到尘埃散去,留下的是司马懿孤独的身影,在他的身后,是像往常一样忙碌的军帐中的将士们。风沙的那一头,刚刚跨马出征的军士已被湮没了踪影。

如果从战争的观赏性而言,此次出战真可以说是挽救了诸葛亮的这次北伐,沉闷的战场上终于将要出现拼杀的景象了。而对于司马懿来说,此次的出战也是一石二鸟。一方面,这次战斗对于久疏战阵的魏军和司马懿而言都是一次很好的熟悉的机会,也能让司马懿更好地掌握蜀军的实力情况;另一方面,如果当时他依旧对营帐中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不闻不问,那么随着压抑与愤懑的加剧,很有可能被诸葛亮凭借着每天的叫骂从内部瓦解了魏军的防御,这一小队人马所充当的角色,在他们自己看来是英勇与血性的宣誓,而在司马懿看来,只不过是一些鲁莽的试验品。这批试验品所要验证的,是主动出击的错误和坚持固守的正确,而这次试验的展示对象或者说观众,不是主导试验的司马懿,而是魏军军营中那些不堪蜀军羞辱、对固守的司马懿颇有微词的将士们。

不过即使是“试验”,司马懿也不想输,对于这次出战他作了相当周密的部署。另一方面,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出击的消息后也大为高兴,此番北伐,他根本就没有和魏军有过痛痛快快的交手,司马懿所采用的打太极一般的策略着实令他无比难受。攻也不是,防也不是,在且进且退中蜀军的士气不断地消耗,如今,司马懿终于肯出来一战了,对于粮食已经所剩无几的诸葛亮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认为这对自己是一次好机会,那么一触即发的战局究竟将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四拒蜀兴修水利

司马懿首先发难,他派张郃率领一小部前往攻打蜀军南寨以为牵制,自己则率主力重点攻击北寨。这个计策很快就被诸葛亮所识破,他只是派大将军王平据守南寨以拖住张郃的人马,而自己则率领着魏延、高翔和一干主力静候司马懿的到来,两位主帅分别率领着自己最为精干的力量正面交锋,一场大战已是箭在弦上。

北伐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交战双方的任何一方如果因为耐不住性子而在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率先发动进攻,就很有可能吃到败仗。虽然看起来双方势均力敌,甚至魏军兵种多样、在人数上还略占优势,但当时司马懿的一个决策失误却令魏军陷入了被动。原先诸葛亮因为粮食问题已经很难再坚持多久了,并且已经有了撤军的迹象,但司马懿在最后关头决定弃营而出,紧追不舍,一直追到诸葛亮在祁山下再次安营扎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司马懿由战略防御的一方“主动地”成了战略进攻的一方,魏军的形势也落后了蜀军半个身位。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战局发展中,魏军一步步地陷入被动。先是张郃被王平牵制住,王平何许人也?上次他在本书中的出场还要追溯到第一次北伐时的街亭之战,当时他力劝骄狂不羁的马谡听从诸葛亮的告诫在关隘驻扎,却最终难以挽回败局。从中可见,他这个人的最大特点便是能够坚定地贯彻上级下达的命令,并且在战斗中毫无畏惧,用两个字概括便是“忠勇”,他这类人才也是诸葛亮十分喜欢用的类型。

张郃率领的侧翼进攻不顺,那边司马懿所率领的主力大军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双方的大军在战场上厮杀成一片,血肉横飞,景象异常惨烈。原先司马懿准备在这场大战中和诸葛亮拼出个你死我活,但当张郃迟迟难以攻下王平所据守的南寨时,他改变了主意。“司马懿啊司马懿,你怎么偏偏将你这赖以安身立命的防御给忘了呢?如今蜀军出师数月,后勤供给定难以为继,就算你不出兵,诸葛亮照样退去,你又何必耐不下性子而非要出去一战呢?”想到这里,司马懿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鸣金收兵。在这样一种战局胶着胜负难料的情况下命令收兵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司马懿从不会感到畏惧,尽管有很多将领再次站出来表示了反对,司马懿仍然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于是,最令诸葛亮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正在酣战中的魏军竟出人意料地退去,甚至连兵器铠甲也丢弃在了战场上,看得出,撤退的心情是何等之迫切,仿佛有人在催促他们一样。诸葛亮已经猜出了催促他们的人是谁,这个人便是他的对手,魏军的主帅司马懿。

面对魏军突然撤退和再次扎营固守,诸葛亮显然没有很好的办法,而就在这时,诸葛亮发现祁山大营里的军粮再次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诸葛亮有些愠怒了:“李严在干什么?他是怎么运粮的?”

李严,字正方,蜀汉大将。之前他曾效力于刘璋,后来在刘备西进时投靠了刘备,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也许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同为托孤重臣,为什么诸葛亮就风风光光率领大军在外征战,而李严却偏偏要做运粮这吃力不讨好的活?事实上,李严和诸葛亮的矛盾由来已久,而矛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归于权力的争夺。

在当时,蜀国内部有三个利益集团,分别是以诸葛亮、蒋琬为代表的荆州集团,以李严、法正为代表的扶风集团以及蜀人当地集团。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权倾朝野,使得以他为代表的荆州集团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对于李严而言,同为托孤重臣的他常年在外征战,驻守“边疆”,对于朝中的政事鲜有过问,他在朝中的势力已经基本被诸葛亮架空,如今第四次北伐,他堂堂一员大将竟被诸葛亮征调回来干运粮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显然他对诸葛亮的不满又更进了一步。李严也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他在伺机反扑,企图找回自己在朝中应有的位置。

就在这第四次北伐的关键时刻,由于蜀道大雨不止,道路泥泞,军粮难以运输,使得前线的粮草难以供给,正是这个原因,迫使诸葛亮在和魏军对峙数月后不得不选择放弃。正是这样一次“天灾”,让李严看到了一举扳倒诸葛亮的机会。于是,他首先以粮草不足为由劝说诸葛亮退兵,而后,在诸葛亮决定退兵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又故作惊讶地表示:“粮草非常充裕,为什么要退兵呢?”以此营造一种诸葛亮在物质条件充裕的情况下却决定退兵,责任过错在于诸葛亮的舆论环境。

不管过程怎么样,不管过错算在了谁的头上,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李严意想中的结果终于还是出现了,在诸葛亮最终一并消耗完了屯在祁山的军粮后,面对空空如也的粮仓,虽然极不情愿,诸葛亮也只好无奈下令退兵。

如今大举撤退的蜀军和先前在卤城之战中英勇无比的蜀军已经判若两队,强烈的饥饿感使得蜀军将士们的士气非常低落。见诸葛亮率大军退去,司马懿已经猜出了个中缘由——在外征战数月之久的蜀军没有粮了。于是,司马懿果断下令张郃率领一小队骑兵和步兵跟在蜀军后面追击,以达到击溃敌军、最大限度对敌军造成伤害的目的。看起来,司马懿追击的策略是为了扩大战果,但是选择的人偏偏是张郃,这位在魏军的西部守军中拥有极高威望的将领,这位心态激进一次又一次和司马懿的保守持不同意见的将领,这位已经对司马懿有些不满并且已经成为魏军中一股与司马懿相左的力量的将领。而有意思的是,司马懿追击的命令,正中一往无前的张郃的下怀。

蜀军将士原本就在撤退的途中,士气低落,如今魏军追兵尾随而来的消息传来,使得蜀军瞬间溃散。张郃采用了切割消灭的战术,先用速度较快的骑兵将蜀军后部的士兵予以分割,并与随后赶到的步兵合力将其消灭。如此一来,张郃轻轻松松地就消灭了万余蜀军残部,收获颇丰。战场上的形势真是瞬息万变,不久前还士气昂扬的蜀军如今已经是溃不成军,但好在他们还有一个以神算著称的元帅诸葛亮,使得他们即使是残兵也不可小觑。看起来,一切都朝着有利于张郃、有利于魏军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战局的形势可以突然之间由坏变好,自然也可以在瞬间由好转坏。

当两军离开了渭河平原,来到了以山地为主的区域后,蜀军步兵的优势得到了发挥。诸葛亮命弓箭手在一个名叫木门谷的狭窄山谷两边埋伏,伏击后面追击的魏军骑兵。当张郃率领着骑兵赶到山谷中时,诸葛亮事先布置好的弓箭手开始放箭,虽然张郃的部下拼死保护主将,但张郃还是不幸中箭,并在不久后因为伤口感染而亡。

不论司马懿派张郃追击的命令是有意或无意,张郃的死在事实上进一步提高了司马懿在魏军西部守军中的威望,自此以后,魏军的西部守军中再也没有像张郃那样的大将了,当然,除了司马懿之外。司马懿也终于因为张郃的死而能够继续在军中贯彻执行他的防守为主的战术思想,而不再有像张郃那样的阻碍。

却说诸葛亮虽然因为粮尽而退兵,但是在撤退的最后时刻竟然射杀了魏军一员大将,也算是此次北伐的最大战果了。自从这次尝到了甜头,诸葛亮似乎找到了窍门,在之后的数次大战后撤退时都习惯埋藏伏兵,效果也还不错。

同类推荐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五太后轶事

    五太后轶事

    西汉吕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太后,辽朝肖太后,清朝西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太后。她们临朝称制,实际是五位女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是叛逆的女性。她们在权欲的驱使下,成了向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挑战的急先锋。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铁女人的手腕和性格。本书选择了这五个典型的士性,叙述她们干预朝政因缘始末,意图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封建专制政体的某些规律,是一本学术性的通俗读物。行文流畅,文笔生动,既可给人以艺术和知识的满足,又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这里是述说往事,为了阅读轻松一些,故以轶事名之,曰“五太后轶事”。
  • 这么远那么近

    这么远那么近

    从2003年到2013年,张国荣已经离开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来,他的歌不断被翻唱,他的电影电视不断被翻拍,纪念他的活动一直在进行,甚至围绕他的话题亦从来没有停歇。张国荣从艺只不过二十多年,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他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 盛典:诺奖之行

    盛典:诺奖之行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全程实录诺奖之行空前盛典,独家披露获奖前后心路历程。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密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让人领略到莫言先生盛名之下,风吹不动、谦和沉稳的大家风范。同时,书中权威收录莫言在瑞典的所有演讲、致辞及访谈,以睿智深邃、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其文学、写作和世界观问题,全方位展示诺奖得主的思想、才华和智慧。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可读性强,极具收藏价值。
  • 2018宜宾历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郑佑之

    2018宜宾历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郑佑之

    郑佑之,号自申,化名张裕如、张荣山等,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原宜宾县古罗场)画象嘴人。郑5岁入私塾,18岁考入叙府联中。1912年考入成都农业学校殖边科,后来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护国讨袁战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在川南城乡的传播者,赵一曼(郑之妻妹)、余宏文等共产主义战士,都先后受到他的培育。1926年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分工负责农运,先后去宜宾北路、南路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1927年他担任宜宾县农民协会执委会负责人……
热门推荐
  • 雨夜,我们的约定

    雨夜,我们的约定

    校草大人驾到,追求着女主戴黎若,可戴黎若在福中不知福,校草邀请黎若吃饭,黎若还让妹妹戴澄薇当替身,谁知半路杀来一个美男子,黎若痴情了,可人家不喜欢她呀!她努力努力再努力。。。。。。
  • 为天下计

    为天下计

    只是一本集武侠、修仙、兵法谋略、系统于一体的多元素小说,入坑者需谨慎。主要讲述的是道孤行意外地破坏了上古仙人留下的禁制,导致世界濒临毁灭,幸好一个神秘组织出面,将灾难延缓,并在许多凡人体内植入了“诛仙系统”意为诛灭上古仙人,解救世间。凡人势力欲徒利用修真者攻城略地,修真正派欲得道成仙,修真魔教欲一统天下,道孤行欲平定仙患血染三界。到底谁对谁错,又有谁能分得清楚?不过都是,为黎民计,为苍生计,为天下计。
  • 大汉漠北荒

    大汉漠北荒

    她被嫡系姐妹陷害,被迫嫁到大漠。人生一片黯淡的她,却又遇见了如谪仙一般的他。他帮助她恢复了勇气,却也使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她本以为她坎坷的命运就此结束,突如其来的事件却让她措手不及。但她早已学会忍住眼泪,耐心等待,千年只为等一个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疾风也温柔

    疾风也温柔

    最空洞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时候,仿佛不存在在这世界,沦为一个旁观者。自己觉得被遗忘被丢下被排斥被孤立被阻隔在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圈子之外的角落,然后就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孤独。把眼泪当成懦弱和卑微的情绪所能宣泄的唯一出口。这是青春理所当然的感伤,这是每个人都独有的疼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孤独。因为还有同样被排斥在外且同样处在自以为的孤独里的人的陪伴。我们的青春最孤独,也最温柔。
  • 别了!套牢

    别了!套牢

    本书由股市三大规矩、三大要素说起,更新读者的思维方式,轻松掌握最佳买卖点,秘授吸金六法、追涨四法,以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解套的技巧和方法。
  • 若许晨希拥黎明

    若许晨希拥黎明

    叶以宸走了4年终于归来,曾今年少的误会是否能解开?童年到底谁是谁的谁?走入社会的他们能否打开心结?甜美坚韧女学霸vs霸总占有系天才少年从校服到婚纱,那么久,终归是晨希的黎明!
  • 在你的全世界说爱你

    在你的全世界说爱你

    陌兮苒,受人唾弃的私生女。顾屿尘,万众憬仰的风尘集团总裁。爱上不该爱上的人,心总会难受..他想抱她时,她后退一步“姐夫,我们的关系你不是不知道。”他想吻她时,她依然后退一步“姐夫,请注意我们的关系。”面对她刻意的距离,他只能沉默“你想怎样,就怎样咯...”怪谁一开始先动心。
  • 冰珠

    冰珠

    一声惊呼声打碎了这安谧的早晨。斐熙只觉得全身酸疼。睁开朦胧的双眼。隐约看到床前站了一个身穿红色喜服,头上珠翠束发的带着紫色面具的男子。此时正静静的盯着她,散发着丝丝寒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