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3900000062

第62章 天崩地裂(2)

李鸿章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察觉不到的冷笑。

卜力嘴里的“中国最强有力的人”当然就是指李鸿章。而这个英国人说出这话无非是想拉他下水。

现在李鸿章已经明白了英国人为什么这么急于促成他和孙中山的联盟,又如此急于在两广实现“独立”。如果大清朝廷熬过此劫延续了下去,“独立”了的两广就必须投入英国人的怀抱以求自保。如果两广独立引发了连锁反应,大清朝廷迅速崩溃,那么这个还没有作好改朝换代准备的中国就将群龙无首,变成一盘散沙,一任列强鱼肉。

李鸿章站起身来,他已经没必要和这个奸诈的英国人再谈下去了。临走之前,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慈禧太后,就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

为了一己私利就击碎了整个国家的慈禧太后当然不是什么“最强有力的人”,她的力量已经被她自己瓦解殆尽了。李鸿章这样说只是告诉卜力:中国人的事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任何时候都不用外国人插手。你们这帮想趁火打劫的英国佬儿打错算盘了。

听了这话,卜力的脸色都变了。他知道,英国人的诡计已经被李鸿章识破,而且至少在这里,他斗不过这个枯干瘦弱的老头子。

李鸿章走了。这次他没有带着刘学询。

李鸿章为什么会来和孙中山见面呢?是想找个机会干掉他,以此向大清朝廷请功?

显然不是。

那么是想和孙中山联手搞两广独立?

大概也不是。

作为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老人,李鸿章的头脑始终是守旧的,这个旧时代的人从科举出身,军功起家,在旧朝廷里办了一辈子差,他绝不可能凭空琢磨出一套“民主、革命”之类的东西来。所以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了孙中山的新思想,和他一起搞两广独立,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但李鸿章却也清楚地知道,那些旧的东西已经腐朽得不能再用了,所以他希望为这个伤痕累累的国家找到一条可以走的新路。

和大多数旧时代的人不同的是李鸿章很善于学习,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不断自我完善。曾国藩吃早饭时罚了他一次,他就养成了早起办公的习惯;看见常胜军洋枪队的一场操练,他就在淮军中建立自己的洋枪队;马格里送给他一发炮弹,他就建起炸弹三局;马格里给他讲了讲机器,他就建起金陵机器局;看了洋人的兵舰,他就开始造舰、买舰,以至开办轮船招商局、矿务局、电报局、机器织布局……他提出修铁路,提出改革科举制度,提出官督商办,后来出了一趟国,他又学着接受新思想,研究华盛顿,会见孙中山……

在这个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有多少人能像李鸿章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一步步地向前走,一生都没有停顿过。之所以最终仍然是守旧的,并不因为他愚笨或者保守,只是因为他和他的时代离新世界太过遥远了,以至于前后探索了三十多年,“李鸿章们”和新时代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可李鸿章真的在学习,不停地学习。这一次他急于会晤孙中山,就是想要接触这种在全中国最为崭新的理念。他已经看到了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议会,什么是民主,现在他想知道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共和。

可惜,历史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李鸿章和孙中山最终失之交臂。

当然,即使他们在香港的海面上相遇了,也不可能有什么惊人的事件发生,最多只是孙中山把他的思想说出来,而李鸿章把这些新思想听回去。之后,他们仍然只能靠自己的双腿走自己的路。

等刘学询听到消息赶来时,李鸿章已经登上海轮离开香港了。刘学询又急又气,冲卜力叫喊起来:“为什么让他走?我们应该说服他留在广州实现两广独立!如果他坚持要走,你们可以把他扣留在香港,我们事先不是已经商量好了吗!”

“我们不能这样做。”卜力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李鸿章是要北上和各国谈判的,如果英国方面扣押了他,我们无法向其他国家交代,会引发严重的外交纠纷。而且这个老头子很厉害,把他扣下来也没用,我们不可能强迫他做任何事。”

事已至此刘学询也没有办法,只好找了条船出海去见孙中山,把李鸿章决意北上的事告诉了他。

听了这话,孙中山沉默了。一旁的刘学询气得脸色铁青,高声骂道:“这个黑心烂肺的老东西!好好的两广独立你不搞,你去维持你那个腐朽透顶的朝廷!给你个北洋大臣的权柄,你就马上跑到北京去给你那大清主子尽忠,权欲熏心,卖国求荣,实在无耻,无耻之极!”

“别骂了,要走就让他走吧。”

“可李鸿章这一去,革命成功至少要推迟十年!”

“革命是我们这代人的事,与其依靠别人,不如自己做起。”

刘学询总算冷静了下来:“现在怎么办?”

“叫船起航吧,咱们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呢。”

3.进京路上

这时候,七十八岁的李鸿章正走在进京的路上。

这一次和往常不同。以前李鸿章都是被朝廷派去和洋人谈判,不去也不行。这回他远在广州,年纪这么大,局面这么乱,路上这么不好走,加上“东南互保”已经实行,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已经割裂。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完全可以不理朝廷的宣诏,不去北京,就在广州待着,谁愿意上北京,就让谁去跟洋人谈判吧。难不成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都没本事,一定要使唤这个已经七十八岁的老头子?

可天津,北京,直隶一省,还有东北,加在一起是小半个中国。在八国列强的猛攻之下,它们都会被占领,这是无疑的。如果北京陷落后清廷迟迟不能派人议和,八国联军甚至可能进兵山东、山西,向中国内地不断推进,每前进一步,中国的命运就危险一分。眼下全中国就只有这个老头子能去同洋人“议和”,他要是不去,天下还真就没一个人肯去了。

可他要是去了,全国人会不会骂他?这一次的丧权辱国可比哪一次都要大,都要惨。

这不,李鸿章才刚刚动身,就已经有人开骂了:好好的两广独立你不搞,你去维持你那个腐朽透顶的朝廷!给你个北洋大臣的权柄,你就马上跑到北京去给你那大清主子尽忠,权欲熏心,卖国求荣,实在无耻,无耻之极!

那怎么办?李鸿章别去,谁也别去,让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之后就在城里待着,让那小半个中国的老百姓就在人家的刺刀底下忍着?

当然不可能这么办,这只是个笑话——虽然你我都未必笑得出来。

至于说李鸿章北上议和是为了贪那个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权柄”?省省吧,这年老爷子已经七十八岁了!还在乎什么权不权的?何况那还是个遗臭万年、断子绝孙的夺命差事……

再说,要是为了“权柄”,他留在两广搞独立多好,这样直接就当了总统或皇帝了,不比当那个“总督”强?

六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到了上海。盛宣怀和上海道台余联沅早已迎候在侧,盛宣怀顾不得寒暄,先把一份电报塞到李鸿章手里。

这份电报是李鸿章的二儿子李经述拍来的:“天津已于十八日失守,直隶总督裕禄生死不知,现在败兵、拳民沿途抢劫,乱民如蚁,天津失守,北京何能独存,大势去矣!请父亲保重自身,千万不要冒险北上,如果朝廷圣旨严催,也应该由旱路慢慢前进,相机而动,为国家留一个后手。现在您来了北京,也做不了什么事,反而可能被那些发了疯的保守派杀害,白白牺牲有什么益处,请父亲一定听我的劝告。”

天津完了。局势发展下去,只怕北京也难保。

天津毁了,北京也毁了,北方的军事、经济基础就毁得差不多了。从这一天起,中国的重心从京、津、直隶移到了江浙、上海,移到了两广、两湖,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通盘剧变,北京城,再也不是中国的核心了。

如果京城不再是中心,那大清朝廷又将是什么?

除了李经述的电报,盛宣怀还给李鸿章送来了好几份电文,都是朝廷催他进京议和的。

“中堂,朝廷连电催促,让您北上与洋人议和,您看此事如何答复?”

现在北京的局势已经失控,到处都在杀人,朝中的保守派和义和团都极度仇视李鸿章,此时进京于大局无补,反而可能遇害。现在前线正打得难解难分,在战局明朗之前洋人也不可能立刻坐下来和谈,李鸿章北上的时机未到。

对盛宣怀,李鸿章是绝对信任的,于是吩咐:“你给北京回电,就说我病了,跑肚拉稀起不来床。”

“如果再有旨意来催呢?”

“不管来多少电报,你只管照这么回。”

就这样,李鸿章在上海拖了下去。七月初四,慈禧又下旨来催,盛宣怀按李鸿章的意思上报说李鸿章一到上海就“病倒”了。至于究竟得了什么病,不得而知,只大概说是“腹疾”,估计可能是老年人吃了不消化的东西,胃酸了吧。

事实证明李鸿章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他一到上海立刻坐船北上,这时候可能已经死在北京了。

七月初五,李经述从北京来电,说端郡王载漪、董福祥的武卫后军已经和义和团混成一片,北京城里局势大乱,慈禧太后已经无力控制局面了。

三天后李鸿章又接到电报,两个主张对义和团采取严厉措施的官员吏部侍郎许景澄和太常寺卿袁昶被杀。眼看北京城已经成了一座疯人院,李鸿章气恨交加,对大清朝廷更加失望,虽然其后大清朝廷连三数四地来电催促李鸿章北上,他却始终待在上海不走。

从意图会见孙中山,到公开违抗宣战诏书,再到联合刘坤一、张之洞、盛宣怀等人搞“东南互保”,如今又“病倒”在上海,李鸿章,已经不是大清朝廷豢养的犬马奴才了。

这一天,有人递了张帖子来,李鸿章接过看了,来人却是张元济。

张元济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做过章京,戊戌变法中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变法失败后,李鸿章暗中出力助他脱身,又把他推荐给盛宣怀,于是盛宣怀把张元济安排在自己创办的南洋公学(今上海交大)译书院做总校。张元济不负所托,把个译书院搞得有声有色,之后又经营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一代大出版家。

这次听说李鸿章来了上海,张元济忙赶来相见,答谢当年的救命之恩。在李鸿章面前张元济是个晚辈,李鸿章又不拿他当外人,两人谈得甚是随便。言语之中,张元济渐渐说到了正题:“中堂此次离开广州北上,是要替清廷善后吗?难道中堂看不出这大清朝廷腐朽透顶已不可为了?”

“以你之见应该如何?”

“何不振臂一呼?”

“谁来响应呢?”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都唯中堂马首是瞻,孙中山先生也愿意协助中堂……”

李鸿章打断了张元济的话:“这几个人能捏到一起吗?”

张元济半天答不上来。只好说:“总之不要为大清卖命了吧?”

听了这话,李鸿章长叹一声,说了句:“你们小孩子懂得什么呀?国家大事不能这么轻率,我这条老命还拼得过,就得拼下去。”

是啊,当此时局,难道坐视不管,任由大清朝廷崩溃吗?那天津还要不要?北京还要不要?直隶一省还要不要?东北还要不要?

这些地方有的已落入列强手中,有的即将陷落,如果此时南方各省宣布独立,大清朝廷瞬间覆没,这些地方岂不是要被各国列强割去吗?如此一来,且不论北方各省的疆土、人民没了出路,单说南方各省独立之后,又以谁为首领?

李鸿章老朽了,推不上去了。推举张之洞?刘坤一?革命党能答应吗?推举孙中山?各省督抚能答应吗?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各省独立,推翻大清,仍是明天的事,而不在今天。李鸿章这一代人糟朽了,孙中山这一代,还没有积聚起足够的力量。

终于,北京被八国联军攻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扔下了国家,扔下了人民,扔下了自己的义务跑得无影无踪。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直在上海养病的李鸿章忽然“病体痊愈”,并立刻起程赴京。

为什么李鸿章不在北京陷落前赶来和洋人议和,北京失陷了,他却飞一样地赶来,孤身犯险,又和洋人打起交道来了呢?

这时候我们不能不回想一下明朝。

当年明朝灭亡,李自成又不争气,被八旗兵一战而溃,结果偌大个国家忽然陷入了无政府状态,混乱中竟被区区十几万满洲兵席卷而下,连满人自己都说这是“唾手而得天下”。可天下的汉人呢?却个个被剃掉了半边头发。

可能有人会说:头发剃了没关系,反正不痛不痒的。

若这样说,那你就要自己去想想了。

此时大清国的局面竟与前朝覆没时相仿,所不同的是,当年面对的只有一支清兵,今天中国面对的却是八国列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先保全大清朝廷,度过危机,之后再择个时机由中国人自己起来将其摧毁。否则,如果大清就此灭亡,则中国将立刻陷入无政府状态,混乱之中,极可能全部或部分被列强瓜分,顿时沦为殖民地。

相较之下,暂时保全朝廷反而成了当务之急。而为了保全朝廷,就不得不再次签下比《马关条约》更加丧权辱国的和约。李鸿章赶在这个时候冒死来北京与列强谈判,为的就是这个。

其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虽然令所有中国人捶胸击颡,肝肠寸断,可它却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历史的车轮无人可以逆转,不管挑起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过错,此时的中国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腐朽的朝代即将被推翻之时,也正是整个国家最柔弱、最危险的时刻,这份辛酸丑陋的《辛丑条约》,成了一个国家在改朝换代、浴火重生之前,所要付出的惨痛代价。

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山河破碎,人如豕犬……纵观上下五千年,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这样?我们这个国家,不正是一次次从这恐怖的血海中挣扎过来的吗?

于是李鸿章赶来替他的国家善后了。

同类推荐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氏祖上原籍江南常熟,元末为避兵乱迁居江北。祖父张朝彦乃贫苦农民,以耕种为业,偶尔也摇鼓卖糖以助生计,后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继承祖业,除经营20多亩土地外,还有10多个伙计操办瓷货生意。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因承继祖母吴氏的香火,故幼年取号吴起元,乳名长泰。他天资聪颖,4岁在父亲的指授下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塾,15岁已修完四书、五经。
  •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她以皇后身份协理朝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政绩辉煌,朝野公认,中外使臣将其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在高宗死后更代子临朝,平息了内忧外患;继而登基称帝,治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周王朝。但由于女人的特定身份,她的政权只能交给儿子,恢复唐朝;以八十二岁高龄,自去帝号,退出政坛。死后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留下众多的历史谜团。
  • 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

    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

    为了更好地铭记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激发人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龙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牵头组建了《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编写组。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本着“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以理性之笔,书写英雄之史”的编写原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漳州籍女英雄李林,从一位南洋富家女成长为抗日女游击队长的传奇人生,通过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示了李林在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勇敢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壮举。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他出生于晚清动乱年代,青年时期怀才不遇,中年步入仕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抗太平天国、收复边疆,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人们誉为“再世诸葛亮”。他究竟有多彪悍?可以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在官场上官运亨通。
热门推荐
  • 文娱冒险者

    文娱冒险者

    如果说世界上最伤心的事情,那无非就是年近四十岁,买下楼房,车子,眼看儿子考上大学,再过几年就可以养老的时候,一道闪电劈到自己头上。如果说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那无非就是小时候一睁眼就发现自己出生的家庭竟然是世界首富,衣食无忧,家中唯一的儿子。如果说世界上最落寞的事情,那无非就是发现自己一身才华,却只需要啃老,什么东西都唾手可得的无奈。
  • 鬼王boss,注定缠上你

    鬼王boss,注定缠上你

    他,千年鬼王,转世历劫,依旧冷血无情不可一世。她,本性善良,却被身边最亲之人陷害。当他遇上她,情不自己,仿佛心底有个声音“他要她,他要她。”究竟是命中注定的爱,还是扯不清的缘,她也不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秘女友不好追

    神秘女友不好追

    “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只想说,我最庆幸的是在这里遇见了你。”“呵,你果然是报了不纯的思想。”“随你怎么想,反正我就要走了。”“我喜欢你。”“可惜,我喜欢的是一夜情。”五年后,她带着一个萌死人不偿命的小包子回来。“女人,你还敢回来!”“有什么不敢!”“在给我生个女儿吧?”“坏蛋,你有问过我爸比吗?”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
  • 怎样做好焊工

    怎样做好焊工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焊工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焊工的工作原理、注意事项等,是一本实用的入门指导、浅显的技术手册与操作教程。
  • 王爷的傻瓜新娘

    王爷的傻瓜新娘

    一觉起来发现自己穿了,而且倒霉的穿到了一个傻子的身上,认命吧!被软禁起来也很乐意,可是为什么那个皇上非要把她嫁给他的弟弟?难不成这个王爷是傻子?好吧!既然不嫁不行那就嫁吧!我倒要看看是我傻还是你傻……
  • 等待下一季晴天

    等待下一季晴天

    人生四季希望每一季都是晴天如果这一季不是晴天如果这一季我们不能在一起那么我会等待下一季晴天与你相逢携手人间
  • 梅花落尽时

    梅花落尽时

    夜风哭了,他到达了这个世界。这个与他无关的世界。他,会在这个世界里,混出什么样子呢?与萝莉的相遇,与大叔的相遇,与美女的相遇。他会怎么在这个世界生存。
  • 黑客女神你马甲掉了

    黑客女神你马甲掉了

    当三年前退隐的顶级黑客,因为一个乌龙重新回归,为完成疯狂博士的任务,女扮男装进入天天俱乐部。千算万算,没想到失了心。
  • 多情刺客之雁南飞

    多情刺客之雁南飞

    人道是,醉了江山,老了英雄。何处?何处?一切都已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