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8600000052

第52章 科举好,八股更好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又来见齐宣王了,准备好了一番说辞:“要盖大楼,就得派工程师去找大木料。等工程师找到大木料了,您就很高兴,觉得工程师很称职。这个大木料被派到木匠手里了,木匠又砍又锯的,有一天被您看见了,‘嗯?木头怎么变小了?!’这下您可不干了,觉得木匠不会办事,把这么大一块大木料弄小了好多。大王,您这可是说外行话呀。人家木匠把木头拾掇好了,这木头才能用于盖楼,这是人家从小就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多本领都是这个道理,如果您说:‘别管你们以前是怎么学的,现在我说了算,照我的法子去做!’您觉得这对吗?”

孟子接着说:“假如这里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是个好东西,可总得让工匠来雕琢吧?您的国家不比一块玉石更值钱?可是,在治国的问题上您却说什么‘别管你以前是怎么学的,照着我的话去做就好了’。您如果让工匠照您的外行话去雕琢玉石,那会是什么结果?”

孟子这回唱的是独角戏,齐宣王说过什么没有,他并没有记录下来。我有时候会想,按现在的话说,孟子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谁怎么说,完全凭他一支笔。说不定他当时并不一定说得有多精彩,只是在后来记录的时候有充裕的时间来深思熟虑,所以就把自己的话给完善了;说不定齐宣王也说过什么漂亮话,甚至还把孟子的话狠狠地撅过,呵呵,这也难说。尤其遇到长篇大论的时候,我就总是怀疑,现实生活中谁说话既能滔滔不绝又有条不紊、严丝合缝?看《左传》啊,看《战国策》啊什么的,这种怀疑就更强烈,一个人对领导说了一番话,长篇大论,像一篇严谨的议论文。当然,其中有些人真是深思熟虑过的,这还能理解,可有些人就是纯粹的临场发挥,居然就能达到这种水平?而且,当时也没有录音机,这么长的发言难道就真能被如实记录吗?

再者,现代科学证明,人的记忆是一种很不可靠的东西。所以呢,《孟子》这书,到底现场实录的内容占多少,后来补充发挥的内容占多少,这恐怕还真不好说。反正,我们知道书里说的都是他想表达的,是代表了他的思想的,这就够了。

从这段话来看,齐宣王一直听不进孟子的主张,孟子有点儿着急了,看来货卖识家也真不容易啊。孟子的意思是:齐王您是齐国的股东,是董事长,可具体操作国事还是要请职业经理人来做啊!放着我这么个现成的职业经理人您怎么就是不用呢?我可是从幼儿园念到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的全是治国之道,我比杰克·韦尔奇还专业呢!

可孟子时候的MBA不大吃香,说到这一点,和现代的情况还真是很像。

MBA的一个关键优势就是:所有学校教的都一样,用的教材也差不多,所以MBA毕业的学生全有共同语言,沟通无障碍。可孟子这时候的MBA是各有一套,谁跟谁都不一样,而且是大不一样。这对学术交流、思想交流是好事,可对职业化的官僚管理还真不见得就是好事。

其实,后代大一统时代发展起来的科举制度倒真是MBA的方式,大家念的都是一样的(或差不多的)教材,考出来以后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交流,有共同语言,和现代MBA培养职业经理人一样,那时的科举是培养职业官僚,也就是政治上的职业经理人。所以,科举制度虽然现在总被批判,但你如果参照MBA的特性来看,科举制度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先不管科举制度考的内容是好是坏,单单看它这个全国统一化的职业官僚培训方式,和美国现代的MBA理念简直如出一辙(别和中国的MBA比)。呵呵,我们又可以自豪一回了。

那么,最厉害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的呢?是明朝。

一提明朝科举,大家马上就能想起八股文是吧?那么,我这一给科举平反,就索性平反到底吧。

——八股好!

我们批判了这么多年的八股文,有点儿批大发了。

我刚说过,科举制度基本上就等于是职业官僚培养的MBA,你说它钳制思想也好,说它禁锢人性也好,但它真的给整个中国官僚系统塑造了一个基本无障碍的沟通平台,这确实就是美国MBA的教育方式。这就是科举制度的优势所在。

而八股的优势更好理解。八股取士有些类似于现代的标准化考试。

大家知道,科举考试是写作文的,可作文这个东西,拿一篇给你,你说它是好是坏,是七十分还是一百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别说古代科举,就说现代高考,不是有人做过试验吗,把语文考试里同一份作文卷子拿给不同的老师评分,结果差异非常之大。

我前边说过,就豪放词来讲,我喜欢辛弃疾胜过苏轼,我不喜欢文人气太重的文章,所以呢,如果我是考官,徐志摩是考生,就他写的那散文,我肯定不会给他及格,要是张爱玲的考卷那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她早年的东西,在我眼里就是小情小调,叽叽歪歪,于是我大笔一挥——不及格!

大家看看,就连徐志摩、张爱玲这样的名家巨匠,落到我这样一个又昏庸又自以为是的主考官手里,不是一样的不及格吗!当然了,如果哪位考生事先把我的文章读得很熟,考卷上模仿我的文风,再引用两句,我看了一高兴,虽然他写的有点儿狗屁不通,我还是大笔一挥,给他个九十八分。

所以说,考作文这种东西,判分高低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如果是考数理化,判分容易,可科举就是考作文(说明一下:古代有些考试还是考理科的),怎么解决判分的人为影响问题?

虽然做不到绝对的标准化,也要尽可能地向标准化靠拢,这,就是八股文。

所以,我们又有了一个自豪的理由:标准化考试我们中国人早在明朝就有了。八股文一写,按照几个步骤来,开篇写什么,接着写什么,规矩很严,到判卷的时候呢,开篇第一股写得合标准,给十分;第二股写得不好,这十分不给。这样一来,判卷不就更有标准可循了吗?当然,作弊受贿什么的不在讨论之列,那是另外的问题了。

至于说到八股文钳制人的思想,嗯,这怎么说呢?

总研究这东西吧,对人的思路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大到不得了的地步,乃至我们应该把许许多多的罪名冠在八股文的头上?呵呵,我看也未必。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句话可是真理。不怕规矩多,就怕你水平不够。

这就像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理类似。好,我还就举写东西的例子来说,八股文规矩再苛刻,也苛刻不过格律诗,可大家看看唐诗、宋词,不是照样一大堆的经典吗!

八股文无非是一篇文章拆成八个部分,每个部分按要求走,是破题还是收尾,仅此而已,说实在的,没什么复杂的。可你知道格律诗的规矩有多复杂吗?学过格律诗的可以略过我这一段不看,没学过的我就让你们开开眼界。

一首律诗八句话,每两句一组,一共四组——八股文不是八股吗,这是四股。四股分别也有名字,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还有别名,我就不讲了。这四联中,首联要“起”,就是破题,颔联要“承”,就是承接上文,颈联要“转”,就是要从这里开始有转折了,尾联要“合”,就是把整首诗一收,结束。所以,别以为律诗那八句话可以随便写,那全是有规矩的,这个“起承转合”就和八股文的标准如出一辙。

这个话题比较枯燥,我就拿一首好玩的诗来做例子吧。以前有人问我多大岁数了,我就写诗作答,当然,我水平不够,这是按现代汉语的发音写的,要按古音就坏了规矩了:

曾与康梁言变法,又从宣统见亡国。

中原大战识中正,东北危局知相伯。

血泪八年同抗日,囹圄十载渡“文革”。

而今下岗皆孙辈,转忆崇祯裁驿多。

前两句是“起”,开个头,吹吹牛,告诉你说:我当年曾跟着康有为和梁启超折腾变法,又经历了宣统皇帝的亡国。下两句承接上文,说:后来呢,中原大战,我认识了蒋中正,又在东北危难的时候了解到马相伯先生出力很大,是条好汉(这两句需要对仗)。下两句该“转”了,我说:局势突转,日本鬼子打来了,我参加了抗战,一打就是八年,后来运气不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却坐了牢,一坐就是十年,苦啊(这两句也需要对仗)。最后两句一收,我说:到了现在了,看看下岗的这些人,都是我重孙子辈的,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猛然回想起在崇祯年间不是也曾有过大规模裁撤驿站的事情吗(这件事我前面讲过)?

呵呵,别从艺术角度来要求我,也别要求太严格,拿这首诗做例子就是兼带着活跃活跃气氛,也顺便让大家复习一下崇祯裁驿的故事。我写得也不很严谨,但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对了,有人算出我到底多大岁数了没有?

好啦,回来再说格律。别急,还没完哪,上边这还仅仅是说了结构安排,还有声音的安排,基本上要具体到每一个字,平声字和仄声字交替使用——一个句子之中要交替用,第一句和第二句要对应着用,第二句和第三句要统一着用,依此类推。然后,颔联和颈联必须是两组对偶句,也就是两组对联。用韵更是不能用错了。我这只能简单说说,要说仔细了起码也得几千字。大家看看,就这么八句诗,一首五律一共四十个字,一首七律一共五十六个字,这几十个字里头就有这么多的规矩,比八股文要苛刻出不知多少倍。至于宋词,词在诗的平仄之外还有额外的限制,因为词原本是要入乐来唱的,这就要考虑到唱的时候旋律对用字的影响。比如,我填词在某一句里写了“老树”,这没问题吧,可人家一唱,大家听的是“老鼠”,结果哄堂大笑。我填的这阕词从字面上看全无问题,可一唱就闹了笑话。看看,诗词的规矩厉害不?

可是,那么多绚烂的诗篇不是照样层出不穷吗?

规矩限制不住高手。规矩越复杂,高手玩起来就越有趣味。所以呢,批判八股文批判了那么久,回头想想,就它那点儿规矩,就算有害也很有限。

所以,真正所谓钳制思想的或许并非八股文这种文体形式本身,而是对考生们必须以朱熹主义来答题的要求(这种做法并非朱元璋的首创,早在北宋,科举就实行过统一的王安石主义,早在初唐,唐太宗也统一过李世民主义,而朱熹主义则在南宋末年也被用来统一科举了)。可仔细想想,这个要求也不算很过分啊,明政府也算给了大家一种选择:你要想当官,就要好好学习朱熹主义,就要全部认同朱熹主义,如果你不想学,或者学了以后又不认同,那你可以不去考试、不去当官嘛,又没有谁逼你当官,种种地不也挺好嘛。当然,也可以考试的时候用一用朱熹主义,当官的时候用一些其他的主义嘛。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哲学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是一本写给中国人的哲学启蒙书,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什么是哲学进行了层层的挖掘与解读,时而进行睿智的思考,时而带来机智的幽默,让您在动静结合间,感受哲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 谈美

    谈美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谈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本书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的生活。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收拾人心、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
  • 天堂的证据

    天堂的证据

    成千上万的人都曾有过濒死体验,但科学家们一直声称这不可能。埃本·亚历山大医生也曾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之后,他的大脑突然得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大脑中控制思维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让人类从根本上区别于动物的部分,完全失去了功能。不论这个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是令人震惊的。而它选择了亚历山大医生,便使得整个故事有了革命性的意义。只要有信仰,不管你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忽略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或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无为胜有为:老子究竟说什么?

    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源头,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外儒内道、刚柔相济的观念,制约着中国文人的心理张力结构,规导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的完善。老子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重要思想。老子的思想在当前全球的消费主义化和数字化生存浪潮中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在生态平衡、竞争世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追求物欲等思潮面前,老子无疑是一座警世之钟,他告诉人们要以智慧之言看生命之道、社会之道和宇宙之道。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统大人,我是狐妖

    总统大人,我是狐妖

    她是狐妖之王,妖界的最强者。掌管着狐妖一族,她和她的两个妹妹有着人人羡慕的九条狐尾,性格冷淡,绝色容貌。他是帝国总统,商业帝王,手段狠戾,冷酷无情,神秘,权势滔天!当两个人相遇会擦出什么火花呢?身份也被一层层揭开……他化身为宠妻狂魔…
  • 那个男人是我的

    那个男人是我的

    简介胡栗感觉,他肯定是世界上所有情侣中最最倒霉的一只了。勾了一只压自己的攻不说,还要时刻应对家里那只攻的不定时傲娇,不定时腹黑,还有随时随地的发情,(听说这是某只攻在报仇)这样搞的胡栗一回家就提高警惕,以免被某只攻吃到连渣都不剩。胡栗经常在想,他上辈子是干了什么缺德事儿,这辈子才给自己找了一只攻来天天压自己啊。【T_T麻麻,我要回家】【“你吃完人家还没有对人家负责,怎么可以就先回家”某只攻很委屈。】【“好嘛,我先不回去就是了。”胡栗很无奈。】【而在胡栗看不到的地方,某只攻露出白森森的牙齿,阴险的笑着。】{炸毛傲娇受&腹黑温柔白目攻}
  • 壶关录

    壶关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家蜜宠:男神的心尖撩妻!

    独家蜜宠:男神的心尖撩妻!

    病初慾,某天秦南笙跟男神说要回秦氏,结果直接被男神抱起,放在餐桌上使坏,“沈夫人,你可别忘了,我才是你的天嗯?”没工作后,南笙天天在家无聊着,于是便偷偷的跑出去找工作,然而,她人才走到街上便被人请去R。L集团了。看着某人南笙特么不爽的问了句,“为什么我不能工作?”然而,男神回她的话是这样的,“你可以工作啊,给我生继承人!”“沈大哥,我不疼的,别蹙眉了,我要看高冷男神,啊……”产房里,为了不让沈霖睿担心,秦南笙卖了个萌,然而,下秒谎言彻底没了。
  • 妖瞳帝君

    妖瞳帝君

    万千大道,唯我独行!大难将至,群魔四起,一段因果,一个机缘,一朵神花,一次重生,正如佛曰:“今世因前世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妖瞳临世,吾欲封天,恩怨亲仇不过是过眼烟云……
  • 木子小道士

    木子小道士

    什么,学生能当道士?那岂不是天下都要打乱了。
  •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三十六计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三十六计故事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故事鞭策我们。我们看着故事奋斗,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我们讲着故事自察。
  • 那年旅途

    那年旅途

    天阴了,雨来了。满心欢喜的人还在原地等待着…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