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8300000041

第41章 宠物龙、拉车龙和肉龙(2)

魏献子又说:“还有一招,可以对孔甲说:‘国家在您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但老百姓都很感动,就连动物也受了感动,一条龙飞上天空,化成一道绚丽的彩虹。这真是天大的祥瑞啊,昭示着我们伟大的孔甲王朝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蔡墨斜了他一眼:“星宿派的开山祖师不会就是你吧?真高,能这么轻易地就把坏事变成好事,旁人即便知道是假的,也不好反驳你。嗯,你很有政治前途,我以后可得多巴结着你。”

魏献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过奖啦,其实没什么啦,你去问十个当官的,有九个半都能随口说出我这个主意,不算什么的,嘿嘿。对了,那御龙氏到底是怎么做的啊?”

蔡墨说:“我也不知道这位御龙氏到底是怎么想的,他这个做法恐怕旁人谁也想不到,他居然把死龙给下了厨房,做成龙肉酱了!”

“啊——”

“御龙氏可能是想拍马屁想昏了头,把龙肉酱献给孔甲吃。孔甲从没吃过龙肉,这一吃,马上赞不绝口。但是,孔甲可不知道他吃的这肉酱就是拿拉车的龙来做的啊。”

蔡墨接着说:“孔甲越吃越爱吃,吃完还想吃,可一条龙很快就被吃完了。那怎么办呢?难道还能再杀一条?御龙氏可没那么大的胆子,知道自己这回把事闹大了,一个不小心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咬咬牙,走为上吧!御龙氏就这么蹓走了,逃到了河南省鲁山县一带。”

——这在古代是个很著名的故事,可能不少人都读过唐朝陆龟蒙的一篇名文,叫做《招野龙对》,就是对这个故事的再演绎。

魏献子问:“看来以前的龙虽然矜贵,却一直都有啊,还一直都和人类生活在一起。可现在怎么不大见得着龙了呢?”

——这个问题恐怕谁都想问吧?

蔡墨的回答是:“万事万物都有管理它们的官吏,官吏们尽职尽责,管养猪的就得想办法让猪长得更肥,管种田的就得想办法提高粮食产量,如果失了职,不是丢了俸禄就是丢了性命。就拿养猪来说吧,相关的官吏们世世代代做好工作,猪才能越来越多。如果官吏们不认真负责,或者全都失职丢官了,养猪场全都荒废了,谁要是想吃猪肉,再找一头猪可就难了。”

魏献子搭话:“那可以来找我啊。”

“嗯——”

魏献子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我是说,谁要是想吃猪肉了,可以来我家,我家不缺猪肉。”

“哦,”蔡墨点点头,接着说,“养猪场都荒废了,残存的猪没人管,都流落到偏僻的野地里去了,人就不容易见到它们了。而龙是水生的动物,水官玩忽职守,最后官职没有了,水里的事情没人管了,龙也就散了,没人捉得到了。”

魏献子有点儿不信:“你说的都是真的吗?”

蔡墨说:“不信你就看看《周易》,爻辞里不是有什么‘潜龙勿用’‘见龙再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不都是在描写龙的活动姿态吗,你就算信不过《周易》,总信得过降龙十八掌吧?对龙的姿态如此丰富而传神的描写,如果古人不是时常都能看得到龙,能写成这样吗?”

——这段对话很神奇吧?不但有人见过龙,居然还有人养过龙、吃过龙。如果这说的都是真的,那么,龙这东西看来在上古时代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呢,不过到魏献子和蔡墨的时代就已经不大见得到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鲁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没多久,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赵简子他们就去向晋国的老百姓征收了四百八十斤的铁,铸造了那尊刑鼎,又引来了孔子的批评——这就是在赵简子出场的时候介绍过的那些事情。

再来回顾一下几个旧相识:刑鼎一事的若干年后,阳虎已经了投靠了赵简子,有一次郑国挨宋国打,赵简子拿不定主意是救郑还是伐齐,就让手下的巫师史官们来搞占卜。当时出马的有三大巫,蔡墨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专业占卜师都是用龟甲和兽骨,别看蔡墨也懂《周易》,可时人都拿《周易》当简便算法,是属于业余级别的,准确度不高。结果三大巫师拿甲骨一占,虽然各有各的理论,可结果都是认为应该伐齐而不该救郑,最后阳虎过来,以玩票的姿态用《周易》占了一回,结果也是救郑不利。赵简子这才放弃了救援郑国的打算,准备对齐国开刀了。

蔡墨和阳虎他们究竟都是怎么玩儿的,等我讲《周易》的时候再详细来说,现在只是按照一贯的作风,把出场的人物和事件尽量关联起来,好让各位便于记忆罢了。看,赵简子、阳虎和蔡墨,本来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物还一起有过这样一次共同占卜的经历呢。

古籍当中关于龙的记载还有很多,我就不多作介绍了,不过只是再来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龙在佛教里有护法身份,这没错,可佛教里的龙却和中国传统中的龙并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单看相貌就知道了。还有人考证说印度本来没有龙这个东西,然后如何如何,这里就不多谈了,免得又扯远了。

还得回到公都子关于老师好抬杠的这个问题上。孟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下子就扯到尧舜那个洪水泛滥、蛇龙横行的时代去了——这点好像和我很像哦,我不会也是孟老师教出来的吧?

孟老师接着讲洪水:“《尚书》里说:‘洚水警告我们。’什么叫‘洚水’呢?就是‘洪水’。”

——孟老师这点真不错,遇到教学难点,知道给讲解一下。

听孟老师接着说:“大洪水的时代,好在出来个大禹,他疏通河道,让水都流到大海里去,把蛇和龙也都驱赶到草泽里去。长江、淮河、黄河、汉水,都顺着河道有序流动,不再泛滥成灾了。艰难时世终于过去了,害人的鸟兽也没有了,人类这才能来到平原居住。”

——大洪水的传说到底是真是假,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很多古老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难道几千年前真有一场世界性的大洪水吗?

这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古人都会选水边生活,自然容易遭遇水患,如果有几个古文明是发源于高山和沙漠,恐怕就不会留下什么大洪水的传说了。但是,就大禹治水来说,那时候中原一带的水系确实比现在要发达许多,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了。前文不是说过河南当初的气候就像今天的南方热带一样吗?

我先说一个比较近的水系变迁。我所在的北京现在据说是个缺水城市,其实以前北京的水是很多的。谁要是住过北京海淀区,可能知道这边的水面稍微大一点儿的大概只有个昆明湖,其实海淀之得名,又是“海”又是“淀”,一看就是个水乡,不应该是现在这副模样。

至少在明朝,现在的海淀地区还是泊连泊、水连水,清华园就是那时候建的,所有者好像是叫李伟,是个皇亲。明朝好治园子的还有一对人称“大小米”的书法家,这是祖孙俩,他们家有三个好园子,记得其中有两个是在海淀,其一直到现在还大大的有名,就是北京大学里的那个勺园。为什么叫勺园呢?据说本意是“取海淀之一勺”,这也可见当时这一带是以水为主的。现在的北京已经无法想见当初的样子了,而这个“当初”还无非是在明朝,没多久之前,要是把时间倒推到三皇五帝的时代,中原大地还真难想象是什么样子呢。

从一些不大可靠的古籍里看,黄河流域当时到处是水,大多都是黄河的支流,远较现在为多,而且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一年十二个月,哪个月下雨都不奇怪。

另外,除了支流众多之外,湖泊也超级多。现在山东有个菏泽,这个地名可能由来很古,既然名字叫“泽”,当初也少不了水,类似的可疑之地还有很多,就一地论一地或许有搞错的时候,但普遍而言,湖泊遍地总是错不了的。

还有一证是:古人多选择在高坡居住,像丘、阜、京这类地名就都表示高坡。那,为什么要住高坡呢?八成就是怕被水淹了。《孟子》后文还会出现一句名言,叫“得乎丘民为天子”,什么叫“丘民”,从字面看,就是住在高坡上的老百姓,而“丘民”一词自然是指称全体老百姓的,猜一猜,也会想到古人大多都是住高坡的。

专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考证,有从古代动植物入手的,有从蚕桑业的发展入手的,有从青铜器的铭文入手的,也有从各类典籍入手的,反正线索多多,证据多多。

我就琢磨过:当年我们老祖宗写字用的是竹简,可他们的根据地是黄河流域啊,是中原地区啊,哪里来的竹子啊?李安拍《卧虎藏龙》竹林那场戏,好像没听说去河南选过外景地吧?所以呢,也许当时的中原遍地都是竹子,嗯,不知道是不是遍地都有大熊猫?

这个问题在书里也是有线索的,具体出处我就不说了,反正汉朝以前北京、山东、山西这些地方应该确实盛产过竹子。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学》由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它对现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所启迪和帮助。《中庸》为孔子后裔子思所作,其主题思想就是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本书配合全民阅读,特推出该套普及经典,以满足大众读者阅读需要。
  • 惟在妙悟

    惟在妙悟

    中国艺术将妙悟作为创造的根本途径。妙悟的根本特点是对知识的超越,是人与世界融为一体存在方式的确立。在知识、秩序的羁縻中,人真实存在的意义常处于遮蔽状态中,通过纯粹体验,归复真性,去除遮蔽,让存在的意义澄明呈现。“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气象和格局,创造由生命真性跃出,才有真正的价值。妙悟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既不能单纯归于认识论,又不能归于工夫论。它与西方艺术心理学中的直觉说有根本差异。
  •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曾国藩冰鉴(第一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林与雪国

    林与雪国

    本故事讲述了失忆王子的一路成长,还有雪国,树国,宁国,和暗影一族的故事。
  • 我家系统收狗粮

    我家系统收狗粮

    东月作为东海大学的大二学生,原本只想低调做个美男子,却因为她的表白,激活了狗系啊~呸狗粮系统,从而“被迫”成为一个专门喂狗粮的护妻狂魔,从此东月每天不是在撒狗粮,就是在去收狗粮路上………这到底是命运的相遇,还是系统的安排呢?【一个特别特别想要读者的大帅比:作为一个肥肠宠读者的大帅比,读者们的书评本帅比能回就回哦(?-ω-`)】书友群:1064089627
  • 神瞳之我为至尊

    神瞳之我为至尊

    主角咸鱼十三年,认识到自己的弱小毅然铤而走险,寻找机缘。觉醒两仪善恶瞳,初现峥嵘。经历过生死绝境,红颜背叛,终分裂三重人格,各有千秋。奇兵异术,频频显现。我自温文尔雅,自放肆不羁,自无悲无喜!看尽天下之事,成我至尊!(主角没有金手指,欧耶)
  • 学习动物好榜样:人体仿生养生操作手册

    学习动物好榜样:人体仿生养生操作手册

    只要提到动物,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一个极其广阔的画面,在山野中奔跑的猛虎,在高空中飞翔的雄鹰,在草木间匍匐爬行的蟒蛇,在水里自由自在游着的鱼儿……每一种动物都会给你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地球上,没有哪个物种像人类和动物一样相生相克,关系紧密。虽然人的许多高超本领为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但千万种生物的某些一技之长,恰恰又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欠缺的。在大自然中,动物在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发展和自然选择后,已经形成了非常复杂和高度自动化的器官和系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异形态,独特结构和高超的本领。
  • 棠棣融融载其华

    棠棣融融载其华

    十六岁前的山间隐居岁月,她天真烂漫,看春雨和雾蒙蒙,看秋花寒暄树色同;十六岁后的繁华市井生活,她情窦初开,始知相忆之深。她说,他这辈子都逃不出她的手心了。因此,在他被迫远征时,她断然随他同去。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只要有他陪在身边,她却甘愿共于沙尘老。然而,官场的是非,以及皇室的争斗,将她的爱人卷入其中。
  • 古月剑心

    古月剑心

    江南碧水湾辜家少主初入江湖,却陷入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江湖纷争中,机缘巧合下偶然获取无上神功心法,又夺得叱咤江湖的神兵利器——古月剑,终练成四象神功,斩获古月剑谱;修炼阳天焚地诀,习得阴阳太玄功!他粉碎监武堂的阴谋,重振天玄门,击退西夏国,执掌江湖保卫大宋河山,与相爱之人长相厮守,终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世代大侠!一个初出尘世懵懂无知的少年,一座暗流涌动血雨腥风的江湖,一段如歌如泣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古月生萧曲未休,剑比江南乱世愁;我心自从江湖来,但自风尘不拂于身。
  • 炎黄仙路

    炎黄仙路

    地球仙路断、灵气绝,古族弟子张宇带镇妖塔进入异域;为争仙路,血战征杀,走上霸仙血战之路。以我道悟天道,我道即天道,诸天神佛皆退避,仙路之巅我为先。
  • 斗智显智慧

    斗智显智慧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书解篇

    书解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