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8300000011

第11章 尽孝实在不容易(2)

所以,孟子引曾子的这句“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还是跟没说一样,然友和滕文公他们也想按照礼法规范来办丧事,就是因为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就是因为弄不清那些复杂的细节,这才来请教孟子的。

可孟子耗了半天,总得倒腾点儿干货出来吧,老人家想了半天,终于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诸侯的礼节啊,呵呵,呵呵,呵呵呵呵——我没学过!”(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

“啊——”然友险些晕倒。

孟子赶紧解释:“学虽然没学过,但还是听说过的!”(虽然,吾尝闻之矣。)

然友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那您就给我讲讲吧!”

孟子说:“首先,孝子要守孝三年,还要穿粗布缉边的孝服,只能喝稀粥。夏、商、周三代,上到天子下到群众,都是这样的。”(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耗了半天,可算得到干货了,欣然回国复命去了。滕文公听然友一学舌,嗯,孟子说的话,一定都是真理,那就照着办吧,决定了,守孝三年!

可滕文公这一决定,滕国那些宗室啊、群臣啊可不干了:这种大事怎么能听一个外国人瞎白话呢!大家都劝滕文公:“鲁国跟咱们是同宗,人家可从没这么搞过,咱们滕国以前也从没这么搞过,你小子怎么居然会想要改变老祖宗的做法呢!这也太过分了!咱们可有明文记载,说:‘丧礼和祭祀都要按照老祖宗的规矩办。’这是咱们多少年、多少代传下来的死规矩,你可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

——先打住。有人觉得这很可疑吗?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守孝三年的传统,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直传到清朝都是这样,就连现代中国人也有不少是知道这个规矩的,可是,滕国那些头头脑脑们怎么却好像从没听说过这么一回事似的,炸了窝一样,还极力阻止?这这这,这很没道理啊!

难道说,本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守孝三年之类的规矩,是孟子信口胡说?——倒不是没有可能,方才他自己不是说什么诸侯之礼他是没学过的吗,或许是道听途说的也未可知。

但是,细考孟子的说法,还真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自己的创见,而是全有出处的。守孝三年的说法见于《论语》,穿什么衣服喝什么粥的说法《礼记》里说是曾子说的。咱们先看看《论语》好了: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这段是说,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张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了,举手提问说:“《尚书》里的一句话学生搞不明白,什么叫‘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啊?”

高宗是哪位?前边遇到好几次了,就是商朝的那位高宗武丁,是个著名的大好人,曾经遇见过一只神奇的野鸡,还大胆起用过一位叫傅说的民工来做自己的宰相,现在又要说他的事了。高宗谅阴?很奇怪哦,什么叫“谅阴”呢?

这个问题,别说我不明白,从古到今多少专家都没弄明白,争议纷纷。但这个问题还不是个小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两千多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到底受没受骗这样一个大问题。别急,听我慢慢说。

“谅阴”这两个字,其他一些典籍里还有另外的写法,我就不说那么细了。我在最初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还琢磨呢:“谅”字有的版本也写作“亮”,看来高宗武丁这个人是个暴露狂,曾经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暴露出(亮)了他那个不合适的部位(阴),又不合适地被人民群众当场抓了个现行,这一窘迫加惊吓,结果造成了另一种心理障碍,一连三年憋闷着自己不跟别人说话了——当然,我这个解释可不是权威解释,咱们还是听听从汉朝到现代的各个权威意见:

有权威认为,谅阴就是不说话。因为这个时候正值武丁的老爸刚死,武丁刚刚接班,所以呢,心里悲伤,不愿意说话,这一沉默就一连沉默了三年。

还有权威说,谅阴就是“凶庐”——很可怕吧,凶宅,鬼屋,墙壁往外渗血,半夜经常出怪声……武丁要能在这里住上三年,恐怕能称得上是古往今来胆子最大的人。呵呵,“凶庐”其实不是字面看上去的这个意思,而是指服丧时期所住的专门的房子。这就是说,高宗武丁在服丧的凶庐里住了三年,大概是太悲痛了,所以一直没有说话。

还有权威说,谅阴是一种“不语症”,武丁这是得了病了。这种解释是不是感觉比较另类,比较后现代,不像是古人说的?不错,这是郭沫若说的,也罗列了一堆证据。(这好像和我最初的理解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还有其他解释呢,我就不说了,各位有个大概了解就行了。

到底“谅阴”是个什么,先不去管它,反正高宗武丁肯定是在老爸死后一连三年没有说话,子张很不理解:三年不说话,还不得把人憋死!

如果子张拿这个问题问我,我大概会回答说:“人家高宗武丁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一国的最高统帅,是很能沉得住气的,你当他是街底儿的阿婆阿嫂啊?”

孔子当然不会像我这么说话,他老人家给子张的解释是:“难道只有高宗武丁才是如此吗?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的。国君死了,继位的新君在头三年里不问政事,各部门的官员都听命于宰相。”(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孔子所谓的“古之人”是指比他还古的那些人,至少也是夏、商时候的人,那时候的历史情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到现在我们也弄不太清。但孔子说的这种情况肯定在他以后的时代里没怎么出现过,新君如果真的三年不问政事,全国上下全听宰相的,那真等三年之后这位国君想要开始执政了,宰相会把权力还给他吗?从人性通则来看,恐怕不大可能,这天下恐怕早就成为宰相的了,没这位国君什么事了。别说这种情况,有不少王朝连皇帝活着的时候都要竭力抑制宰相的权力,或者干脆就废除了宰相制度。所以再看孔子这番解释,“古之人”是否“皆然”,我们先存而不论,至少后人没这样干的。

这师徒两人的对话还折射出这样一个问题:子张以为高宗武丁在新继位的时候三年不问政,这是一个特例,所以来请教老师这是为什么,而孔子却说这不是特例,以前的人都是这么做的——这至少就说明了,在孔子所处的东周时代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如果我们把“谅阴”解释成“凶庐”,并且认为此事属实的话,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守孝三年”这种制度是商朝人的习俗,而不在“周礼”的范畴之内,周朝人是不搞这一套的。

——真是这样吗?呵呵,也不一定,这可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胡适本来就认为守孝三年这事是孔子才开始搞的,可后来他又变卦了,说这本是商朝的制度,在周人灭商之后,商朝的遗民还坚守着古老的传统,而周人却不理这一套,而且,这传统还是下层社会的传统,在上流社会也是行不通的。这样看来,孔子以为古人全都如此,也并非信口开河。

郭沫若持反对意见,拿出好几个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据,这可是商朝的一手证据啊,证明商朝君王们是没有所谓三年之期的限制的。

胡对还是郭对,我们倒不必理会,反正不管哪种意见,至少在一个问题上都是一致的:周朝人没有守孝三年的传统。

好了,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滕文公一说要给死去的老爸守孝三年,宗室群臣们都纷纷说他违反旧制了。滕国和鲁国都是姬姓国,是周朝的王室宗亲,鲁国又是最遵守周礼的诸侯国,所以,连鲁国都没这种讲究,这只能说明守孝三年当真不是周礼了。既然不是周礼,滕国人当然不干了:世子啊,世子,放着好好的传统春节你不过,去过哪门子圣诞节啊!

滕文公一想:也是,我是滕国国君,不是小资,也不是新新人类,我应该稳重一些才是!不过,孟老师盖世高人,他老人家的话总是不会错的!可是,听孟老师的吧,又难以服众。唉,难啊!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还得再去找孟子讨个办法。

滕文公又拜托然友来了:“都怪我当年贪玩,只知道骑马、击剑,不好好学习,结果现在大家伙儿谁都对我不满,我怕这丧礼要办砸。你还得再出一趟国,找孟子问问。”

然友又一次出访友邦,拜会国际友人。

然友这一来,友邦人士莫名惊诧,孟子很纳闷:“你不是刚回国吗?怎么这么快又到我这儿来了?”

然友把世子怎么为难,朝中大臣们怎么反对,都对孟子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最后说:“世子还是信您的话,请您再给想个办法!”

孟子摇了摇头:“嘿嘿,我管不着!”

“啊——”

孟子慢条斯理地说:“别瞎想,我这不是跟你怄气,我是真管不着。因为这种事情是不能求助于别人的。孔子说:‘国君死了,新君要把政务交给宰相,自己只是喝粥,脸色黯黑,临孝子之位而哭。这样一来,百官们谁也不敢不哭,这是因为领导带了头。’但凡领导喜欢的,下边的人就更喜欢。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所以说,这件事的成败全都取决于世子自己!”(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孟子这段话说得很漂亮,也出了两句名言。一个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后面这一句是师承于孔子的。)

不要小看这两句名言,这可是后来被历朝历代奉为圭臬的重要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和我们现代人距离较大,所以我们不大容易理解。要知道,古代的人民群众可不是社会的主人翁,尤其在专制时代,他们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帝王的私有财产罢了;帝王和官僚阶层也不是人民公仆,那都是高高在上的老爷和太老爷。所以,老百姓要是想过点儿舒心日子,只能寄希望于圣主清官,自己几乎没有任何

办法。

孟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上梁要正,下梁才不会歪,做领导的要像“公孙丑篇”里提到的晏子那样,时时处处为下边的人作出表率。你希望大家节俭,你自己就得先节俭;你希望各级官员不要挥霍,那你自己就先做个样子出来;等等。

至于孟子说的君子和小人,正如我在上本书里讲到的那样,可不是指什么正人君子和卑鄙小人,而是指统治阶层和草根阶层。

孟子这话对不对?在古代社会来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也是孟子一贯主张的“推己及人”的行为方式。但这招要是用不好了就往往流于作伪——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太多了,因为这个原则被人搞来搞去,出发点就变了。

古人也不容易啊,能想到这种上行下效的念头就不简单了。

同类推荐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诸子的声音

    诸子的声音

    本书通俗地叙述了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了个中优劣,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读物。从春秋到战国,从老子到韩非子,这本书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时期,呈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思想主张,以及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多位思想家的学说及其流变,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样貌,同时展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交流、学术论辩、理念争锋、门派兴衰。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武极梵天

    武极梵天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足以逆天而行的绝对强者,将自身化作一种神物,并将其藏匿于天地之间,而夺得此神物者,将会成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主宰。不知多少年后,一名四处流浪的落魄少年,与一头不知来历的骷髅妖怪,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一同踏上成为逆天强者的武极之道。
  • 考古笔记未解谜案

    考古笔记未解谜案

    全新的视角,解读与研究历史古文化。从古人类的遗迹、解读古文明的密码、隐藏在孤寂中的荣华、神奇的语言文字、寻找消失的历史和古人智慧悬案等6个方面,对60个世界考古未解之谜进行全面剖析,深入开掘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的玄机。
  • 凤归巢之独家婚宠

    凤归巢之独家婚宠

    古穿今,宠他曾对她说:待我归来,必风光大娶。她满欢期待,守着誓言,等君归。哪知,等来的不是十里红妆,而是国破家灭,亲友皆亡,她也被一箭穿心,坠下城墙,粉身碎骨,身死魂离。再次睁眼,本以为是魂落异世,不过是凤归巢罢了。前尘尽忘,懵懂纯真,父慈母爱。只惜,不过短短三载,家族被屠,父母被灭,她也坠如无底深渊。死地求生,却只能以灵魂体生存于世......再次归来,她是身份神秘,享誉全球的珠宝设计师,一心复仇,却被一个霸道的男人缠住,平静的心泛起波澜,但刻骨的伤痛让她选择逃避。但是,她退他就进,她退一步,他就进十步,无时无刻不出现在她眼前,让她避无可避。他是全球第一珠宝公司的掌权人,低调冷情,一次机场的意外相遇,他的心悄然波动,至此,用尽一切手段,只为把她留在身边,宠之入骨,视之如命.....精彩片段:片段一:她面容温婉,笑靥如花,嘴里吐出的却说着无情的拒绝:“对不起,我们不合适”男人忽略心口上的抽痛,装作毫不在意笑道:“我觉得我们天造地设。”女人拍了拍座下的轮椅:“我有疾,配不上你”男人再笑:“我不在乎,我配得上你就行。”片段二:她悲痛欲绝的样子,让他心疼不已,温柔的把她抱在怀里,起誓:“不要哭,你的仇我替你报,欺负你的人,我替你收拾,一切,我给你担着”她抬起泪眼朦胧的脸,问道“你会永远留在我身边吗”他吻干她脸上的泪水,满脸宠溺:“生死不弃。”片段三:她脸上扬起了一抹薄凉的微笑,开口道:“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如果你啊,让我伤心失望了,我会头也不回的离开你的世界。不管你有什么苦衷,我都不会原谅你”轻柔的语气却让人感觉到了无与伦比的决绝。男人听言身体一颤,一股滔天的恐惧涌上心头,却还是死死坐在桌后。她转身向门外走去,握住门把时,再次轻轻开口道“世间最大的伤害,不是来自敌人的伤害,而是.....打着爱的名义去伤害自己最爱的人.
  • 在魔法世界当公主

    在魔法世界当公主

    任安吉穿越到魔法世界,成为千国用来封印石之剑的公主伊丽莎白·罗斯贝尔,因为穿越对封印造成了不可预知的影响,导致伊丽莎白和石之剑的联系斩断,任安吉成了无法控制魔法吸收的魔法师。在脑中一个身份不明的男人的帮助下,任安吉逃出千国,一路上每被识破身份就被追杀,每次都是险险逢凶化吉。她要去马卡共和国寻找一个叫理查德的人,回到原本世界,但是因为石之剑里封印的巨大魔法,她最终面临着牺牲自己还是毁灭世界的极端选择……
  •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屠武

    屠武

    那人言:天下宗师皆当死于是有人开始杀人立法也有人开始奋起反抗
  • 反出轨者联盟

    反出轨者联盟

    她表象是一名家庭主妇,私下却是反抗击第三者联合会的理事,某一日,却发现她老公出轨了!分居、挽救、斗争、离婚,净身出户,她的人生输得只剩了几条内裤。恼怒之下,她成立反出轨者联盟,踏上全身心抗击小三、斗争小三的道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之天尊送外卖

    都市之天尊送外卖

    2019年短篇小说征文比赛一代天尊为了前世的尘缘下凡只为送外卖!老哥你的外卖送到了!你打算用什么宝物交换?
  • 生命中没有他的罪

    生命中没有他的罪

    只因爱错了一个人,只因为他做错了一些事,她以为万劫不复会永远把她囚禁。。。但是,未来的世界,她以为会重新开始,没想到,到了哪儿都离不开他。。。她以为能够弥补以前,执他之手,与他偕老,可惜,她生命中的罪,就是没有他。。。
  • 电竞之风起云涌

    电竞之风起云涌

    一个天才电竞少年的人生故事。潇辰一个生逢其时的天才电竞少年,集万千荣誉于一身,却在23岁生日那天宣布退役,从此电子竞技的赛场上再也没有人喊“辰王”,再也没有人喊“Shyness”,人们也再没有见到他的身影。仿佛一切都是一个名叫潇辰的天才少年做的一场电竞梦而已。“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潇辰”“你的全服排名?”“全服排名第一”“你的游戏ID?”“Shyness”“为什么选择电竞这条路?”“呃……因为热爱!”————风云乍现,天才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