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3600000020

第20章 孤岛上的父与子(5)

《自由中国》被封闭之后,言论自由更无一点空间,怎么又冒出一个轰动一时的“文星”事件呢?文星书店是1952年创办的,《文星》杂志是1957年创办的。在《文星》杂志创刊后的前四年里,它只是一个正派而普通的刊物,成绩平平。真正的突破,在李敖进入《文星》以后,自此四年中杂志变色、书店改观。在李敖影响之下,《文星》主张中国走现代化的道路,它的自由、民主、开明、进步、战斗等鲜明色彩,表现在《文星》杂志上、《文星丛刊》上、《文星集刊》上,以及其他大量的出版品上。《文星》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在挖根上苦心焦思,在寻根上慎终追远,在归根上四海一家,定向方面的成绩,实在是思想冰河中的异数,文化沙漠中的奇迹。就这样的,《文星》成为《自由中国》杂志以后,官方眼中钉的递补者。在封杀《文星》的手法里,最耐人寻味的,除了照例扣红帽子外,更利用一批“出身”共产党或出身左派的人儿,去罗织《文星》罪状。没问题,硬挑出问题,叫做“罗”;罗出问题再予以串连成罪状,叫做“织”。就在这种罗织作业下,文星的被迫陨落,也就指日可待了。

最有趣的是,当国民党中常会上,小人们向蒋介石报告《文星》闹事应该严办的时候,蒋介石说:“把萧孟能、李敖先给党纪处分。”小人们再说:“但萧孟能、李敖不是党员。”蒋介石说:“萧孟能的父亲萧同兹是啊!要萧同兹负责!”萧同兹在国民党里的老面子,延缓了《文星》之被消灭,并不能使《文星》免于被消灭。大祸临头像一张禁网,它是慢慢扣下来的。先是开始查禁《文星》第九十期,那只是一个动手的讯号,杀戒一开,自然就有好戏看。“杀身之祸”是1965年12月间筹印《文星》第九十九期时发生的。查禁命令,内容洋洋大观,《文星》被停刊一年。但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处分,骨子里,处分却是更严重的,那就是蒋介石下手令:“该书店应即迅速设法予以封闭。”在这一手令下,文星被封,就在眼前。不过,《文星》的问题是李敖,如果李敖与《文星》脱钩,《文星》仍然有救。在此一“希望”下,在蒋介石秘书长张群的“党党相护”下,萧同兹向蒋介石上了报告,“为《文星》杂志办理不善,受有停刊处分,为免于被外界利用,致产生不妥倾向,拟即由同兹负责整理,谨报请鉴察”。萧同兹的报告措辞谨唯,虽为《文星》上报告,却处处站在蒋介石利益进言,所谓“为免于被外界利用致产生不妥倾向”、所谓“近闻海外有左倾分子托于言论自由之说,阴有支援《文星》,亦恐因此影响政府之威信”等,都是站在这种立场进言的。报告文字洗练,是出于李晋芳之手,再经黄少谷改正过的。这种文字,再经张群过目后,认为可以打动蒋介石,于是张群就附上相应的签呈,张群的签呈和萧同兹的报告送到蒋介石面前后,蒋介石在张群、萧同兹、黄少谷、黄杰四个人的老面子下,基于他自己的利益,终于网开一面,批示“可如拟试办”五个字。于是张群得令于1966年2月26日,以“极机密最速件”,写信专送给萧同兹,报告佳音。就这样,《文星》由萧同兹“老年人接青年人棒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由萧同兹出面来挡,使《文星》渡过险境。但是到了1967年,《文星》杂志停刊一年处分已满,依法原可以自动复刊的,但是2月23日,国民党中四组以“五六宣50037”号密件致萧同兹,说是“据有关方面会商结果,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文星》杂志不宜复刊”。于是,就在党的命令超过行政命令下,《文星》杂志永不复起。这就好像先用行政命令把你打昏,然后再用党的命令把你杀死。蒋介石纵使一时看老同志的老面子,放过文星,但蒋经国率领的一批政战系、情治系、党政系的人们,绝不放过文星。因此,萧同兹虽“心力交瘁”地挽救,文星改组仍不会成功。拖到1968年,官方终于忍不住了,首先,官方开始在税务问题上面找文星的麻烦,希望能够查出逃税漏税的证据,用作借口。不料,《文星》早防到这一着,税务机关追查之下,竟发现《文星》连卖一张报纸,都会自动开发票!在这种简直无懈可击的情况下,官方除非走栽赃嫁祸的路,也就别无他法。于是,官方决定硬来了。

1968年1月25日的下午,“警总”纠合各路人马,突击搜查文星资料室。三天以后(1月28日),萧同兹坐车开始被跟踪;第四天(1月29日)起,文星书店门口有“计程车”两部及便衣多人驻守不去。情势发展至此,可见蒋经国他们的确不经过张群,“直接上报而要径自执行”了。萧同兹感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就在2月5日写信给张群,“惶悚待命”了。萧同兹不愧是老于世故的,明明是你蒋介石两面做人、逼我关门,可是我绝口不提一个字,反倒字里行间,哀哀请求你恩准我自我结束。张群收到信后,只好转呈蒋介石,蒋介石批了一个“阅”字,意思是说知道了,你就去停业吧。于是,苟延残喘了两年的文星,终于还是难逃一死了。

虽然蒋介石那边决定了文星停业,但在蒋经国这边,却照旧一不做二不休开始抓人,以期把案子落实。在文星宣告结束的广告与海报出现后,文星读者为了抢购,为了抗议,也为了惜别,天天挤满了书店,买个不停,场面之大与声势之壮,也足欣慰,令他人胆寒。到了3月31日晚,是文星最后一天,正赶上星期日,整日书店挤得水泄不通,其中甚至有国民党大员如陈建中等,也混进来买书而去。10点后萧孟能亲去书店,在慰问中陪读者度过了最后的两小时,到子夜12点,正式结束。这时书店门口便衣与“出租车”很多,一个特殊身份的“客人”,一直陪到最后,临出店门,还在橱窗前看了好一会儿才走。

星沉之后,文星风潮的动力李敖,被封笔、被跟踪、被监视,最后因彭明敏案被诬指为“台独五大中央委员之一”而入冤狱五年半。李敖入狱之前,作家柏杨因刊登大力水手漫画,被指为讽刺蒋氏父子而入黑牢。柏杨原是蒋经国文学侍从之臣,根本无意逆蒋氏父子之鳞,而李敖则是存心对着干的。可见在蒋氏父子眼里,无意也好,有心也罢,只要冒犯了圣颜,就得由特务来收拾,打入黑狱,滥施刑罚来以儆效尤。

由此可见,文星虽由老国民党员萧同兹来接管,仍然不行,亦就不足为异了,因为赶尽就要杀绝。有人以为雷震若仅书生论政,不去组党,不会出事,亦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胡虚一已举证说明,组党之前,蒋介石就想以高价收买《自由中国》,然被雷震所拒,已触蒋氏之怒(胡虚一《雷震与蒋介石交恶述源》,载《清算蒋介石》,第277—284页),所以不组党还是会被封。《自由中国》反对蒋违宪连任,就会被消灭。组党不过是冒犯之一,任何冒犯都会导致同样的命运。

蒋介石从1950年3月1日复职起,到1975年4月5日死亡止,前后二十五年之间,他的“总统”身份,都是非法的。即使蒋介石以强势在1950年3月1日“复职”后,非法“总统”干到1960年,还是出了大问题,因为《中华民国宪法》第47条明定:“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可见纵使1960年以前干的都合“宪法”,1960年到了,既满了两个六年,也不能再超过“连任一次”的限制,也得下台。但1960年将届,蒋介石再变花样,以使“国大代表”加薪到和“立委”相同等贿选手段,由非法的“国民大会”通过了修改“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案,竟通过“动员戡乱时期,总统副总统得连选连任,不受宪法第47条连任一次之限制”。1960年3月11日,蒋介石公布了这一“条款”:十天以后(3月21日),他就凭这一“条款”再干上第三任“总统”,以后如法炮制,至死方休了。

在蒋介石一连二十五年的非法“总统”过程里,1960年的一次,是个重要关口,因为这次“违宪”,比“复职”那次“违宪”还明确,照《中华民国宪法》第47条规定,根本没有第三任,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包括胡适、张君劢等海内外有识之士,十目所视、十手所指,都不赞成蒋介石再连任,所以蒋介石悍然“违宪”,必须要费一阵手脚。蒋介石在头一年(1959)召见钱穆,问以“此次选举,汝是否有反对我连任之意”,就是全盘手脚中的一个小动作。钱穆在蒋介石追问下,挺不起腰杆,否认此事。蒋介石“随即起身向书架取书”,要用书证明钱穆的否认不可靠。钱穆当时即连忙说:“总统勿再检此书,应是我民国三十九年初到香港时所写向政府进忠告,并非为选举总统事而发。”当年钱穆的文章题为《反攻大陆声中向国民政府进一忠告》,登在1950年4月20日香港《民主评论》第一卷第二十期。统观全文,钱穆谈到的,纵全做反对连任解,也不过希望蒋介石功成身退而已。但是蒋氏猜忌之心,居然会在近十年后突然迂回而至,来兴问罪之师。当然,钱穆对蒋介石功成身退的希望,原是一种马屁,第一次假定在抗战胜利后,第二次假定在反攻大陆后,后者尤属一种天方夜谭。但是,纵属假定,蒋介石也是不高兴的,他的素性是大权在握、至死方休的,你叫他“适可而止,急流勇退”,他就会给你颜色看。所以,1959年9月召见那一次,钱穆虽以逊谢之态,一再解释,但蒋介石“屡颔首,不做一辞”。最后,虽“已届午刻”,却连一顿饭都不赏钱穆吃。这种小动作,看破以后,都是有文章的。

蒋介石撤退到台湾,不能说不痛定思痛,然而他的“痛定”是并非民主不够,而是独裁不足,张群先意承旨,早于1951年1月16日在“总统府”大礼堂召开的“行政院”设计委员会上,公然指出“宪法”必须修改,陈诚还补充说,“当年结束训政与制订现行宪法因受党外影响”,回到大陆后可研究仍采用训政。最后决定“权在总裁”,做最后的决策(见萧同兹未刊日记),日后一再“违宪”连任也就不足为奇了。

1966年11月12日,蒋介石发表了《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收入《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三册),大唱发扬中华文化的高调,国民党人群起附和,称之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一运动是否复兴了中华文化呢?

事实上,文化其名,政治动机与目标其实。……(编者略)

蒋介石倡导的“文化复兴”,其政治性是十分明显的。他本人就毫不隐饰地把中华文化与三民主义挂钩,把孙中山与中华一贯的道统文化挂钩,更侈言:“今日复兴基地之台湾省,实为汇集我中华文物精华唯一之宝库。”(《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三册,第4230页)在蒋介石的政治号召下,全台湾各界人士热烈响应,于1967年7月28日,在阳明山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通过推行纲领与组织章程,并请蒋介石为会长。一呼百诺,又略见法西斯的臭味矣。

中华文化并没有在文化沙漠中复兴起来,由于复古意味较重,也不可能复兴起来,更与现代化运动有碍而少益,倒是可以勉强称之为反毛反共运动,或重振三民主义运动。蒋介石希望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运动,但是像当年的“新生活运动”一样,昙花一现,无疾而终。如今蒋氏王朝终结之后,连三民主义都要被取消了,连中国文化都要被视为外国文化了,文化复兴运动之无根,可见一斑。

总之,在政治高压下、思想冰河里、文化沙漠上,蒋介石为所欲为,死而后已,无人可以阻拦。在父亲的荫庇下,蒋经国一再高升,由主任而后“部长”、“部长”而后“院长”、“院长”而后“总统”,似乎是水到渠成,实际上莫不是刻意的安排。

§§§第四节屈辱的“对日和约”

1987年11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中日和约》的外交档案。《朝日新闻》在第二天(12月1日)以头版头条处理,大意说:《日华和约议定书》中台湾对日本的赔偿要求,为了表示善意而自动放弃的说法,是蒋介石以德报怨的结果。但是三十日发表的“外交文书”中,台湾并非爽快放弃,而是以此作为谈判筹码换取条件,过程中显然可见:日方亚洲局长倭岛英二在1952年3月14日见到张群说:“其他联合国会员国放弃可以,中华民国绝对非要不可。”倭岛英二则说,贵国不是宽大在前吗?到了第八次非正式会谈,叶公超却以“绝对机密提案”,表示要向政府建议以“自动放弃方式,换取其他条件”。而所谓其他条件,则是“与《旧金山和约》规定的联合国会员国同等地位”及承认国府为全中国的代表等。《朝日新闻》的结论是:台湾的“国府”为了死要面子,争取“大国”的地位,终于为了虚名而放弃一切。日本方面的档案公布和舆论评述,告诉了人们:蒋介石从对日本“以德报怨”到“放弃赔偿”,其中有不足为外人道、但外人却明明知道的心理背景。

同类推荐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淦昌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淦昌传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

    摩根以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力,使财富迅速积累,他从小就具备超强财商,很懂得市场和运营。摩根家族代代沿袭摩根的创业思维,使摩根财团不断壮大。
  • 情到深处人孤独:纳兰容若词传

    情到深处人孤独:纳兰容若词传

    慧极必伤,一言道不尽纳兰心思;情深不寿,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纳兰容若去世已经三百年了,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纳兰词就像是人们诗词路上邂逅的“初恋”,凄婉动人,缠绵婉转,让人为之叹息,为之心碎,而又为之着迷。我们读的不仅是纳兰容词的至美至哀,更从中读懂了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故事。他淡泊名利却生于富贵之家,他一腔热血却壮志未酬,他一生多情却情路坎坷,他用凄婉的笔触写尽了情深与忧伤。纳兰容若是王国维、梁启超、徐志摩盛赞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赞誉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热门推荐
  • 爱之心:我会代替你

    爱之心:我会代替你

    身为一名杀手的梦秋凌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打中了心。本应该死去的,可却变成一位千金大小姐苏雅凡……
  • 猫神大人过来抱!

    猫神大人过来抱!

    记忆不是一整团的,而是一个一个的抽屉,抽掉的便忘掉了。存最深最远的牵挂又会出现在谁的梦里?让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经是泪流满面。……………………是得不到么?还是失去了呢?……………………不,都不是。从未得到过,怎能说失去了呢?……………………我啊,一直都在苦苦追寻这不属于我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这个道理千年前我就已经明白了。然,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努力跟随这他……………………可我忘了,像他那样如同神祗一样的存在,怎么会允许让一直堕落的我触碰呢………………罢了……罢了……
  •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能够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到跟自身相近的朋友。可是,这些神秘的“邻居”却似乎和人类开起了不大不小的玩笑。虽然时常有关于不明飞行物“光临”地球的报道,甚至还有报告称外星人绑架了地球人,但是至今人类仍然孤独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除此之外,神秘的法老诅咒、奇异的“狼孩”、恐怖的吸血鬼,以及隐隐现现的深海人鱼,都无一不挑战着人类的认知空间。就连人类自身也是谜团重重,如有的人的身体会散发香味,有的人具有神奇的第六感……
  • 城市猎人之风云在起

    城市猎人之风云在起

    现代都市犯罪日益猖蹶时,一个神秘人物崭露头角。他不是警察,也有别于一般私人侦探和保镖,而是位我行我素的侠探。他叫吴明,人称城市猎人。他身怀绝技,足智多谋,见义勇为而又性情诙谐,即使在难中也要开些超级玩笑,偏偏还能屡屡得到佳人相助,从而演出一幕幕情义交织的精彩活剧。
  • 来自殡仪馆的外卖订单

    来自殡仪馆的外卖订单

    “学了这个,你就能长生不老。”“我不想长生不老,我只想送外卖。”
  • 藏在天堂里的九年

    藏在天堂里的九年

    如果说,尹津予还记得第一次遇见她那时的诡异场景的话,那么他一定不知道那天是她生命中最恐怖也最美好的一天。她在遇见她的那一天,遇到了自己会说话的影子。他在他26岁那年丢下了她,最悲伤的没有尹津予的17岁。她宁愿听到他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也不愿听到他以那个女人为借口来拒绝她;她不愿听到他以年龄为借口说自己过了会心动的年纪。她拼命让自己强大,只为有资格爱他。因为他,她壮大了自己、壮大了自己的理想。在她成功的那一刻,她多想让他看到,可他消失了,永远地。她以为这便是最后的结局了,九年之久,他竟然好端端地咱在了她面前,可是她并没有诧异,她宁愿站在原地,她真的好害怕做梦。
  • 乱古仙帝都市重生

    乱古仙帝都市重生

    在仙域称尊的乱古仙帝逆时光而归,改写仙帝凡人经历,仙帝亦有儿女情长!这一次,伤害他身边之人,将万劫不复!!!
  • 妖孽废物

    妖孽废物

    二次元御宅牧啸突遇坑爹剧情,随即被四妖兽带到异界
  • 最“笨”的经商方法

    最“笨”的经商方法

    每个人都希望学到世界上最聪明的做事方法,但每个人的做事方法都不可能达到“最聪明”由于人类的自身原因,他们与“最聪明”永远都是“遥不可及”的,而只能做到小聪明,研究表明,这种小聪明基本上一眼就能识破,只是自以为聪明的一种表现真正的聪明永远属于极少数人,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绝不是常人所能领悟到的记住:小聪明对于一个人来讲,只是多与少的问题;而大智慧对于一个人来讲,则是有和无的问题传授说话的大智慧,当人们向聪明人学说话的时候,聪明人正在向笨人学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