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2600000001

第1章 灵武小朝廷(1)

帝王的面子很重要

将领们在战场杀敌报国,虽说没张巡那么牛,但死得跟他差不多惨的大有人在。属下的日子如此悲惨,作为他们的大老板,李亨的日子也同样艰难异常。

李亨被一群人晃晃悠悠地领到了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在此之前不止一个人跟他说,这里的治安有多好,人民多么崇尚和平,将士们何等威武。这样的话听多了,灵武在李亨心中不知不觉地就成了大唐的最后一方净土。

原以为到达了安全地带,就可以坐镇灵武指挥全局了,不承想坐镇灵武安全归安全,就是有点憋屈。当时,有个叫阿史那从礼的唐朝叛臣,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朔方进攻。有朔方军队守卫,阿史那从礼对李亨虽然构不成什么威胁,可是身为一国之君,天天总这么被人骚扰,也挺郁闷的。寝食难安的李亨终于不耐烦,开始考虑离开灵武。

就目前情况来看,皇帝的两个老窝——长安和洛阳都已沦陷。现在身为天子的李亨在哪儿,哪儿就是整个大唐的政治中心。李亨要去的地方,就是全军所向的战略要地。东、西二京陷落,李亨所在的地方就是朝廷中枢,李亨所去的地方就是战略要地,那么作为全民风向标的李亨,他的下一站会是哪里呢?

李亨有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时全国暴动的唐朝,还真有一个地方没有被兵火祸乱,这个地方就是富饶的江南。如果李亨选择了江南,靠着长江天堑,至少可以保证日子过得相当安稳。这和老爹李隆基逃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的做法异曲同工。

但老李家的子孙大多都非常有雄心壮志,李亨当初既然没有跟随李隆基一起逃亡,就说明他已经放弃了偏安的打算。好好的一个王朝,东都西都之内,祖祖辈辈的家业统统落在叛徒手里,李亨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经过多少代人才建立起来的大唐盛世的辉煌与骄傲,又怎么能这样轻易放弃?

既然李亨选择了留守,就不能再有一丝一毫逃避战乱的想法。偏安这种事,李亨是万难做到的。既然坐上了王位,就要有王的作为,于是李亨就把自己下一步要去的地方定在了长安和洛阳。

收复两京,是李亨目前最想干的事,也是最想先干的事。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分析,李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全局的战略角度来看,李亨的想法显然有点脱离实际。从李亨所定的下一步目标可以看出李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清敌我形势。

现在老李家和老安家的情况就是,安禄山明显掌握了整个事件发展的主动权,原因有三——一是先发制人,二是兵强马壮,三是气势正盛。不过安禄山的优势明显,缺点也同样明显。

安禄山从范阳发兵,攻下洛阳,又一路来到长安城,这种横跨式单线行军路线确实拉得有点太长了。战线一长就会出现两种问题,一个是后勤补给困难,另外一个就是容易被对方拦腰截断,相信腰斩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而大唐当时的情况也非常不乐观,总结起来也有三点:一是准备不足,二是久疏战场、战力锐减,三是官员贪生怕死、不战而降。可以说当时叛军靠武力拿下的城池,并不比大唐投降官员拱手相让的多多少。而官员之所以会这么胆战心惊,主要原因还是安禄山的军队来势凶猛。

针对双方的现实状况,大唐目前最要紧的就是尽快打几场漂亮仗,稳定军心,而后图收复两京。长安、洛阳虽大,但跟全国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郭子仪和李光弼当时就提出集中大唐少量的有生力量,去截断安禄山范阳—洛阳—长安一线的行军之路,甚至提出要直接攻打安禄山的老家范阳。

就当时两个人的军事部署来看,拿下范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一旦这招“围范救京”的办法奏效的话,那么安禄山到时候别说洛阳没法待了,他就连想回老家痛改前非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过,这事儿想归想,就算这两个主力将军全力支持这条方针也不好使,因为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人就是李亨。

首先,长安是生他养他的故乡,长期漂泊在外,必然归家心切;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亨是个皇帝,当皇帝的把都城都给丢了,这事儿传出去面子上挂不住。所以说,对于现在的李亨来说,老爹可以丢,大片江山易主也可以接受,但是这两个有关面子问题的都城必须拿回来。

李亨的心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现在,李亨执意收复两京,难度却比直接攻打安禄山的大本营范阳还要大。先不说洛阳,单说离李亨比较近的长安,就有潼关这道屏障。不久之前就是因为这座潼关,安禄山的军队才死死地被绊在了原地。要不是杨国忠从中作梗,安禄山又怎能那么轻易地拿下潼关?老李家也不会白白损失二十万人的有生力量!

可以看得出来,潼关确实是一块战略要地,而且对于目前的大唐来说,这里并不是什么福地,别忘了在这里还有那二十万冤魂正可怜巴巴地盼着有谁来陪陪自己呢。

想要攻打潼关,不搞个超大排场是拿不下来的。要想有大排场,势必就要集中大批兵力。别指望李亨会下血本把朔方的兵力都调过去,就算他肯,朔方的指挥官们也不愿意。士兵是死一个少一个,现在保驾护航的重任都在他们身上,人都没了还拿什么保?

既然朔方的士兵得有所保留,那么想集结大军就得从全国各地的战场上抽调。

而这一抽,可就要了当地将领们的血命了。要知道,张巡的死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抽”死的。那时候不过是抽了他一点粮,这回朝廷连人带粮都得要(行军得吃饭吧)。当时战局吃紧,各个地方的兵力本来就不多,如果再被抽走一部分,局势只会更加不利。

对于这一点,没有什么军事头脑的李亨显然没有考虑到。前面我们也说了,只要能回家(长安),其他地方对他来说都不重要。李亨一路迁移,从彭原到凤翔,脑子里只有收复首都这个目标。不过我们也不能责备李亨的误算。李家人虽然也有军事血统,李渊、李世民都是戎马出身,战略头脑不错,但大唐建国后,名将辈出,哪里还需要皇帝去打仗。就算是舞刀弄枪的李隆基,也不过在宫廷范围内打打杀杀,现在全国各地战事纷起,李亨没傻眼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虽然李亨的想法有些想当然,至少李亨作出的决定坚守了国家的根本。

作为一个帝王,他合格了。在李亨身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李家人代代相传的事业心,只要这份事业心还在,大唐就有一线生机。这是李亨从祖辈、父辈身上继承的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一个帝王的基本素质。

经过长期颠簸,李亨的身体越来越差。面对战局,他始终不肯退缩,一是因为他本人一贯的坚持,二是因为他不是孤军奋战,他有可以信任的得力助手。

准皇后的小心思

对于刚刚登基的李亨来说,能信任的人少之又少,而在这份信任榜的榜单上,排第一位的要属他的妻子张良娣。

在上一本书中,我们介绍过这个张良娣的身世,下面我们不妨再来温习一下。

说起这个皇帝最信赖的老婆,还得从她的奶奶说起。张良娣的祖母是李隆基的姨母。窦德妃去世之后,李隆基就被安排在了这位姨母身边长大,姨母的慈爱给了李隆基不少关怀和温暖。李隆基继位之后,不忘姨母的抚养之恩,封她为邓国夫人。当年李隆基把儿子逼得两次离婚,最后终于良心发现,给李亨做了次媒,让李亨娶了邓国夫人的孙女——张良娣。当时李隆基的本意只不过是想安抚一下伤心王子李亨的小心灵,没想到这场婚姻却让李亨苦尽甘来,终于有了一个感情归宿。

张良娣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标准的贤内助。有她在身边,李亨感觉自己就像当年的李显有韦皇后的陪伴一样,温暖、温馨、安全。

当初公公李隆基跑路,老公李亨随从,张良娣也只好夫行妇随。只是她当时正有孕在身,可是为了保证老公李亨的绝对安全,她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毅然决然地充当起了李亨的护卫。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张良娣就会挺着大肚子站在李亨的帐篷外,为李亨站岗守卫。看着门外的妻子,李亨很感动。在这个世界上,老爸都不管自己了,老婆却依然不离不弃。李亨心疼怀孕的妻子,就对她说:“晚上这么危险,你是一个妇人,怎么能抵挡贼人。”而张良娣却说:“臣妾固然不能抵挡,但有什么事发生的时候,可以替殿下争取时间,保护殿下的安全。”李亨听了之后,忍不住泪奔。

什么叫患难见真情?这就叫患难见真情!

当年李显在庐州落魄,是妻子韦氏每日安慰他、鼓励他。得回江山之后,李显对妻子听之任之,恨不得把妻子的所有愿望都统统实现。

李显固然不是个好皇帝,但是现在的李亨却能够稍稍理解李显的做法了。现在妻子张良娣对自己的帮助无疑就是雪中送炭,她一直是陪在自己身边最可靠的人。

不论是太子时期,还是逃亡灵武时期,妻子都是他的主心骨。更何况在李亨最危难的时候,妻子挺着大肚子,不仅从不娇气,还一心想着保护自己,这对李亨来讲是怎样的恩德呀!

从李渊到李亨,多数唐朝帝王都有一段传奇爱情,这使他们更有人性色彩。而陪伴这些帝王的女性,多数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张良娣靠着她对李亨的忠诚,不仅得到丈夫的倾心,在军中也有极高的威望,甚至在李亨没有登基之前,她就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准国母了。

到达灵武后,张良娣生产,产后三天,她就撑着身体给士兵们缝补衣物。李亨心疼地责备妻子不爱惜自己,张良娣严肃地说:“现在难道是养身体的时候吗?”

大唐帝王都很幸运,不论是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隆基还是李亨,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另一半。饱经沧桑的李亨,因为有张良娣的陪伴,才能在危难中一再撑过去,他对妻子自然深情无限。

而大唐帝王的深情,往往没有好的结局。李渊的妻子在李渊功成名就之前就去世了;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去世更早,几个孩子都没人教,造反的造反,懦弱的懦弱,小女儿天天哭着想妈妈;李治的妻子武则天更不用说,把老公的江山改了个姓;李显太宠韦后,朝政一塌糊涂;至于李隆基,光顾着和杨贵妃享乐,不理朝政,终于落得马嵬坡赐死爱妃的下场。也许这就是常言说的“情深不寿”。

不过当时的李亨并没有想到这些,因为就算他想像李显那样报答妻子,他也不具备条件,而产后的张良娣,心里却渐渐地有了其他想法。

妇人心思多,不但要考虑丈夫,还要考虑儿子。丈夫身体不好,一旦有个意外,自己和儿子就没了保障。

自古皇帝的女人想要保证地位,最简单的办法是生儿子。如果生的是女儿,也就只好认命了。不过生儿子也不一定保险,最好生的儿子是太子,以后继承王位,这样自己才能高枕无忧。不过在唐朝,嫡长子才有资格做太子,如果皇后没儿子,才能轮到其他皇子。这些皇子能不能得到太子之位,主要靠母亲的功力或者自己的经营,还有一些运气的因素。

巧的是张良娣成功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儿子的出生不免让张良娣无端地感受到了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不是来自自身,但是只要你生了儿子,那么你的麻烦事就来了。

虽然感到危机的张良娣已经成了李亨的皇后,可是让她苦恼的是,她不是李亨的第一个妻子。李亨有两个前妻,长子李俶更有大位继承权。就算没有李俶,聪明的建宁王更有做太子的机会。而自己的儿子如果当不上储君,那么自己皇后的位置随时可能被换岗。

怎么办?

不得不说,武则天是全唐朝妇女的偶像,她的行事做派为后来者指引了道路。

韦皇后学习她,安乐公主学习她,太平公主学习她,武惠妃学习她……不过武则天只有一个,不是人人都能当。邯郸学步的女人们都没有好下场,只是后来者经常忽视了这一点。

张良娣也不能免俗,当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后,她迅速展开了运作,并为自己的儿子继位找到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办法。

只要广平王和建宁王不在人世,那她的儿子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做太子继承大业了。

她的心思,被一个宦官察觉了,宦官主动递上橄榄枝,两个人一拍即合。

这个宦官就是李亨的第二个亲信李辅国。

仆人的“忠诚”

上一本书中,我们说到过太监李辅国,他曾经站在李亨的马前大义凛然地劝说太子以天下为己任,不要跟随皇帝进入四川;他还曾经带人去找李隆基的麻烦,被高力士训斥,只得低头为李隆基牵马。

李辅国和马还真有缘,他最初在宫里当的就是管理马匹的太监,后来被派入东宫,不知怎么成了太子李亨的亲信。一个被监视的太子,得到一个太监的忠诚,这情节看着眼熟,很像当年李隆基和高力士的关系。

对于雪中送炭的人,李亨对他们一向充满感激,何况,他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炭”,李辅国毫无悬念地成了太子的亲信。

可李辅国比起高力士差得太远了。

首先说外形。高力士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不怒自威;李辅国的相貌丑陋,连正史都要对他的丑说上几笔,可见相由心生,面目可憎。

再说出身。高力士是冼夫人的后代,出身名门,通晓大义;李辅国出身低微,读过一点书,脑子还算好使,是杨国忠一流的货色。

再说与太子(皇帝)的关系。高力士在李隆基不得志时,就已经与他倾心结交,此后对李隆基一生忠诚,李隆基对他一生信任;李辅国貌似对李亨忠心耿耿,后来他做的事一再说明,李亨不过是他的投机对象,他对李亨谈不上什么忠诚……评价一个人当然不能从长相、出身与显贵的关系入手,这样的评价难免肤浅。

那么就看看两个人的性格吧。

同类推荐
  • 锡惠魂

    锡惠魂

    该剧是一部思想文化斗争的悲剧。该剧分为三部。第一部:越国灭吴以后,身为楚国特使的范蠡、文种、冯同、芈季爰,其境遇急转直下,面临被排斥,甚至被杀头的危险。范蠡凭借超人智慧,利用国际间的相互作用,使当面危机得到缓解,并重新获得越国君臣的赞誉。第二部:范蠡功成身退后,在封地锡山大力发展工商,兴修水利围湖造田,迅速成长为一代富豪。而越国则因穷兵黩武,不恤民力,国库空乏,朝政艰难。因此,国家出台一个新经济政策——将全国所有工商收归国有,实行官营。范蠡无奈之下,利用新经济政策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分歧,在损失惨重后,终于化解了这次危机。第三部:范蠡得罪了越国朝廷。无奈之下,范蠡只好抛弃财产扬帆远去。
  • 云木楼

    云木楼

    传说,有一片永远不消散的云彩,此云硕大无比,云上有一棵万年桃树,在桃树繁枝间有一座楼,据说此楼为舜帝所建,名曰“云木楼”,楼内经书三千,被誉为“天书”,参透天书者,便得长生,得天下。有一位云游四方的奇人,偶然去得云木楼,盗得六本天书,而后,名声大振,也招来了杀身之祸,一群所谓的名门正派合伙以冠冕堂皇的说辞杀害了这位奇人,并进行分赃,衍生出后来的八大正派,故事就要从这里说起。
  • 大唐之熊孩天师

    大唐之熊孩天师

    都说封建迷信要不得,为什么各种迷信传言却流传至今?若是一位熊孩天师出现在大唐,那么历史的齿轮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李乾穿越大唐,成为李淳风的小儿子。刚穿越,李乾就发现,自己正在成亲,而对象则一个小公主,李世民最为疼爱的公主,长乐公主李丽质。李乾成了驸马,一个驸马!看着病怏怏的小媳妇,李乾一阵无语,所幸,他还带着一个天师系统。绑定系统开始成为熊孩天师之路……净化:李乾救解救丈母娘与小妻子。雷法:李乾瞬解大唐大旱,百姓风调雨顺。驭鬼符:十万阴兵,杀的诸国片甲不了。至今日,大唐帝国已经达到了国力的巅峰,万邦来朝,万国纳贡。当万国使者带着满满诚意,来聆听带领大唐走向巅峰的皇帝李二发言时……各国使者:“尊敬的大唐皇帝,请问您是如何带领大唐走向巅峰的?”李二:“特么的,谁再说朕带领的,朕把他头卸了!都说了,那是我女婿!”各国使者:“我们都懂,都懂……”…………从此,李乾成为了大唐小神仙,第一驸马!“在大唐百官之中,朕只有一个女婿小乾最让朕满意!”李二看着李乾身后一群女儿打着麻将。
  • 道尽江山

    道尽江山

    天下棋局,黑白相争,几多英雄几多愁。得不到的,总是愈发令你神魂颠倒。断送江山,也不过白马过隙的一刹。灵眸一顾,穿越千年也难逃苍老的厄运,能幸免的,只有那无穷无尽的沧海桑田。花开花落间,你会失神感伤,独酌寒酿。还是伴花起舞,剑指苍凉?
  •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秩序大乱,南北交通中断,大量京官和难民危在旦夕。上海绅商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中国救济善会和东南济急善会,发起、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救援。非常时期由上海绅商发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史所罕见。庚子国变及其庚子救援的发生,除了与19世纪中外贸易的南北差异有重大关系,本质上仍是以乡谊为基础的救援行动,李鸿章称之为“造端于各人各家亲友之相赈,扩充为同省同旗官民之普济”,让以往潜而不彰的“省籍”意识浮出水面,成为清末新政时期“省界”意识勃发的前奏,而正是“省界”意识深刻影响了新政时期的社会和政局,并最终改变了历史。
热门推荐
  • 我有一栋爱情公寓

    我有一栋爱情公寓

    呦吼~花瓣飘来的地方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最爱的人在对面
  • 天价豪宠:恋上小萌医

    天价豪宠:恋上小萌医

    他身份尊贵,冷酷倨傲,是天之骄子。她性格大方,笑容明媚,是刚刚从法国回来的心理医生。第一次见面,某男大发雷霆,她一团毛线就让他熄了火。再次见面,她却视他如毒蝎,避之不及。终于,他冷眸一眯,大手一挥,冷冷道:“女人,签字。”女人,这是我赐给你的婚礼,百年契约,我看你往哪里逃!
  • 从武开始的长生

    从武开始的长生

    从武功开始,影只是江湖上的小人物,当武走到尽头,影就是整个宇宙.
  • 斗罗之我是教皇比比东

    斗罗之我是教皇比比东

    大陆正中伫立着的武魂殿,见证了一代女教皇的成长。走到而立之年的她看尽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天才少年在她面前都是昙花一现。在目睹着唐三的一步步成长后,她究竟是始终意难平,还是所有怨恨都能够消散如烟。究竟是盛名难负,还是穷途末路,最终她是否能够打破这一段宿命的枷锁。【到底是何人?敢截断这登神之路!】【我,比比东!】
  • 净慈要语

    净慈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卿非祸即害

    卿非祸即害

    穿越这种超现代化的事竟好巧不巧的发生在我头上了!?天!我不就是借着学习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时偷偷听歌,放学时制造点小噪音,洗头时不小心把盆踩烂了,半夜偷偷看鬼片么,至于这么整我吗?还碰上了这么个变·态的少爷,这都什么事儿啊!!?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经营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经营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创新与发展

    创新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促进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福建省社科联于2011年4月至12月组织了以“管理创新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本届学术年会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交流和宣传。
  • 来时有灯火

    来时有灯火

    高傲强势的文物修复师VS痞帅毒舌心善的行走荷尔蒙强强互撩!文物修复师林简为了帮助在缉毒大队从事卧底岗位的哥哥林疆翻案,进藏寻找关键线索人物,途中和边防派出所出来追踪文物贩的刑警陈淮遇上。陈淮意识到林简在文物鉴定上的非凡能力,而林简察觉只有陈淮能带她去边界寻人。两人各取所需,由此踏上一起追踪文物贩的冒险历程。
  • 皇妃嫁到

    皇妃嫁到

    小特工穿越成平民农女,本以为这一世可以平安长乐,偏偏又遇上了他……无奈拖着一个被流放的皇子种地发家,可为什么又要让她发现那么多的秘密?而最大的秘密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