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11700000013

第13章 美元印钞机控制全世界(1)

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一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欺诈案——“麦道夫骗局”败露,把陷入泥潭的华尔街推向了深渊。此案中受害者——被骗的银行几乎全是外国的,没有一家美国银行。难道凭麦道夫的神通广大,专克外国银行?更令人不解的是,美国近些年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十分严重,事实上已没有多少实业领域可以吸纳外国投资,美国的海外投资回报率也远高于外国对美投资的回报率。为何仍有无数的外国资本前赴后继地奔向美国?

答案是:美元!就是因为有霸权的存在,世界各国不得不设法攒下一定数量的美元以保证贸易支付和金融稳定,手中的这些美元若想保值,也只能直接或间接投向美国市场,而美国国内产业政策的限制又十分严格,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海外游资只能投向虚拟经济领域。

美国利用美元的优势,定期不定期地在全球收割财富。实际上,对于任何手中有美元的人和国家来说,都无法摆脱美国从你的口袋里掏走真金白银,这就是美国的秩序。

一手扶持日本,一手捧杀日本

美国是一个新的殖民者,这是针对传统的殖民者来说的。美国作为全世界新的殖民者,他们在抢占其他国家利益的时候会做得很隐蔽、很文雅,不再像传统殖民者那样只是抢夺资源,然后运回自己的本土,做成制成品然后在殖民地倾销,而是利用高明的策略确立了美元在全世界的基础支付货币的地位。

一开始,美元称之为美金,因为美元是和黄金挂钩的,人们能够接受美元进行国际通行的支付;后来美国人变卦了,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了,美元开始与美国政府的信用挂钩。美元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做信用担保的一堆堆纸片。

美国实现利益的主要方式实际就是美元本身。很多对金融不懂的人实际上很难理解金融行为,因为金融这个东西有时候太绕了,不仅仅普通的人被绕晕掉,很多专业的投资者也会被绕晕掉。很多人都说美国人是靠军事打天下的,实际上他们错了,美国人是靠金融骗天下的。美国在金融运作方面的战略战术技能在全球层面上确实是比较好的。

美国人理解的市场和我们理解的市场不一样,美国人将自己摆在了市场管理者的位置。不管市场内有多少商户,资金进出全部走美国人的账户,这是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真实位置和做派。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美国人在全世界的作为,实际上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以及他后面的印钞机。美国最厉害的战略武器不是核武器也不是什么隐形飞机,实际上就是印钞权。因为印出的纸张实际上就能换取别国的产品和资源,能够向全世界输出通胀,用来平息美国人自己欠下的负债。美元地位是美国获得全球霸主地位最主要的经济战略保证,也是美国走向持续强大的基石。

美国人用自己的印钞权来掠夺全世界,实际上不像军事行动那样的猛烈,也不需要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而是通过自己的印钞机稀释国际美元持有者的购买力。

中国总是感觉美国比较难缠,事实上世界上所有有分量的国家都会觉得美国很难缠。美国不允许有任何国家在战略能力上超越它,这几乎是美国的国策。美国针对自己战略竞争对手的打击从来都是可以下重手的,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盟友。

一战后,美国就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二战后,更是打击英国和法国对殖民地的直接影响力,美国支持世界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实际上就是要让这些强国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割裂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直接联系,这些小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就会成为美国的盘中餐,至少能够让小的国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美国说了算。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的战略桥头堡,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美国在战后的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利益,扶植过日本,使日本经济在战后确实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日本经济经过1945年至1955年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战后一片废墟中恢复到战前水平。60年代,日本经济以百分之十的速度迅猛发展,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70至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经济平均增长速度百分之五,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迅速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经济的崛起内在的因素占了主导,在战争中死去的几百万人实际上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而专业工程师和专业人士并没有在二战中损失掉,这是战后崛起最重要的人才基础;外在的因素是战后美国向日本开放市场,协助日本进行经济建设,协助日本进行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建设工程。正是这种内力和外力的结合,产生了战后的日本奇迹。

其实在日本和美国的博弈中,美国在战略上是占主动的,因为在国际贸易中,美元是基础的支付工具,日本是靠贸易立国的国家,所以在本质上日本在货币定价权和货品定价权上面处于劣势。但是日本人在几乎疯狂的增长之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实际是建立在美国的秩序之上,美国想什么时候收割日本的果实,则是美国自己的事情。

在日本经济迅速超越苏联之后,日本自强的野心就再一次地膨胀了。随后,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日本则在美国的佑护之下一心一意搞建设,发展势头大有超越美国之势。越战结束后,美国人坐不住了。需要整治一下日本,让日本及时认识到自己即使发展了,也永远只能做美国的小跟班,不要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甚至也不要在亚太地区凭借自己积聚的经济实力搞东亚经济组织。

于是,美国人就使出了对待东方国家最厉害的一招,那就是捧杀。因为东方社会内部缺少自我批评的力量,太在乎国际观瞻,所以国际舆论很容易对日本产生很大的影响。

至于捧杀日本的例子,典型的就是出版物《日本第一》,作者是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他说,日本是世界第一强国。日本的国土面积只及美国的蒙大拿州,几乎不产原料,工业原料的百分之九十五依赖进口;又多天灾,地震、飓风、海啸不断肆虐。人口稠密,食物缺乏,实在可算是赤贫的国家。但却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频频做出令人惊奇的事情。

傅高义对于日本人的社会心态掌握得一清二楚,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实际上是不愿服输的,在经历战争的日本一代人中,是有着称霸亚太的野心的,这些潜藏在人内心的雄心不会因为日本的战败而泯灭,而是成为日本进行经济建设的主动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在经济领域和技术领域确实超越了很多国家,甚至在市场地位上超过了当时去掉军工部分的工业能力的苏联。

日本人需要骄傲起来,所以傅高义等一批美国战略家开始吹捧日本,大批媒体开始报道日本可以买下美国的评论。于是,精明的日本人中了美国的圈套,开始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地步。日本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很强的国家,在美国的新闻和政经层面的吹捧之后,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角色了。

有心的观察家观察美国的时候,美国整垮一个一个经济体的周期基本上都在十年,在市场经济体系之下,美国有的是手段,能够使出自己的组合拳。当年比较封闭的经济体,或者对国际市场贸易依赖比较小的国家,美国处理起来会比较棘手。比如苏联就花了两代人的时间才被整垮,而且是内因为主。

美国对于日本的捧杀,实际上就是一种战略欺骗,日本人是精明的,但是在全球战略层面上,美国人确实是他们的老师。

日本人在美国的吹捧之下开始飘飘然,大量的、狂傲的言论开始出现在日本的媒体上,日本右翼激进派和著名企业家也加入了美国的吹捧大合唱。美国的媒体则不断地向美国人灌输“日本人来了,美国普通人的日子将更难过”这样的论调。美国人在舆论导向上给了日本足够的自信心,日本人在自我膨胀的时候甚至敢根据虚幻的日本现实做出战略选择。

美国人对待日本,实际上还是综合手段的应用。我们知道,美国是全球概念力最强的国家,他们能够提供世界最新的发展模式和理论。美国不断向日本推介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概念,让日本人资金逐步脱离实体经济成为流动的资本。

日本的土地货币化大约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过十年房地产的繁荣,房地产的收益和成长速度超越了任何一个产业,日本出现了资本大量向房地产业集中的情况,日本经济在美国综合的战略干扰之下,终于出现了致命的战略偏差。

我们知道,美国要是将金融危机转嫁给日本的时候,日本的经济就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日本经济是健康的,那么美国即使想进来收割财富,也成效甚微。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被转移了出来,投入到全球的不动产行业,日本不仅仅在国内推高了地产价格,使得日本人本身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日本资本也趁着地产繁荣的狂风席卷美国。

大量的日本资金进入美国,推高了美国的商业地产价格,美国当时正处于和苏联进行战略对抗的关键阶段,日本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日本人也只有投资美国。美国的两个战略对手,一个是军事对手苏联此时已经深陷于阿富汗的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损失巨大,国内矛盾四起;一个是经济对手日本,日本的经济发展势头必须要扭转。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疯狂的日本投资买下了美国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是由美国20世纪初最大的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建造的,其中主楼高二百六十米,共有七十层,楼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鸟瞰曼哈顿全景。1933年,观景台首次开放后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20世纪80年代末,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财团买走,这似乎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

这样的举动警醒了很多美国人,连很多美国普通民众都想着该给日本一个陷阱了,否则日本真的能够买下美国了。正是美国媒体对几个标志性的事件进行大规模的新闻报道,使得美国精英统治集团压制日本,逼迫日元升值,使得日本产品出口竞争力锐减,在客观上,美国打击日本,也为中国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我们在前文说过,美国人向来都不是单独行事,在对付日本的问题上,美欧还是一条心的,毕竟从文化源头上来讲,美欧文化同源,在战略合作上面更有亲近感。虽然现在谈种族是个禁忌的话题,但是美日关系中,日本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外围的国家,美国跟英国才是真正的全天候的朋友。于是,在对付自己盟友的问题上,美国则拉上了欧洲大国,共同对付日本。

美国在经过长达十年的战略性酝酿之后,联合西方主要发达大国,用汇率战争的方式扭转日本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在1985年9月22日,五个主要工业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聚会协商,达成通过出售美元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美元同日元的汇价急剧变动,1985年从一美元兑换二百六十三日元的高价降到二百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一百五十二日元,1987年更降到一百二十一日元。形象的描述就是美元价格降低一半,日元的价格则提高一倍。日元迅速升值,导致日本产品出口条件恶化,一向以海外市场为“生命线”的日本经济遭受重创,国内出现“日元升值萧条”。为了刺激经济回升,日本政府从1985年开始迅速而不断地实行放宽的金融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措施,自此泡沫经济拉开序幕。

日本在美欧联合之下接受了城下之盟,开始在战后经济拐点之后一蹶不振。日本是外贸立国的国家,在接受广场协议之后出口大量受阻,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被抽离出来,进入地产领域,形成了泡沫经济,从而削弱了日本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会谈及机会成本;对于国家来说,其主导产业如果出现了战略错误,则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态势。日本主导产业转移到不动产行业之后,其实也就丧失了引领全球新兴产业变革的机会,而剥夺这样机会的,正是美国经济统治集团。他们为了维护美元的霸主地位,不仅打击了日本最强的对外贸易经济,也误导了日本将资金投入到不能实现价值链跃升的新兴产业,结果日本遇到了失去的十年,接下来又是一个失去的十年。在失去的时间内日本在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地位被美国成功超越,而酿成这一后果的其实就是简单的汇率战争。

汇率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损失已经不亚于一场全面战争,日本人那么精明精细,怎么会上这么大的一个当呢?尽管后来有很多的信息披露,实际上原因还是来自于美国的概念引导和战略欺骗。最重要的一点,日本在新兴产业,比如信息技术领域和生物技术领域落伍了,美国则充分利用日本的战略错误的空当,完成了自己的新产业布局。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在新兴的产业格局中又获得了超级强国地位,达到了别的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

金融核弹再次降伏日本

日本是一个倔强的国家,这是日本的民族性。日本人在表面上总是彬彬有礼,实际在行事的时候会坚持自己的战略判断,有时候会显得很固执,不容易改变,改变了就变成了新的固执。对于日本,美国人研究的比较多,著名的一本书《菊花与刀》实际上就是美国人写的。众所周知,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东亚研究所的队伍是很庞大的,对于日本的国民性的研究实际上就是美国对日本制定经济政策和实施战略欺骗的事实基础。

日本人是有服从性的,这是日本国家秩序良好的基础,也是国家容易出现战略失误的本质根源。在二战中,日本挑战美国,受到美国的强力反击,日本意识到仅凭自己的有限国力是无法和美国抗衡的,只有依附美国才能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因此,日本的国策不是自立,而是和最大的强权去站在一起。日本人在二战以后的和平建设中,看到了不用刺刀也能获得和军事征服一样的国家利益,所以日本在骨子里是臣服美国的,战争中的国仇家恨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那么敏感了。

同类推荐
  • 中国的逻辑

    中国的逻辑

    他有日本人的勤奋与能量、中国人的八面玲珑。他是新锐的国际政治观察家,在民间外交中争到重要话语权。他以活跃的发言、敏锐的思考、流利的语言,试探着两国的底线;他激起无数反对声浪,却也迫使两国的政界和年轻人正视自己。他以20岁的狂气扎根草根,用40岁的视野记录着中国变革的欣喜与阵痛。城市、经济、改革、奥数、蜗居、体改、户口、妇女、帅男、地震、学费、网论、世博、成功、地铁、服务、民工、礼让、红包……他的特立独行和观察所得,为现实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角度和有意味的观照。
  •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03卷: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03卷: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

    本书主要研究北洋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即包括北洋时期的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演变,也包括当时的外交状况,以及两者之间互为影响的复杂关系。
  • 论自愿为奴(译文经典)

    论自愿为奴(译文经典)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人,但他的《论自愿为奴》却被后世认为是无政府主义和公民抗命的开山之作,而拉波埃西也被认为是最早探讨权力异化的先驱者之一。
  •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守拙斋学术作品系列)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守拙斋学术作品系列)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汇集了作者陈先达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章。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结构和功能,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等等。其中《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有的文章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原国家教委“高校理论战线”优秀论文奖等。
  •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主脉,以对问题的坦诚关注与直率揭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对教育理念的自我审视、自我追问中,作思想道德教育活力的追寻,在对思想教育中的诸多观点、疑点、盲点、争议点作深度剖析、理性甄辨中,作激活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求索,其意在于热切呼唤教育者从权威世界走向对象世界,从理念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以自己的博大胸襟与开放视野,提升自己正视问题的勇气与破解问题的智慧,从而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蕴与社会强力,一展理论创新的锐气和思想开放的清新,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代俱进的时代风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叫姚慕航

    我叫姚慕航

    来自一个成绩普通,长相一般的中二少年,欢迎来到他的世界,可酸可甜。
  • 像开在荆棘里的花

    像开在荆棘里的花

    当一只孤独的野兽受伤时,可以一个人躲在山洞默默疗伤,而一旦被嘘寒问暖,就已经受不了了。伤口不是用来愈合,而是用来讽刺。
  • 我是一头融合怪

    我是一头融合怪

    没签约,他不让我完结。鸽了,咕咕咕。你融合了素材:雷光鼠王的初级电系兽核+造电细胞。获得微弱的放电能力。你融合了素材:雷角犀牛的独角+中级电系兽核。增强了放电能力并获得更强的撞击杀伤……雷鸣山脉中一颗岩蜥蛋破开,一头方形头颅的小岩蜥来到了这个世界。
  • 人类骨灰聚集地

    人类骨灰聚集地

    “你饿不饿?”“不饿,我觉得我还能再撑个半天。”“我们要撑的可不止半天。”“好吧,如果超过了三天,还不如让我直接跳海得了,我可不能亏着我的胃。”“没三天,一天左右。”“明白了,上将!出去之后,你可要请我吃大餐!”“行。”“以前从未见过有人担心自己的胃,而不是担心自己的命。”“很意外?我就是如此特立独行!这叫个性,也可以说是习惯吧。”“怪不得军队后援部老说饭不够了,饭不够了。”“是谁说的?告诉我,回去我不把他们的脑袋用加特林机枪轰爆。”“算了,我还是别告诉你了。养精蓄锐吧,离计划开始时间还有23小时。”“遵命,上将!”
  • 时间我们相遇

    时间我们相遇

    我们生命中共同走过的普普通通的每一个日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宫翻身小才人

    冷宫翻身小才人

    穿越成实实在在遭人唾弃的小才人,没有医术,没有武术,还没有倾世容颜,幸亏,萱儿是个实在的乐天派,在冷宫中也过得逍遥自在!可是为什么探访冷宫的帅哥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个当初嫌弃她,曾弄死她的大面瘫总想占她便宜!杀身之仇,不共戴天,更何况还有个温润如玉的初恋情人在南诏等着她!皇上惹不起,那萱儿就上无涯山躲吧?!呜……太命苦了,为什么面瘫那么厚颜无耻啊
  • 神召天下

    神召天下

    司一凡所处大陆有六大帝国,是一个能召兽斗武的世界,帝国之间纷争不断时黑暗邪神正在苏醒,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他从小收养在东帝国一个农户家庭,在南人国的紫峰山开始了召兽斗士的修炼,无意中他得到一个古兽图,因为有了古兽图,他能赚取更多的财富,能更快地升级,随着功法越来越强大他最终成了召神,也有了抵抗对手的实力:通过统一六大帝国并联手对抗黑暗军团的进攻,粉粹了黑暗邪神欲毁灭大陆的计划。男主最后与黑暗邪神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巅峰之战,将黑暗邪神重新送到了地狱之中。
  • 田园锦绣之娘子当家

    田园锦绣之娘子当家

    “爷,夫人说今年没有人种红薯,让府上的地都种上番薯。”“这种小事还用来问我,听夫人的就是!”……“这是我新种出来的辣椒,相公尝尝?”某男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小尖椒放进嘴来:“周佩佩,你谋杀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