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3500000013

第13章 坐禅的调心(1)

§§§第一节坐禅的杂念

很多人将静坐当作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实际上从佛教的角度看,对身体的养生功效,只是静坐的副产品,而达到禅定状态、调整心念、促进精神上的健康,才是真正的目的。

那么,坐禅又要调整什么心念呢?我们日常的心念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传说宋朝时,有一次佛印禅师要在金山江天寺开坛讲经,听众把道场挤得满满的。这时佛印的好朋友苏东坡居士也光临听经,佛印就对他说道:“此间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也是一个学佛参禅多年的人,听了以后回道:“何不暂借禅师的四大之身为座?”

“学士,你既要老僧四大之身为座,老僧有个问题,你若回答得出,即将身子给你坐,你若回答不出,请将玉带解下来留在此间,永镇山门。”

“好的!你请问吧。”

“佛法讲四大本空,五蕴无我,请问学士以什么为座?”

满腹经纶的大学士苏东坡,给佛印禅师这么一问,问得哑口无言,只得留下身上的玉带。据说直到今日,金山江天寺还收藏着苏东坡的玉带。

这则故事当然是个传说,不过却饱含禅意。苏东坡想参加好朋友佛印的讲座,不过,佛印说“此间无学士坐处”,告诉他这里是讲佛法,在佛法面前都是小学生,没有什么学士。苏东坡说以“四大之身为座”,实际上是说佛法无处不在;而佛印对答,说这身子也是“空”的,佛法从来不停留在某一处,境界自然比苏东坡高了很多。

两人的对答,实际上暗含机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坐禅的道理。很多人在坐禅的时候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殊不知这些感受都是“四大之身”的范畴,都是世间感知,它们都是“杂念”,并不是禅定的真相。

坐禅时的心境,就是要放下一切,不起杂念。

人类的精神世界,就好像一个舞台,各种想法就像一个个演员,时来时走,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出现在舞台上,一刻都不会停止。对现代人来说,想要不起杂念是很难做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心思集中,越是集中在一点上,其他的杂念就越会被淡化。

在《起信论》中说,“若心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进一步解释,刚开始修学止法,因暂时未能将心安住,于是很多人压捺、抑制它,勉强令杂念止住,而且杂念越强,压制它的心念越急迫、越用力,这样下来,“往往众息丛生,癫狂者有之,心病者有之”。

所以,刚开始修习禅定的人不能太心急,不能过于执著。

初学静坐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谬误,他们常说:“没学静坐的时候,杂念反而很少,一旦坐下,杂念反而更多了。”这实这则故事当然是个传说,不过却饱含禅意。苏东坡想参加好朋友佛印的讲座,不过,佛印说“此间无学士坐处”,告诉他这里是讲佛法,在佛法面前都是小学生,没有什么学士。苏东坡说以“四大之身为座”,实际上是说佛法无处不在;而佛印对答,说这身子也是“空”的,佛法从来不停留在某一处,境界自然比苏东坡高了很多。

两人的对答,实际上暗含机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坐禅的道理。很多人在坐禅的时候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殊不知这些感受都是“四大之身”的范畴,都是世间感知,它们都是“杂念”,并不是禅定的真相。

坐禅时的心境,就是要放下一切,不起杂念。

人类的精神世界,就好像一个舞台,各种想法就像一个个演员,时来时走,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出现在舞台上,一刻都不会停止。对现代人来说,想要不起杂念是很难做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心思集中,越是集中在一点上,其他的杂念就越会被淡化。

在《起信论》中说,“若心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进一步解释,刚开始修学止法,因暂时未能将心安住,于是很多人压捺、抑制它,勉强令杂念止住,而且杂念越强,压制它的心念越急迫、越用力,这样下来,“往往众息丛生,癫狂者有之,心病者有之”。

所以,刚开始修习禅定的人不能太心急,不能过于执著。

初学静坐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谬误,他们常说:“没学静坐的时候,杂念反而很少,一旦坐下,杂念反而更多了。”这实在是个误会。我们的杂念本来是很多的,没练习静坐的人,自己通常感觉不到,练习静坐后,才开始有所察觉。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位老太太住在庙旁,经常听法师说静坐是如何的好,但一直都忙得没有时间去学习。一天,她来到寺中跟法师讲,想和其他人一起静坐,体验一下静坐是否真能给人带来智慧。可她坐下才五分钟,就慌忙起身离开寺院。

后来那位法师问她:“我好不容易跟方丈讲,允许你和其他人一起静坐,你怎么不珍惜,而只坐了五分钟就起身一走了之呢?”那位老太太讲:“你有所不知,静坐的确很好,虽然我只坐了五分钟,但连二十年前有人欠我的一笔豆腐账都想起来了,所以忙着去要豆腐账去了。”

这则故事虽然有趣,却很说明问题,人在静的时候,杂念会很清晰,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控制,这才能达到“定”的状态。所谓“定”,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它就是心住一境、活在当下,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做一件事,这就是定。其实老太太静了五分钟就想起二十年前的事儿,这正是“有所得”的表现,只不过,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急切,更没有意识到豆腐账本身就是杂念,还以为这是静坐带给她的好处,所以急匆匆去要账了,这自然很难达到坐禅的境界。

除了杂念丛生,坐禅过程中还会有哪些心神上的表现呢?

佛教总结出四种不调和的心相:一是“沉”,坐禅时,心中昏沉,头易低垂;二是“浮”,意念飘浮,身体不安;三是“急”,摄心入定意念过猛,造成头疼、胸闷;四是“宽”,随心过度,造成心志散漫,甚至出现身体倾斜、口中流涎等现象。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这条路上歧路特别多,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慈悲和智慧,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于心,内在的清净柔软,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

修习禅定的时候,杂念是很正常的现象,绝不要因为觉得杂念太多,而给自己画上了框框。那么,我们如何控制杂念呢?这就要学习“止观”,它是禅修的最终目的。 《童蒙止观》中说:“行者初坐禅时,心粗乱故,应当修止,以除破之;止若不破,即应三是“急”,摄心入定意念过猛,造成头疼、胸闷;四是“宽”,随心过度,造成心志散漫,甚至出现身体倾斜、口中流涎等现象。

禅定的修习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这条路上歧路特别多,只要心态上有所偏差,就偏离了佛陀的教导:慈悲和智慧,禅定的修行整个重点在于心,内在的清净柔软,慈悲和智慧会带来禅定的成长与内心的喜悦。

修习禅定的时候,杂念是很正常的现象,绝不要因为觉得杂念太多,而给自己画上了框框。那么,我们如何控制杂念呢?这就要学习“止观”,它是禅修的最终目的。 《童蒙止观》中说:“行者初坐禅时,心粗乱故,应当修止,以除破之;止若不破,即应修观。”这就是说,在静坐入定过程中我们如果出现种种杂念时,首先应随心念所起而制止它,如果“止”不住,那么,就应采取推理分析的方法“观”它、勘破它,这样就能排除杂念的干扰。

那么,什么叫“止观”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修习禅定时,若意念涣散,出现“宽”症,就应收敛心念,让心专注于一缘,比如让心念专注在身体的某一点上,这就是用“止”的方法;若因摄心过猛,出现“急”症,可以采用观想的方式,想象气流下沉,以舒缓心意,这就用了“观”的方法。

§§§第二节习禅定止观

智凯大师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传说中,智凯有个弟弟叫陈针,曾任中军参将之职,40岁那年,陈针遇到了八仙之一张果老,张果老对陈针说:“哎呀,将军的命相不好哟,你的寿命快结束了,再活一个多月必死无疑。”

陈针非常害怕,立即请教已经得道的哥哥智凯,智凯便教给他佛教的“天台止观”,并嘱咐他:“依法修行,即可免灾。”

陈针按智凯所授之法修炼,果真免灾回生。

第二年,陈针又遇见张果老,令张果老惊讶不已,连声叹服:“天台止观,奇哉!”

止观,又称“定慧”、“寂照”。“止”的意思是停止,止修观。”这就是说,在静坐入定过程中我们如果出现种种杂念时,首先应随心念所起而制止它,如果“止”不住,那么,就应采取推理分析的方法“观”它、勘破它,这样就能排除杂念的干扰。

那么,什么叫“止观”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修习禅定时,若意念涣散,出现“宽”症,就应收敛心念,让心专注于一缘,比如让心念专注在身体的某一点上,这就是用“止”的方法;若因摄心过猛,出现“急”症,可以采用观想的方式,想象气流下沉,以舒缓心意,这就用了“观”的方法。

§§§第二节习禅定止观

智凯大师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传说中,智凯有个弟弟叫陈针,曾任中军参将之职,40岁那年,陈针遇到了八仙之一张果老,张果老对陈针说:“哎呀,将军的命相不好哟,你的寿命快结束了,再活一个多月必死无疑。”

陈针非常害怕,立即请教已经得道的哥哥智凯,智凯便教给他佛教的“天台止观”,并嘱咐他:“依法修行,即可免灾。”

陈针按智凯所授之法修炼,果真免灾回生。

第二年,陈针又遇见张果老,令张果老惊讶不已,连声叹服:“天台止观,奇哉!”

止观,又称“定慧”、“寂照”。“止”的意思是停止,止息妄念,把心念停止下来;“观”的意思是达观,消灭烦恼,是在心静的基础上闭目返视自心,而后明察心境。《维摩诘经注》中说:“系心于缘谓之止,分别深达谓之观。”“止”和“观”两者,在次序上是先“止”而后“观”,先抑制烦恼而后断却烦恼。

止观法能将散乱的心思渐渐收束,闭目返观自心,这样能调摄心身,和谐全身气血,因而能起到防治身心疾病的作用,是佛门中一种独特的养生祛病疗法。

需要说明的是,“止观”是佛教中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复杂,包含了很多深奥的义理,并不是很容易理解,而且,其间掺杂了很多在现今看来并不符合科学的观念,因此,在本书中,仅简单介绍其概貌。

让心念专一的“止”

简单地理解,心中的杂念的止息就是“止”,当心念生起时,制住它,使它不再流动、连续,这就被称为“止法”。

一般常用的止法有三种:系缘守境止、制心止和体真止。

佛教认为心念活动必定有个对象,或许是想一件事情,或许是想某一样东西,它们就叫“缘”,我们可以将所有纷繁杂起的念头的根“系”在一起,使其动弹不得,这样,杂念就不会散动,把心念系在一起,就称为“系缘”。而我们当然不知道杂念的根在哪里,找都找不到,也不受我们控制,所以,我们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系意鼻头、脐间、丹田等处,使心专念不散,这称之为“系缘守境”。

这种方法其实和现代心理学的技法比较相像,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点上,而让自己的意识没有办法去想其他的东西。

系缘守境可以分成几类:

(1)系心于身体中的某一部位。一般来说,顶上、发际、鼻柱、脐间、地轮、掌上、足上等七处是系意的较佳所在。其中,系意顶上、系意发际、系意眉心三点,比较危险,不建议初学者使用;而系意鼻柱、鼻头,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安全,且对于身心健康见效最快;至于系意于脐间、系意地轮,也是道家静坐养生比较重视的,地轮一般指脐下四指处,也就是道家养生所说的丹田,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禅定而言,气守丹田是不太合适的;此外,系意掌上、系意足上,被认为对健康好处很多,较之发际、眉心、丹田等处,更容易掌握。

(2)系心于外物,这种修“止”的方法在佛教中多有记载,据佛经记载:世尊初成正觉,无量诸天皆悉称赞如来功德。“尔时世尊观菩提树王目不暂舍,禅悦为食无余食想,不起于坐经于七日。”经文中说,佛陀初成道时,系心于菩提树七日不动。

系心于外物就是将心念集中在身体外的某件东西上,在古印度的修行方法中,有日、月、灯、香点、香枝等,现代瑜伽中也还用点燃的香来辅助冥想,就是古印度方法的遗存。当然,以上所说的用于“系心”的东西,都是古代物质条件匮乏时代的产物,用不好反而有害,比如系心太阳,就很容易对眼睛造成伤害。现代人坐禅,可用的东西会更多,但要注意不要选择复杂的或者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和生活联想的用品,那样反而会激发心中杂念。

至于制心止和体真止,非常难懂,我们只简单地理解:制心止实际上是从心的本体上下手,当心意方动、杂念初起时,就立即随时制止它;而体真止更难,它需要对各种杂念进行仔细体会,而不强调刻意抑制,当我们发现杂念的真相时,自然不受它的影响了。

·对治种种身心问题的“观”

禅定的目的是让人生出智慧,在“止”中,可以断除一切劳心思虑,让心清净下来。但这还不够,还要让清净的心起作用,去观察、思考宇宙真理,这就是“观”,也叫“观想”。佛教认为,正确的观想,可令人身心愉悦、健康;而错误的观想,则令人身心健康受损。

《增一阿含经》中,佛说: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为三?

同类推荐
  • 妙语微言

    妙语微言

    太桥旦增堪布自幼年出家,深喑佛法之道,在多年学习和修行过程中,悟出人生在世的许多道理。本书是作者长时间的心血积累,从人生观、幸福观、金钱名利观、世界观、环境保护、佛教的真谛等等方面阐述了佛教的精髓。将为繁忙聒噪的都市生活,贡献一丝清凉的幽香之气。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怡路双笙

    怡路双笙

    若时间重来,我承认,后悔当初的选择,轻言放弃,可你却已经忘了我。曾以为我还有一些机会,我自以为曾以为进过你的心扉,然而在我看到他走时你转身的那一刻,那种我曾以为从来不会出现的泪水在你眼中涌现,我自嘲地笑了笑,原来不是不能,而是从来就没有,也从未为我留下。也许你天生冷漠,也许你从来没有过心,可我不在意。也许我从来没有进入到你的心里,唯一庆幸的,他不是例外,否则我怎会看见你眼中的那一丝留恋也没有,只有隐瞒真相后生出的一丝愧疚吧。也许你不会注意,在你身后,有一人愿为你付出,不求注意,只为换取你心底的一席之地。
  • 灯芯传

    灯芯传

    天亮了,梦醒了。他飘零在归于他的故土里。露珠化作一颗思念泪。如果有来世,我望和你化为一点灯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世世纠缠。
  • 凤枕鸾帷之君生我未生

    凤枕鸾帷之君生我未生

    他轻挑起她优美的下巴,满脸温柔又带着邪笑。俊美的脸颊缓缓而下,如星的双眸勾魂摄魄般,盯得她的内心小鹿乱撞,砰砰直跳。她慌乱无措的闭上双眼,不自觉撅起粉嫩的小嘴。这一刻仿佛停顿了一个世纪之久。忽然耳边传来一串笑声,睁开双眼盯着前方手持银票笑得开怀的男人,一脸恼羞之色。“我就说你身上带了银子吧!”“你……”可恶,又骗她。竟然利用她……偷她的银子。她双颊绯红又羞又恼:自己还噘嘴,真是丢脸死了!“你刚才噘嘴是什么意思?”他再次逼近,嘴角坏笑故意调傥道。.............她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先进人类,魂穿到古代,竟然次次被他耍得团团转!墨子渊,看我不把你拿下!
  • 勇将

    勇将

    现代偏远地区警察刘勇,因为无法忍受偏远地带盘踞的黑色小势力,与之争斗,然而,孤掌毕竟难鸣,坚持本心的刘勇伤痕累累,最终选择与黑帮头目同归于尽。掉落河中的刘勇,神奇般的续接了二千年前不慎落水的蜀将性命,并继承了不俗的武艺。蜀国伐吴前夕,刘勇被贬到偏远的平武,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三国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许你重来

    我许你重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没有实现或者无法实现的梦想。所以我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写出来,让它发生在我的小说里;同时,我希望我所实现的也正是你的梦想!我许愿你重来一世,希望你“这一世”能成为你心目中那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 心不由己爱不由你

    心不由己爱不由你

    义无反顾的去爱一个人,我是那么爱你,爱上你从未想过失去。而她的出现对你来说就像甘露,但是却滋润了我犹如恶魔的萌芽。
  • 吟凤堕天

    吟凤堕天

    【续废柴翻身记之吟凤堕天】身为女大学生的她无端穿越成个小屁孩,本以为像她这种小角色顶多有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轰轰烈烈地穿回去,多么有意境的事儿~可偏偏事不随她所愿,身边个个都是顶级,顶级相貌,顶级天赋,顶级人品,擦!人比人气死人啊。忧伤的思索了了一阵,灵光一闪,决定要学习玄幻小说“逆天改命!”,绝对有前途!不过不对啊,她活的好好的,又不是废柴,姥姥对她也不错,还混了个神当当,逆个屁天?也只有那些闲的蛋疼的六大种族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又没有工资拿还如此坚定不移地来攻打她。这是这部书里面让她感触最深的一处,敬业啊敬业,什么叫做敬业?咳咳,似乎扯远了,好吧,反正也回不过头了哈,简介结束,拜
  • 惊龙说

    惊龙说

    动荡不安的世界,强者如龙,弱者如蚁。当命运变得流离失所,执剑之人会用利刃开辟新的世界。
  • 末世之生死赌局

    末世之生死赌局

    末日除了带来无尽的死亡,也解放了人类心中最黑暗的恶。躲避开残忍的暴民,凶猛的野兽以及可怕的变异生物的同时,你还需要时刻提防自己身后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