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62600000016

第16章 辉煌篇章誉中华(2)

法朗是当时有名的三论师,吉藏的耳濡目染,当然也都是《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了。有一天,出家不久的小沙弥吉藏见师父闲着,就挨到师父的身边问道:“师父,你把三论的由来说得够详细了,你说三论是为了破除人们的迷茫和执着,申明佛法正信的道理,那么,怎样才能破除迷茫和执着,怎样才能申明佛法的正信和道理呢?”

法朗惊讶异常,知道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就对他说:“佛陀的教义,从来就是自开自解,怎样破迷茫执着,怎样树佛法正信,那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好好地思考吧。”法朗又说,三论是当年鸠摩罗什大师干东晋年间在长安译出,再由他的弟子僧肇弘化于大江南北,但三论的义理晦涩难懂,一般人很难理解,这就更需要一代一代的大德加以阐明。吉藏啊,将来阐释三论的人必然是你,你任重道远啊。

师父的话让吉藏意识到自己将来的重任,于是,他决心终身奉持三论,做一名三论宗的大师。

前来兴皇寺的人越来越多,奇怪的是大家都是冲着小小年纪的吉藏而来。这些闻风而来的人有的是出于对佛法的正信,有的则是为一睹吉藏的风采,都要看看,一个小小少年是怎样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大师的。这一天来的客人非同寻常,那是陈朝的桂阳王。桂阳王还未进寺,有人就报告了法朗,说桂阳王驾到。

法朗说,他是来找吉藏的,让吉藏做好准备,快去迎接。

桂阳王是一个对佛法有着浓厚兴趣的王公贵族,他对佛法的了解,决不次于一个一般的僧人。这一次,二人就三论所阐明的“真俗二谛”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说到真俗二谛,吉藏说:

“俗谛中人总执着于一个‘有’,真谛中人又执着于一个‘空’。佛祖为引领不同众生,采取方便施教,既说‘有’,叉说‘空’。

其实,空和有,都是相对的,正所谓‘此有即彼有,此生则彼生’,所以《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桂阳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少年僧人,竞能这样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若明月清风。一个多时辰的交谈,桂阳王对吉藏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会有如此渊博的学识,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南北学人望风披靡了。桂阳王说,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吉藏法师的确不愧为我大陈的少年英才。桂阳王把随身带来的素肴珍品一一供奉在佛前,说这是皇上让我送给吉藏法师的,改日还要前来请教。

吉藏二十七岁这一年,师父法朗吉祥西去,吉藏也就当然地成为三论宗法统的衣钵传人,成为京城人人景仰的一代宗师了。

隋开皇二十年(600),晋王杨广在国内建立了四大道场,其中的长安慧日寺就专请吉藏担任住持。杨广是一个弑父乱国的暴君,吉藏有心拒请,但他又想,三论由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但却只弘扬于江南一带,如果能住持长安慧日寺,就能把三论的学说弘扬到北方的广大地带。住持不久,吉藏在寺里开讲三论讲义。消息一经传开,前五天就有无数听众占据了经场所有的位置。第二天,听法的人继续增加,寺里不得不把经场的走廊也腾出来供听众席地而坐。而到了讲经的这一天,未等天明,整个慧日寺人山人海,一座大殿被围得水泄不通,寺方不得已又在大殿前的广场上另搭简篷,以满足数万听众闻佛生喜的愿望。人们说,这样盛大的法会,是自粱武帝以来未曾有过的第一次。

吉藏的名望越来越高,外界对他的议论随之也多了起来,其中即有人说到他“爱狎风流,不拘检束”。对于这些议论,吉藏只是一笑了之。终于,这些议论传到隋文帝的儿子齐王的耳里。这一天,齐王带领六十位峨冠环佩的文人学士来到慧日寺,欲与吉藏展开一次论辩大会。那天又是一个人山人海的场面,辩论一开始,那六十位文人学士便轮番上阵,一系列刁钻古怪的问题排山倒海般向吉藏轰来。吉藏——给予应答。吉藏的应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六十位文人学士很快就败下阵来。现在,该轮到吉藏施展宏才的时候了,他清了清嗓门,将今天的论辩来了番总结,“以有怯之心,登无畏之座,用木讷之口,释解颐之谈……”因为今天所来的文人都是当今骈文高手,他就把今天辩论的过程以骈文的形式一气呵成。言语中既有自谦,也有针砭,既有对这些文人学士的讥讽,也有对当今时世的馈懑。齐王听到这里不禁叹道,就是让吉藏大师去参加科举,新科状元也非他莫属。辩论大会结束后,齐王拜倒在吉藏的座下,当下就说:“小王愿执弟子之礼,从今以后,我将皈依三宝,永托庇佑。”

晋王杨广杀父篡位,做起了隋朝的皇帝。然而好景不长,隋朝很快就被李唐王朝取而代之。高祖对佛教的心理是矛盾的,这一年,高祖下诏天下高僧,针对当时的佛教现状进行咨询。长安僧人推选吉藏为代表去见高祖。于是,吉藏将自己对当前佛教现状极尽铺陈,他分析了当前的佛教现状,向高祖提出设立僧统的建议,以约束佛教内部的腐败势力。高祖李渊采纳了吉藏的建议,并下诏命名十大僧统,吉藏当然也为其中之一。

吉藏看出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当有人问到秦王李世民与当今皇上的关系时,吉藏回答说:“天命之赋于世事,是必须有所假借,正好比春天借薰风以催生,夏天藉气温以助长,秋季藉朔风以萧杀,冬天藉霜雪以促藏,一消一长,才能助成四时的运行。”吉藏的回答没有正面涉及统治者的矛盾,却预示着李世民日后将成气候。

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五月的一天清晨,吉藏忽然嘱侍者为他准备净水沐浴。侍者说,这样的清晨,师父是不宜沐浴的。吉藏说,我今天要往生了。侍者大惊,说:“师父好好的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吉藏又说:“准备纸砚,我要作文。”吉藏从容沐浴更衣毕,便于座上开始作文。

文毕,吉藏已寂于座上。所作之文原来是一篇《不应怖死论》。

秦壬李世民听说吉藏圆寂,当下就写了一封吊唁的信,信中说:“吉藏法师道济三乘,名高十地,业风飘世,长辞奈苑,迹留人往,弥用凄怆!”

可见李世民对吉藏的推崇和敬仰。

§§§第四节玄奘西域取经记(一)

漫天的黄尘,席卷着西域的天空,风依然很猛,灰黄的天空中不时有一两只鸟儿掠过,丢下一片喳喳的叫声。古老的高昌城门前彩旗猎猎,人喧马闹,一派热烈景象。路边的胡杨树下停着一辆华贵的擎车,高昌国王就坐在那辆辇车上。昏黄的太阳渐渐从高昌城高耸的城墙垛上移出,国王不时手搭凉棚,向远方眺望,然而那无尽的尘路上仍只有空旷的天际,却不见有一个渐近的人影。

国王是清晨时分就来到这城门下的,已经大半天过去了,无论是他的护卫们还是那些一直站在路边迎候的高昌国民,都不曾吃一点东西。自从昨天有飞马报告,说玄奘法师西域取经,将路过高昌国时,高昌王就一直处在难耐的兴奋之中。佛教诞生于古印度,而高昌国正处在西域与内地的交通要道上,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佛教的消息也不断传到与印度最近的高昌国,因此,高昌国自古就有信佛的传统。高昌国王更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但凡得知有著名的法师路过高昌,国王总会热情相迎,盛情款待,并设法要在国内设无遮大会,请法师讲几日大乘经典。

傍晚时分,终于有使者飞马传驿前来报告,再过一刻,大唐的僧人玄奘就快到了。国王在侍者的搀扶下走出辇车,乐队奏起了梵乐,长长的欢迎队伍发起一阵欢呼之声。远处,一个背着行囊的人影一步步向这边走来。

眼前的玄奘衣履褴褛,面容枯槁,处处显现出长途跋涉的辛劳,但人们注意到,他的神情依然俊朗,人们从他那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里。看到的是这位大唐僧人的坚毅与平和。

乐队高奏着欢迎的乐曲,高昌王行过跪拜之礼,玄奘就被请进了早就为他准备好的辇车,于是,车队在沿途居民高悬的火把和烛光之中驶进了城门,进入王宫。这时,国王之母以及后宫嫔妃数百人也一律手擎蜡烛,分列两旁,大家都怀着欣喜的心情,迎接大唐法师的到来。

这是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的六月,自玄奘离开长安西行求法,已过去差不多一年时间。

玄奘说,贫僧发心西竺求经,路过贵国,给国王及国母添麻烦了。高昌王说,早就仰慕法师大名,今天得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啊,何谈麻烦。国王又说,从长安到西域路途遥远,一路上天高云绝,处处艰辛,法师为什么只身一人前往呢?

玄奘说,说来话长,我很早就有西竺求法的愿望,无奈我国近年来制定的法统,禁止僧人私自出国,到这几年国内饥馑,国家才放宽政策,允许僧人自由出行,自谋生路,我这才走出了长安。出长安时,也曾有一位护法随处跟随,可惜半途中他还是退却了。

高昌王于是大为感叹.称赞玄奘西域求法的意志是何等坚定。高昌王又说,西出敦煌,有一片漫漫大沙漠,不知有多少人葬身在那里,只留下躯躯白骨,法师是怎样过来的呢?

玄奘笑笑说,说起来,在那片大沙漠里,我正是凭着累累白骨,才判断出西行的方位。途中遇到一场风暴,漫天黄沙吹得人天昏地转,急中生智,不得不将头埋在马的肚子下,一边口中念着《般若心经》和观音菩萨,结果马死了,我却活过来了。

当时食物全尽,饮水全无,以为必死无疑,多亏佛陀暗助,无意中于一片胡杨林中发现水源,这才走出了大沙漠。

国王和国母听到这里,一个个流下感叹的热泪。国王让人整理寝宫,安排玄奘好好休息,一边以高昌国最好的食物款待玄奘。第二天,国王又专程来到玄奘下榻的馆驿看望玄奘。又谈了些一路上发生的新奇而惊险的事情,国王说,西域离此仍有不少路途,法师就不要去了。我国虽然也有国师,但比起法师您来,真可谓九牛一毛也不及矣。法师如愿长留在高昌国,小王愿以皇兄礼之。

玄奘说,我自幼出家,虽遍寻佛藏,但深感学贵经远,义重疏通,未成探颐。佛法生于印度,佛陀经教八万四千卷,而传人国内的,不过是凤毛麟角。大唐佛法方兴未艾,国内现流行两大学派,一为地论学派,一为摄论学派。地论学派奉持《十地经论》,摄论学派则奉持《摄大乘论》。由于两派对佛性的理解各不相同,各执一端,于是我一直就想西去印度求取总括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探究竟。同时,玄奘久闻印度那烂陀寺佛法之盛,非长安佛寺可以相比,玄奘西竺求法的愿望就此而立,不可更改,请国王理解。

高昌王见玄奘西去决心如此坚定,也就不好再挽留。又过了几天,玄奘应邀为高昌国居民开讲了《摄大乘论》和《俱舍论》,国王和国母也欢喜受听。算来,玄奘在高昌国已逗留半月有余,讲经结束,玄奘终于向国王提出辞行。然而国王却不置可否,继续留玄奘为国民讲经。那天深夜,玄奘将拟好的一份书信留在馆驿,趁着人静,踏着月光离开馆驿。然而所有的城门都不肯为玄奘打开,守城的人说,已接到国王的命令,没有他的批准,任何人都不得放大唐僧人出城。

玄奘只得又返回馆驿。从这一天起,玄奘开始拒绝饮食,也拒见来人。

他想起他从七岁时就跟随早早出家的二哥长捷去寺院里听经,十一岁时就能熟练背诵《维摩诰经》和《法华经》。国家法令,不到二十岁不能出家,但他十三岁就被特别批准进入佛门。出家后,他系统地学习了《涅槃经》和《摄大乘论》等一批大乘经论。隋大业末年,由于战乱,他随着二哥长捷从家乡洛州(现河南偃师)到了成都,终于得到隋朝灭亡,唐朝开国的消息,而这时候,他已是一名二十三岁的青年僧人了。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涉猎了包括《摄大乘论》、《阿毗昙论》以及《迦旃延论》在内的十几部大乘经典,然而越是感觉到佛法的殊胜,越是感觉到国内现存大乘经典的不足。他也就是这样坚定了决心,不论千辛万苦,也要去西竺求取更多的佛经。

三天过去了,侍者将玄奘绝食的情况报告给国王,高昌王这才明白,玄奘西行的决心像顺泻而下的恒河一样无可更改。国王大为惭愧,亲自上门向玄奘道歉,并送玄奘黄金百两,银钱三万,绫帛五百匹,另配快马侍从六十余人。高昌王又给西去的二卜四国一一写了介绍的文书,拜请这些小国给予关照,一路放行。临行前,高昌王又与玄奘结拜兄弟,国母也与玄奘结为母子。母子俩流着眼泪,一直把玄奘送出城门。

§§§第五节玄奘西域取经记(二)

离开高昌国的玄奘再也不是从长安出走时的那种孤雁单骑,有了高昌王的经济后援,再加上那六十余人的一路护卫和沿途各国的悉心关照,余下的路程顺便得多,也快捷得多。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玄奘终于住进了西行求法的目的地那烂陀寺,这时,距他离开长安,已过去三年。

同类推荐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观自在:星云说喻

    观自在:星云说喻

    本书是《人生的阶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二本书的合集。主要讲述了星云大师对个人修身,自我反省的一些主张与看法。星云大师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应对他人的行为言语,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一个审视与警醒。贤者深明包容的智慧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番深入浅出的教导令人受益匪浅。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腹黑女主的秋天

    腹黑女主的秋天

    么么,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那个傻不留起憨不突突的人是我么?为救继妹险些淹死,代人受过,试毒,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人陷害了还为人求情……啧啧,这桩桩件件可不是本姑娘的风格。一朝魂穿,腹黑的升冉冉成为不受待见的相府嫡女。被扫地出门,无妨,她向来随遇而安,正好闯荡江湖浏览列国。可周围的某些人算怎么回事,居然个个心狠手辣来害她,还要抢她的钱袋,莫不是她有多贪财,但钱财乃安身立命之本,没有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哼哼……
  • 公子请留步

    公子请留步

    他是医门之后,却是被皇上下令世代不得行医,只得隐姓埋名救世人与苦病。北陵瘟疫横行,朝廷苦无对策,他却是只身前往。她是北陵的郡县之女,其父却携带家眷逃走。她自愿请缨留在北陵与北陵共存亡。他们相遇,彼此知道谁都不可以死,在这场与老天争命的战斗中,他们是互相依靠的伙伴。他是翩翩柔弱的公子,她是丑若无盐的女子。然,她的善良看在他眼里却是天下最美丽的容颜。
  • 孝子经

    孝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玩游戏的那几年

    我玩游戏的那几年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当这场游戏决定着你的命运时你该如何选择?有人说人生就像梦一场,这个梦惊险离奇,悬疑莫测,我深陷其中,是否能够醒转过来?她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将她抛弃,我是多么的自私?他是我这一生中的挚友,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跟他决裂,我是多么的可耻?有人说我是恶魔,有人说我的心是铁做的。但谁能够真正的理解我?这是一场游戏,不是儿戏,我……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整个世界都反对!
  • 爆笑宠婚:邪王追妻忙

    爆笑宠婚:邪王追妻忙

    她是寒国北王,她是22世纪穿越而来的的特工。他是烈国绝帝,他是绝情宫宫主。她被爱人背叛,含恨而死。她死前说:“宁负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负我!”她本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他人,却不想步步沦陷。她亲眼看到他和自己的敌人上床,她被她狠心逐出烈国,她伤心欲绝,毅然离开。三年后,她风光回来,惩小三。但为什么他的心还是那么痛,为什么她还是忍不住靠近他?是他狠狠伤了她啊!
  • 穿越到三海五陆做奴隶

    穿越到三海五陆做奴隶

    叮~~~千百里打开手机,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时间,赶紧从床上跳起来。“我怎么在地上?不对这里是那里。”环顾四周居然在一片原始森林里,看着面前巨大的参天古树。心想:我一定在做梦,原始森林早在2120年全部没有了,地球上剩下的森林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树呀。满脸睡意的百里回到刚刚起来的地上又躺到了地上……
  • 处于崩坏中心的少女

    处于崩坏中心的少女

    这篇是崩坏学园2的同人文,写的渣大伟不要打我QAQ
  • 清浊衡流

    清浊衡流

    “人定胜天”,并非为空穴来风之词。此之人力并非为个人之人力,乃是众生之人力。以万众一心、众生同心之力方可定天。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此事而不可成之因果也,想之同心难于上青天。所以为天命不可违也,违者亦以集众生之愿力,得众生之力扶摇以上而登绝顶者,是为得大自在也。然登临绝巅之上者,得天之尊重,是为天尊,亦为异数。
  • 我是一个超级普通的吸血鬼

    我是一个超级普通的吸血鬼

    在15岁之前,我的生活一切都很日常,但初中毕业的那一天...没错,我变成了吸血鬼,一个超级普通的吸血鬼,在那时,我想尽一切办法想变回人类,可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