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5800000010

第10章 高效能地工作(2)

在工作上,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经理,整天与顾客们打交道,就更应该懂得时间对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告诉你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当你与顾客把事情谈妥后,应该很有礼貌地站起来,与客人握手告别,并诚恳地告诉客人自己很愿意再多谈一会,因为我们的谈话很愉快,可是今天的事情太多,只能另寻机会了。这种委婉的推脱之辞,客人们都会接受也都会理解,而且,对你的诚恳态度也会非常满意。

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的今天,真正干大事的人,他们从来不愿意多耗费一点一滴的宝贵资本——时间。

成功者最可贵的本领之一就是与任何人交往,都简捷迅达。这是一般成功者都具有的通行证。与人接洽生意能以最少时间产生最大效率的人,恐怕没有人与比尔·盖茨相比。为了珍惜时间他招致了许多人的怨恨,其实人人都应该把比尔·盖茨作为这一方面的典范,因为人人都应具有这种珍惜时间的美德。

比尔·盖茨每天上午9点30分准时进入办公室,下午5点回家。有人对比尔·盖茨的资本进行了计算后说,他每分钟的收入是50美元,但比尔·盖茨认为不止这些。所以,除了与生意上有特别关系的人商谈外,他与人谈话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通常,比尔·盖茨总是在一间很大的办公室里,与许多员工一起工作,他不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工作。比尔·盖茨会随时指挥他手下的员工,按照他的计划去行事。如果我们走进他那间大办公室,是很容易见到他的,但如果我们没有重要的事情,他是绝对不会欢迎我们的。

作为一个公司的当家人,比尔·盖茨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来接洽的到底是什么事。当客户对他说话时,一切转弯抹角的方法都会失去效力,他能够立刻判断出客户的真实意图。这种卓越的判断力使比尔·盖茨赢得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接洽,只是想找个人聊聊天,而耗费了工作繁忙的人许多重要的时间。比尔·盖茨对这种人简直是恨之入骨。

立即行动吧,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聊的事情上,要知道挥霍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心猿意马绝不可能换来高效率

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效率得到充分地显示?其实在我十年的军人生涯和后来的工作中,我认为最实用、最重要的方法则是——集中精力、高度投入。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绝不可能换来高效率,就是天才也不行。反之,有效地把精力、时间集中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上,就可以产生能量聚焦效应。

高度专注、高度投入,这是提高效率最简单最有效的秘诀。

从这次突发事故中,我们就是把有效的时间、精力集中到了灭火的行动中,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一天一夜都忙碌地工作着,不知什么是疲倦。要在平时,也许我们根本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是什么给了我们动力呢?那就是高度地投人、高度地专注。

高度地投入、高度地专注,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已经确定的目标上,并且贯穿到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上。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许多人心绪不宁,焦躁不安,干什么事都不能静下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做好手头的工作,结果不是耽误了时间,就是错过了机会,到最后完不成确定的任务,得到两手空空的结果。

这些人之所以常常分心,是因为他们没有牢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当目标被一系列繁杂的琐事遮挡着看不清楚的时候,人往往会产生一种茫然的感觉,反应在行动上便是迟钝和分心。

不能紧紧盯着自己追求的目标工作,也就无法专心致志地做手头上的事,结果便是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事上。要清楚头脑中那些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一些人和事的干扰,使你的思维完全集中到当前的工作状态。

成功人士都认识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麦肯锡公司的斯蓬金先生在从忙碌型经理向高效型经理的转型过程中,为自己制订出一系列长期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且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些明确的长期目标。很快,他就掌控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时间,拓宽了职业发展前景。

法国的著名侦探小说作家乔治·西默农在写作的时候,就把自己完全和外界隔绝开来,不接电话,不见来访的客人,不看报纸,不看来信。正如他所说的,生活得“像一名苦行僧”。

我们之中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绝对地集中注意力。

但如果我们也这样,谁知道我们在工作中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呢?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同时做两件事也是可以的。

但有些人狂热地想获得每一分钟的最大效用,时时都想同时去做几件事情,这样要求就有些过分了。或许这样,你认为你会拥有更多的时间。但好的时间管理是一次只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等这件事做完了,然后再到去做另一件事情。

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

从这次意外事故中,也使我们明白了,如果遇事惊慌失措,毫无头绪,那么你只能是浪费宝贵的时间。美国海军训练体制的优越之处在于,让每一位士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所以一旦发生危机,这些士兵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能做到有条不紊。

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具有想像力的钟表匠,他为了让大家每天可以多得一个小时,制造了一种特别的计时器,每分钟只有57.6秒。这样他从每分钟里挤出了2.4秒,一天下来多了近60分钟。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它总是有的。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使用时间的人,就是不用他的这种计时器,你每天照样可以挤出一个小时,并且受益无穷。

所以,一天“多”一小时,或者说一天有25个小时,这并不是荒诞的说法。只要养成高效工作的好习惯,你也可以驾驭时间:

1.配合自己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据有关专家研究显示,人的正常体温在一天之中的变化可相差达1.65摄氏度之多。体温变化的模式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精神集中程度及心理状态。

按照一般人的习惯,人们的身体状况通常是在早上的八、九点钟和傍晚的中段神志最清楚。下午的时候人会感到越来越想睡,下午两三点钟是工作效率的“低谷”。体温在下午6点钟到8点钟达到高峰之后,很多人会精神减退。

所以,用你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处理困难的事情,或者从事创意思考。工作效率低的时间则用来看报、整理档案、打扫或清理信件。

2.把每天的工作排成二张清单,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如果我们是一个公司的职员,把每天的工作都列成一张工作清单,并按照重要程度用数字给它们排次序。要是事情较多,就把最迫切的列为“甲类”,次要的“乙”类,再次是“丙”类,或者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分类。

3.按轻重缓急分类“处理”

拣出重要的文件,加以分类“处理”(须处理或须交托别人去做的)、“阅读”(一有空就要看文件)以及“存档”(将来可供参考的文件)。把要“处理”的一堆文件放在显眼的地方,其余两堆则放在一旁。只把主要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你就可以避免分心而浪费时间。

4.让办公室的门半掩着或闭门谢客

许多人喜欢说他们办公室的门是永远打开的。然而,如果每个不速之客都接待,我们也许办不成什么事。应该找些委婉的方式保护自己,避免突如其来的干扰浪费我们的时间。公共关系专家列维把他的开门政策稍加变化——让门半掩着。这意义很清楚:他其实不想让你进去。要应付不速之客的另一个办法:告诉对方你事务繁杂,向他道歉,然后请他在你不忙或工作效率较低的时间再来。

5.挂断来电,不受干扰

电话最能帮助我们节省时间,也最能浪费我们的时间。《时间管理新法》一书的作者麦肯齐说,想把长篇大论的来电挂断可以先定个时限,然后用“大致上就是这样了……”之类的话题暗示交谈应该结束了。打电话之前要弄清楚打电话的用意。如果要谈好几件事,就先记下来,然后一一照着谈。忙碌的人会希望我们直截了当。如果不想让自己打出的电话不受欢迎,就要记下我们通常要打电话的对象什么时候最不忙;更好的办法是先约定时间再打重要的电话。

6.不要空等

如果知道等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随身带些阅读的材料。公事包或者文件夹里放些文件、报告、刊物或剪报。

7.注意休息

高效工作并不等于必须每一刻都埋头苦干。工作之际稍作休息,可以帮助我们稍后做得更快更好。中午打个盹可以恢复体力,运动一下也可以让头脑清醒,身体放松。

如果我们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就在时间面前做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一个高效利用时间的人,那么,你的时间就会越挤越多。

遇事马上做

伴随着你的出生,时间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时时刻刻守在你的身边,它不向你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向你支付大把大把的日子。但时间是有个性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

怎样让每一分钟时间都有用呢?下面的事例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比尔·莱瑞是一个爱车的人,他每天驾车经高速公路去上班。而这条高速公路用朋友的话说一点也不“高速”,因为那里经常交通阻塞,简直寸步难移。

同类推荐
  • 品牌伐谋

    品牌伐谋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在品牌建设中的经验感悟,以品牌创建、发展、创新和维护主线,从十个方面详述了品牌战略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本土品牌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 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本书旨在针对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作出系统的专业解读,为所有想要成功的销售员量身打造了这本兼具专业理论与销售实践的实用手册。
  •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本书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宗庆后的创业之路,从他的童年讲起,分析他的成功性格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的;叙述了他在创业之前的沉淀,在漫长岁月中受到了怎样的洗礼,才养成了他不服输、有干劲儿的精神;分析宗庆后在创业之路上的艰辛、策略和领悟,他在茫茫伤害中成功的秘诀,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 小故事妙管理:改变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思想

    小故事妙管理:改变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思想

    本书精选了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并从管理智慧与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与营销管理加以归类整理,以案例或故事的形式阐述了一些基本的管理理念。
  • 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财务部管理制度范本大全》是“企业规范化管理制度范本大全”丛书之一,由“时代光华管理培训研究中心”整体策划完成。由注册会计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鲍新中编著。本书立足中国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简单化、流程化、制度化,对财务部门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管理表格、文案等进行了介绍。本书囊括了几乎所有与企业财务部门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相关管理表格。
热门推荐
  • 释梦成真

    释梦成真

    “士兵你合格了!”盖伦如是说。“天啊,这是真正的虚拟网游!”LOL玩家如是说。“你想学啊,我教你!”星爷如是说。“让梦想照进现实,让世界因我而改变!”李凯阳叫如是说。是的,他做到了,当他异能觉醒的那刻起,地球就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让人不敢想象的新纪元。他是个神奇的男人,一个能进入梦境获得神奇能力的人,一个能汇聚众人意念与梦想构建梦想世界的人,一个亲手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当他进入梦中英雄联盟世界的那刻起,他就知道他的人生改变了。他让LOL玩家们梦想成真。他让心有不甘的重刑犯重获新生。幻想与现实交汇,现实因此而变得多姿多彩。
  • 小产品·大市场

    小产品·大市场

    经营小产品是致富千万条路中的一条捷径。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都少不了小产品,针头线脑、纽扣别针,人们日常生活少不了它;螺钉垫圈、合页插销,社会生产需要它;对小产品,一般的大公司不屑于做;很适合一个人单枪匹马或几个人合伙来做,需要的资金少,风险又不大,船小好调头,随时可以调整经营方向,只要瞄准了市场,抓住了商机,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可以通过经营小产品圆自己的致富梦。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任何事业都是从小开始一步步做到大的。如果你真想拥有一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功事业,就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脚踏实地地从小做起。通过小产品,开拓大市场,赚得大财富,照样可以圆了自己的致富梦。
  • 仙道寻路

    仙道寻路

    仙道!浩浩荡荡的人群踏上登仙之途,有人误入歧途,有人渐行渐远,有人驻足不前…许多年后,入世求道的行走深陷凡尘,悟道,炼心…芸芸众生都是活在世间的寻路人,寻道,寻生,寻仙…
  • 穿越时空嫡女妃重生

    穿越时空嫡女妃重生

    "卧槽,穿越了?"堂堂A大女才子竟然在一场地震后穿越。肩若削成,腰若约素,容貌倾城的她同样因为美貌惹来各种麻烦。而冷酷狂拽的倾王殿下,却是一直默默付出的那个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熹落,你不明白吗?(本文乃文渣所写,敬请吐槽)
  • 终极毁灭

    终极毁灭

    这是2500年后发生在地球上的恐怖故事。变色针索菲拉是蝎子星上的机器人。他来到小小的地球村进行捣乱,使人失踪,将人压缩,又将其克隆后投放各地,使地球人自相残杀,以达到毁灭地球的目的。
  • 盛世荣宠

    盛世荣宠

    父是亲王,母是王妃,大伯是皇帝,舅舅是国公,他们都很疼爱她。阿元一直觉得自己穿了一个人生大赢家,一路无忧无虑(称王称霸)地长到十五岁,赐婚的旨意叫阿元傻眼了!阿元(木然脸):我确实想嫁到你们家,可是为毛娶我的不是你弟?湛某人(微笑拖走):别做梦了,洗洗睡吧。这是王府贵女养成不成反被养成,顺便PK各路好汉的故事~
  • 女配快到男主碗里来

    女配快到男主碗里来

    一场欺骗带来一次悲剧,对爱情不抱有希望。感觉世间无可恋。轻生却转化为一次重生,可老天你在开玩笑吗?一个小数的世界虚无缥缈,还是恶毒女配。重新开始。珍爱生命远离男主女主
  • 新莽两汉传奇

    新莽两汉传奇

    现代社会青年王安穿越到古代,有个厉害的爹爹王莽,如何登基当上皇帝,如何平定各路反贼,如何吊打刘秀、刘演仇人的,最后抱得美人杨素素,创建一个太平盛世的帝国。
  • 武道指南录

    武道指南录

    银河联邦首席大科学家穿越到了异界,并且还随身带着刚刚研制成功的武道指南录智脑。这款智脑号称可以指引任何一个普通人修炼成为武道强者。在这个被仙道、妖道、魔法道、亡灵道、骑士道等等众多神灵主宰争夺的世界,看资质低下的秦风如何凭着智脑的指引,一步一步的将弱势的武道发扬光大,成为独一无二的武道之神。======新书《死神玩具》已经发表,求各位的鼎力支持!
  • 天骄绝世

    天骄绝世

    外号“小金虫”的工科男申昆在一次回老家祭拜先祖之时,竟无意中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异世国度。“啥,我穿越啦?”“额~萝莉有木有?”“咦~御姐也不缺?”“嘿~女王居然也能搞起?”。。。。。。于是乎,“金虫哥”那颗原本冰封的猥琐小心脏又开始扑通扑通地活络起来。。。——————————————————————————————————请您在离开之前,轻轻地将本书放进您的书架一次举手之劳,换来的是作者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