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2900000013

第13章 辩学的建立(4)

就好像看某个东西,只是漫不经心地斜眼一瞥,而不是从正面仔细、认真去看一样,不一定能真正看清。如此看来,思虑是求取知识活动中的一种状态,仅凭思虑、有求知的愿望,不一定能获得知识。孔子曾以切身体会告诫他的学生,“思”固然重要,但仅是冥思苦索也是无益的。他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可见,人获取知识不通过思虑,没有求知的愿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虽有求知的愿望、但没有足够的材料、陷于空想也是不行的。因此,孔子的主张是,要学、思并举。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强调了学、思二者并重,不可偏废的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的认识活动区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与理性认识阶段。后期墨家对此有清醒的区分与论述。

知。接也。

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

“知,接也”的.“知”指的是人的感性认识。它的突出特点或前提是:体现人的认识能力的感官与外物接触才行。故《墨子·经说上》说“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此处“知”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它通过感官与外物接触后而能反映出外物的样子来。比如,人的眼睛看到某个东西后,人能对它的颜色、形状加以描述。由此看来,以“接物”、“过物”为特点的“知”确是感性认识阶段才有的特征,具有直接、具体、形象的特点,因而这是讲的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

人的认识仅处于“知,接也”的感性认识阶段显然是很不够的,认识还要前进。事实如此,墨家的论述也是如此。

忽,明也。

忿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

“恕,明也”中的“恕”,“知”字下面加一个“心”字。这是墨家的一个创造。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遍查辞书、字典,全无此字。对此字的唯一解释就是墨家上述经文。

所谓“恕”就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而形成对事物的清楚、明了的把握与认识,故说“明也”。这种“恕”的取得,是“以其知论物”得到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人的思维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等理性思维活动,达到“其知之也著”的结果,即人获取的知识更加清楚、明白、确切。例如,以眼视某物,不仅获得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椭球状,表面颜色有红、有黄、有绿等,通过理}生思维活动比较、分析,断定这是一个苹果。这样的认识比起仅知颜色、形状,当然可以说看得更确切、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了。显然,“恕”指的是理性认识阶段。因为,它是通过人的认识能力对认识对象的理性思考而达于对该对象的更多的、更深的,因而也是更明确的认识。

需要指出,上述“知,材也”;“虑,求也”;“知,接也”;“恕,明也”四条经文在《墨子》书中是按上述顺序连接排列的。这说明后期墨家在论述认识论问题时,确实是通盘加以考虑的。

更为可贵的是,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后期墨家更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人是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来“接物”、“过物”以形成感性认识的,这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后期墨家强调,许多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仅仅通过五种感官而获得。即使最简单的眼视物、耳听声这样的感性认识过程也不能没有思维器官的参与。后期墨家对此有清楚的、精彩的论述。

闻,耳之聪也。

循所闻而意得见,心之察也。

听,这是正常的人耳的作用。依据所听到的声音而了解说话人的思想,这离不开大脑(心)的辨察作用。平常说的所谓“充耳不闻”,大约就有听者“心不在焉”的情况存在。因为,古人认为“心”是人思考的器官:“心之官则思。”可见,思维器官——大脑的作用对获取知识是何等重要。

后期墨家还进一步指出,感性认识只是进一步获取理性认识的基础或必要条件。例如,他们指出,人们对时间(久)的认识仅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性认识能力的参与。

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

以目见,而目见;以火见,而火不见。唯以五路知,久不当以目见,若以火见。

我们知道,眼视物成为现实,需要多种条件同时具备才行:正常的眼、眼与物的适当距离、一定的光线及正常的思维器官——大脑等。后期墨家指出,人凭五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但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却不是通过五官之一的眼,如果说是通过眼感觉到时间,就好像说火(光线)能看东西一样是不正确的。用眼睛看东西,必须具备足够的光线(火),但眼是视物的器官,而光线(火)不是视物的器官,仅是视物的条件,光线是没有认识能力的。人对于时间观念的把握虽然以感性认识作基础,更重要的是理性认识的参与。

后期墨家在探讨了人的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较为细致地讨论了所得知识的种类。后期墨家对知识种类的认识比墨子更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后期墨家认为,通过人们的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可以依据两个不同标准分为七种。

知:闻、说、亲;名、实、合、为。

传受之,闻也。,方不库(彰),说也。身观焉,亲也。

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

上述经文按知识来源、途径不同,将知识区分为三类:

闻知、说知、亲知。所谓亲知,是通过个人感官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属于直接经验。闻知是通过传授(师长传授、阅读书传)得到的。说知则是以亲知、闻知为前提、为基础,运用理性思维、通过推论得到的知识。关于三者的关系,后期墨家有一大段经文,通过举例加以说明:室外之墙为白色,室内之墙是什么颜色却不知道,但有人告诉我们,室内之墙与室外之墙颜色相同。据此,我们虽然未进屋去看,却可以必然得出:室内之墙也是白色。

上述例子中,“室外之墙为白色”是亲眼所见(身观焉)的“亲知”;“室内之墙与室外之墙颜色相同”是听来(传受之)的“闻知”;“室内之墙也是白色”则是推论(方不彰)得来的“说知”。

除了闻知、亲知、说知的知识种类外,后期墨家还依据知识内容与深浅程度的不同,将知识分为:名知、实知、合知、为知。

“名知”是通过名词、概念得来的知识。例如,某人听说我国有一种奇异的动物叫“麋鹿”又叫“四不像”。这种知识即为“名知”。“实知”是通过接触某个认识对象所得到的知识。例如,有人见到一种奇异的动物,头上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但不知它的名字叫什么。这种知识即为“实知”。“合知”是指既知某对象之名,也知道该对象之实的知识。某人见到某个动物,立即脱口而出:这是“四不像”,学名叫“麋鹿”。这就是“名实耦”的“合知”。“耦”字本义指两个人一起耕地。此处指名实相符。“为知”,墨家定义是“志行”。“志”指个人的思想、意志、打算。《经上》有:“勇,志之所以敢也。”意为:勇敢是个人思想意志敢作敢为的表现。“行”即行为、行动。“志行”即指个人思想意志具体付诸实施即实践。这是“为知”。

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为着某种目的,把自己的某个思想加以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就是“为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成员,大多是直接参与各种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者。他们从事制革、制陶、筑城、木工、耕作等。他们特别重视“为知”,从实践中证明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真理性。

由以上对墨家知识种类的分析,我们认为所谓实知就是经验认识;名知是理论上的认识;而合知恰是理论与经验认识的结合。由此看来,将理论认识(书本之知)与经验认识结合的“合知”,无论从认识的内容还是认识的程度上都比名知、实知为多、为高。联系到西方哲学史上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争论,墨家关于名知、实知、合知的认识理论,既克服了经验论认为感性认识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的片面性,也摒弃了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偏颇。墨家强调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并重,强调二者结合,既知其名又知其实,二者相符的合知才是更高层次上的真正的知识。

后期墨家到此并未止步。他们更提出了“为知”的概念。为知,如前所述,是把人们的理论知识付诸实施的实践活动并取得预期效果的知识。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为知”才是最高层次的知识。强调实践是墨家一贯的思想,是墨家认识论的一个突出之点。墨子授徒,学有三科:“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既包括学也包括行。墨子“好学而博”,也常教导学生好好学习。但学与行二者比较,墨子更注重行。《墨子·修身》中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行为学之本。实践才是学习的根本与目的。后期墨家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光辉思想。

知其所不知,说在以名取。

杂所知与所不知而问之,则必曰:“是所知也,是所不知也。”取、去俱能之,是两知之也。

真正的知识要知道、了解自己所不了解、不知道的。

原因在于能否把理论认识付诸实践。比如,畜圈中有马鹿、驼鹿、麋鹿等动物,现在让你把麋鹿挑出来。你必须能指出:这头或这些头动物是麋鹿;(“是所知也”)那头或那些头动物不是麋鹿。(“是所不知也”)选取或淘汰二者都能做到,这种知识就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之知的“两知之”。如果一个人仅有名知,只知麋鹿之名,不知麋鹿之实,显然是不完全的知识。他必须在名知的基础上取、去得当,即选取合乎名知的,排除不合乎名知的,这才是完全的知识。从认识到实践这一认识上的飞跃,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应是更重要的一种飞跃。

后期墨家以自己的认识论为武器,在名辩思潮中驳斥了许多认识论上的谬论。

《庄子·天下》记有辩者提出来与惠施辩论的二十一个命题。其中有“火不热”一条。这个命题的核心是:火能使我热,火本身是不热的。也就是说热的是认识的主体——人,热不是客体——火的性质。照此思路下去,事物的性质变成了人体的感觉,使人想起“存在即被感知”的唯心主义哲学命题。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这与墨家的反映论的认识论,显然是矛盾的。后期墨家给以反驳。

火热,说在纯。

谓火热也,非以火之热我有。若视日。

火是热的,原因是,纯粹的、真正的火自身都是热的。

当我们说火是热的,并非是因为感觉到了才说它是热的。

比如太阳,阳光照到你身上,你感觉到热烘烘。没有照到你身上,它仍然是热烘烘的。太阳本身是热的,它的热并不是因为我感觉到的缘故。

此外,后期墨家还批评了“学之无益”即学习没有用处、“言尽悖”即一切言论都是错误的等错误认识,详见第六章“类似悖论的辞”。

综上所述,后期墨家认识论从它的唯物的立场出发,承认并主张人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既包括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及其功用,也包括人的理性思维器官——“心”即大脑的机能。人类以自己的认识能力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这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后期墨家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是分为阶段的:以“接物”、“过物”为特征的感性认识阶段;以“论物”为特征的理性认识阶段。前者为认识的低级或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人的认识能力与客观对象相接触,达到对客观对象外貌特征的描摹,掌握其外部联系。感性认识阶段具有直接、具体、形象等特征。后者,即理性认识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人的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认识能力的“论物”即分析、判断等理『生活动,达到对事物的清楚、明了而深刻的把握与认识。这一阶段的认识具有间接、抽象、本质的特征。

后期墨家的认识论系统,感性、理性认识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整个认识过程中,人的认识能力通过“接物”、“过物”、“论物”获取知识。人获取的知识从来源上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从内容与程度上区分为“名知”、“实知”、“合知”、“为知”。后期墨家特别重视“为知”。它是人的思想意志有目的行为的体现。

强调实践之知即“为知”的重要性,表明人是认识的主体,是认识者、实践者,而认识对象是客体。实践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后期墨家认识论对认识主体作用的强调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后期墨家认识论还突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作用。理性认识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们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推论出新的知识,这正是墨家创立的辩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后期墨家而不是别的学派创立了辩学,不是偶然的。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建筑设计漫谈

    课外雅致生活-建筑设计漫谈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世界美术经典(下)

    世界美术经典(下)

    这是一部囊括艺术种类齐全、文字通俗生动、内容详略得当、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的艺术史读物,相信能引领读者畅游于人类艺术历史的浩瀚海洋中,帮助人们实现卓越的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向往的以“*程度的精神满足来度过自己一生”的美好愿望。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本书分为仲尼梦尊帖、自叙贴、送梨贴跋、前后赤壁赋、草书诗贴、醉翁亭记、难得糊涂等七部分,内容包括:欧阳询书房夜话写神帖、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境界、苏轼两次作《前后赤壁赋》等。
热门推荐
  • 花神传

    花神传

    善时佛陀,恶时修罗。纯真如孩童,狡诈胜奸雄。爱是烈焰焚身,恨是万丈地狱。他人问道跳五行,他却尽在水火中。他人求仙弃情欲,他却紧握情缘反仙道。统领冥界,契约花界。掀起六界腥风血雨的五行少年到底为何如此?爱拯救了世界,还是毁灭了世界?
  • 至尊之路之无上天梯

    至尊之路之无上天梯

    吴邪是一个山村少年,因缘际会之下,他闯入了另一个神奇世界。这里有会飞天遁地,挥手间山崩地裂,江河倒卷的仙人;有口吐人言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有凡间难得一见的妖魔鬼怪,魍魉魅魑。这是个以武为尊的世界,也是个等级制度异常森严的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且看这个穷山村出来的普通少年如何一路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一步一步登上那神圣的天梯,成为至高无上的一代至尊。
  • 嫣然一笑:颜柠不断爱上你

    嫣然一笑:颜柠不断爱上你

    :那样的爱,情深不寿。那样的人,不会再有…………自从遇到何颜风后,安柠檬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变了,…………当最心爱的女人,在自己面前要死去的时候,何颜风恨不得死那个是自己,这一辈子,当他们的时间剩下二十分钟的时候,他该如何去拯救他最爱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究极龙骑士的旅行

    究极龙骑士的旅行

    一个死胖子,因为某些原因变成了游戏王上的究极龙骑士。本来胖子很高兴,可是为毛混沌战士-开辟的使者-是女的!长得和琪莎拉一样!法克神!代表党国鄙视你!
  • 初中and高中

    初中and高中

    本书讲述了“我”和他初中and高中的故事。
  • 武林世家振兴

    武林世家振兴

    此书故事情节曲折传统的,但闯荡江湖过程是逗比搞笑的。古今往来,江湖的纷争从没有平息过,有人以为脱离名利尘网就可以逍遥四方,其实更加能逃避的乃是个“情”字,有多少英雄好汉都冲冠一怒为红颜。一位身怀绝技的少年带着四位姑娘智闯江湖,振兴武林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故事绝对没有你们看那么简单,请进去再喷,谢谢!
  • 易烊千玺之晚来的我爱你

    易烊千玺之晚来的我爱你

    一个名叫安紫萱的女孩来到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上学,却阴差阳错的遇见了他的偶像易烊千玺,而易烊千玺和她有血缘关系?他们最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青春梦幻季之那年那天那个秋

    青春梦幻季之那年那天那个秋

    谁的青春没有过热血,谁又不曾期望过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你无法改变世界,但你可以试着改变自己。青春是一场美好的梦幻。如梦如幻,重要的不是它会发生什么,而是你能创造什么。珍惜眼前人,莫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已是为时晚矣。
  • 山水千重

    山水千重

    生在南宋末年的花溪自哥哥花云松死后便一直处在悲恸中无法自拔,而更让她伤心的是竟然是自己的爱人南山间接地害死了哥哥花云松。花溪为复仇远赴蒙古,在那当卧底,之后又遇到蒙古的十王子,为之情动,而最后得知真相的她又几乎崩溃。如果我们不是这乱世之中的人便好了。最后他们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点开书来探寻吧,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