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1000000008

第8章 从"喜鹊登枝"到"金光大道"的人生历程及其创作 (8)

"就凭咱们顶着一脑袋高粱花的泥腿子,如今在八、九百口子人里边说啥算啥,走区上县平趟,先头那个社会,做梦你也梦不着,不好好干对得起共产党呀?老四,你这句话可没说到我的心里去。我早看出这步棋,不论你是贫农、中农,都得走社会主义,只有走社会主义才是奔铁饭碗,活的才有味!"

在浩然的文本中,我们看见了各种语言,果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既有民间俗语"骑驴的不知道赶脚的苦",又有农民口语"顶着一脑袋高粱花的泥腿子",也有"只有走社会主义才是奔铁饭碗"这样的意识形态化政治话语,三种不同路数的语言奇妙融合在一个文本中,既满足大众文学趣味,又符合国家意识形态。浩然创造出了不同于"五四"知识分子传统的语言方式,进一步推动了文学语言本土化。

在1962-1967年的第二个阶段,浩然迎来了文学生涯的高峰期,第一部长篇小说《艳阳天》紧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主流文艺创作方法,塑造出第一个完全符合党政需求的工农兵阶级英雄形象萧长春,并运用本土化语言,有机融合了国家意识形态与民间表达。浩然此阶段的成就来自于对文艺政策的准确领悟,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三)1967-1976年 (1)

1966年,对于中国是一段狂乱记忆的开始。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众多文学艺术者被迫停止文学创作,从生活到创作,甚至生命都受到严重威胁。浩然在这风雨飘摇的日子里,对比鲜明地成为为数不多保持创作并成为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创作与"文化大革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依然保持高度一致。

值得讲述的是,在这段文学创作期间,浩然的创作演变就是一部微缩的文学史,从十七年到"文化大革命"文学,从主流文学由极"左"政治发展成"阴谋文学"的过程中,浩然的创作是一个重要过渡,《金光大道》既是浩然个人文学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由十七年文学转向"文化大革命"文学的转折性代表作。浩然创作成为重要转折点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既有代表性,又有独特性。他的创作具备两种文学形态自然过渡的特征,所以有代表性;他能成为这个转折点上的代表性人物,原因在于他能准确把握主流文艺政策的走向,并且比之前更激进,这就是其独特性。《金光大道》的创作正式开启了"文化大革命"文学"三突出"、"主题先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等创作手段的运用。最早把农村阶级斗争引入长篇小说创作的大概是浩然,最早成功使用"三突出"、塑造无产阶级典型英雄形象样本的还是浩然,这些"最早"、"最成功"、"独特"、"转折性"都来自于浩然对党的文艺政策的准确入微的贴合把握。

"文化大革命"文学一开始就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要求作家根据典型化原则,在实际生活基础上集中概括,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事实上,"文化大革命"文学中的典型化原则,已远离典型最初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的概念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典型就是要求文学创作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不作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制,而必须对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能动反映,目的是用创造出的各种人物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那么,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要求无产阶级文学根据实际生活塑造艺术典型,又要避免直接表现真人真事呢?从根本上讲,要求避免真人真事,是由于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有局限性,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就可以从许许多多工农兵英雄人物的身上进行典型概括,塑造出符合历史期待、高大丰满、光彩照人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典型化原则,重要的不在于塑造典型本身,而是为了达到教育人民的目的,树立典型形象,是为了改造现实人民。由十七年文学向"文化大革命"文学演变的过程中,文艺政策愈加党政化、扭曲化。

主流文艺政策的阐释者利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进一步阐释发挥,认为"毛主席的上述教导,科学地、深刻地阐明了革命文艺的典型化原则,论证了文艺创作同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概括了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和规律,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精髓,是把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任务的理论基础",认为塑造比真人真事更突出革命意义的英雄形象即是革命典型化原则的精髓。

随着"文化大革命"政治局势的激进化演变,70年代的文学创作由强调"塑造无产阶级典型英雄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任务,其内涵迅速升级为"努力塑造与走资派斗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开始了十七年文学向"文化大革命"文学的转变。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浩然的《金光大道》以准确的政策把握能力,快速地对现实政治生活中多重复杂的阶级斗争路线作出反应,不但成功塑造了无产阶级英雄典型高大泉,还在作品中体现了党内走资派与革命势力的斗争,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从单纯反映党外阶级斗争路线"深入"到党内阶级斗争,准确贴合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政策的要求。

1975年,浩然在《学习典型化原则札记》一文中提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但是,社会中的-切现象不一定都能变成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典型化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我觉得,一个写作者对这个问题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又确信不疑地加以坚持,是能不能写出革命文艺作品的根本条件。"毋庸置疑,浩然在这一点上做到了"深刻"、"准确"的理解。他说:"在毛主席的伟大思想指引下,我在写《艳阳天》时候,对这个问题开始觉悟;经过党内第九次和第十次路线斗争,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还有无情的事实教育,在动笔写《金光大道》的时候,我的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那么,浩然的进一步领悟和提高在创作中指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我们来看浩然自述他对政策理解的"提高":"在写《艳阳天》的阶段,我的注意力只在基层,或者说较多地看到下边问题的严重性。

对上边,尤其高一层领导,只注意到党外的右派,没有多考虑地富反坏右在党内的代理人。这种状况,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得到改变。所以从写《艳阳天》的时候认识到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在写《金光大道》时候,我进一步认识到'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这种认识的发展,写第二部的阶段,比写第一部的阶段又有所加深。"说到底,浩然对"这个问题的觉悟和提高"都是围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路线"不断加强创作的。

从浩然自述可以明确看到《金光大道》追随政治时局变化而变,紧扣党内走资派斗争路线构设故事情节,首先创造了芳草地这个包含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典型环境,在典型环境里展开两条路线错综复杂的矛盾,既表现贫下中农同地富农的矛盾,以高大泉为代表的贫苦农民与被打倒仍不死心的地主歪嘴子、漏划富农分子冯少怀之间的斗争,又展开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表现高大泉和走资派干部张金发之间的斗争。

对小说中后一条路线斗争的情节设计,浩然是有充分现实"依据"的,"写第一部的时候,从我们党内揪出了一个窃取一部分权力的叛徒、内奸刘少奇,这个事实,在写《艳阳天》的时候没有,我对毛主席指出的我们的主要敌人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极重要的理论理解不深,没有想过我们党中央还隐藏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这是我的思想和认识的局限性。对照毛主席的指示,我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理解了在我们党内有一条跟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相对立的修正主义路线,它代表着被打倒的"地富反坏右"的利益。我认识到,我们的文艺作品,必须努力地表现两条路线的斗争,才能本质地反映时代,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除了围绕两条互为表里、倡导现实的政治路线设计小说情节外,如何具体展示斗争路线,还需要切实的人物形象塑造来实现。

为此,作者塑造了代表党性、坚决执行革命路线的无产阶级先进战士高大泉的形象,进一步成熟地运用"三突出"手法,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为此,浩然改进了《艳阳天》创作中对文艺政策贴合还不够准确之处。《艳阳天》对反面人物马之悦描写过多,其心智和谋略甚至高出萧长春,这显然不符合三突出要求,改进后的《金光大道》极力突显正面贫下中农力量,在人民革命力量面前,反动势力歪嘴子和冯少怀显得十分弱小,张金发也不过是一个摇摆可怜的胆小人物,尤其突出了高大泉的形象。所以,我们在《金光大道》里看到高大泉比萧长春更"成熟",在阶级觉悟、政治水平、斗争方式上,高大泉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萧长春仍需党组织的指引,身边还有不少有丰富人生经验的老一代贫农出点子,而高大泉似乎天生就是革命领袖的料子,一切困难在他面前迎刃而解,在发家竞赛、秦富告状、邓九宽闹退社等斗争事件中,高大泉都表现出优秀果断的政治事务处理能力,事事独当一面,成为芳草地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失的一位英雄领袖,真正成为贫下中农的"主心骨",更加明确地突出英雄人物中唯一的典型形象。

由十七年文学过渡到"文化大革命"极"左"文学,浩然的《金光大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性代表作。"文化大革命"中,浩然反复研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怎样把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据他自述,他认真地、有计划地学习了样板剧本,同时把介绍样板戏创作经验的文章归纳为若干专题,一个一个地进行研究,站在无产阶级专政立场上,深入研究怎样在一切人物中突出塑造好英雄人物、怎样写矛盾冲突等等。直到晚年,浩然口述的自传里仍颇自豪地提到:"'文化大革命'中把高大泉作为写作样板,让大家都这么写,说实话,我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我。这个路是我蹚出来的。"这种准确研究主流文艺政策"精髓"的创作能耐,虽然成功得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青睐,却推着作家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创作上越走越远,70年代的《百花川》、《西沙儿女》就是证明。这是两部失去艺术性,延续政治话语教条式书写的小说,它们的出现使浩然小说几乎走向"阴谋文学"的边缘,加速导致了"文化大革命"后浩然毁誉参半的命运。

(三)1967-1976年 (2)

不管怎样,从浩然初登文坛领悟到创作的"奥秘",到写作《艳阳天》到达文学生涯高峰,再到进一步深入主流文艺政策"精髓",创作出《金光大道》,成为"文化大革命""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浩然,他与众作家的不同在于,准确贴合主流文艺政策。这一点同时造就他成为50到70年代中国文学基本形态变迁的最佳样本,成为每个文学转折点上记载历史的记忆,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史样本。我想,造就浩然独特性更隐蔽的原因,是他"准贴"主流文艺政策的个案文本无形中明确演绎了毛泽东对新中国文学的构设。从延安文艺时期开始,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文学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认识和构想,但由于知识分子骨子里的不羁和时代自我政权的不稳固性,在策略上无法"一刀切"地对待文艺问题,而是循序渐进,一步步迂回地实施着他对中国新文艺的构想。

比如,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初步完成,到1943年正式发表,再到1953年确定其文艺地位的唯一性,三个《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版本之间的延宕,就是毛泽东迂回实施文艺计划的一个典型例子。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口号的提出、稳固,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事实上,知识分子在经历延安审干、抢救、整风运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批评运动后,大大"收敛"了文人的自由行,无论何种创作心态的文艺人,经过一宗接一宗的文学事件后,大部分逐渐收归到党政领导的文艺体制下,然而,文人的意气与天真总会时不时流露出来,并与毛泽东的文艺理想形成冲突,部分知识分子借文章隐喻性地发表对文学真挚的看法。而浩然在这个复杂、庞大的文艺政治背景下,果断、准确地独尊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政策,丝毫不走"弯路"地成功占据文坛一角,天生的政治敏感在特殊时代成就了他的"与众不同"。

三、"钩心斗角"与"集体精神"的交锋

同类推荐
  • 红楼是本政治书

    红楼是本政治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躲在贾府后花园里的哥哥妹妹们又岂能例外。在《红楼梦》风花雪月的背后,是残酷惊险的暗战与权争。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现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里面的斗争,我们随时都在经历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改革者是英雄的化身!《红楼梦》里的贾探春.在荣国府领导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布拉格之春”式的改革,却只能落得一个远嫁的结局。尽管探春是虚构的人物,但类似的场景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商鞅的改革为秦国奠定了称霸天下的基础,自己却身受车裂的酷刑;王安石的变法受到司马光等保守派的阻挠,近千年来毁誉参半;领导真正“布拉格之春”的杜布切克在苏联的干涉下黯然下台。
  • 别样人间

    别样人间

    过去,家乡人说听戏,不说看戏。那时不象现在的舞台,有灯光、布景许多讲究。戏台上就是两把椅子一张桌,简单得很。而且上万人听戏,好大一片,哪看得清?只远远地见舞台上人影乱晃。便只能借助耳朵了。本书适合青少年阅读。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郁达夫讲中国绵绣河山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郁达夫讲中国绵绣河山

    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恣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本书收录了郁达夫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游记作品,有《北平的四季》《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杭州的八月》《还乡后记》,可以了解到郁达夫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色。
  • 在心墙上种一朵百合花

    在心墙上种一朵百合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在心墙上种一朵百合花》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德国孔夫子的中国日志

    德国孔夫子的中国日志

    本书是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在青岛一战时期的战时日记,记录了一位战地牧师对战争的直观感受和战争对青岛的破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侵华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妈咪,我们又回来了耶,不知道爹地知不知道耶?”一个小萌娃奶声奶气说道。只见一个高挑的女子接话:“宝贝,你怎么这样呢?你可是妈咪亲亲苦苦拉扯大的,怎么能关心那个不负责责任的渣渣呢?”
  • 余生无我

    余生无我

    她们,因为命运的捉弄走到了一起,一步一步走踏了复仇之路;而他们,默默的在身后支持着她们,守护着她们……她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一个个阴谋也随之浮现…………
  • 在记忆里的青春

    在记忆里的青春

    每一个女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禁地这个禁地的名字叫初恋有的人因为初恋找到更好的爱情。有的人却因为初恋放弃了爱情。爱情究竟是什么样的?
  • 六系召唤师,娘子别跑

    六系召唤师,娘子别跑

    双重人格的风落,不小心穿越了!主人格的极品,副人格的无情,使凤落在古代活的风生水起。每个人都会有的过错,谁都躲藏不过。结局绝对想不到.........剧情大调整,你们准备好了吗?
  • 银河星辰缀漫天

    银河星辰缀漫天

    陈辰第一次见到林小星的时候,林小星乖巧懂事又可爱的不行。林小星第一次见到陈辰的时候,陈辰帅气绅士又温柔的不行。但是呢,自从上初中开始,林小星才发现,这位哥哥……简直就是个大恶魔。“林小星,书包!”“林小星,我的早餐呢?”“林小星,谁准你帮我收情书了?”“林小星,谁准你穿这么短的裙子?!”“林小星,谁准你扎那么丑的辫子!简直丢尽我的脸!”渐渐的,林小星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直到有一天……“林小星!”少年咬牙切齿地叫着她的名字,手里是一张捏皱的粉红色信封,“你竟敢给别的男生写情书?”林小星傻了,因为这个恶魔般的哥哥把她按在墙壁上给亲了,而且还霸道地在她耳边宣誓着主权,“林小星,你只可以是我的,懂?”
  • 太子她美色动人

    太子她美色动人

    前世的萧锦焯被挚爱一剑刺穿了身体,醒来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仇人进天牢,从今往后修身养性,一心一意争那皇位。手撕政敌、拉帮结派、敛财养兵……她造的一手好势。只是,某位小太监不知为何堵她的路、蹲她房梁。“给本宫滚出去!”“打呼磨牙说梦话,太子睡觉果然异于常人。”后来,他成为了她在黑夜前行的一盏灯、一把刀,时时指引、步步守护,直到将她送上那无人可及的高位。“这秀丽山河、满天星辰,你只管说一句想要,我便通通搬来给你。而我,只要你。”这是一个假太子和一个假太监之间谈情说爱顺便夺取江山的故事。
  • 流年尽醉少年白

    流年尽醉少年白

    从那次开始,便不再记事,似乎是个谜,看见了他似乎是似有似无,缥缈的,灭门丧失的,改变的,都是个未知数……
  •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节约水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途径。
  • 遇见爱所以爱

    遇见爱所以爱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让他对她一见钟情,他们相爱,但去未在一起。一个巧合的代嫁,让他们再次相见,可他却性情大变,她又该如何......
  • 返乡仙

    返乡仙

    返乡仙,返乡人,返乡非仙也非人......当整个世界都因为那些古老存在的返乡所引发的剧变而动荡不已的时候,楚叶则满眼血红的盯着眼前变幻莫测的九色池子。他在追梦!一个成为欧皇的梦!一个看到九色光芒闪亮的梦!“一色垃圾!二色没用!三色鸡肋!四色还不如不抽!”“五色保底!六色不亏!七色小赚!八色就该继续抽!”“九色!九色!九色!老子这次倾家荡产我一定......”“噫!好!我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