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0400000005

第5章 那一场风华雪月的饭局

饭局潜规则第四条:

吃出乐趣,吃出文化,吃出生活之美。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却又不容易实现的目标,可局面总得有人去打破,而饭局文化就是在这方面努力。饭局文化源远流长,饭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美食,更在于丰富的“大生活”。

吃在中国

国人好吃,连外国朋友一提起东方饮食,都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连呼:good、good、very good。面粉、大米是国人的基本食粮,一碗普通的面粉,也不需要别的或者更多的佐料,只要来点水,经过中国人的一双手,就可以变成形状各异、花色奇特、味道鲜美的食品来,就拿西北人来说,一碗普通的面粉,就可以做出面条、馒头、面包、糊汤、饺子、馄饨、包子等等来,而面条又可以分为扯面、削筋、麻什、拉面等等。

吃的文化意义不仅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已与一个民族的兴衰、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精神结合在一起。

同样,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不用这里查资料,那里做调查,只要看看那里人碗里吃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吃在古人那里,起初可能只满足一种食欲、口福,这从祖先造这个字的结构就不难看出来,你看那“吃”字,一个“口”字加一个“乞”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但吃在现代,早超出了其原有的意义,而与民族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是吗?

中秋节的月饼好吃吗?不见得,看其味道和其它糕点没什么区别,这时的月饼,其象征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它代表了人们的一种思亲之情,中秋佳节倍思亲嘛。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饺子并不稀罕,平常天天都能吃到,按理说,大年初一,那么高贵的日子,只吃饺子有点可惜,但这一传统一直保持至今,平民也罢,国家主席也罢,很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也在于那仅仅成了一种象征意义,代表了团圆。

吃从碗中、口中走出来,走向社会,像水、像雾,无孔不钻,它已深深地渗透在我们社会的各个肌体之中。

求人办事,咋办?最常规的做法就是请去搓一顿。小的请老的、下级请上级、男的请女的,想升官,请吃!想发财,请吃!罚款了,请吃!打人了,请吃!……吃成了走后门的一种代名词。华灯初上,灯红酒绿,酒店、宾馆、包厢等等,无不见人吃吃吃。这时的吃,已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带有社会意义性质的东西。

交朋友,吃!谈生意,吃!恋爱,也吃!

吃了面粉,吃米粉;吃了猪肉,吃狗肉;狗肉腻了,吃飞禽;飞禽吃了,海里找;海里吃了,地里挖;猴子、狗熊甚至大熊猫,没有不敢吃的,国人在这方面的胡吃,也反映了国人环保意识的淡薄。

毛泽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贪污是大大的不该。吃不产生直接的社会价值,所以,有人总将其与浪费联系在一起,把浪费定为犯罪。现代经济证明,只有浪费才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而将吃与浪费联系在一起这种观点,与商品经济是背道而驰的,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有一句话叫做:“吃的多、拉的多、上到地里打的多。”意思吃的越多,拉的粪便越多,粪便是一种有机肥料,上到地里打的庄稼也就越多,此比喻虽然有点俗,但却确实符合商品经济规律。商品经济,究其本质,也就是消费经济,没有消费,哪有需求。

吃,大吃,海吃,也有其积极意义

中国的“吃”文化,也是饮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种各样的中国餐馆开遍全球,而中国的很多事情,特别是生意上的事情,往往都离不开在饭桌上交往的这一程序。

参与中国人的宴请,本身就是一种双重享受,既享用美食,又感受中国文化。同时,饮食文化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所以,对于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必不可少的饭桌上的文化,不可不查,不可不重视。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发扬光大,深入人心。早在三千多年前,皇亲贵族就把煮饮食的鼎,作为国之重器,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在两千年前,被中国尊为圣人的孔子,就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境界。

一些文人雅士也推波助澜,创造了许多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诗文,使中国的饮食文化不断地演进,并放下身段亲自下厨,产生了如“东坡肉”,“宫保鸡丁”等历史名菜,到了清朝,还出现了号称皇家盛宴的“满汉全席”等等。足以说明中国饮食文化历史的悠久。

在现今的中国,虽然历经各种磨难,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饮食文化的传承。就是在今天,能够参加国庆招待宴会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不仅仅是享用一次美食,而且是一种政治荣誉,也是政治地位的象征和宣示。能够得到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宴请,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所以,在中国,吃饭并非单纯的解决肚子的空虚,往往具有吃饭以外各种意义的文化内涵。

在吃的内容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于是出现了食材之外的各种选择,有“吃环境”者,即看重用餐地方。于是餐厅的装潢豪华气派自不在话下,各种风格满足爱好需求。有金碧辉煌者、典雅幽静者、古朴怀旧者、歌陪舞伴者……五花八门,尽其所能来投其所好。而饭后休闲的棋牌茶园必不可少,其他配套设施更是琳琅满目,如洗足按摩,美容减肥等。

饮食文化的推波助澜者,往往是那些名正言顺的公费吃喝者,用四川话“吃欺头”(占便宜)来形容最为恰当,这是古已有之的遗风继承者。说穿了,“吃欺头”者自己不掏腰包,有饭局,有酒喝,百般铺张。当然也有不得不被动“吃欺头”者,即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那些朋友。

在当下,虽然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但是,这些本质上的蹭饭者往往是理直气壮,对“吃欺头”大家都心照不宣。有时候明明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也要在宴饮之后才完成最后的程序。这些有的是出于礼仪,为了表达一种敬意,让客人领略当地的饮食文化。当然也有为了达到饭桌上解决难题的目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设计最有吸引力的吃喝方案,最终在饭桌上完成任务。

对优秀饮食文化的最大贡献者,并非那些食欲的享受者,也非那些利用酒肉朋友达到商业目的者。往往是纯粹的友情聚会者,即“吃气氛”者,只要是好朋友相聚,哪怕吃的是粗茶淡饭,心情都是愉悦的,这就是所谓软环境的重要性。大家只要觉得趣味相投,召之即来,饭桌上天南海北的聊天、交流,不由人不开怀畅饮,酒醉饭饱之后畅所欲言,更是令人心旷神怡。著名的《兰亭序》是在一次朋友相聚宴饮之后即兴抒怀的精妙文字,这是一次最高境界的酒会和笔会,也是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写照。在当下,如果朋友相聚,茶酒畅叙之后,能够激发创新意识,解决各种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也就可以说得上是物超所值了,也算得上是对饮食文化的推陈出新了。

如果每次宴饮之后都有杰作产生,那就是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了;或者能够为宴饮者解决一些问题,也是最现实的目的,也是所有的饮食文化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充足理由。当然,宴饮之后附带产生的贪污腐败、醉驾交通事故等次生灾害是副作用。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未免泥沙俱下。现今的中国,经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那些落后的、非科学的饮食文化必然被淘汰。但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饮食文化的这一支脉,一定会得到光大发扬。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需,更要达到交流沟通、消除障碍、解决问题的目的。饮食一定要有饮食以外的文化信息,这就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中国人似乎特别在乎吃,因此似乎特别喜欢饭局,所以只要有饭局,许多人都是欣欣然而往的。有个笑话,要赴饭局前,最好从早上开始就把肚子饿空,这样就算不枉赴饭局了。因为有许多饭局其实是不白吃的,自己常常是非常不情愿的出了人情的,所以也算是堤内损失堤外补,不然还是会心痛很长时间的——虽然现在这样的人大约不多了。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我们看到的却是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

饭局,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实质内涵丰富。

一、饭局历史学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莫过于两千余年前的那场“鸿门宴”,但觥筹交错背后暗藏的玄机、杀机却未必是中国饭局传统的常态。同样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另外一段,却写出了中国饭局的原汁原味。孟尝君广招宾客,对于那些投奔自己而来的侠士,无论贵贱都与自己吃一样的馔品。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所谓请客吃饭,从一开始吃的就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战国四君子,门下笼络了食客三千,每日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饭局开张——中国最早的圈子文化,就这样诞生在夜夜笙歌不绝的饭局之中。

关于饭局的历史谱系和传承,具体时间似乎很难实考。但有史可鉴的是,饭局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再往深处考究,你又会发现,原来中国人以前也像西方人一般,是玩分餐制的。那时候,饭局的流行程度肯定没有今天这般热闹。饭局的巅峰,大概是在清朝,因为有千叟宴,又有满汉全席。那种浩荡与气派,想来才是饭局的梦之队。

考古学家王仁湘在《往古的滋味》一书里说,中国人的分餐制,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年代,它经过了不少于三千年的发展过程。而分餐制的诞生大体在唐代,说是大体在唐代,是因为当时分餐制尚未真正普及流行,其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王仁湘又说,“到宋代以后,真正的分餐——即具有现代意义的分餐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宋代的分餐,由当时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

在分餐制时代,就不会有真正饭局潮流。由此可见,饭局的历史感并没有我们想象般悠久。

二、饭局政治学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说的就是当权者治国,就像一个星级大厨,将各种食物配料融和烹调,从而达到政通人和的佳境。

宋太祖赵匡胤有个典故叫“杯酒释兵权”,是饭局政治的经典教材。宋太祖在公元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叫他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从而以饭局为契机,轻松解除了重臣的兵权。

饭局里觥筹交错之间,其实骨子里所蕴含的意思,却是求人办事,升官发财……先是请客吃饭,然后才是送礼走后门。这中间是有很多政治交往的技巧或官场厚黑学在里面,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无间的开始,通常水酒一杯,就是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在小品或相声段子里,经常有领导干部“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之类的嘲讽,赵本山在《牛大叔“提干”》里干脆要在饭局里假扮一个陪酒厂长,因此民间出现因陪酒而亡、申报因公牺牲的闹剧并不奇怪。没办法,在饭局里如鱼得水的人通常都是官场上混得比较如意之辈。

研究中西文化的易中天教授,对于饭局里的政治性,似乎颇有见地。他在《闲话中国人》一书里对政治即吃饭有着详细的解释,“政治既然即吃饭,则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易中天还举了一个实例:“这也是有例的。比如赵国的老将廉颇,为了表示自己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便在赵王的使者面前,一口气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因此辛弃疾才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

三、饭局社会学

北京的文艺中年老六,曾经在网上开了一个秘密讨论版,美其名曰“饭局通知”,论坛里汇聚着一帮真名实姓的吃主儿,其核心宗旨就是为现实中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提供一个相互招呼吃饭喝酒的平台。

网络名侃王小山在他的博客里经常放一些模糊的手机图片,都是新认识的饭局动物。而徐静蕾的博客隔三岔五也会拿饭局中人说事。《吃的后现代》一书作者廖炳惠在封面列出“吃友”数名,包括李欧梵、李欧塔、也斯、史书美……

香港大食客蔡澜先生,在“吃的讲义”里说,吃的文化,是交朋友最好的武器,你和宁波人谈起蟮糊、黄泥螺、臭冬瓜,他们大为兴奋;你和海外的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档最好吃。钱钟书老先生则说“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在今天我们讨论中国人的饭局文化,首先想到的是东方式生活圆桌一张,围着一圈吃主儿或食客,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段子飘飘;一边打情骂俏,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谈公道私,一边生意拍板……这种景象有点像是现代版的《韩熙载夜宴图》。

饭局也分等级,更是气味相同者的聚集之所,有点像是今日的CLUB俱乐部,有玩MSN的,就有玩筛子喝酒的;有玩高尔夫的,也有乒乓的。所以你在网上看到专门有人将饭局分成退休、离休、失业、农民、打工者、致富农民、一家两制、公务员、官僚、公款等数个阶层就无需感到意外。

四、饭局文化学

在《礼记·礼运》里有这么一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说的就是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金庸武侠小说出了菜谱,《红楼梦》也出了菜谱,几时能将袁枚《随园诗话》里隐藏的食谱也发掘出来?李安在发迹好莱坞之前,拍过两部电影《饮食男女》《喜宴》,与周星驰《食神》所不同的是,李安的着眼点是以中国人色香味俱全的食谱,表达传统美食文化下的情感、家庭和伦理关系。

孔老夫子早就警示我们,“食色性也。”旧时说法是无酒不成宴,今日传说是无美不成局。一个完美的饭局,就像是一场好的派对,必须要以美女为中心。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真正的美食佳肴都集中在秦楼楚馆,这是上海食客小宝说的:旧中国的妓院,是很好的公关广场,来的客人大都是知识分子。那时候的知识分子,除了关心国家大事,就是呼朋引类找妓女谈恋爱(根据林语堂先生的讲法)。旧社会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连保龄球都没有,进了妓院,只有吃饭喝酒。因此,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整治出一桌好菜,是娼门拉客留客的基本手段。

凡此种种,说的是饭局里的中国人,在饮食之道里,寻找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饭局,算不算是一种文化

西方人不大有饭局这个概念,在他们的文化里,吃饭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补充热量而已,以至于很多欧美人士中午不过是几个桔子、一只香蕉打发肠胃,美国最精致的菜也只是加上种种配料的熬豆子而已。

而中国人,凡社交,不论是公交、私交还是公私兼交,都是交必设饭局,似乎不设饭局就不像个样,甚至什么事也做不了。

中国式饭局,似乎有着华丽的外表,却藏着一个个风华雪月的故事。

于是有人说,饭局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流行的名称就叫“饭局文化”。也有人慨叹说,饭局已经超越了饭局本身的小伎俩,成为你是否成功或者出人头地、八面玲珑的“必杀计”了。

饭局文化可以说是中国特色,以饭局拉进关系,以酒水来促进感情,以吃喝来办事,无论是求人还是向上级靠拢,这绝对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比其他的行贿如送礼、玩乐更让人能够接受,更是平常无奇的一种方式。

哥俩好没事也能整两口,关系铁一点的,有事没事也来个不醉不归。就算不喝个一醉方休,也得借着酒来表达情感,无酒不成席,无饭不成事。

所谓的饭局文化其实也是世俗文化对“三十六计”的一种另类诠释抑或演绎吧。把一切或大或小的事情全部搬到饭桌子上去讨论,去处置,去周旋,饭局已经演化为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饭局啥事也办不成或者很难办,摆上一桌,喝上几杯,也许就能万事大吉。

中国的饭局文化狡计之处在于:吃饭,不在于吃,而在于排场;与客人的关系深浅,决定了酒席档次的高低。

其实,饭局文化还包括更多,如请客文化、点菜文化、段子文化、陪酒文化、买单文化、局后局文化……但是无论哪一个,都多多少少跟谋略沾点边。

当然,也有些人认为,把饭局说成文化多少有些牵强附会,充其量饭局只是食文化和交际文化的一种非主流的实现手段,连食文化和交际文化中的分支文化都谈不上,距离文化这个领域还很遥远。

饭局,能不能算一种文化?那就见仁见智了。

但看看某某一周的行程日记,饭局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了。

6月6日Mon。

工作很焦虑,金融危机下没有太多CFO愿意接受采访。我自甘堕落,上了一天淘宝。晚上,请张行长吃饭,谈得还算融洽吧,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6月7日Tues。

柳飘同学婚宴,晚上与高中同学小聚燕山宾馆。席间,我们的话题比较分散,但八卦的主旋律还是很明确的。

6月8日Wed。

为了上午能火速去地铁口送完资料再火速回办公室,我骑上了俺那可爱的折叠车,结果大风把我冻得以为自己回到了东北。

6月9日Thurs。

推迟了和张行长的饭局。晚上与语旋同学小聚金华城。先吃的“一帆风顺”,后去“昨日重现”喝了点东西。席间,我们的话题基本围绕女人是否能嫁鸡随鸡来进行。

6月10日Fri。

上午起大早去学车,下午,前往苏州桥的锦江之星酒店参加一个听起来很无聊实际上确实非常无聊的新闻发布会。

晚上前往著名的希尔顿饭店参加两个老朋友的生日会,并与著名的演员某某相见恨晚……朋友事后声称“这一岁老得太高调了”,并在今天反省“喝酒以后都注意点,宁伤感情,不伤身体,昨天都太彪悍了。蛋糕以后要好好吃,别玩互相抹的游戏了,太浪费。而且每次都让饭店的服务生看得心惊胆战的。”

6月11日Sat。

以为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天了,下午接到电话领导说要开总结餐会,还得临时准备一下近段时间的工作总结。还好餐会后领导表示满意,好险,过关!

6月12日Sun。

上午起大早去那遥远的琶洲会展中心参加奢侈的凯迪拉克的全新家族风貌,继今年2月的车展,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会展中心,没有四月的雨,也没有浪漫的伞;下午饿着肚子回国贸与临产的朋友,小聚一茶一坐,等吃上我这一天的第一顿饭时已经下午4点了,而后随其前往财富中心参观。

一周下来,七天只有一天没有饭局。朋友,客户,领导……你可以拒绝吗?当然,这是一种无奈,还是一种享受,完全就取决于你的心态了。

只是不知道从何时起,饭局,几乎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的议程了。

饭局趣闻

吃饭局的最高境界

1.排空肚子,最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2.只吃贵的,不吃对的。

3.水少喝,不喝最好!要喝,等到吃到尾声再喝,而且不要喝廉价饮料,要喝就喝咖啡,再苦再甜都没关系!有人结尾时可以连喝三杯,一朋友可以连喝六杯,这才叫实力!当然他当晚睡觉就没闭过眼!

4.六亲不认。抢菜时,千万不要分散注意力,不要看见熟人就打招呼。要装作看不见!要知道,晚一秒,虾子就没了啊!而且,就算是熟人,也会跟你抢底!

5.肥的、油腻的,少吃,尤其是叉烧之类的,很容易饱。不过,用于润滑肠子加速排泄,可以考虑,但要谨慎。

6.熟悉地形。记住,贝啊,虾子啊,螃蟹啊,都放什么地方,要熟记于胸,直奔目标。

7.要慢慢吃,吃累了,聊个天,抽个烟,不一会儿,又饿了。

8.中途多去厕所,及时排泄,腾出空间。

9.选择餐友很重要,男的,要能吃;女的,要能拿!反正食量小,脸皮薄的,千万别带他去,肯定影响你的食欲。

10.天下无敌的——健胃消食片!(绝不是广告!)

饭局名言

每个饭局都需要一个焦点人物,但是焦点太多就会变焦虑,你把郭德纲、韩寒、陈凯歌、宋祖德、李宇春搁在一张桌上,饭就没法吃了。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讲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作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学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这本书就像一部入门级的国学大辞典,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每一个问题压缩在数百字之中,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读者可以更轻松、更快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对整个国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更从中撷取精华,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完美呈现。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热门推荐
  • 符域

    符域

    当无数界域交汇在一处,便形成了一个广阔、浩瀚的世界。在这个以符为主的世界,究竟谁能主宰这方天地。符为大道,符为主宰。
  • 我真的不想当创世神啊

    我真的不想当创世神啊

    这是一个书与笔的世界。这是一个不完善的世界,这更是一个危险的时代!蓝云礼本是一个追求平淡生活的普通人,却被上一任创世神强行赋予了创世神的位置责任与力量。虽不想接受,但却无法更改,而世界则是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为平定混乱,蓝云礼勉强接受了这个力量。而在蓝云礼为恢复和平之时却发现了,世界是如此的阴暗,是如此的不公平,是如此的不完美。这个吃人的世界让蓝云礼真正的愤怒了,他真正的接受了创世神的身份,为的只是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欢迎加群:417268296
  • 竹马是个大坏蛋

    竹马是个大坏蛋

    萧然然有即使做了坏事也能让人生气不起来的特技—撒娇卖萌没有她不会的,直到她告诉陆圣轩:我不喜欢你了。他生气了,一句话都不说,生气中的陆圣轩听到:我爱上你了怎么办?才笑道:“你才爱上我吗?能怎么办,只能我娶你了!”男主是个醋坛子,女主是个傻白甜他情人节出生,她光棍节出生俩人儿的生活甜甜蜜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喜欢你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喜欢你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一个简简单单的女孩,有着自己的梦想,想把青春的爱情故事给所以人看,让那些青春逝去的人再一次体会青春爱情的滋味(跟喜欢的人在一起一辈子是很幸福的呢????)
  • 我的今天故事

    我的今天故事

    今天起床之后的感想,今天起床之后的感想,今天起床之后的感想,今天起床之后的感想,
  • 矜染言曦

    矜染言曦

    每逢乱世即出,盛世归隐,只因某人放弃了尊严不要,也想守得百姓安宁
  • 此竹马有毒

    此竹马有毒

    苏颖前世是个自卑的人,活到40岁,活的简直失败透顶,她常常想如果人生能重来,她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也许上苍也听见了她的祈祷吧,她居然重生了,她一定要扭转自己的悲惨人生,那顺便.......也救救某个人吧!“能不能离我远点啊喂!”某个人白眼一翻“不行!!!救了我就要负责到底!”
  • 腹黑总裁:时光让我遇见你

    腹黑总裁:时光让我遇见你

    三年前,她悲痛欲绝,独自去往异国他乡。三年后,她蜕变回来,遇到那个用一生去爱自己的他。人前他高冷贵气,在她面前腹黑无比。人前她淡然处事,在他面前总是最真的自己。原来有时候错过,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 前尘忆

    前尘忆

    如梦如幻,似真似假,蝶梦庄周亦或是庄周梦蝶;前尘忆今世梦,或是前尘为世,今世为忆,终待梦醒皆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