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请示的结尾用语,基本上可以说都采用的是“重后”。这里所说的“重后”,是指一句话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一个为“虚”,一个为“实”,而且“虚意”位前,“实意”在后。比如,“是否可行,请批示”“妥否,请批示”,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的本意是这样的:“我们的意见、要求是可以(可行、可办)还是不可以(不可行、不可办),请上级给以批示、核定。”实意则大不然。我们试想,假若请示内容是可行亦不可行的,是能办又不能办的,那作者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向上级请示的。从实际工作来看,凡是要行文请示的事情,一般都是作者认为该办的、可行的,但由于职权所限等原因,不能不进行请示。由此可见,“妥否,请批示”“是否可行,请批示”中所希望“批”的是“妥”而不是“否”,是“是”而不是“否”,批“妥”、批“是”,才是作者的实意,前半句中的“否”只是一种“虚意”,是作者本身所不愿看到的。对请示的结尾采用重后修辞,不仅使文字精炼,而且体现了作者的肯定性要求与对待工作的严肃性。
提前也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即由“将”字结构组成的第二宾语提前句式,称为“提前”修辞方法。
在批转性、转发性通知以及充当“文件头”的报告、通知的开头起笔处,常采用这种句式。比如,“现将市委《关于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发给你们,请认真办理。”(这是一份转发性通知)“现将我局《2004年工作计划》送上,请审示。”(这是一份文件头)
以上两个例句都是经过修辞处理的宾提句式,即“将”字结构的第二宾语提前。假若我们不作修辞,按照它的同义内容应写作成:“现在发给你们市委《关于加强信息工作的通知》,请认真办理。”“现送上我局《2004年工作计划》,请审示。”
相比之下,使我们看到前者语言刚劲有力,因为它运用“将”字把第二宾语(文种)前置,而后者就显得语言相对平淡。实际它们在字数上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宾语前置,可见,在公文句式上用不用修辞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268.写作法规性文件,为什么特别强调
不要“雾里看花”与“水中望月”?
【解答】写作法规性文件,内容要合理、切实、全面、具体。所谓“合理”是指正确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是指符合客观现实情况;“全面”是指凡牵扯到的问题都要有所说明,万万不可出现缝隙;“具体”是指规定的范围、尺度要具体,处理的界限要明确,特别是在“办法”的写作中更应如此。
法规性文件的用语极其严格,“基本”“原则”“总的”“大概”“可能”“约”“差不多”“两三种”“过半年”“左右”“力争”“几乎”“尽力”“较大”等弹性语言不可使用,要字字清清楚楚、句句掷地有声,特别是那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似的摇摇摆摆、模模糊糊的语言,“像雨像雾又像风”似的歧义语,绝对不能写进法规性文件。
269.什么是“因果倒置”的结构形态?
【解答】因果倒置是专题性工作总结极其普遍的一种结构形态。它将经验、体会置于重心部位。通常是在开头部分先讲这一专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这就是“果”,随后分条列项地表述这一成果取得的原因,也就是经验、体会,这是“因”,先“果”后“因”,形成“因果倒置”。对待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常是置于结尾,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属于表态性的。
270.什么是“专用书信”的表述方法?
【解答】夹叙夹议是书写商洽信、祝贺信、慰问信、感谢信、公开信等内容复杂一些的专用书信的常用方法。在这些专用书信中,只写事而不谈看法,往往使阅者只知其一,不明其二;只发议论,不叙事实,又会使阅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夹叙夹议方法的运用上,有的开头叙事,结尾发议;也有的开头说明看法、认识、观点,然后叙事,最后再总括议说;还有的是边叙事边发议。
271.公文开头有哪些常见的病误?
【解答】开头是一篇公文的“眉目”和“眼睛”,能够起到揭示行文的主旨、统揽全篇的重要作用。撰写公文的开头,一定要遵循特定的规律,不可随意而为。当前,在公文开头部分的写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开篇离题
讲话稿及指挥性文件,一般在开头部分都要起句立意,点明主题,否则,即是偏离主题。例如,有一篇中心是动员兴办第三产业的讲话稿,开头不是首先交代中央最近下发了关于兴办第三产业的决定,说明这一决定发布的重大意义,表明贯彻中央这一决定的积极态度,却用了很多文字先去解释什么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讲国际上对第三产业的几种不同理解,论述第三产业和第一、二产业的内在关系,等等。作为写学术论文,这样处置开头尚有一定道理,而作为传递策令的公文来讲,却大大偏离了主题。
(2)引据不当
陈述性及指挥性文件,通常要在开头部分交代制文的依据,这个“依据”可以是上级的要求,也可以是公务活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引述上级要求应注意做到明确,避免含糊;引述实际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做到简明概述,避免冗长累赘。如果不是这样,即属引据不当。例如,某镇政府所发的一份《关于严禁私搭乱盖的通告》,开头本应先引用政府有关城镇私搭乱盖的通知精神,同时,指出当前本镇存在的私搭乱盖、妨碍市容的问题。而这份通告却不是这样,开头只是一句十分笼统的话:“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及当前我镇市容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私搭乱盖特作如下要求……”显得过于含混。正确的写法应当是:“根据县政府《关于大力整顿城镇市容的通知》精神及我镇少数住户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任意占用土地,私圈院墙,乱盖房屋的情况,特对私搭乱盖现象作如下规定……”
(3)态度不明
批转、转发、印发性通知及批示、转述式通报,在开头处首要的是对被承转的文件表明态度,如果不是这样即属“态度不明”。例如,××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的一份《关于加强新年、春节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开头部分本应这样写:“市政府同意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新年、春节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中所提的各项意见,现将此件转发给你们。”而这份文件的开头却是这样写的:“现将市公安局上报的《关于加强新年、春节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这种写法显得态度不够明确。
(4)事物不清
陈述性文件,如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的开头,不仅需要交代事物的量,而且要明确阐述事物的质,否则,即是“事物不清”。例如,某农场的一份全年工作总结的开头:“全年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如生产稻谷9700万斤,小麦1.4亿斤,折合人民币××万元,渔、林、牧等副业创收××万元,其中渔业……林业……牧业……”这种写法,由于只是孤立地讲今年的生产数量,而不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且又缺少总的提法,使人看不清事物的质。
(5)情况繁杂
工作报告、总结的开头,通常要用非常简明的语句概述一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切忌情况复杂、数字详列。例如,某市纺织品采购供应站的一份全年工作总结的开头,在叙述了全站一年来商品销售额、利润大幅度增加的基本情况后,又罗列了近百种商品的增加量及下属一些分站的商品销售额、利润增加额,显得很繁杂,使人不得要领。这些具体的东西,总结中不是不要,而是应当它们作为论据分别写进总结的经验、体会之中,或者列表附后,这样一目了然,不必和总的基本情况糅在一起置于首端。
(6)平淡无力
综合反映情况的通报、简报,在开头处应对下面所要反映的情况作概括的交代,以唤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一看开头即可把握情况的主线,否则,即是“平淡无力”。例如,有一份反映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不断引起重大火灾的情况通报,开头处本应这样写:“从春节前夕开始到农历初三,由于燃放鞭炮在我市引起火灾事故41起,其中重大火灾9起,造成7人死亡,21人受伤,经济损失达760万元,具体情况是……”而这份通报却是这样写的:“现把春节除夕以来因燃放鞭炮不断引起火灾事故的情况通报如下……”显得平淡无力。
(7)缘由欠当
批示、批复的开头部分通常以引述来文作为缘由,对缘由的引述要求做到明确具体,防止歧义出现,否则,即是“缘由欠当”。例如,××省民政厅给××市民政局的一份批复,开头在引述缘由时,本应注明来文时间、发文字号或文件标题,而它却只写作“你局来文悉”,过于简单,容易在工作中造成误会。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你局于×月×日报来的《关于××的请示》收悉”或“你局于×月×日××民发〔2006〕×号报来的请示悉。”
(8)立论有误
文件开头作者所表明的主张、观点与上级的要求相悖或与下面的实际情况不符,属于开篇立论上有错误。例如,某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制发的《关于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宜评聘高级技术职称的通知》的开头说:“……鉴于目前我市高职指标十分紧张,对一些虽确有真才实学,并作出突出贡献,但不具备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这次‘微调’中暂不宜办理申报‘高职’手续。”这一立论与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所明确的“对虽不具备规定学历,但确有真才实学,作出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评聘相应的技术职务”的提法是背道而驰的。
272.公文结尾有哪些常见的病误?
【解答】结尾也是公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讲,它是对全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从形式上讲,它是行文的收束。与开头一样,公文的结尾也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但在当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在结尾的写法上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要求失当
即指文件结尾所提要求不合体。例如,在“请示”的后面写有:“上述意见可否,请从速批示”;在报告的后面写有:“妥否,请批示”,等等,都属失当。前者要求上级“从速”,有欠尊恭;后者要求“批示”,与“报告”文种的性质不合体。某面粉厂写给上级的一份请示后面写道:“……关于我厂消防栓压力不足,需拨款进行修缮一事,我厂已三次上报请示,均杳无回音。希望这次请示不要再石沉大海,否则,一旦造成不良后果,我厂将无法承担其责任。请给予批示。”这是一个对上级使用的威胁性的结尾,实属欠妥。
(2)结论过分拔高
指文件结尾对前述事物进行概括时言过其实。如某县一份批评在城市街头滥用汉字的通报,先是列举了这样一些事实:一些街头服务行业,把厕所的厕字写成“则”,将大厦的厦字写成“夏”,还把鸭蛋、补胎、冷饮写成“甲蛋”“补肽”“令饮”等,接着讲了这样一段话:“……以上这种滥用、生造字的恶劣行径,不只是几个街而是全县许多街头都存在,它反映了我们一些单位工作人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严肃性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是对祖国汉字的一种亵渎行为。”这段话与所列举的事实对照起来,觉得有些过重,特别是“恶劣行径”“亵渎行为”的讲法有所欠佳。滥用汉字当然是不对的,但如何认识它的错误性质,用什么语调,都要讲究分寸。
(3)语言累赘
这是指文件结尾写得不简明,拖泥带水,给人一种累赘的感觉。例如,××电子公司写给上级机电管理局的一份《关于上半年生产情况的报告》,结尾本可写为“以上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请指示”,而它却写成:“以上是我公司上半年的生产情况,包括所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上述报告市局如认为有不妥当的地方,望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更好地完成下半年的生产任务。”
273.公文表述有哪些常见的病误?
【解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不对体
这是指公文的用语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要求。公文语体以实用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语体风格是平实、简明、庄重。如果用语不符合上述要求,即属“语不对体”。比如,写某一位领导同志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时,有这样的文字:“渤海湾的每座钻井台上都留记着他的脚印”;写某一位模范人物的高尚品格时,有这样的语句:“他的风格之高,高过喜马拉雅山;他的精神之美,美过富春江”;在叙述某一干部的基本状况时,这样写道:“王×,他的媳妇名叫李×英,他有一个小子、一个闺女……”等,均属语不对体。前两点均属文艺用语,显得不平实;后一点,则是使用了一些口语,又欠庄重。
(2)叙述事实滥用文学语言
公文的叙述用语要十分精确,与所叙述的对象的实际情况保持严格一致,因此,文学艺术用语不可使用,否则,即属滥用文学语言。比如,一份反映公路上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简报,在谈到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时写道:“……大客车翻下公路边的大沟内,如坠万丈深渊……车内乘客鬼哭狼嚎,滚做一团。”这里的“如坠万丈深渊”、“鬼哭狼嚎”等均属文学用语,放在公文中显得有失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