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13600000019

第19章 心的顿悟(3)

当然,纽曼的这种性格让他受尽苦头。《纽曼的一生》一书给人的主要印象,是他一直在饱受苦难,虽然偶尔也会有迟来的成功。在他皈依罗马教会与出版《辩解文》这段时间里,读者能感受到,因为他想要为教会所做的工作大都无疾而终,心情极为低落,觉得生无可恋,越发沉湎于自我懒惰的忧郁之中,无法自拔。但是,阳光最终还是洒在他的身上,而这段苦闷日子发酵出来的忧思是极具价值的。而他在这本书的描写也清晰地表明了这点。因为,过往在圣公会时期相当循规蹈矩与结实的文风,蜕变成充满忧伤、无助与郁结的文字,他憔悴的脸上透出无奈,疑病症与失望之情镌刻出深深的皱纹一目了然。读者能感知纽曼在悲伤的时日里,如何思考自己的健康,如何惧怕中风瘫痪,在死亡的阴影下忐忑不安的心境。当他觉得自己声望日隆与受人尊敬后,所有这些不安的苦恼都一扫而空,这种对比煞是有趣。

《纽曼的一生》一书描写了许多忧郁的情景,最让人内心隐隐作痛的,当属他在1865年拜访吉普尔遇见蒲西时让人伤感的情景。纽曼很想去见吉普尔,但他又一点也不想见到蒲西。但出于某种误解,他还是去了。而蒲西可能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这是他们在过去20年里第一次见面。当纽曼来到门前时,吉普尔正站在门廊前。他们甚至都认不出对方了,纽曼竟然还要拿出自己的名片!让吉普尔恼火的是,蒲西此刻正待在房里,要吉普尔离开,不要打扰他为会议做准备。纽曼进到屋里,发现蒲西正在伏案学习,不禁想着躲避,正如他之前脑海所一直想象的。看到蒲西,他感到很震惊,内心充满了悲伤的苦楚。蒲西双眼盯着他,这让他浑身到不舒服。蒲西完全是出于社交应有的礼仪,“俯尊”地说了几句话。他们聊了一下子,之后三人一起就餐。纽曼后来说,回想当年,三人都是莫逆之交。但在20年后的聚会上,因为“没有了共同追寻的事业,无法把酒言欢,言无不尽,而只能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惹恼对方”,每每念及此,纽曼的心就很痛苦。纽曼后来回忆说,吉普尔当时很高兴,虽然他是一个聋子,说话断断续续,思维迟钝。他接着补充说,吉普尔在一旁自我怜悯,言谈中都只有自己,但却对蒲西不予理睬。

在我看来,这场聚会就是一个悲剧。之后,他们三人就再也没有见面了。虽然后来吉普尔写信给纽曼说:“当一切繁华喧嚣逝去之时,我们三人何时再聚呢?”

这的确让人感到忧郁。当年无话不谈、互为兄弟的三人,追求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重振英国教会的辉煌而不懈努力。纽曼说,当涉及各自的信仰时,吉普尔与蒲西几乎在每个方面上都极为一致,只是在是否皈依罗马教会权威这一问题上产生分歧。往日的友情、共同的信念经不起猜疑与敌对,他们三人最终分道扬镳。读者不禁觉得,这个过程中必然有某些悲剧因素在作梗。若是往日友情的光芒能再度照耀,轻抚在那个难以弥补的伤口上,若他们能像往时那般散步、微笑或是哭泣,这更显基督教的宽容与人性,远胜于现在的互相疑忌。读者会这样反问,倘若宣扬兄弟友爱般的《福音书》无法将这三位信者的心聚拢在一起,那么,《福音书》必然是被他们莫名地误解了。我们的主确实预见了基督教的分支。但世人觉得,当祂谈到要融化敌意、不分彼此时,祂必定是指正统与异端之间的冲突,而非一位狂热的基督信徒与虔诚的基督信徒之间的不和。

这些内容的记述给这本书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这暴露了教派主义,过分强调了分歧,涉及同一种信仰但遭遇不同解读时所滋生的仇恨,继而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等内容。当前的体系、教条乃至教会不断发展,给人这样一种感觉:这种发展产生的影响,只能让基督教的分支陷入更深敌对的泥潭之中,越发远离耶稣基督宏大的目标与设定。很多人都在以信仰之名,行党派斗角、政治倾轧之实,这些人变得更加顽固与自以为是。《福音书》里被尘封的简朴与仁爱似乎难以再生。想到这里,读者就会与纽曼产生共鸣,因为从他流露出的情感要更为长久,超脱于所有的争执与扯淡的争论。而纽曼的心无时无刻不被物质主义、世俗主义以及苟且的教会政治所羁绊,终其一生不得志。每每念及此,不禁掩卷,慨叹一声。

他,只是一个世界公民已出版的罗伯特·布朗宁①传记,虽然作者颇费心思,内容描述细致,但仍无法将布朗宁一生最为神秘的部分揭示出来。事实上,即使布朗宁成名之后,他似乎仍是一个难以吸引别人注意的人。在世人眼中,他的言论或是对人生的看法都似乎没什么显眼或有趣的成分。布朗宁有一种能力,能以看似极为寻常的方式将平凡的事情隐含掉。他说话声音洪亮,充满男人气概,给人乐观、合群、简朴与直率的印象。他从不纠结于自己的悲伤,没有琐碎的虚荣与怨恨。他是一个充满理智、心智健全与讲道理的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他的话语或私人信件充满着深邃的情感,让人沉醉,给人幽默的感觉或是让人获得某种洞察力,抑或他私下所说的话,虽然没有被记录或是描写出来,但也应该差不多吧。但我却发现,他的信件是极为无趣的,里面充斥着唠叨之语,显得冗长,有些段落很粗,甚至不很流畅。

①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环与书》。他采用客观描写和心理分析方法,独树一帜,为后世很多人仿效。

我仍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在早餐会上遇见他的情景。当时,他与西德尼·科尔文爵士在三一学院,那好像还是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情了。当时,我是布朗宁忠实的读者,疯狂地崇拜着他。事实上,我是剑桥大学新成立的布朗宁协会的秘书。我满怀敬畏与期待接受了他们的邀请。我沿着阶梯登上炮塔楼,走到了西德尼爵士的房间,这一过程的心情是难以言述的。我记得,当时的聚会好像只限于本科生,人数在8到10人之间。然后,一个身材不高但很结实的人走进来,灰白的头发,呈波浪状,胡须与八字须刮的很短,脸色红润,神采奕奕。他向在场每个人问好,自信沉着地与我们握手。他跟我说了一些与家父有关的事情,因为家父曾不止一次成为他的座上宾。接着,我们就坐下来吃早餐了。我仍记得,主人很有技巧地将谈话转移到一般文学性的话题。但是,眼前这位诗人没有口若悬河,他显得幽默、简朴与自然。他坐在那里,不会给人高高在上不可接近的感觉。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势必要说一些风趣或是富有深意的话,但他也绝非羞涩或是有所顾忌。他只是很享受谈话的过程,一如所有知识渊博、通情达理的人喜欢谈笑风生。但我们在场所有的人都期待着他能够说一些“震耳发聩”的话!我记得,他散发出一种异域的味道,似乎他曾担任过外交官,见过很多大场面。但他的简朴性情,举止优雅,却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其中没有一丝扣人心弦或是冲动的成分。他不会给人才华肆意挥洒或有所保留的感觉,而是让人觉得性情温和,有点中产阶级小资的感觉。他为人睿智、幽默,不关心自己是否成为别人注目的对象。在布朗宁的传记《人生》这本书中曾记载着在他受到一些英国北部一些大学领导与学生的热情欢迎时,他所说的一段话。有人问他对自己所获得的掌声与尊敬作何感想时,他说这些都是自己一辈子所期待的。这句话似乎与他日常的生活态度不相吻合。他早年似乎并不怎么关心自己的声名,不因籍籍无名黯然落寞,不因崭露头角沾沾自喜。在他的《环与书》一书出版后,一些批评家的确让他感到有些恼怒,创作曾一度因此而阻滞。通常而言,无论是好听或难听的批评,他都能心平气和、面不改色地对待。

当然,读者必然为因布朗宁身上流露的简朴性情而替他感到庆幸,因为诸如华兹华斯与丁尼生这样的大诗人都不能幸免于自我意识的虚荣。但若是有人将丁尼生与布朗宁相比较的话,无疑,前者在仪表或是言谈举止所展现的庄重与优雅,会让他身边的朋友或同辈人产生敬畏的尊敬与顺从感,使他成为所处时代富有名望与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

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布朗宁拿起笔创作诗歌的时候,人们对他的印象就完全被颠覆了。撇去其中一些天马行空的写作技巧与让人疑惑的形式主义,读者仍能从他的诗歌中感觉到他大脑与心灵中让人叹为观止的能量。他的诗歌中微妙与寓意式的思想如洪水到处涌流。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诗歌对人类心灵至深处极为细腻的描绘,语言是那么的优美,目标是那么的专注,描述方式又是那么具有大师风范。到底他是如何感知、洞察、安排、挑选素材乃至最后的下笔成文,这一切都让人难以想象。布朗宁的诗歌流露出深沉的怜悯情感,他细如发丝的直觉,内容涉及面如此之广,让人难以匹敌。沉思其中,越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能够感受人类最甜美、最私密与最细腻的情感的每一个休止符。在他笔下,一花,一抹夕阳,一颗星星似乎都染上了极为柔和的美感与精致。布朗宁还能将高贵的情感激昂起来,如隆隆战鼓,吹响号角一般,发出让心灵喜悦的悠扬乐音。在布朗宁神乎其神的文字所营造的美感,让读者心绪激扬,深深沉醉于充满希望与欢乐之中,不知东西。

人生于我有何焉?

吾之所见皆烈火,

吾之所听皆乐音,

福至心灵身舒畅。

这样的诗句如银铃萦绕耳畔,让人颇有一种突然被告知欢喜消息时不知所措的感觉。当得知布朗宁能如此深邃与磐实地洞悉人生,从混沌的迷雾中挖掘珍宝,然后一路艰苦跋涉,忠实地将这些珍宝呈现出来的时候,对他过往的一切看法,都将彻底改变。

但是,布朗宁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善意以及被人视为“虚伪”的简朴性情,只不过说明了他不爱冒险,缺乏愚侠的气概罢了。人们曾说他是一个能享受最简单生活的人。散步,谈话,聚餐,倾听音乐这些正常有序的活动,让他根本没有时间或心思让自己激动的机会。同时,他似乎也不需要远方的希望或是承诺来支撑或是慰藉自己。所以,人们不禁怀疑,布朗宁这些美妙的情感发端于何处,或是他到底从哪些人生阅历中获得如此精妙而又繁杂的感悟?但是,他似乎只是对人生采取了普通人的理智态度,正如常人高度重视普通的集会与习俗。而一旦回到诗歌创作上,他的思想瞬间化为美妙的音符,沉睡的心灵一下子充满了生气,激情万丈,美感丛生,瑰丽的想象四处游荡。若能更深了解他的话,有可能捕捉到他内心的呼唤与轻声絮语间所隐藏的巨大秘密。当人们越了解他平常的举止与生活习惯,这种秘密似乎就隐藏越深。人们可以感知他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享受智趣的美妙。但在与其才华相当、天赋禀异的诗人当中,虽然他诗才横溢,文笔优美,但几乎无法留下半句格言,这是极为罕见的。布朗宁似乎能安然稳妥地将这两种生活区别开来:表面上与人谈笑风生,八卦连连,举止从容,内心实则是炽热的熔炉,情感与兴奋在熔炉中肆意汹涌,难以抑制。他似乎没有沉醉于遥远的梦境或是难以言喻的浪漫,更别说远处渺茫不可知的境域中。他所专注的,是生活本身的情景、声音以及感觉。这些都在他生动描述的不同种类与对难以类别的事物的作品中得到证实。因此,人们再也不能如过往那样将他单纯视为一位充满乐观主义情怀的诗人。布朗宁他时常被一些智力平平、富有美德的人视为预言家,因为这些人无法更深地洞察生活,无法解开人生的谜团。他们就会认为布朗宁诗歌的主旨就是歌颂美好的时日就在眼前,幸福的日子即将到来。诚然,布朗宁诗歌中的乐观主义无疑超脱于环境的局囿,有种人定胜天的感觉。他曾对一位抱怨生活中缺乏具有简朴性情与希望的人说,生活对他而言并非如此。实际上,他对生活与人生饱含热情,根本不会让任何灾难使自己麻木抑或感到悲伤。因为他总是觉得,人生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很多话要去说的。除了乐观主义之外,布朗宁身上还有许多内涵。他并不是随遇而安,碌碌无为,而是勇于出击,成就斐然。他作出勇敢的选择绝非不受生活的限制,而是要超脱于生活。

但我却发现,很难将这两块棱角不同的方块拼凑在一起。也许,在其他读者眼中,事实不是这样的吧。在我看来,布朗宁的诗歌流露出的刺眼的光芒,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极少展现出来。他似乎又不像一个紧守自己灵感秘密的人,而更像一个小有成就的人,只是怀着普通人的兴趣与寻常的观点。之后,当我们翻开他的诗歌,眼前仿佛闪过一阵光芒,耳旁雷声隆隆,与此同时,我们能窥视到他某种可爱,感受超脱尘世的美丽,拓展了原先狭隘的视野。在这些思绪里,我的眼前浮现出布朗宁魁梧的身影,他缄默不语,为人随和率真,口袋里的钱叮当作响,并不希求别人艳羡的目光或是与人进行亲密的接触,而只是想成为这个世界上一位普通随和的公民罢了。

诗人的意义

长途旅行前的几天,我在一家书店买了一册济慈①的诗歌集,一口气读完。世上还有比这更为出色的文学“演出”吗?济慈在长时间饱受疾病的困扰,只活到26岁,但却创造出如此不朽纯美的诗歌。这绝对是一个极为独特罕见的现象!

同类推荐
  • 八廓街:55个男“背包客”的内心独白

    八廓街:55个男“背包客”的内心独白

    本书选取了55个从内地来西藏旅游的男“背包客”,以内心独白和访谈对话的形式,生动、客观、真实地描述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扰,如何在西藏这片圣洁之地感悟生命、感悟人生,从而打开心结,完成自我超越、获取新生。
  •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集,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收录了六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分为“无边光景四时新”“随心随喜去生活”“寂寞是一种清福”“骨子里的幽默”“故人从未走远”“大发议论”六大章节,完整收录《猫》、《济南的冬天》等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朗读者》节目上朗诵的名篇《宗月大师》等。本书或描写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或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及家庭生活情趣,或抒发对师友的悼念及内心情感,或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及作品,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42天,共歼敌43万余人,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名家眼中的金瓶梅

    名家眼中的金瓶梅

    新版的《名家眼中的金瓶梅》保留了原书中的精华,尤其强调“名家”的概念,以突出本书的经典意义和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书中收录的经典文章大都年代久远,现在的读者查找起来颇感不易,汇集成册之后也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一种方便。除了“名家”之外,我们选文的另一个标准之“实用”,也就是说,所选的文章应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而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分析和解读,这是为了有助于更多的读者借助这些资料,发现“自己眼中”的《金瓶梅》。书中适当增加的若干较新文字就是本着这种原则选人的。至于随文插入的那些图片,虽然不无追随时尚的嫌疑,但相信对于读者阅读本书、以至研究《金瓶梅》还是不无益处的,这也是我们推出“图文经典”这套丛书的初衷。
热门推荐
  • 岁月入骨

    岁月入骨

    她,是大一新生;他,是大四学长,在一次桃花林的邂逅,让她对他展开了倒追,他们在一起了,可是,她经历了家庭变故,朋友背叛,亲人嘲讽,她和他的误会愈来愈深,他们分开了,她出国了,六年后她回来了,生活依旧没有忘记她,把她带走了,他在真正失去她的那一刻,他才知道,他这一辈子,爱过的只有她,他也终将体会到相思入骨的滋味。
  • 纪元链号

    纪元链号

    2119年1月9日,世界著名科学周刊《nature》发表了两篇文章,揭露了一段从宇宙深处发出的信号。这篇论文经媒体报道,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一时间,无数的猜测甚嚣尘上。究竟是外星人发来的试探信号?还是天体爆炸遗留的产物?只有姜诃知道,那是宇宙大清洗的倒计时。
  • 负心首席:千金大小姐

    负心首席:千金大小姐

    他可以辜负别人,可是却不允许别人接近她。她离开他后桃花朵朵,可是为什么曾经伤害过她的人要来掐掉她的一朵朵桃花呢。她大吼一声:言司!你给本小姐有多远滚多远!
  • 恰是少年如梦归

    恰是少年如梦归

    苏梦北是个大大咧咧,不知天高地厚,被家里宠坏的女孩,经历过一段感情之后,明白了很多事,唯一不懂的还是感情。秦岚梦从小暗恋,却被苏梦北误以为他暗恋对象是她闺蜜,暗恋之路漫漫无期。
  • 观念决定前途

    观念决定前途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人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把握观念。本书对人们在思维模式、人生方向、心态、人际关系、潜能、心理、职场艺术、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剖析,并列出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供读者参考,同时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观念突破”,并以实用性极强的“成功方法”作为对读者的指导。经过阅读现实的案例,领悟独到的分析、再落实实用的方法,相信每一位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一定会通过本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迎来成功的人生!
  • 重生之名门淑媛

    重生之名门淑媛

    一个俊美霸道的男人一个天真纯美的男人一个温润如玉的男人一个邪恶痞子的男人......当众美男聚集一起的时候,相信我:你是绝对没有好日子过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月是暗夜的救赎

    明月是暗夜的救赎

    货车从前面呼啸而来,沐夜推开了沐玥灵,当沐玥灵回过神来时,沐夜躺在了血泊中。遍地的鲜红冲击着沐玥灵的双眼,剧烈的头痛传来晕倒在地。医院,沐玥零在漫天的火光中醒来,眼中只剩下无尽的戾气,她打开窗子一跃而下,消失在了黑夜中。让我家破人亡,失去挚爱之人的仇我会千倍百倍地还给你们。五年后,她踏着无数尸骨,满手鲜血地回来了……京城风卷云涌。“你叫什么名字?”“季寒泽。”以为是第一次相见却不料是重逢。多重性格半人半吸血鬼女主vs温柔冷静腹黑系男主(伪骨科)
  • EXO之你别离开我

    EXO之你别离开我

    世界再大,我还是遇见了你,世界再小,我还是丢了你。所以这次,我不会再放开你的手。——byEXO后悔,有什么用?等你们后悔时,我已经找到了属于我的天堂——by彦飔允
  • 末世短歌行

    末世短歌行

    黑夜中不可直视之存在,他们降下诡异之神罚窥破世界本源之精神异能者,该怎样带领人类在重重浩劫下,突破神罚,换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