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4300000054

第54章 秦汉西羌的部落和部落组织(2)

自爰剑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十九种在赐支河首以西,及在蜀汉徼北,前史不载口数。唯参狼在武都,胜兵数千人。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绝灭无后,或引而远去。其八十九种,唯钟最强,胜兵十余万。其余大者万余人,小者数千人……发羌、唐旄等绝远,未尝往来。牦牛、白马羌在蜀、汉,其种别名号,皆不可纪知也。

这就是说,无弋爰剑以后的子孙分支部落为150种;此外还有发羌、唐旄、牛、白马等,不是无弋爰剑之后所领导的部落。150种的分布,赐支河首以西9种(参狼不在9种之列,当为错人);52种或依附别部,或灭绝无后,不可考记;89种分布在河湟及陇东南地区,钟羌就在洮河上游西倾山之北。这种说法虽不一定确切,仍可作为了解西羌分布概况的依据。

下面分叙西羌部落:

1.蜡羌

《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人于流沙。”《山海经·大荒西经》,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昆仑山即酒泉、张掖之南山。《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删丹县条本注:“桑钦以为导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可见汉代称山丹县境之水为弱水,水出昆仑(祁连)山中,西流至合黎山南,北转入居延流沙。当时所说的弱水,仅指昆仑山下的“弱水之渊”,实即张掖附近诸水。

弱水之弱,《山海经》郭璞注:“其水不胜鸿毛”,《玄中记》言其“鸿毛不能载”。这都是从汉语“软弱”、“衰弱”之意的附会解释。试想战国时期汉文化尚未传入河西,当地河名何以用汉文命名?何况祁连山流出之水,落差很大,水势急湍,焉能说不胜载鸿毛。

此弱字实为音译,即汉代所称蜡羌的媾。《汉书·韦元成传》:“起酒泉、张掖以隔蜡羌,断匈奴之右臂。”当时汉人仍以为张掖、酒泉南山之羌为媾羌,建张掖、酒泉郡以后就可阻断媾羌与匈奴之间的接触。然而此时的媾羌主体已经西迁,进入阳关西南,而留在原地的仅是余部。《赵充国传》记:“酒泉侯奉世将婼、月氏兵四千人”,婼即婼羌,是此余部中被征人军队者。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婼羌原居于河西张掖、酒泉南山诸水流域。汉初西迁,一部分人到达西域。《西域传》记:其国“辟在西南,不当孔道,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这个户口数同冯奉世手下的蜡羌兵相比,显然少多了。可见婼羌不仅原于弱水,西汉中期仍有部分人住在河西。西迁者进入西域,为婼羌国。

2.印羌

《西羌传》记:“至剑曾孙忍时,忍季父印畏案之威,将其人种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根据羌人以首领姓名为部落名称的惯例,其部落名称即为印。

居延汉简记:当时在居延服役的有“小月氏,印羌人,”。小月氏居敦煌、祁连间,与羌杂处,“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此羌主要是印羌。两部杂处,服役时亦同行。

3.番和羌

《十三州志》,“西海县西有卑禾羌海,世谓之青海。”知青海在魏晋时有卑禾羌海之名。《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有番和县,《读史方舆纪要》记在今永昌县西,当山丹县境内。番,据应劭注音疋,疋与卑同音。和音同禾。则卑禾当为番和之别译。番和县农都尉治所约当今山丹霍城地,霍城疑是番和的省译。

卑禾羌原居祁连山扁都口北。大概在汉末魏初进入青海湖西北,后来势力发展。到青海湖周围,环湖而居,因而改汉鲜水为卑禾羌海。

4.葱茈羌

《三国志》注引(魏略·西戎传):“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余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今葱岭塔什库尔干县的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这里曾经是羌人活动过的地方,葱茈羌有部分人居此,葱岭得名或与此有关。

5.白马羌

上引书又记:“传闻黄牛羌各有种类……南与白马羌邻。”此白马羌与广汉白马羌有什么关系,不得详知其情,或原本系两部,或一部分裂为二。

6.黄牛羌

黄牛羌各有种类,知其下属部落甚多。据《汉书·西域传》:楼兰东南有婼羌,小宛东有婼羌,戎卢南有媾羌,渠勒西有婼羌,于阗南有婼羌、西夜、蒲类、依耐、无雷,“其种类羌氐行国”。从方位看,此蜡羌与羌氐之中,应包括黄牛羌的若干部落。这些羌人部落,《十三州志》又称其为“葱岭余种”。

7.研种烧当羌

忍子研立,“研至豪健,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其子孙更以烧当为种号”。研、烧当是嫡系。研在位时,秦孝公雄强。孝公元年(前361年),秦“西斩戎之王”,当是秦雄强的象征。从研至烧当历13世,除去烧当为12世,如果从孝公元年算起,每世15年,12世为180年,则烧当即位应为吕后晚年(前181年),说明文帝时正好是烧当在位年代,烧当羌之名也出现于此时。就在这时期,匈奴西破月氏,占领河西,危及湟中,西羌的一些部落被奴役。至景帝时发生了研种留何羌要求内徙的行动。留何东迁,自然削弱了烧当羌的力量。后来先零羌驱逐烧当,占领湟中,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烧当羌从湟中迁出,带着它的地名允谷进入贵德一带,就以新居地为大、小允谷。但由于先零、卑滴等部不断侵犯,致使其“种小人贫”,处境维艰。东汉初年,马援等击败先零,烧当玄孙滇良与其子从大榆谷入,夺取先零羌的根据地大榆中,迅速富强起来。《西羌传》叙述此事时用曹凤奏文云:“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南得锺存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胡。”烧当羌正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从种小人贫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部落。

中元元年(56年),烧当羌首领滇吾训练出一批能指挥战斗的勇士为各部渠帅,于次年秋与其弟滇岸率步骑五千向汉陇西塞进攻,先战于袍罕,再战于允街,败陇西太守刘盱、谒者张鸿,陇西郡大部为其所有。永平元年(58年),汉派中郎将窦固等率兵进攻烧当,战于西邯(青海化隆一带),烧当失败。烧当首领滇吾率部分战士逃往塞外,滇岸降汉。汉徙其降众七千口于三辅,封滇岸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这次汉朝出兵有郡兵、三辅募士,乌桓黎阳营及羌胡兵等合四万人。滇吾在塞外流徙一年,不能生存遂归降,人居塞内。

滇吾虽降,而诸弟子迷吾等继续与汉对抗。建初二年(77年)夏,迷吾率众败金城太守郝崇于荔谷,诸羌纷纷响应。迷吾与封养种羌攻陇西、汉阳,汉将马防出兵击败。元和三年(86年),迷吾又与号吾起兵,攻汉陇西塞。汉军反击,俘号吾。号吾说,“独杀我,无损于羌。诚得生归,必悉罢兵。”号吾归,请羌各归故地。但是,护羌校尉傅育先是挑动诸羌胡互斗,后又请发陇西、张掖、酒泉各五千人击羌。迷吾闻讯,率众远徙,傅育穷追,至建威南三兜谷,迷吾设伏杀傅育。张纡继任护羌校尉,迷吾遣使请降,张宴羌众于临羌县,施毒酒中,设伏杀迷吾等首领八百余人,又追杀、俘虏部众二千余人,于是迷吾之子迷唐大怒,与烧当、当煎、当阗等解仇结盟,向汉军进攻。永元四年(92年),聂尚任护羌校尉,招诱迷唐使居塞内大、小榆谷。次年,贯友任护羌校尉,在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船,造河桥,欲渡河击迷唐,迷唐率众远徙赐支河曲。九年(97年),汉遣行征西将军刘尚等三万人讨西羌,迷唐大败,次年降,“种人不满二千,饥窘不立”。汉先将其安置于金城,后又强迫远徙,复归赐支河曲,“依发羌居”。永初中,迷唐病死,“有一子来降汉,户不满数十”。

迷唐从章和元年(87年)至永初中(约110年)起兵为父报仇,历时20余载,进行了大小七八次战争;汉朝出动将军、太守数人,军队数万,更换护羌校尉八人(张纡、邓训、聂尚、贯友、史充、吴祉、周鲔、侯霸),终于打败了烧当羌迷唐部,使其部众离散,余户仅有数十。战争起因是,由于汉朝的错误所致,中间迷唐数次归降,汉朝不仅不能以诚相待,反而迫使其两次远依发羌,最后仅仅剩了一部分残众,其大部分民众死亡失散,这种后果完全是汉政府的错误政策造成的。

回头再看烧当羌的嫡系。滇吾降汉后传至东吾,居于塞内,后移居安定郡。永初元年(107年),西羌爆发大起义,东吾之孙麻奴率部西走出塞,流亡于今兰州至武威山谷间。建光元年(121年),当煎种羌以为麻奴是烧当羌的嫡系后代,降汉后汉朝“抚恤不至”,致使流离失所,生计艰难,于是联合其他诸羌部落反对护羌校尉马贤。马贤调武威、张掖郡兵夹击,反被麻奴等击败于令居。麻奴转入湟中,马贤来追,羌民力不能支,遂逃往塞外。后来在河曲一带孤弱饥困,无法生活,绕道而东向汉阳太守乞降。马贤得知,向汉阳太守追索。时麻奴已死,遂将其子犀苦“系质于今居”为奴。至此,犀苦与部众脱离,嫡系部落散亡。

烧当羌的另一部落称那离部,于永和三年(138年)起兵于金城,攻护羌校尉马贤。次年,那离战死,部众散降。

延熹二年(159年),又有一支烧当部落兴起,与“烧何、当煎、勒姐等八种羌寇陇西、金城塞,(护羌校尉段)颎将兵及湟中义从羌万二千骑出湟谷,击破之”。次年,段颎又追烧当羌于积石山,该部余众九十余口降汉。

东汉末年,又一支烧当羌在首领迁那率领下内附,汉封其为“假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处之于南安之赤亭”。

8.研种留何羌

西羌习俗,“强则分种为酋豪”,留何当是从研种中分出来的一支。至汉景帝时,匈奴侵扰诸羌,研种留何羌向汉朝要求迁居陇西郡边塞,汉朝将其安置于狄道(甘肃临洮)、安故(临洮西)、临洮(岷县),氐道(礼县西北)、羌道(舟曲北)等县,与武都参狼羌相接。

9.罕开羌

罕开羌是罕和开两个部落联盟的结合体,这个联盟的后代一直延至十六国时期。罕的来源与袍罕侯有关,袍读肤,罕的原字原音如何,今不可考。袍罕羌侯邑,在今临夏县。开又作井、丌,都由研演变而来,是研种羌的一支。

罕开羌的分布,《西羌传》记:元鼎五年(前112年)先零封养等羌“围袍罕”,知今临夏有罕羌。《汉书·赵充国传》记:神爵元年(前61年)义渠安国至金城郡,“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又说“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先零时在湟中,可见罕开亦有居湟中者。同传又记酒泉太守辛武贤的奏文云:辛武贤要从酒泉出兵,与赵充国兵“合击罕开在鲜水上者”。鲜水即今青海湖,青海湖周围亦有罕开分布。同传又记赵充国上书云:“又亡惊动河南大开、小开。”服虔注:“皆羌种,在河西之河南也。”师古注:“罕开,羌之别种。”河南指今青海黄河以南的河曲至河关一带到甘肃永靖县地区,说明今青海贵德、循化、尖札,甘肃临夏一带亦有罕开羌。《十三州志》记:“广大阪在袍罕西北,罕开在焉。”广大阪意为开阔地,说明袍罕以西是罕开羌的又一居地。《水经注》:“漓水,又东经白石县故城南”,“又东,左合罕开南溪水,水出罕开西,东南流,经罕开南,注之”。漓水即今大夏河,白石在今临夏县西南,此罕开溪水可能就是今老鸦关河及其支流。水在罕开之南,其北则为罕开所居。《读史方舆纪要》记:“罕开谷在河州西。”河州即今临夏,此谷为何地,无法考知,但在临夏西,与上述之广大阪、老鸦关河均为罕开羌分布所在。

罕开羌的分布地区如此广大,说明他们当时虽然不是强部,但人数已经很多。这样的分布状况,显然与先零羌的强盛有关。研种原居湟中,后来先零羌占领湟中地区,迫使原先以研为号的许多小部落向四方迁移,嫡系烧当迁于大允谷,其余散布各处,又与罕种羌结成新的联盟,广泛活动于青海东北至甘肃东南一带。西汉时期,此部与汉朝的关系是比较友好的,赵充国用兵西羌,正因为得到罕开羌的支持,才把西羌的反抗斗争平息下来。

10.先零羌

《西羌传》记:元鼎五年(前112年),先零羌与封养、牢姐种解仇结盟,与匈奴通,合兵十余万,共攻令居、安故,遂围袍罕。次年,“汉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将兵十万人击平之……羌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左右”。在此以前,汉朝西逐诸羌,渡过黄河、湟水,在金城北涧水修筑起令居塞,使羌与匈奴隔离开来。令居大概是原西羌的一个部落名,后成地名。

汉武帝西逐诸羌的政策,引起先零等羌人的不满。先零羌虽不是研种的嫡系,但从分布地区看,他们是无弋爰剑曾孙忍或舞的后代,当无问题,因为当时只有“忍及弟舞独留湟中”。先零部强盛占有湟中后,自然具有号召力,于是成了新的盟主。联盟能合兵十余万,所辖人口为数当不少。

但是,这次反抗失败了。汉朝以十万兵力前来镇压,不仅夺取了湟中地区,还以半数兵力修筑起令居塞城,规模和防御条件比此前更好了。失败后的先零诸羌离开湟中,西上青海湖周围,部分到达大小榆谷。

先零羌不忘故土,留恋湟水流域和庄浪河下游的肥草美水和温暖气候,时刻都想返回故土。宣帝本始年间,汉朝派义渠安国“行视诸羌”,先零羌首领就请求“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这里所说的“民”,主要指在此屯耕的汉人。义渠安国答应了上述要求,并说回去上奏,而羌人则根据他的许诺开始渡湟畜牧。于是和地方官吏发生纠纷。事情上奏朝廷,汉宣帝派义渠安国复来。安国在浩门召集先零诸豪二十余人,不问是非曲直,全部杀害,又纵兵追杀羌众干余,于是引起诸羌的恐惶和不满,“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新的大起义爆发。

赵充国奉命镇压,至落都(青海乐都)先零所在,见先零羌“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赴水溺死者数百”。汉军恩威并施,离间分化诸部,彻底打败了羌人。据赵充国本人奏:“羌本可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这些数字不包括较早归降的罕开羌。经过这场战争,以先零为首的诸羌联盟损失惨重,余部又一次离开湟中。

西上青海湖地区的一支,在西汉末年又遭到王莽的迫害。王莽为了篡权,派平宪等至青海周围活动,并伪造颂词,诡称先零羌豪良愿等种可万二千人,“愿为内臣,献鲜水海、允谷、盐池,平地美草,皆予汉民,自居险阻处为藩蔽”。这明明是骗人的鬼话,但由王莽一手炮制的西海郡,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王莽驱赶羌人设立郡县的行动,立即引起羌人的反抗。就在设置西海郡的次年,以傅幡、庞恬为首的羌民群众,“怨莽夺其地作西海郡”,起兵击败西海太守程永,新的更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

这次起义历时28年,起义羌民不仅占有湟中,而且进据金城,陇西、金城二郡属县多数成了起义军活动和控制的地方,直至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汉将来歙、马援等经过两年血战,才将起义镇压下去,将七千降众迁徙到天水、陇西、扶风三郡,开创羌民内迁的先例。

同类推荐
  • 大学原解

    大学原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而有很多,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在聚会间,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又能高谈阔论,这有多好,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幽默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幽默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热门推荐
  • 北城千梦

    北城千梦

    事出北城,涉及天下,凡入世者皆难置身事外。所谓江湖,不分古今,不止爱恨情仇。写此书是望以小见大,在武侠烟波中细品他人历练,以此为镜,方正本身。
  • 翻倍高手

    翻倍高手

    【最火爆畅销书】股市如人生,有阴晴圆缺,有喜怒哀乐,有绝地重生,有反复沉浮……让我们走近民间高手,见证翻倍高手的暴发能力,收获完美爱情的奇迹,亦去感受他背后的煎熬与挣扎,找寻属于自己的投资秘诀!这是一本男人的书!这是一部热血的故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当一个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会发生些什么?当我确定穿越的时候把我激动地热泪盈眶,一些层出不穷的想法充斥着我的大脑皮层。争霸天下、江山美女、发明创造、著书立说,一个个念头把我差点没刺激的再次穿越。
  • 难近

    难近

    这是一个发生在普通的小镇、一名普通女子身上的故事。有着偏激求知欲的沈玲羽,每一个决定都做好了拼死一探究竟的心理准备。阴暗的老街,缠绕在江边的哀鸣,废旧厂房窜出的古怪白影……不予我阳关道,老娘就修宽你这独木桥!
  • 星月阳传说

    星月阳传说

    古代战争时期,各大村子人才辈出,阴谋不断,问谁与争锋,问义为何物,问命为何定,还看昔日废柴孤儿。
  • 林崛起之路

    林崛起之路

    本是准备应付高考的林余天,不小心来到了这个凶险异常的武道世界还偏偏给了林余天一具废物体质,天生不能修炼,无法以灵气入体,成为武者。就这也就罢了,还让他出生在一个叫林氏大家的大家族里。更可恨的是他还是嫡长子。你想在一个大家族里还是长子没修为这成么?当然不成。林余天甘愿受排挤么?还是一步一步崛起,把所有嘲笑他的统统碾压…………如果你想知道,那就来看《林崛起之路》吧……
  • 谢谢你出现在我面前

    谢谢你出现在我面前

    最后的最后,我们一直还在一起虽然风吹但我一直在你身边
  • 我欲千军

    我欲千军

    我觉得吧,直接看第二卷会不会好很多呢?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 跨越千年的守候

    跨越千年的守候

    瑾玉,是21世纪的新女性,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北焰国,认识了北焰的战神三皇子秦逸枫,并与之相知相爱....
  • 坑爹儿,腹黑妻

    坑爹儿,腹黑妻

    母子间-----——“儿子,你便宜爹呢?”“被我坑走了,妈,你确定那是我爹?没搞错?””应该是吧!“”。。。。。。“父子间-----——“儿子,你坑爹啊!”“显而易见在坑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