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1400000011

第11章 低碳城市,让我们一起行动(1)

势在必行的低碳之路

《增长的极限>的作者丹尼斯曾经说过,“气候变化并非问题本身,它只是一个外部现象。现象的本质是在这个有限的地球上,人类始终追求着无限的发展——这带地球人口的增加、资源的耗费以及能源的消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后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大国,更难承资源的过度消耗,推行低碳社会势在必行。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资源紧缺、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资源短缺现象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8%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27%低9个百分点,而沙漠和沙漠化总面积却达174.3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仍在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等于每年有一个县的土地荒漠化;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亿公顷,约占国止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如果理性地思考我国资源短缺的状况,就不难发现,我们并没有太多奢侈的资本,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出现资源短缺的现象,经济发展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出现停滞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环境污染是我国面临的另一个严峻的生态现实。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多半复制了欧美国家过去的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技术。这就使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200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100多万吨,化学耗氧物排放量1300多万吨,我国的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年废水排放总量已达到439.5亿吨,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五类劣质水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城市河段90%以上遭受严重污染,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一些大城市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浓度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标准的2倍到5倍,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我国被监测的43个城市的近3/4居民呼吸着不清洁的空气;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占了一半。粗放、低效、资源扩张型的发展模式,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在大量消耗着有限的资源,进一步加剧资源的短缺。

资源的短缺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我国从国外进扫大量资源,使我国成为许多矿产资源的净进口国。我国已经从过去的石油净出口国变成了石油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私人汽车高速增长的时代,石油的消费量随也激增。此外,铁矿石、铜、铝等资源对进口的依存度也在快速增长。但依靠进口并不能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是我国这样的大国大量进口资源,势必加剧世界资源市场上的需求压力,一些国家的矿业公司必然抬高矿产资源的价格。近期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力拓和必和必拓铁矿石生产巨头在铁矿石谈判中强硬的大幅提价要求,就是这一状况的反映。二是土地、水资源等无法从国外进口,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无法靠“进口”来解决。因此,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推行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于此。“低碳”很可能成为席卷全球的一场风暴,有可能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欧盟已经明确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订即将为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行为打上烙印的“碳足迹”国际标准,而英国、日本等国已抢先推出碳足迹系统项目,并发布了一系列针对产品及服务的碳足迹评价标准。更为严峻的是,发达国家可能借“碳关税”之名设立贸易壁垒,获取经济利益。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今后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已分别审议通过了从2010年起在法国国内征收碳税的议案,根据此项议案,从2010年1月1日起,法国将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按照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付费17欧元的标准征税,欧盟提出,自2010年起中国所有客、货运航空公司都将被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并按规定比例缴纳碳排放费。

虽然“碳关税”有“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之嫌,但是,在“保护地球”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背景下,如果不接受减排指标,就会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而且,随着碳关税和碳足迹标准的全面实施,高碳产品可能因为被国际垄断商排斥而无法进入主流市场,或者因为税赋成本大幅增加而不再具备竞争优势。

在已经快速形成的低碳世界中认清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碳风暴是最现实的问题,我们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社会”。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转向能源低消耗、资源循环利用、不造成环境恶化、最终依靠可再生能源的道路。低碳生活与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执行“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寻求综合性和根本性的战略措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打破我国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我国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通过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等原则,依靠技术和政策手段调控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程,将传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提高资源能源效率,拉长资源能源利用链条,减少废物排放,同时获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005年,我国政府再次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同年还召开了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

这些举措的核心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便使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可持续。保护环境的关键是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解决资源问题则主要应当靠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相对于生产的总量节约资源,并将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化作可再生利用的资源,一方面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增加了可以使用的资源,是同时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最好途径。

低碳社会、低碳经济是比较新的概念,在国外2003年才提出,使用的概念较多,也没有形成共同的认识。其核心是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将低碳社会纳入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范畴。推行低碳社会和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低碳社会也包括了低碳生活,要求引导社会公众反思和改变那些习以为常、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充分挖掘消费生活领域中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减排效果显着的低碳生活

推行低碳社会,核心就是“减排”,这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但是,“提倡节减耗、动员全社会形成节约风气”却是一项相对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措施,这意味着“减排”不只是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问题。在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中,不仅政府、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每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低碳社会的要求,也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社会大众的低碳生活是推行低碳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低碳生活,便不可能有低碳社会。

低碳生活是一种节俭的、简约的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就是从生活层面、消费层面倡导低碳理念,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尽可能节约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达到日常生活和消费的低碳化,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是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能力。只要愿意主动约束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能过上低碳生活。节电、节油、节气、种树,等等,都能实实在在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生活不只是一种理念的倡导,也是一种效果显着的减排手段。以肉食为例,生活中少吃肉就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IPCC主席帕卓里博士于2008年9月在伦敦所作的“肉品生产与肉食对气候变迁的影响”的演讲中指出,制造1公斤牛肉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相当于排放36.4公斤的二氧化碳;释送出的复合肥料相当于340克二氧化硫和59克磷酸盐;消耗能源169百万焦耳;l公斤牛肉相当于欧洲一部车行驶250公里的平均排碳量,而且它消耗的能量足够让一个100瓦灯泡亮20天。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排放总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地球上共有15亿只家养牛和野牛,17亿只绵羊和山羊,而且它们的数量还在快速增长。少吃肉能够缩小畜牧业的规模,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式。

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节俭的低碳生活方式相距甚远。比如洋快餐中,杯子、勺子、纸盒、面纸全是一次性的,生产这些产品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公交车不坐,出门就是“打的”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在不断升级。私家车无节制增长,住房面积追求越大越好,造成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这些单纯追求物质舒适来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会反过来强化企业的生产行为,促使企业大量生产这些浪费资源、消耗能源的产品,造成资源紧张,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这类浪费现象在生产生活中并非个别,而是相当普遍,其严重程度已经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过于奢侈,造成大量浪费,奢侈的生活方式更是凸现了低碳生活的“减排”潜力,节俭、简约的生活方式是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表明奢侈的生活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从生活层面、消费层面倡导低碳理念,引导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营造低碳

消费方式是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生活方式转变之难突出表现在消费方式转变之难上。消费方式的转变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消费不只是满足需要的过程,而是具有一系列的社会性、心理性意义。如果把消费理解为满足需妻的过程,消费这个概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这种消费是自古就存在的。在社会理论家鲍德里亚看来,消费是工业丈明的一种特殊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的属性。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消费已经从生物性驱动或经济主义驱动转向社会性的、象征性的和心理性的驱动,现代人的消费远不是满足需要那样简单,它首先是一种象征性行为,消费的意图不在于商品的物质性,而在于商品所象征的人的关系或差别性,试图证明的是个人的成功;追求时尚并不是为了充饥御寒,而是为了界定社会地位,消费行为的核心不是对商品的实际选择,而是想象性的对愉快的追求,欲望的满足体现在消费的过程中,随着商品的获得和使用,商品带来的愉快也随之幻灭,于是,人们的消费动机就在“欲望——获得——使用——幻灭——新的欲望”中循环,促使人们永无止境地追求新商品、新品牌的消费。正因为消费具有心理愉快的功能,也使消费成为现代人摆脱烦恼的手段。米勒在1985年出版的剧本《代价》第一幕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年前,一个人如果难受,不知如何是好,他也许上教堂,也许闹革命,诸如此类。今天,你如果难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脱呢?去消费!”在米勒看来,现代消费已经代替政治、宗教而成为逃避不幸的手段。消费方式包含了丰富的社会象征意义,内在的心理愉快体验,远远超出消费习惯的范畴。消费习惯的改变难度已经很高,消费方式的转变更非轻而易举。

转变消费方式的难度还不止于此。推行低碳生活,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和公民精神,基于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公民精神是提高节能意识和推行低碳生活的基础。问题是低碳生活是对个人欲望的约束,在追求个人享受与地球和人类的命运之间,人们能否建立起一种警钟长鸣的责任心?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全球气候变暖、资源匮乏之类的宏观问题,是一个与自己无关的、遥远的问题,也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问题。不少人会对生态危机、气候变暖抱着一种若无其事的虚无主义态度。他们会认为,即使全球变暖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但这些后果是自己死后数百年后的事,自己的经济条件完全能够承受目前的消费方式,为了我们早已不存在的几百年后的事而放弃现在的舒适生活是否值得?减排是政府、企业考虑的问题,即使我们在生活中努力节约,又能够减排多少,为地球降温多少?

对于这些观念进行道德谴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在“环保”、“社会责任”占据道德制高点的情况下,这些观念很少会流露出来,很少有人会对减排、低碳生活公开提出异议。如果人们缺乏公民意识,内在的社会责任感并未建立起来,再完善的理论设计在现实的人性挑战面前常常会显得脆弱无比。道德是内在的约束力量,更适宜于律己,外部的道德压力往往只会导致人们在口头上高喊减排、高喊低碳生活,而实际行动依旧是我行我素。这样,减排、低碳生活仅仅是一种公共姿态,而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

同类推荐
  • 巡视进步与毁灭的发明(科普知识大博览)

    巡视进步与毁灭的发明(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探索未知-细说化学试验

    探索未知-细说化学试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著名建筑揽胜(上)

    著名建筑揽胜(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星系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星系

    本书首先为你解读星系的定义,然后逐步地阐述了星系的演化、类别,以及它与星云和星团之间的区别。
  • 探究式科普丛书-行星的卫星:人造卫星

    探究式科普丛书-行星的卫星:人造卫星

    本书主要介绍人造卫星的基本概念、种类、发射与回收以及中国与世界上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等内容。本书旨在让广大青少年学习和了解一些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识,为将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整合与重构——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文化重建

    整合与重构——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文化重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这既阐明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也揭示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与国情的相关性。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正是从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出发,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文化状况、文化特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和政策,为中国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 此生入梦

    此生入梦

    这是一个很乱的世界,有御剑飞天的修真文明,也有身穿机甲的科技文明。它们到底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反正跟我没关系,因为我是npc。啦啦啦啦啦啦。我是NPC,我开着拖拉机。刷怪升级打装备,跟我没关系。我是NPC,我打架最流弊。因为我叫系统老大亲爱的粑比。(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 晴日阳光那样好

    晴日阳光那样好

    他是面具下的王子,现实生活中的梗王。他的情话篇篇,却只对一个人说。“我数到三,你就要藏好哦!”“嗯。”“一!二!三!我要睁眼了哦!”我睁开眼。看着眼前放大了一倍的脸,不明所以地开口问道,“你……你,怎么在这儿?”他紧紧地抱住我。“因为,我不会让你找不到我的。”“那我近视眼,你要一直在我身边才可以哦!”“我一直都在。”
  • 落花生情

    落花生情

    白翎因一场车祸穿越到了本因坠河而死的苏国苏尤珞长公主的身体中,三年间她爱上了一个肯为她复出一切的人,在她不开心时那人会哄她开心.可是好景并不长,有一个道士告诉她,他有办法让她回去她以前的生活,她会如何选择?是选择留下还是.......不辞而别.......
  • 神奇宝贝之我的良心系统

    神奇宝贝之我的良心系统

    穿越者顺水,穿越到自己熟悉的神奇宝贝世界,带着良心系统"大杀四方”快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 TFBOYS之久居我心

    TFBOYS之久居我心

    当三个千金小姐,因为一次偶然,遇见当红组合TFBOYS,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他们是否可以克服困难终成眷属呢?善良是否可以打败邪恶呢?敬请期待!
  • 都市之仙魔少年归来

    都市之仙魔少年归来

    江明自九天之外的神魔世界归来,只为守护自己所爱之人。“儿子,回来了?”“嗯。”“那还不滚去相亲,我和你爸等着抱孩子呢。”“……”
  • 盛世绝代三小姐

    盛世绝代三小姐

    斗转星移,命格转换。杀手残月重获新生,穿越到懦弱三小姐身上。是偶然还是必然?看残缺的月如何在异世重获新生。
  • 总裁的琉璃小新娘Ⅲ亲上加亲

    总裁的琉璃小新娘Ⅲ亲上加亲

    因为一场意外,好友留下了8岁的女儿。在成婚之后,她才知道,原来他自小就与其他女子定了亲事,她是他和那女人之间的第三者?他要当总裁?没关系,她从小就为了能当他的秘书而时刻准备着。且看着青梅竹马的小秘书姐姐如何拿下这冷面的总裁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