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3500000087

第87章

那一年的阴历九月初七,鬼子占领了临县三交镇。鬼子瞅中了三交镇在整个晋西北地区的战略位置,准备长期盘踞。他们强征民伕在镇子南北二山和西面一个叫寺梁坡的地方修了四座碉堡,又沿镇子外围筑成土墙一道,主要街口用铁丝网封锁,还在镇子四周遍挖战壕、交通沟、掩蔽堡、指挥所、观察所和火器掩体等等。在镇子内部,他们建立维持会,办民团和“新民”学校,文的武的一起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鬼子在占领三交前大约半年的光景里,先在三交附近的钟底、石壕墕建立两个外围据点,并以这两个据点为依托,不断四出“清乡”,妄图摸清民间抗日力量的底细,抢掠粮食布匹等物资为占领三交做准备。

所有这些情况,碛口的党组织实际早在二月底就大致清楚了。提供这一情报的是一位来自汾阳的客商。那客商带了一批汾酒来碛口推销,路过离石时,被警备队扣留了。有朋友介绍他认识了“红部”一位姓顾的参谋,经那人上下斡旋,终于化险为夷。离开离石的前一天晚上,客商备了一份厚礼登门拜谢顾参谋。顾参谋瞅左右无人,对客商说:他的朋友托他捎点好酒给寨子山一位叫程珩的人,不知商客肯行此方便否?客商自然无有不应承的。原来那酒既非箱装,也非坛装,而是四瓶捆扎在一起的“竹叶青”。客商心下有些疑惑,却又不好动问,便只将那酒小心翼翼包在自家行李中带到了碛口。

在鬼子占领汾阳、离石前,客商是常来碛口的。一听那程珩的名字,他就知道是寨子山程府上人。近日碛口酒类解了禁,他是雇了两练骆驼运货过来的。夹带三四瓶酒是小事一桩。

客商找到程珩时,程珩并不在寨子山,在他家的票号“大德通”。自从回到碛口后,他一直想把“大德通”改成银行。他不明白,时至今日,碛口商家怎么还在沿用当年祁太商人的办法从事金融业!他想这大约与碛口商家的经营理念一直未突破家族化管理模式有关。他敏锐地感觉到:时代发展到今天,碛口毕竟已丧失当年水陆交通的优势了。而闭塞,就意味着落后。不行,他得先让自家票号走现代化管理的路子,给碛口商家带带头。今天,他是来同票号“一把刀”商量派两人去天津汇丰银行学习的。

客商将四瓶捆扎在一起的“竹叶青”放到程珩面前时,程珩愣怔了一下。他不认识那位顾参谋,当然更无从知道顾参谋的“那位朋友”是谁了。但是这四瓶酒送到他的面前,肯定是有一个“来头”的。程珩在那一刻突然想到了李静。因为除过李静,离石红部还有谁认识他呢?他想不起来。程珩便又想起李子发和盛秀芝朝自己说过的话。他想:如果这酒真是李静送来的,那就必有大文章。如果李静真是共产党方面打入日军内部的卧底,那他为什么不把这酒送给马有义或程琛、程璐,而偏偏是送给我呢?噢,对了,唯一的解释是:在李静想来,送给我,暴露自家真实身份的危险要小些。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他对我还是信任的。那么,这是不是也说明,自从崔鸿志牺牲后,李静尚未和共产党方面取得联系,所以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自己出面找一个“关系”朝外送情报呢?这是不是也说明:他所要送出的情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并且他在试图通过这一行动,让一个在他看来不在他们那个组织,但有足可信赖的威望的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有朝一日能为他作证呢?程珩想到此,突然感到了自家责任的重大。为了做得更周严些,程珩干脆叫来程家货栈“大德荣”掌柜,让把客商所带货物全部买下,于是在自家货栈的往来账目上将那客商的姓名、籍属、字号名称等一一记录在案。

送走客商后,程珩将自己独自一人关在货栈账房里,面对四瓶捆扎在一起的“竹叶青”反复寻思起来。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酒是“竹叶青”而不是汾酒呢?为什么酒是四瓶而不是三瓶或五瓶呢?程珩嘴里反复念叨着“竹叶青”“竹叶青”“四瓶”“四瓶”这几个字,从半前晌一直念叨到了半后晌,还是难得其解。货栈账房里一点点暗了下来。掌柜进来了,说:“程先生,要不要给您点支蜡烛?”程珩没说话,心中却恍然一亮:在碛口方言中,“竹”“烛”“浊”同音,“叶”、“亦”也是同音,那么,“竹叶青”就是“浊亦清”了。这是李静在向他诉说衷肠呢。同理,“四”“事”也是同音,这酒是四瓶而不是三瓶或五瓶肯定是有“事”相告的意思。程珩想到此,立即跳起来大呼小叫地让掌柜“点烛”。程珩将那酒一瓶瓶对了烛光细加审视。酒瓶未曾开封,淡绿色的酒液在烛光下晶莹剔透,看不出有什么异样来。程珩的目光落在了那设计精美的商标上。那是一方由二寸宽三寸长的商标专用纸印制的、正中有几竿翠竹、周边饰以蝙蝠如意图案的小纸片。依然是看不出任何异样来。程珩有些纳闷了。他用手一遍又一遍抚摸着这些小纸片,心想:李静如果不在这些小纸片上做文章,他还能在哪里做文章呢?酒瓶是玻璃的,透明,不怕他再聪明,也难弄出甚花样来啊!突然,程珩轻抚着小纸片的一只手凝然不动了。他的手感告诉他,手下这商标是两张重叠着粘贴上去的。程珩的一颗心狂跳起来了。他提来一壶温水坐在隆隆燃烧的火炉上,让乳白色蒸气顺着壶嘴向外喷射,然后将那一片手感异样的商标正对了蒸气慢慢转动多时,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那上面的一层揭了下来。他发现了:在那层商标的背面有人用极为纤秀的小字写着鬼子要占领三交,以及在此之前可能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内中特别提到:新近可能袭击碛口……

程珩忙带了那张小纸片朝外走,他要去报告马有义(程珩这一段有事总是找马有义,他在小心翼翼地避免与自家兄弟和妹子过多的接触)。可是当他走出货栈时,却又站住了。他转身又走了回去,和掌柜要了一方纸,将那商标上的字工工整整抄下来。他计划将这个抄件送给马有义,而将原件保留下来。马有义看过情报后,问明来历,倒没有追究原件不原件的事。

碛口人又开始了紧张的空室清野……

三月初,年轻的“老艄公”陈老三来到包头市南郊的一个无名津渡口。半个月前,由碛口商会派出的十四名船工约好今日在这里会合,扎筏子将事先买好的三万多斤食油运回碛口。包头是黄河水运最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碛口北走内蒙、甘肃、宁夏、青海、乃至新疆必经的枢纽之城。正因为如此,国民党和日本人今日你走明日他来都想占领并在这里设卡,扼住西北粮油南运共产党区域的咽喉。船只是都被扣住了毁掉了,于是便只好起用多年不用的筏子。包头城的大码头有重兵把守,无法使用,于是便将货物集中于这无名津渡,从这里扎筏子出发南下碛口。

人很快到齐了。陈老三发现:内中有近一半的人是游击队派来“护驾”的。虽然,陈老三知道,这些人在离开碛口时,已经作过一些有关船筏知识的培训,但他们毕竟没有真的上过“战阵”,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驾驭一个大油筏少说也得十三个人,还有一个得驾小划子断后。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歇不得阴凉。这可让他怎办?多来些人自然也是不行。那等于告诉外人,这筏子上有些人是假船工。那不是自寻倒霉吗?所以,不行也得行,由不得你。那就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因为事关重大,陈老三也不敢像平日似的抖他“老艄”的排架和威风了。虽然嘴里是不停地骂骂咧咧,但终归还算耐心。

陈老三先将油筏怎么扎给新手们作了细致交代。

原来扎制这运油的筏子离不开“红筒”。“红筒”有全牛的也有全羊的。它们有的被用作装运粮油的容器,也有的被用作助漂器。作容器的,先将粮油等自红筒颈部装入,然后扎紧。用作助漂器的,则在里面填充柔软柴草,使之鼓胀起来。也有不填柴草而充气的,但只用于短距离漂流。

扎制油筏用三种红筒。一是装着干柴草的牛红筒,二是装着麻油的羊红筒,三是装着干柴草的羊红筒。河道上一般将装着柴草的红筒称为“草红筒”。牛红筒一般绑在筏子的四角,以抵御巨石暗礁。中间是羊红筒。扎制筏子先要扎成骨架。筏子骨架系用碗口粗,两丈多长的木杆扎成的爬梯样的物件。骨架扎好后,随将草红筒与油红筒按以一夹二的方式捆绑上去。骨架可宽可窄,但一副骨架至少要绑扎两三排红筒,俗称一“溜”。两“溜”并连称为一“扇”。一个筏子一般由六扇组成,两扇之间连以活结,可随意分合,以适应河道宽窄之变化。筏子练好后,中间可树桅杆一支,用以顺风张帆。筏子表面须铺木板,另搭吊物架一个。船工的生活用具如火炉、风箱、被褥、吃食之类都置于吊架之上。筏子上的手扳动力工具与船上不同。筏子上的桨手分两组安排在左右两边,每组六人。舵手不在尾部,而在筏子的最前面。舵不叫舵,而叫“招”。舵手被称作“耍招的”。筏子之后,就是那个单人划子了,是负责前后策应的。

因为内中的一半人是生手,所以一个筏子扎了整整一天。陈老三担心在此呆得时间长了引出甚意外来,所以筏子一扎好,便吩咐出发。离此三十里地有一个不大的集镇,镇上有人接应,他们可以在那里好好睡上一觉,赶明日一早正式登程南下。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起来匆匆吃过饭,急赶着往筏子上走。谁也不多话,更无打闹撇凉腔的。这是河道上干活的规矩。谁知刚到河滩,就被走在后边的陈老三叫住了。陈老三也一改他那惯常的“开口没好话”的臭毛病,一本正经说:“从包头到碛口一千一百八十里水路,途经二十多道碛飒(方言,飒为比碛小的沙石滩),这可是九死一生的事,何况这跑筏子同跑船原本是两回事。多少年来,咱可是极少同这筏子打交道的了!更何况咱这有几个弟兄还是生手呢……所以说,今儿咱这十四个人的命得交在河神爷爷手里,得请他老人家保佑了。现在听我的,咱先祭河,再上路。”陈老三说着,面朝老河跪下了。老船工们也跪下了。只有来自游击队的几个小伙子犹豫着。陈老三回头看了一眼说:“共产党反对迷信咱赞成,可今儿个要上鬼门关了,我陈老三得为十四条人命负责。对河神爷,我陈老三一向都是宁可信其有的。现在,我再说一遍,这里我是老大,我的话就是圣旨。你们都给我老老实实下跪叩头!谁要扭三作五,现在就给老子滚蛋!”

全体都跪下了。

陈老三将预先准备好的香表点燃了。黎明的曙光中,几点红色明灭闪烁,一缕青烟袅袅升腾。陈老三先仰首向天呜嘿,呜嘿,呜嘿嘿——连唤三声,接着便带领着一班老船工,裹挟着几个迟迟疑疑的新手,匍匐叩拜,齐声祷告道:“河神水神,统统显灵。拽岸有岸,流河水深。保佑我们,一路太平。明年今日,给您了牲(乡俗。牲,即牺牲。了牲即献上牺牲之意)。”

三月的风依旧有些冷硬,抚在人的脸上麻辣辣的。陈老三抬头看看天,伸出一只手测测风向,便吩咐将帆张起来了。陈老三看众人皆已上了筏子,便叫声“各就各位,解缆登程!”将招一摆,上了主河道。

这一条水路陈老三非常熟悉,熟悉得如同自家炕头。他知道从这里到碛口顺风顺水也得走七八天。他知道沿途二十多道碛飒的准确位置,他知道每道碛飒多长多宽,肥水季节水有多深,枯水季节该如何通过。他能从河面水纹判断出水下地貌,遇有暗礁他总能预作打算,离老远就让船筏避险趋吉。河上营生,“船工是揽,艄公是寻”。他就是属于那种坐在小茶馆里品着茶,专等过碛的商家来“寻”他出马的把式。现在,陈老三站在“招”位上,一边注视着前方的河道,一边不时回过头去,朝着几个生手看上一眼。未上筏子前,他已将新老船工摇桨的位置作了周密安排,让每一个老手关照一个新手,务使新手尽快掌握必要技能。特别是能够应付突然出现的险情。如果需要化整为零时,每一“扇”筏子上都能做到新老配合默契。他看见:随着河道一段段朝后退隐,几个新手摇桨的手法越来越熟练了。陈老三心中暗喜。

一路倒也顺利,只是在过“娘娘滩”时,出了点小麻烦。

这“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东北十来里地的水道上,是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这里,黄河走出龙口大峡谷,突然一改水急浪高、惊涛拍岸的狰狞面目而变得温柔平和起来。远远的,河道中间,两处紧紧连到一起的岛屿突然出现在船工们的面前。春深的季节,岛上的枣、杏、桃、李、海棠、海红都努出了一撮撮新绿,隔远瞭去,在那林木疏密处,一幢幢房舍笼罩在轻淡的烟霭里。有鸡犬之声隐隐传来。筏子上,几个第一次走这水道的年轻人不由欢叫起来。陈老三绷得紧紧的神经也不由松懈了。众人想起刚刚路经的那些高耸的崖岸、土筑的长城、长城上一个连一个的烽火墩,再看看眼前这蓬莱仙境般的一切,简直有种身入梦幻的感觉了。陈老三的兴致上来了,咧咧着大嘴对众人说:“你们知不知道这娘娘滩的来历呀?”他手指着两个岛屿道:“那个大的叫娘娘滩,小的叫太子滩。来历其实是同一个。说的都是汉高后吕雉专权,曾把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贬到云中州。云中州你们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大同嘛!话说那薄太后住在娘娘滩上,生下汉文帝以后,怕吕后知道杀了自己的儿子,她就把汉文帝藏在那个小点的岛子上,后来人们就把它叫成太子滩了。现在娘娘滩上的圣母祠就是薄太后修的。前几年我在那祠堂后拣到一片瓦,上头还刻着些篆字哩……”

陈老三正侃得起劲,突然在那翠绿点点里飞出了两句脆生生的小曲儿:

你吃哥哥的海红红,

哥哥吃你的嘴唇唇。

河曲盛产小曲和二人台。那佻佻达达的小曲曲是一个四十郎当岁的汉子唱出来的。众人的目光穿过薄薄的雾霭朝前望去,只见那汉子正站在老河岸边用一副吊杆车水浇地。那吊杆碛口也有,是用一根长两丈有余的木杆横担在一个竖架上,木杆的一头挂着水斗,另一头坠着一块大青石。整个汲水过程有点像孩儿们玩跷跷板的样子。

陈老三对众人说:“因为娘娘怕唱戏招祸,所以这里自古不唱戏。唯有这野曲曲是人人都能唱得的。你们听着,他还要唱。”

果然,那汉子清清喉咙,又唱道:

走你家门前我就瞭你家院,

你家里丢下我的牵魂线。

大榆树结上了那金钱钱,

隔窗我瞭见你那毛眼眼。

陈老三情不自禁叫起“好”来。那车水的汉子听得有人喝彩,更来劲了,接着唱道:

大河那个流凌撑起个船,

为个朋友为下了个心不安。

白马那个拴在树脚根底,

千万哪不要说是我和你。

陈老三自他未过门的女人被鬼子杀死以来,再没有像今天这么开心过。筏子在平阔的水面向前滑行。陈老三哈哈笑着,一声接一声地叫好。他感觉自家的喉咙也有些痒痒,他也真想来他几腔。可是他知道自家从小五音不全,唱出来还不如哭出来好听。陈老三一向羞于自己开口,但他喜欢听别人唱。他突然想到了崔鸿志。他已经离开人世一年多了,可碛口人不会忘记他。忘不了他为穷苦朋友东跑西颠,忘不了他和鬼子汉奸抵死拚命,也忘不了他那让人笑让人哭的曲曲啊!

那娘娘滩越来越近了,近得能看清那汉子的眉眼了,近得能闻见刚刚绽开的桃杏花的幽香了。陈老三笑嘻嘻朝那汉子“喂”了一声,正想说点什么,突然感觉那油筏猛地颠动了一下,哐嚓一声亮响,动弹不得了。紧跟在筏子之后的小划子围着筏子转了一圈,陈老三就听那划子上的船工打着手势叫:“搁浅了,搁浅了!”

陈老三把那一声“喂”后的话,变成了对那唱曲曲汉子的臭骂:“让你那臭嘴好好呼嗒啊!”

陈老三边说,边往水里跳。筏子上的人也“扑扑通通”跳下去了。三月的河水依旧冰凉,不一刻众人就冷得抖抖索索起来。但他们顾不得这些了。眼下,对于他们来说,冷算什么呢?要紧的是赶快将筏子推进深水。这里,娘娘滩,从古自今,就是兵家密切关注对峙拉锯的地方。远的不说,从明朝弘治年间开始,这里就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入侵中原的跳板,也是中原抵御入侵者的前沿。娘娘滩前后曾有过桦林堡、楼子营、罗圈堡、焦尾城等大小一十六座屯兵屯粮之所。若是国民党、日本人在这里设下埋伏,明年的今天怕就得给他们过周年了!陈老三指挥众人绕到筏子的前面使劲用肩膀扛,可那筏子却像生了根似的纹丝不动。陈老三爬上筏子就去解连接“扇”面的绳扣,打算把连结在一起的筏子拆开来,一扇扇单拖。正在这时,先前唱曲曲那汉子带着十来个村民跑来了。他们二话不说,“扑扑通通”跳到水里,就同船工们一起使起劲来。陈老三见状,忙将解开的绳扣重新扎死,口中喊着“一二三”,让众人站在搁浅最深的那边一齐发力,只听哐嚓一声,那筏子终于又漂到了深水里。陈老三朝着娘娘滩的村民们抱抱拳说:“多谢了,多谢了!”在人群里找那唱曲曲的汉子时,那人却躲到众人背后不看他。陈老三笑着骂:“你那臭嘴哩?让你妈缝住了?”边骂,边让自家人各就各位,将筏子驶离娘娘滩。刚刚离开一箭之地,听得背后有人高叫:“前面那筏子停住,停住!”接着响起了乒乒乓乓的枪声。陈老三让众人赶快划,不一刻,背后的喊声枪声都远去了。

陈老三他们始终没弄清,背后拦截他们的是些什么人。现在,油筏在一段细浪腾舞的河道上箭一般朝前飞驶。陈老三想想刚才的情形,心里真有些后怕。他想: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被那汉子的酸曲曲迷住啊!陈老三骂自己:你他娘在老河跑船少说也有上千回了。这千里水道每一颗水珠都是一首曲曲,你听得耳朵都生茧子了,今日怎就被他迷住了呢!莫不是光棍的日子过草鸡了,打熬不住了?这一趟差跑完,说甚也得给儿子找个新妈了……陈老三想到此,嘿嘿地笑出了声。

此后的两三天,虽然经过好几道碛飒,但因为陈老三格外用上了心,所以倒是一点差错都没出。这一天,眼看着要进入碛口地面了,河面再次变得开阔而憩静,筏子上的人便都有些松懈了。连日来的劳累这时一下子化作铺天盖地的倦意,兜头朝他们压了过来。他们手里机械地摇着桨,头脑却昏昏然进入了半睡眠状态。

他们离开碛口已有二十多天了。走时,尚没有得到鬼子扫荡碛口的确凿情报。

只有陈老三,不敢有丝毫懈怠。

碛口的西北面靠陕西一侧有一个名叫“拐上”的村子。黄河水道在这里拐一个湾,就可以瞭得见碛口码头了。

陈老三把着“招”将筏子擦“拐上”驶过,顺着主河道朝东南一转,便正对了大约二里地之外的碛口码头。这时,他的心里突然咯噔一声亮响,愣住了。他看见,码头上站满了身穿黄皮的鬼子兵。那一天,河上刮着西北风。就在陈老三愣怔的那一瞬,筏子已经朝着碛口驶出四五十步远,回头后转已不可能。陈老三忙向众船工断喝一声,他已经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他下令:“快!解绳扣,闯碛,闯碛!”众船工大惊。他们知道,陈老艄这是要把一个油筏大卸开来,两人负责一“扇”,闯过二碛,死里逃生了!他们知道,有史以来,闯二碛的只有船,筏子闯二碛只能是九死一生!但他们同样知道:眼下他们别无选择!陈老艄的决策无疑是对的!他们不敢迟疑,忙着去解绳扣。

陈老三三脚两步跳到了紧跟在筏子后的划子上,对众人叫:“别慌!靠西,靠西!有我陈老三在,就敢保大家的红瓤黑籽(方言,即保证安全)……”

六扇筏子以间隔二三十步的距离一字儿排开朝着二碛直冲下去。

码头上,鬼子呜哩哇啦地叫着开了枪。子弹“日日”呼啸着打在人们四周,在水面上筏子上敲出一片噗噗嘎嘎声。众人不顾一切朝前冲,转眼间便没入一片惊涛骇浪里……

陈老三趴在小划子上,两眼紧盯着前面如山的浪涛。他担心的是游击队那几个小伙子,他们能不能闯过这一关呢?筏子也许会有被浪和礁石打散的,但多数可保无虞。油是装在红筒里的,不怕浪打。过了二碛,它们还会出现在水面上。怕的是人!老船工问题也不是太大,就怕那几个新手!小划子像一片树叶在波峰浪谷间颠簸,大约两三分钟后,陈老三的耳边突然没有了浪涛轰鸣声。他知道,二碛已经闯过。他连忙招呼划子上另一个船工,张大眼搜索河面。很快,他们发现了四扇筏子。此时,他们已经漂流到了碛口东南十来里地,水面又变得平阔了。好在这里并不见有鬼子的踪影。

陈老三忙让筏子停靠在一个回水湾里,自己依旧驾着划子到河面搜索。这时,第五扇筏子在他们刚刚漂流过的那段水道上出现了。筏子上只剩下了一个人。陈老三心里哽了一下。真是怕鬼偏出鬼。短下的那个人正是游击队的。

陈老三从划子上伸出手,帮那筏子上的船工转弯驶向回水湾。自己仍驾着划子朝着河中心去。好,第六扇筏子也出现了,只是已被打得七零八落。陈老三招呼众船工下水,在河道上一字儿排开,将那些依旧吊在残缺木架、木杆上的红筒捞上岸。这时,他们发现了在浪涛中时沉时浮的两颗人头。陈老三让人们扔下红筒先捞人。众人七手八脚打捞住了一个,另一个却被一个大浪打得不见了踪影。陈老三一见还少着两个人,而且都是游击队的,连忙挑了几个水性最好的船工亲自带着下水找人。他估计那两人一定已经漂向下游去了。下游离此不远有一个叫小园子的地方,那里有个很大的回水湾,上游被水推下来的人畜木料之类大多得在那个湾里打个来回才又顺流而下。陈老三让挑选好的几个人都去小园子。可是当他自己匆匆忙忙朝着小划子走去时,发现那几个人并未跟上来,他们在岸边搂了些干柴,正从筏子上取来火镰火石准备生火取暖。陈老三大喝道:“你们想干什么?今日如果不把人救上来,到时可别怨我不客气!”陈老三叫了几声,见只有一人跟了上来,便不由破口大骂起来。边骂,边驾了小划子朝小园子方向急驶。时间不等人,去得迟了,还不等于把人眼睁睁送给了龙王爷!

那两人果然在小园子回水湾里漂着,只是离得老远。陈老三忙将划子驶到靠近河口的那人。谁知那小划子在他们使劲拉人上去时,竟一下子翻了个底朝天。陈老三顾不得去翻小划子,忙将人拽住朝岸边游。好不容易将人弄上岸了,回头一看,那小划子却已被转了向的回水冲走了。

陈老三见那人已被水呛昏了,如不赶快将他肚子里的水排出,实施人工呼吸,就有死亡的危险,便吩咐另一船工负责抢救这人,自己再次下水去打捞另一人。这时,他才感到浑身冷得都有些麻木了。他挣扎着朝前游,觉得身子从来也没有这么沉重过。挺住,挺住!陈老三对自己说,今日这人要救不回去,你陈老三还是陈老三吗?

陈老三终于游到了那人身边。他将他的一条手臂拉到了自己肩头,他将他背在背上朝回游。他呼呼地大喘着气。他感觉自己一条腿——好像是右小腿在抽筋。陈老三,你给我挺住!他对自己说。陈老三,你可不能装熊啊,啊、啊、啊……终于,他游近了河岸。他只来得及叫了他的伙伴一声,也许对方压根儿没有听见,他便朝着水下沉去……

同类推荐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这部传记首次聚焦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的感情史。基于史料,动情揣摩,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深刻情感。鲁迅作为一个“叛逆的猛士”,与他所要背叛的传统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时代并没有因为他是先驱者赋予他超越历史泥淖的神力。与许广平、朱安的感情纠葛,是大时代下人挣扎突围的悲怆剪影,全书因此在平实的叙述中浸染着孤寂的氛围。
  •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民国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

    此书取材民国之世,那时风起云涌,诸多往事,颇令人慨叹唏嘘。作为该段历史的创造者,民国文人无不挺身而出,欲图扭转危局。章太炎、黄侃、辜鸿铭等,狂狷桀骜,却皆胸怀天下,勇担重任;傅斯年、张君劢等以学术文章名扬天下,亦臧否人物,指点江山;蒋廷黻、翁文灏等更是难耐参政救时之热诚,入主中枢,尽职尽责;蒋梦麟、罗家伦作为民国教育界之佼佼者,执掌名校,功绩炳彪……本书甄选这十几位民国学人,性情各异,志趣相殊,但其所同者,乃胸怀天下的赤子之心,乃真学识、真风骨、真性情,即所谓“底气”。作者通过轻松平实的言语叙述其生平轶事,却给读者展现出了民国文人的名士风范与卓绝气度。
  • 谋位

    谋位

    本书是第一本描写成名之前张居正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开始,经过艰难的选择、漫长的奋斗,最终踏进权力中心、站上历史舞台的仕途进取历程。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廖仲凯与何香凝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廖仲凯与何香凝

    天缘巧合结良缘、近代的广东是中国的前哨,得风气之先,孕育了许多的革命志士。廖仲恺与何香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对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志士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1877年4月23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一个华侨家庭之中,在家中四兄妹中行二。而比廖仲恺小1岁多的何香凝则于1878年6月27日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富商之家,是其家的第九个孩子,原名谏,又名瑞谏。虽然同是广东人,且都拥有可以算作“上流”的社会家庭背景,但廖仲恺与何香凝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廖仲恺是在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华浪潮中度过童少年时代的。
热门推荐
  • 终究南柯一梦

    终究南柯一梦

    因为爱所以选择伤害我--云婉儿因为沈缙熙伤害了最好的朋友叶小小,得到的却是他的一句:贱人,你会遭报应的!后来他的话成真了,我最后真的一无所有,我所在的地方人人人唾弃,住过牛棚狗圈,吃过馊食,给人舔过鞋等等,但是都不重要了,沈缙熙--你不在了,我拿什么活下去!在这里我将写下所有的罪过来赎罪,只要你们愿意活过来,我什么都愿意放弃,包括我爱你.......
  • 都市中的奇异幻想

    都市中的奇异幻想

    巨龙在钢铁的城市自由自在的翱翔。凤凰占据了远处的山峦。白虎在大地奔腾。玄武掌控大海。无穷无尽的战舰碾压着大地,绝对的强者带来绝对的恐惧。而开启了这一切的人,是绝望还是充满了兴奋?
  • 万道凌极

    万道凌极

    凌极,是那无法触碰的领域!凌极者必要凌驾于世,极致证道;入凌极必先历九劫一罚,以道证己。地球少年无意来到这异世,寻重回之法,练无上之诀,就巅峰之路。迷雾森林里,皇城大比上,百族之战中,遇见了她,是否是前世的她?绝情谷内,断情崖上,为爱而疯,自甘堕落,一切的一切只为她一人;一生一代一双人!
  • 乱世天域

    乱世天域

    乱世争鸣,百族齐出。穿越而来的少年,无意间得到上古人王的传承。带领人族,平百族,灭动乱。谱写了一曲盛世悲歌。“我为人王,理应为人族流进最后一滴血,燃尽最后一缕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宠妻成狂

    大佬宠妻成狂

    林姝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她用一张纯洁无瑕的面孔,换了一个宠她上天入地的顾总。虽说逃了七年,但林姝一回国就被某人逮了个正着。顾总说:“今天就去领证。”林姝:“不要,谁要嫁给你?”顾先生厚颜无耻:“你命里缺我,只能嫁我。”行了,惹不起,她还躲不起吗?于是,又想要逃,顾总撂下狠话,“你每逃一次,我就让你后悔三天三夜。”最终,林姝乖乖地爬上了顾总的肩膀,“顾总,看在你那帅到人神共愤的俊脸,小女子决定屈服于你的淫威之下了。”某人假装淡定的说:“爱就爱了,还不敢承认?”
  • 瘦身进行时

    瘦身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减肥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受肥胖困扰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真武玄玄子

    真武玄玄子

    武当山,真武铜殿。贫道张三丰,道号玄玄子,南宋理宗淳祐七年生人,生于南宋,得道于大元,隐迹于大明,自南宋而至大元,自大元而至大明,不觉百岁光阴已过。不料岁月匆匆,及至今日,恍然屈指,已历十六代人皇地主,百六十载有余。想那南宋一朝兵凶战危,灾祸连连。自理宗至端宗、末王,奸臣权相当朝、石弥远、董槐、丁大全、贾似道、留梦炎相继秉持国政,致使名声凋敝,民不聊生,更有庸将匹夫为祸,终致南宋七庙断绝,天水一族从此除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烧华录

    烧华录

    呵,如果这世间有公正的话,名捕就不会存在了。——姬櫆伏“退后!”暗淡的眸光仍旧追随着浅影,透过层层壁障她终于看见他的表情了——如此美丽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一切。她想触碰,但是再也做不到了。“我可以靠近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