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1600000021

第21章 透过表现看清陌生人

初次见面,想要认识一个陌生人,主要是要认识这个人的内心,内心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就要抓住他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东西,来勘破他的内在活动,这就是看透对方心理的艺术。

看透对方心理的艺术,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但是,这种艺术不能只靠理论来解决,因为人不是傀儡,不会按照他人所预定的计划去行动,必须配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来进行。

面对初识之人,通过表现来揣摩对方的行为,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依靠这种办法,你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举止言谈,捕捉其内心活动的蛛丝马迹;也可以揣摩对方的状态神情,探索引发这类行为的心理因素。

中国古代的军事家非常强调透视对方的心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

与孙子齐名的古代军事家吴起曾这样说过:“凡是战争开始,首先必须了解对方将领的个性,然后才研究他的才能。”换句话说,面临战争的时候,应先调查敌将,然后才观察他的能力,依对方的状况来运用适当的手段,这样就能稳操胜算了。人的个性随处可见。如果你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你一定会发现不同个性的种种表现。可见,一个识人高手,无论一个人对他来说是如何的陌生,然而,他都能够通过对方微不足道的表面现象,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据说美国大财阀之一,洛克菲勒的创立者约翰·D·洛克菲勒,是观察人物的高手。他可以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看透一个人。他根据对方的居住环境,也能发现其真实的面貌。譬如,利用假日出其不意地到同事家里拜访,随意看看其书柜上所摆放的书籍,即可了解对方的“兴趣”。

当然,面对不熟识的人,要透视他们,首先要选取最佳的“位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多么敏锐的眼光,只要与物体太接近,焦点便不容易调到合适的位置。不能保持一定的距离,镜头就无法发挥它的功效,所以我们还是从各种角度来观察事物比较恰当。

当你观察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他的目光也可能在你投向他的时候,他也在投向你,而此时,他也会从你的表现来认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你要考虑全面一些。

喜好谈论别人的人,在他的言谈举止中,同时也在接受别人对他的观察。人们从他批评别人的证据中,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人格。

然而,真正的察人高手,往往从别人不经意或细枝末节中就能看出很多的东西来,就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会注意对方为人所疏忽的“特征”。譬如,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

日本管理顾问武田哲男归纳出几种常见的习惯动作,反映了特定的个性与行为模式:

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不太能够信任。如果和这种人进行交涉或有事请托时,最好直截了当地说明。

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很强,不容易表露内心情感,所以面对他们,避免出现过度热情或是开玩笑的言语。

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对自己很有自信,如果你认为自己不适合奉承别人,最好和这种人划清界线。

4.穿着不拘小节:也代表个性随和,而且面对人情压力时容易屈服,所以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时,最好是套交情,远比透过公事上的关系要来得有效。

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与自信,而且有行动力,下定决心后会立刻行动。

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警戒心也强。

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做事也非常谨慎,行动力强,坚持己见。

所以说,面对初次见面的人,你一定要具备识人的本领,而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些知识相信可以帮助你在观察人的言行之余,真切了解一个人。总之,要看穿被歪曲、粉饰的言行,才能辨认别人心中的真意。

因此唯有利用从现实生活中学到的知识来观察,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人心并看透人的本质。

一语搞定陌生人

只要你能准确地抓住他的心,相信一定能获得他的认同。

同类推荐
  • 智慧女人一生要做的108件事

    智慧女人一生要做的108件事

    本书解析了智慧女人一生应该明白的事,从魅力、处世、心态、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教会女人如何运用女性特有的智慧恰当地处理好生活中的点滴,营造和谐幸福的生活。
  • 智于识人:王牌公关专家的识人秘诀

    智于识人:王牌公关专家的识人秘诀

    卓越的人,懂得如何赢得友谊与影响他人,人是世界的、社会的主宰者,研究人、了解人的想法,是取得成功的一个捷径。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
  • 如此简单

    如此简单

    此书已出两册,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让你读后不愿放下。让你放下之后陷入沉思。让你沉思之后豁然开悟。《如此简单》一书,奉献的不是人生的灵丹妙药,也不是生活的机关窍门。而是面对难题应当把持的态度,解决难题应当拥有的思维方式。难题千千万,破解难题的方式万万千.化繁为简,破解难题真的如此简单.如果一定要给<如此简单>归类,就权且说它是一本智慧书吧.一本关于人生的、生命的、生活的,方式与方法的智慧书。我们将从一个又一个浓缩的小故事中,品尝人生中的丰富、厚重、辛涩、甜蜜,也将从一则再一则的经典点拨和感悟里,感受生命的博大、睿智、精湛、深刻,甚至于幽默中的轻松和举重若轻式的调侃。难题是沉重的,解决难题的方法却如此简单。注:此书来源于我的博克:北漂写手庞永华的边缘地带http://www.*****.com/?m/pangyonghua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十几岁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年轻人要注意吸收前人在人情世故方面的人生经验,及时调整自己,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做法,让自己在人情世故方面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本书将帮助你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前人经验中获取前进的智慧;在面对青春的烦躁、感情的混乱、事业的迷茫时,点亮理性的明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亦荷回来了

    亦荷回来了

    当所有人都慢慢放下了赵敏敏的死,选择遗忘的时候,亦荷未曾释怀过...为了搞清姐姐的死因,她开始了前从未有的努力。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她却不敢再继续下去,是什么让她放弃这份执着?
  • 逆神之征

    逆神之征

    十万年前,斩妖姬,败魔尊,十万神兵尽归麾下,一代神帝,星尘大帝,何等辉煌。怎奈爱妻背叛,逆神刀划过胸膛,神血四撒,一代神帝就此陨落。十万年后,神帝在妖界复活,却发现曾经的妻子,早已收服神妖魔三界,成为三界至尊!
  • 沐寒辞

    沐寒辞

    一个线索,扣人心弦;两个世族,针锋相对;乱世中相遇,江湖后别离,再见,已是芳华刹那。觥筹交错,她风流依旧;起坐喧哗,他眉宇轻挑,道:“久别重逢,不知可否与君同饮?”
  • 斯克鲁族人的我却在hp的世界

    斯克鲁族人的我却在hp的世界

    进入了漫威世界却成为了星际难民斯克鲁族人,遭到克里星人的追捕却意外进入了哈利波特的世界?(即兴之作有空就更新)
  • 涩世纪传说PART1

    涩世纪传说PART1

    [花雨授权]一个是带着黑豹的黑道少主,一个是某欧洲小国的俊美王储,另外一个有着面孔遗忘症的阳光少年,这样的组合老实说还真是老师的噩梦。何况全没有理由的,这群家伙还要唱:对面的纪检部长看过来,看过来……
  • 悲伤逆流而上

    悲伤逆流而上

    一对俊美少年表兄弟林夏与丁小乐在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过程中,友谊、亲情、嫉妒、欺骗、挣扎、温暖而美好的故事,单亲家庭女生米雅爱恋的经历,以及夏艾艾与高静两个面临中考的女生内心掀起的汹涌早恋情愫,但又都很快便无疾而终的美好的心路历程——
  • 公主殿下请小心

    公主殿下请小心

    “公主殿下请小心呀,有一个不明物体来袭。”某丫头大声叫到。“哼,什么不明物体?要是它敢来,看本公主不给他瞧瞧本公主的厉害。”某人自恋的说。可惜事事都是那么不如人意。“啊。”一阵尖叫,吵醒了林中的鸟儿。原本洋洋自得的某人静静的躺在血泊中。“公主。”听到女仆最后一声呼喊,晕了过去。醒来时这位公主却失忆了,是命运在捉弄她吗?不是是换了一个人而已。那不明物体是什么?
  • 浩瀚清风觉世著

    浩瀚清风觉世著

    因为年少,因为起点,因为梦想……我心似浩瀚,面如清风,故名《浩瀚清风》。天生我材必有用,青心恋笔齐天梦,千万莫欺少年穷!心中的希冀,我们会拼尽全力执手画梦,生命的诗篇不断转动翻阅,我们执笔写下最华丽的章。欢迎,加入一个执笔怀梦的青年团队!我们执手画梦共觉世!个人书友群:110516695青心恋笔群:392875776
  • 魔念今生

    魔念今生

    上古亿年,神罚之战,界神陨、神尊隐。赤澜星界,玄武大陆,辰寰之兴。邪魅少年,得上古之体,天妒而生异象。初始于玄武,与群英争霸,与天地争雄。邪魅征伐,人世百媚,千骑踏红尘;道尽尘世,何为天罚禁忌?问苍天,可敢入圣!至尊之路,注定与孤独残酷相随!
  • 炒作的历史

    炒作的历史

    历史新说,时尚的后现代阅读,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换个视角看历史。“炒作”就是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现象来吸引媒体报道,以使自身达到某种得名或获利的目的,属于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炒作常见于明星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专辑而使出的各种宣传手段。概括一下就是媒体用捏造、夸大、推测等非正常报道手段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报道。炒作的目的是制造噱头、吸引读者的关注,置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于脑后。我们的古人早就对这一手段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只是当时不叫炒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