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51100000002

第2章 科学与世界(1)

新原子

从X射线到原子核

伦琴是在1895年11月8日的晚上作出一个惊人发现的。当时,他正在巴伐利亚的乌兹堡大学幽暗的实验室里工作,突然被房间一处角落发出的神秘闪光所吸引。他不由得靠近去看。原来神秘的闪光来自涂有铂氰化钡的纸片,他知道,这种物质在阴极射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奇异的荧光。但是此刻并没有阴极射线,他正在使用的阴极射线管已经被厚纸板遮盖得严严实实,但它显然穿透了整个房间!当他关掉阴极射线管时,纸片不再发光。再接通射线管,闪光又重新出现。他把自己的手放在阴极射线管和纸片之间,纸片上显示出手的阴影,甚至可以看到手骨!他把纸片拿到另一间房间,关上门,拉下窗帘,然后开动阴极射线管,纸片仍然闪光。当阴极射线管关掉,它才不再闪光。可见引起闪光的神秘射线实际上能穿墙而过!50岁的伦琴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他称之为“X射线”,意思是“未知的射线”——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下来,尽管如今他的射线已经不再神秘。

现代物理学的开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费恩曼(Richard Philips Feynman,1918—1988)习惯于这样问他的学生:“‘理解世界’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面对加州理工学院演讲厅内济济一堂的听众,他如此解释:试图理解世界就像是观看一盘巨大的象棋赛,而你却不懂下棋的规则,于是你试图从看到的过程中找出规则,最后你也许找到了一些规则——“下棋的规则就是我们所谓的基础物理学”。但是,大多数自然现象是如此复杂,即使我们知道每一条规则,也不可能运用这些规则来跟踪棋子的走动,更不能说出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当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各种发现接踵而至时,物理学家开始真正品尝到费恩曼在半个多世纪后,向他的学生讲到的那种复杂性。伦琴也许没有想到他的发现引出了一场物理学革命,科学家往往把这一事件看成是旧的“经典”物理学转变为现代物理学的分水岭。从1895年年底开始,物理学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这是令物理学家激动的年代——从1896年到1945年——同时也是科学史上最令人迷惑的50年。原子这一历经2300年之久的概念,在此期间经历了重大变化。当物理学家发现原子还有更小的组成部分时,原子这一以前曾经被看成是终极不可再分的粒子,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再是原先的概念。鉴于在原子内部还有带负电的电子,于是人们起初把电子想象成围绕着密集的原子核旋转的微观行星。而原子核同样让人吃惊,竟由具有质量与正电荷的质子与只有质量没有电荷的中子紧密结合而成。随之又有其他(甚至更小)的粒子被发现。到1945年,已经很清楚,不仅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且毫无疑问它还能够被分裂。

空间和时间的新概念动摇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正是牛顿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期间牢固地建立了这些原理。一种被称为量子理论的“不可理喻”的新思想,使原先的逻辑不再有效,可是它却奠定了今天我们身边的几乎每一个重大技术成果的基础——从电子手表、电视机到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以及其他各种数码设备。

从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两块巨石开始松动。一块引发关于原子的崭新概念,另一块则导致发现了某些元素奇怪的不稳定性,正是这一特性最终使我们得以问鼎核能。然而,但就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时候,原子“核”的概念甚至还不存在。

原子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说过,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的微小粒子组成(atom这个英文字就是来自希腊字atomos,意思就是“不可切的”或“不可分的”)。根据定义,原子就是物质可能组成的最小粒子(有一幅图描绘了留基伯的原子,看起来就像极小的“台球”)。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一概念,事实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一点也不赞成这一概念。结果,除了少数几位后来皈依的原子论者(包括牛顿),这一概念沉寂了很多年,直到道尔顿在19世纪初期提出“原子理论”才得以复兴。道尔顿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这时其他科学家才开始对这一概念产生兴趣,因为道尔顿能够为原子提供定量的科学证据。他还证明这一理论与物质守恒定律(伽利略最先提出的)及道尔顿自己提出的定比定律是一致的。到了伦琴的时代,原子已经作为自然界中不可分的最小粒子被人们接受——但是每个人依然把它想象成是某种极端微小的“台球”。

新射线

伦琴推迟了7周才宣布他那激动人心的发现,他需要做到确实可靠。几年后,有人问他,他是经过怎样的设想才得到这一发现的,回答极为简洁:“我没有设想过,我只是实验”。当他于1895年12月28日宣布新射线时,他手中已有各种相关的详细资料,其中包括X射线不仅可以穿透不透明物质,还能够使某种气体带电荷,且不受磁场和电场的影响。世界被他的发现所震惊,物理学家则对他的发现大感困惑。

人们立刻看出X射线用于医学诊断的潜力(遗憾的是,许多年后才发现X射线也有危险性)。X射线可以轻易穿透软体组织,却不易穿透骨骼组织以及其他更为密集的物质。所以,如果把照相底片放在病人的后背,成像中就可见黑色的背景中有白色阴影,这就是骨头。白色的背景上出现灰色,这就是牙齿上的蛀斑。金属物体也有明显的呈现,在伦琴的消息传到美国之后的第四天,X射线就被用于确定病人腿上枪弹的位置。三个月后,美国缅因州达特茅斯有一个名叫麦克卡塞(EddieMcCarthy)的受伤男孩,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用此新方法查看断骨,并做正骨手术的病人。

伦琴的发现致使群情振奋,但有些反应显然过度。在美国的新泽西州,立法者担心X射线意味着个人隐私的终结(他们特别关心的是年轻女子的端庄),并且建议立法禁止在歌剧院使用X射线眼镜。当然,这是不必要的担心。

但是对科学家来说,伦琴的X射线(起初叫做伦琴射线)将成为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它的发现还标志着物理学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开始。由于这一发现,伦琴在1901年成了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与此同时,在巴黎,一位名叫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1852—1908)的物理学家开始迷上了X射线。

铀的奇异天性

贝克勒尔在1896年1月20日获悉伦琴发现X射线。2月他开始做实验。贝克勒尔家里好几代人都是物理学家,他的祖父和他的父亲都曾涉猎过荧光现象,有些物质具有这样的特性:先是吸收辐射,然后发光。由于伦琴是从X射线引起的荧光发现X射线的,所以贝克勒尔猜想,逆向的过程是否也能成立。亦即,荧光物质是不是也会发出X射线或者阴极射线?(阴极射线是从阴极或者电解池、电池的负极表面射出的电子流。)

于是他以铀盐作为实验对象,他知道经太阳光照射后,铀盐会发出荧光。1896年2月,贝克勒尔把一块会发荧光的铀盐用黑纸包住,放置在照相底片上,然后用阳光照射。他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荧光辐射X射线,这些射线就会穿透黑纸使底片曝光。除此之外,他所知道的各种光,包括紫外光,都不可能穿过黑纸到达底片。

当贝克勒尔洗出照相底片时,它确实呈现出灰雾,如同曝光过一样。贝克勒尔想,荧光果然会产生X射线!

当然,一次实验并不足以证明科学上的一个论点,贝克勒尔计划再做一些实验来证明他的假说。但是巴黎多云的冬天妨碍了他的计划。于是他把铀盐搁在没有曝光的照相底片上,放入黑暗的实验室抽屉里,等待天晴的日子。最后,他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在3月1日那天,他把底片拿去显影。他想,原先曝光产生的荧光可能还会残留在晶体上。也许底片会显示一点轻微的灰雾。出乎意料的是,底片显示的并不是轻微的灰雾,而是强烈的阴影。太阳光不可能穿透漆黑的抽屉和严实的包装,早先曝光所残留的荧光也不会产生这种效应。就这样贝克勒尔发现了另外一种新辐射,也是以前没有人知道的!

他大为兴奋,开始研究这一新辐射,发现它有好几种特性是和X射线相同的。它可以穿过不透明的物质,可以使空气电离(使空气带电),可以被一种物质以恒定的流量向所有方向辐射。在伦琴发现的激励下,贝克勒尔作出了另一种同样令人激动的发现,这一发现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产生一连串富有成果的研究。

居里一家的追求

1891年,当25岁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1867—1934)从她的故乡波兰华沙来到巴黎时,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她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抉择将把她带到何等的巅峰——她不仅成了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妇女,而且罕见地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是物理学奖,另一个是化学奖。她也不可能料到,她还会找到她的另一半皮埃尔·居里,他在各个方面都和玛丽完全相配:一位出色的同行科学家,和她一样追求知识和成就,他以同样的热忱和她并肩劳作,常常当她的助手。她从来也没有想到——实际上她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她开创了两代同获诺贝尔奖的先例。她的女儿伊伦·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1897—1956)和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1900—1958),在玛丽逝世后的1935年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一家但是在玛丽1891年抵达巴黎时,她确实知道她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进入索邦学院,这是巴黎大学享有盛誉的文科学院。

19世纪90年代在俄国的统治下,波兰人民的生活备受压抑,人们难以享受到高等教育。玛丽已经帮助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出国,在法国的著名大学受更好的教育。现在该轮到她本人了。然而,她不得不靠微薄的配给度日——有一次竟由于饥饿昏倒在课堂上。尽管如此,玛丽还是以全班领先的成绩毕业。

1894年,她遇见了皮埃尔·居里,这位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由于在压电效应领域的工作而享有名气。两人于1895年7月25日结婚,就通过市政当局登记成婚。随后两人骑自行车到法国南部去度蜜月,在当时和以后的生活中,他们总是这样节俭。

同年年底,伦琴宣布发现X射线,几个月后,贝克勒尔的发现又传遍巴黎和全世界的物理学界。在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约翰·汤姆孙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采取行动,轻易地说服了他的一个年轻学生,来自新西兰的24岁的卢瑟福,要他把注意力转向X射线。

“我的宏伟目标是领先发现物质理论,”卢瑟福在给家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几乎欧洲的每位教授都在跃跃欲试。”就在前不久,贝克勒尔发现辐射之前,情况也是这样。问题是:这些无法解释的辐射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又有什么样的成分?

玛丽·居里一头扎进这一激动人心的新领域。她很快发现——几乎与此同时,贝克勒尔和卢瑟福也发现——铀发射出来的辐射有不止一种类型的成分。一部分射线在磁场中会向一方偏折,其他的向另一方向偏折。有些带正电,有些带负电。卢瑟福把带正电的射线称为α射线,带负电的称为β射线(或者叫做α粒子和β粒子)。没有人知道这些射线或粒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1898年,玛丽·居里给这些辐射起了一个名字——放射性——这就是这个名字的由来。1900年,维拉德(Paul Ulrich Villard,1860—1934)在放射性辐射中又发现了第三种辐射,具有不寻常的穿透力——在磁场中一点也不偏折——他称之为γ射线。(用希腊字母命名这些射线仅仅是表示它们的特性尚不清楚,就像X射线的X那样)

与此同时,玛丽·居里运用她丈夫皮埃尔的发现测量放射性。放射性射线和X射线一样,当它穿过任何一种气体(包括空气)时就会引起电离,使这一气体能够导电。她用电流计测量这一电流,用晶体加压后产生的电压抵消它。然后测量平衡电流所需的电压,从而获得了放射性强度的读数。她逐个测验各种放射性盐,发现放射性强度与放射性物质的含铀量成正比——这样就将样品中的放射性来源定位于铀身上。1898年她又发现钍也具有放射性。

更有趣的是,当玛丽·居里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铀时,她发现,相比于纯铀,从沉淀物中测量出的放射性反而要强得多。由于矿石中其他成分不具放射性,这意味着只有一种可能:某种其他的放射性元素,其数量虽然少到难以检测,但一定在场!

玛丽·居里此时玛丽的工作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于是,她的丈夫皮埃尔决定共同参与,帮助她从事这份艰辛而又乏味的工作:从矿石中提炼元素。尽管他本人已是一名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但他还是把自己的工作放在一边,在接下来的7年里帮助她,因为他认识到她作为科学家的非凡天赋和她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1906年,他在大街上被马车压死,年方47岁。就在两年前他刚刚接到任命,担任索邦神学院物理学教授。后来玛丽被指定接替他的职位,成了第一位在索邦神学院教授物理学的妇女。)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取得了成功。他们两人一起工作,从铀矿中提炼出了微量的粉末。这是一种新元素,以前从未检测到过,其放射性强度比铀高出数百倍。他们把这一新元素称为钋,以纪念玛丽的祖国。

但是还有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矿石继续放出比铀和钋合在一起还要强的放射性。一定还有什么东西。1898年12月,他们找到了答案:这是另一种更强的放射性元素,他们称之为镭。

但镭实际上如同一个幽灵。居里夫妇不能对这一新元素提供良好的描述,因为从矿石中能够提炼的量实在是太微弱了。他们可以测量其辐射,元素线光谱专家德玛尔塞(Eugene Demarcay,1852—1904)提供了光谱特征(不同的元素给出不同的电磁辐射或光的波长,这些波长以分立的谱线被观察到)。但也就是这些。

因此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得到足以进行测量和检验的镭的数量。皮埃尔和玛丽把他们的生活积蓄用于购买矿山附近废弃的大量矿石,开始这一不朽的工作。在以后的4年中,玛丽的体重掉了15磅,他们把矿石提纯了又提纯,以获取小量的镭。8吨沥青铀矿才能产生1克镭盐。

同类推荐
  • 缺点国历险记

    缺点国历险记

    面包狼是一只用面包做成的狼,身材高大,外貌丑陋,但是心地善良,憨厚可爱。面包狼有面包的物性,如弹性好、外形可变化、吃了发酵粉力气大等,也有狼的物性,如长相凶、嘴巴大、肚子大等。同时,面包狼又具有多彩的人性,如可爱、傻乎乎的、助人为乐、富于同情心、有时贪小便宜、有时投机取巧等。作者皮朝晖的童话剧抓住了儿童的独特幻想,洋溢着浓郁的儿童情趣,语言简洁、欢快、诙谐、幽默,富于音乐感,是真正的属于孩子的“浅语艺术”,他是儿童世界独特的发现者和表现者。
  • 魔法帮帮忙之诅咒恋上你

    魔法帮帮忙之诅咒恋上你

    茜雅对付威达的招术不但全都失败,表妹艾妮也来到了卡希拉魔法学校。艾妮心地善良,性格柔弱,就连冷漠的威达都被她的可爱打动了。茜雅好像成了一个谁都不在乎的人,但她可不服输,一条条锦囊妙计又在她的“坏心眼儿”里生要发芽。她能转败为胜,博得大家的喜欢吗?
  •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是一本青少年励志类读物,从尊老爱幼方面阐述了如何为人处事,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图书。
  • 彼得·潘

    彼得·潘

    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是一个美好的梦。童年是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永恒的母爱将伴随着童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这些都将铭刻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然而人总是要长大的,这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人们内心仍然充满希望,“只要孩子们永远天真活泼、快乐无忧。”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热门推荐
  • 万道诸天系统

    万道诸天系统

    骚年穿越异界,意外觉醒万道诸天系统,从此开启璀璨人生。少女问我为什么偷看她?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了,你不是也看了我吗!要不我以身相许?洛尘轩对少女说道。林峰问我为什么那么受门中弟子欢迎,而我……我只能说怪我喽,当初不是你让我进宗门的吗?洛尘轩对某祖师爷说道。少年问我为什么和他抢女盆友,我只能说,骚年啊!其实我也是受害者呀,呜……我也好无奈的,好不好!洛尘轩对着某猪脚说道。
  • 砚知旭意

    砚知旭意

    学霸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且看男主女主对决。
  • 血刹战神

    血刹战神

    男主角白狼因伤被女主角小嘉救了一命,后因一场龙卷风卷入了上古之家里,因白狼是一只兽态的样子,而精灵是被兽灵灭绝的一族,后为复仇而隐居在上古之家里,所以一见到白狼就对此展开了攻击……小嘉到底是真瞎还是假的?白狼真的只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狼兽吗?一路陪伴白狼的蓝小姐,最终会不会是牺牲品?这真的只是一场游戏,还是……
  • 我当巫公的日子

    我当巫公的日子

    散部巫公,镇压万古强族,只为问一句:“我的梦真实否?”
  • 民间诡世

    民间诡世

    但可能——小心,它在你身后。。。。。。。。。。。。。。。。。
  • 修仙登入器

    修仙登入器

    入道无门?无妨。不知修仙?请进。修真与修仙虽只有一字之差,境界划分上却不可同日而语。曹纵,一个修真门派的外门弟子。可从愚昧的修真界,随时登入修仙界,夺诸天造化而自在游戏。
  • 古剑奇谭之极品少恭

    古剑奇谭之极品少恭

    这是一个新的欧阳少恭!一个一开始就杀了百里屠苏,霸占了一切美女的极品恶人!这里是神话世界的综合,有古剑,有仙剑,有大话西游,有活佛济公,有天天有喜!风晴雪:唉,苏苏怎么无缘无故就死了啊?到底是杀的?不过还好,我跟少恭在一起了襄铃:我找不到以前那个小哥哥了,可是欧阳大哥这么帅,又温柔,人家跟着他也不错。方如沁:再见到少恭,虽然他很色,也有其他女人,可我就是要一辈子和他在一起!……无数的神话美女,全部都是欧阳少恭的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娇妻总裁大人请轻抱

    重生娇妻总裁大人请轻抱

    重生前,蓝羽汐放着爱自己的老公不要,听信“闺蜜”和渣男的话,天天想离婚,想和渣男私奔,结果害死了自己,害死了真心爱自己的人。重生后,终于智商上线,斗渣男和“好闺蜜”,和总裁老公甜甜蜜蜜。傅墨琛:“汐儿,老婆,我们要个孩子好不好。”蓝羽汐:“好啊好啊”傅墨琛:“……你同意了”蓝羽汐:“你不想和我要个孩子吗?说,你要和哪个女人要,哼,不理你了。”傅墨琛:“汐儿宝贝,别生气,我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