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01

第1章 修订本前言

“原型”理论在中国的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广泛传播和引用,直接原因得力于叶舒宪先生编的《神话一原型批尔》一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的出版。此后,原型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神话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方法和构成部分,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化。可以说,原型批评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吸收借鉴外来理论和方法比较成功的例子。即使现在,原型理论及其批评仍然是文学及人类学的重要批评方法。但原型批评本身有其局限性和尚待深入探讨的空间,应该对其继续进行新的原创性研究阐述,以使其有更好的理论价值和批评方法上的实践价值。

拙着《原型批判与重释》在2008年出版以后,在古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甚至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都有一些反响。这说明,研究者似乎并没有失去对原型的兴趣。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年,我的学术兴趣有所变化,但是对原型研究中的问题一直在思考。在我看来,“原型”现象所包容和辐射到的问题远比我们对它业已理解的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它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方法。对于原型理论新的思考,我的主要看法是:

第一,原型是生成的而不是先在的。“生成”表示正在形成而又未完成的状态。原型的基本起点是人类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追寻事物本原和起源所产生的精神文化成果。因此是可认识的,可解释的。探索原型生成和置换变形的过程及其辐射到的精神文化现象,比确认某种具体原型更重要。关于原型的生成过程的研究,要从原型现象与人的现实生存关系的角度,探讨原型的生成和置换变形的深层原因和内在机制,整合思、史、诗的精神化过程中的经验,寻求原型研究的当下价值意义,打破循环论。原型研究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是探讨人性的历史生成,研究人类为追求精神自由,寻找情感家园,克服心理匮乏而生成并反复出现的精神文化现象,整合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寻求解决精神问题的启示。

第二,原型是多维度的。要重视原型现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涉及对原型一系列问题的重新思考。比如,关于原型的基本定义、概念问题。不同领域都有对原型的解释,哲学上的原型是指事物的原始模型,或者最初的发生;神学意义上的原型,是源于原始信仰、宗教对世界和人类的解释;心理原型是关乎人的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结构的问题;文学原型则是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外化方式等。那么原型的本元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实际是文学原型研究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原型应该是一元的,概念是统一的,指事物背后的原始模型,它含有源头、原初、本原的意思;这个定义是抽象的,泛指一切原型的共同特点的,这是哲学意义上的原型定义。但具体的原型的存在和内容却是互不相同的,它的源起及其生成机制也是不相同的,与人的关系也是不同的。所以,具体的原型是多层次多纬度的。文学原型研究中实际程度不同地都接受或者利用了这些概念和解释。

第三,原型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方法,而且是一种思想体系和美学范畴。原型研究应有两个相互联系但各有侧重的方面,一是关于原型的基础研究,可以说是“理论”研究;一是关于原型批评方法的研究,可以说是“应用”研究。就前一方面说!应重新研究原型中的一些具体命题和理论问题,这些命题应该从人类精神实践中抽

象出来,又反过来作用于批评实践理论上的突破可以为批评方法打开新的空间。比如,关于意象原型与观念(理念)原型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批评实践中常遇到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文学批评中,神话模式被称为原型,意象的反复被称为原型,母题被称为原型,而某种观念、意识或主题的反复表现也被称为原型。在这里,“观念”的反复实际就是一种意义原型。而在哲学领域的“原型”就是“意义的原型”,比如西方的“逻各斯”、中国的“道”。两种原型有区别,也有联系。即使如神话这样具有故事形态的原型,按卡西尔的说法,它给我们展示一个感性结构的同时,也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荣格曾经认为,西方文化精神史上把原型“理念”化、抽象化了,按他的理解,原型是原始意象,应该恢复原型的感性内容)但同时,他又认为原型只是一种“形式”,是要在特殊情景下激活原始意象。这就是说,原型既是理念又是意象,是理性又是感性,是古老的又与现代相通,是有具体象征意义又是绝对形式,原型理论既不简单研究理性,也不简单研究感性。

由此来看,关于原型的内涵与外延就需要继续探讨,而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原型不仅是一种批评方法,而且是一种理论体系,原型是个哲学和美学问题。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原型”是一个普遍概念,追问事物“原型”一直是其哲学、美学的传统。“原型”最早源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特别是理念论,涉及哲学与神学领域。哲学来源于“爱智”,是对事物刨根问底,而原型研究恰恰就是对人的情感问题、心理现象及其呈现方式的追根究底、追根溯源,追寻事物的本原。柏拉图对“什么是美”而不是“什么是美的东西”的区分,对美的本质的追根究底的探究,实际上就是对美的“原型”的哲学追问。从此,在西方哲学和美学领域,对事物“原型”的追寻,特别是中世纪美学将美的现象归结为“上帝”的旨意的思路,实际是柏拉图原型理论的直接或间接的延续。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一总体思路并未彻底改变。康德的物自体与现象界关系的理论,认为人主观上先天地具有各种感性的形式和逻辑的范畴的观点,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等等,也都或隐或显地包含“原型”的命意。可以说,以先验假设为基本逻辑起点的哲学,程度不同地总隐含着对某种“原型”的追问。笔者认为,在西方美学中关于美在主观还是客观的争论,审美过程中美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等问题,似乎就一直有追问美的原型与人的心理原型及其对应关系的问题。所以,原型作为美学范畴研究有其理论依据。

关于原型美学,已经有学者运用这一概念,但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或者美学体系的研究还不深入、不系统,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美学意义上的原型,它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精神实践现象,是人类为达到一种特殊境界的努力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原型美学,具有哲学特性,但不同于哲学原型,有自身的目的和范围。

原型美学,将原型现象视为人类一种包括艺术文化现象而又超出其范围的普遍精神现象,是人类在合目的、合规律的实践中为达到某种自由境界,即美的境界而生成的精神现象。在关于美的各种定义中,笔者同意这样的看法,即(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是一种特殊的、自由的人生境界,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狭义的美学是以创造的艺术美为研究对象。它从真善美、知情意辩证统一的完整性上研究艺术与人(人类)的关系,主要是审美关系,解释人类追求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以最终达到自由境界的实践过程中的精神文化现象。作为文学批评方法的“原型批评”,基本上是以创造的艺术美为研究对象的。而“原型美学”则大于原型批评通常所触及的范围;就研究的层面来说,原型美学将原型现象上升到哲学、美学层面,揭示原型现象与人类普遍精神追求之关系;就研究方法来说,原型美学将以理性思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融合感性的审美体验与理性的美学思考,探讨原型现象的意义。也就是说,原型美学区别于原型批评的主要之点,在于原型批评是文学的一种批评方法!运用原型理论观点来研究文学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律原型美学则是通过研究原型现象探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及其深层的复杂文化心理因素!揭示在原型现象中蕴涵的人类普遍的情感倾向及其显现方式。

从美学的特征来看!美不是一个实体而又寓于实体之中!美学是哲学又离不开感性!审美活动的本质是情感而不是真理!而情感活动的微妙之处恰恰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这些特点也正是原型理论所感兴趣或者研究的范畴。如果把原型理论置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背景上来看!柏拉图作为西方美学本体论阶段的奠基者,他更多关注“美是什么”,亦即事物的本质理念是什么,而到了现代荣格的原型理论,似乎既有关于人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的美学认识论阶段的特点,又有人如何表述所知晓的世界本质的现代美学的思维方式前者表现在荣格建立“自主精神原则基础上的心理理论”为出发点,对以往原型研究的途径和目的,对人对世界的感悟方式和获得真实感受的途径提出质疑,提出“集体无意识”观点后者则表现在荣格对“原型”概念的重新阐释,以及如何通过“原始意象”“激活”集体无意识。这都从不同的方面,关联到知情意和真善美的问题,远不是批评方法问题,而是美学问题、哲学问题。

现代原型理论和批评实践,既超出了原型作为批评方法的范围,也超出了神话研究的范围,“原型”在实际运用和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被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具有美学的基本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荣格在他的理论研究中,许多问题是直接触及美学命题的。他在)美学中的类型问题中说过:“美学实质上是应用心理学,因此它不仅与事物的审美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并且主要与审美心理学问题有关。像内倾与外倾的不同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不可能不引起美学家的关注”。审美过程是心理过程,荣格的原型理论在许多方面所提出的命题和文学批评实践,都体现出审美心理学的特征,而弗莱关于原型是反复出现的意象的观点,原型批评跨时空、跨文化,揭示共同现象深层规律的思路,也都具有美学学科的特点。

要在包括东西方在内的整个人类精神文化和文学现象的基础上研究和思考原型理论与批评。建立在西方文学艺术和文化现象基础上的原型理论是有局限的。东西方不同的神话体系,不同的文学发展格局,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等等,都为思考原型现象提供了不同的基础和背景。原型理论和批评只有建立在人类文化和文学艺术基础之上,同时又能面对人类普遍的文学艺术现象,它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类学意义。才能对研究对象有新的发现,获得原创性成果。原型批评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中国文学的适用程度。原型批评面对的是宏观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但它不是万能的,它的特点主要在于对文化一心理结构与文学的特殊关联性的揭示和阐述。不是最终为文学寻找一个既定的循环的框架,也不限于找出几个具体的原型,它首先是一种关于文学批评这一人文科学的研究思路,一种透视和解释文学现象的角度。中国原型批评的发展,也应该从中受到启示,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视角,思考文学原型与中国文学特征的关系。

要研究原型批评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问题,重新思考作为文学人类学批评方法的原型批评的意义。原型批评的方法,它能解决的是文学创作和接受过程的深层结构和规律问题,是文学与人的文化一心理结构的问题。它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发展,既要解释文学现象中的深层的、恒常的、共同的心理基础问题,又要揭示文学的创新、变化问题。文学创新发展是否用置换变形就能完全解释?也许,文学的创作既是对文学原型的继承、置换,同时也是对原型的无形制约的不断突破。

最后,就是要思考原型研究的当代价值问题。荣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寻求拯救现代人类灵魂的途径,“荣格心理学追求心理的整合与完整,力图调整和调动人们的心理潜能,激起人们创造的智慧与热情!荣格心理学又寻求生活的意义,与以贪婪和侵略性,与现代流行的物质和金钱崇拜,精神空虚和享乐主义,虐待狂和黩武主义相抗衡”。在当今人类精神领域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的时代,研究荣格原型理论,研究人类精神现象和心灵世界,应该注重关注它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而不把它变成远离人、远离现实的玄学。

本次修订,保持了原版的基本框架,在原来的基础上,融进了上述一些新的思考,对某些章节作了一些调整,内容也做了补充。但对原型在更高层面上研究则还有待于继续努力,我认定,这仍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领域。

同类推荐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老北京的戏曲与内涵

    老北京的戏曲与内涵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古代民俗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

    《刘法慈心解<大学>》介绍了《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儒家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有的人把它定义为“四书”之首。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大学》,并不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所注的版本,所用的是《大学》原本,来自于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原文,它的顺序没有经过改动,是最初的那个版本。
热门推荐
  • 校草溺爱亲亲宝贝

    校草溺爱亲亲宝贝

    她,想在圣思莱雅好好的读书,却不曾想到第一天就招惹到圣思莱雅的两大王子,一个霸道,一个温柔-------“喂,傻叉,轻一点不会吗?下手这么重,谋杀亲夫啊”某男抱怨道。--------“恩,丫头,都听你的,你说吧。”某男摸了摸某人的头,极其宠溺的说。-------某人心底默默呐喊:请问我招谁惹谁了啊。。
  • 青春:赴一场注定出局的豪赌

    青春:赴一场注定出局的豪赌

    某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拿自己仅剩的青春做赌注。胜负却都是自欺欺人。我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安安静静的演完这个故事。把握好这次转折。错过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境。---布谷鸟·D《赴一场注定出局的豪赌》
  • 如若还是初见时

    如若还是初见时

    一场车祸,改变彼此的记忆,再次见面,只是陌路。女人对着男人艰难的说了出口,“还记得我吗?”男人看着眼前的女人,不屑一顾,语气全是嫌弃,无情的说着,“离我远一点,不要假装和我认识,套交情,你这样的人,我见多了。”女人不死心,继续问道,“真的把我给忘了吗?”男人又看了一眼,声音比之前更加的冷漠,“不要让我重复,滚。”女人知道,这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忘记他,重新开始,忘记初恋,忘记暗恋,同时也忘记他。
  • 这不是我熟悉的历史

    这不是我熟悉的历史

    我叫夏建仁,原本是一名毫无人气的主播。但是自从有一天,我从一个神秘的书店,买回了一本书,我就发现我不普通了。我感觉我能穿越回历史中。穿越也就算了,但是现在总有很多人总是叫我一些奇怪的名字。我都说了,我叫夏建仁,不是你们的耶稣,不是阿拉,也不是伏羲,女娲!
  • 超级名作修仙

    超级名作修仙

    依靠名作经典也能修炼?谁都不知道,世界上很多名作经典都隐藏着玄妙的修炼之法,武侠经典,神话经典,道家经典,佛门经典都有可能是一本本绝世的秘笈。修炼各种耳熟能详的武学和神通,穿梭在名作的世界,会面无数经典的形象。都市小青年,酒店门童王风在一件至宝和一个来自另一方世界的美人儿师父的帮助下,开启了修炼之门,长生之路!修那凌驾众生的力量,争那与天地同寿的长生!天龙八部,降龙十八掌,掌出惊天;西游释厄,法天相地,三头六臂,翻江倒海,神通无极……
  • 末日丧尸任我砍

    末日丧尸任我砍

    这一世,卷土重来,就是为了给曾经伤害他的人一份惊喜,人生轨迹从此改写,不再任人宰割,宁为刀俎,不为鱼肉!末世来临,扛大炮,甩异能,群雄之巅,身负异能,组最强队伍,一步步辉煌崛起!水源匮乏,食物奇缺?小龙虾,农妇矿泉来一份。物资紧缺,衣不庇体?取我的貂皮大衣。武器短缺,丧尸围城?来,先让我的火箭筒来一发,再去煮碗方便面。。。。
  • 不见白马

    不见白马

    百年归土,阳寿已尽。欲见白马,却现冰河。再睁开双眼,天空以斑斓之色装饰着硝烟天下,四季交替伴随着鲜血淋漓,长剑寒光一闪而后身影无存。不知森罗万象,不见九山八海,不言意欲为何,不知生而为何为何而生的人生,求知于存在之意义,前往一个接一个的梦。北城无河却有桥,南村多水但行舟。求而不得终不得,冥思苦想只苦想。
  • 慈尊升度宝忏

    慈尊升度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之弈子

    神之弈子

    人界七国争雄,经过数百年混战,汉川王统一了南方,在帝国边境的一座中立城市里,一个高阶修行者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战国时代王的遗产,亡国的公主,充满谜团的少年,一场巨大的风暴在这里酝酿。王国争霸,与神的战争,过往的恩怨,来吧,从现在开始,与诸神对弈。
  • 秦时明月之留候野史

    秦时明月之留候野史

    一代留候功成身退,源于故国情怀,退隐留地,却不想,遇到了心底深埋的女人……【良练文】本人百度贴吧ID:瑙傚績馃挋本在贴吧连载,为了让更多秦迷看到,特此在这发文,此文免费,尽快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