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1400000015

第15章 注本考索

胡曾《咏史诗》面世不久即产生影响,当代就有人为之注评,至宋又有新注本,兹分别考索如下。

《新雕注胡曾咏史诗》唐陈盖注米崇吉评注

今传胡曾《咏史诗》注本最早者为《四部丛刊三编》所收影宋抄本,题为《新雕注胡曾咏史诗》,分为一、二、三卷,卷各五十首诗。全书首叶首行题“注咏史诗总一百五十首”,次行至四行分别题:“前进士胡曾著述并序”、“邵阳叟陈盖注诗”、“京兆郡米崇吉评注并续序”。五行后为胡曾自序,无题。序云:“夫诗者,盖美盛德之形容,刺衰政之荒怠,非徒尚绮丽、瑰琦而已,故言之者无罪,读之者足以自戒。观乎汉(魏才)子,晋宋诗人,佳句名篇,虽则妙绝,而发言指要,亦已疏。齐代既失轨范,梁朝(文)[又]加穿凿,八病兴而六义坏,声律(而风)雅崩,良不能也。曾不揣庸陋,转采前王得失,古今(成败),成一百五十首,为上、中、下三卷,便以首唱相次,不以年(代后)先。虽则讥讽古人,实欲裨补当代,庶几与大雅相近者也。”据此,胡曾自编本乃分上卷、中卷、下卷,此本则改为卷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在编排次序上,按照作诗时间的先后,不依史事年代的迟早。莫砺锋《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由于不清楚《四库全书》本的版本渊源,不知它与《四部丛刊》本何者更古,所以尚不能肯定胡曾《咏史诗》的最初编排情况究竟如何。但如此大规模地写咏史诗,所咏史事又遍布先唐各个时代,揆诸情理,其原本当以按时代为序的可能性为大。”(《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案《四库》本与《四部》本何者更古的问题,参见后文。而“《咏史诗》的最初编排情况”,胡曾自序已讲明。胡曾自序后一行题为“米公《续序》”,次一行序文曰:“余闻玉就琢而成器,人从学以方知,是乃‘车胤聚萤,孙康映雪’。每思百氏,爰及九流,皆由博识于一时,故得馨香于千古。余非士族,迹本和门,徒坚暗昧之材,谬积讨论之志,莫不采寻往策,历览前言。黄帝方立史官,苍颉始为文字,既有坟籍,可得而言。近代前进士胡公,名曾,著咏史律诗一百五十篇,分为三卷。余自岁以来,备尝讽诵,可为是非罔坠,褒贬合仪,酷究佳篇,实深降叹。管窥天而智小,蠡测海而理乖,敢课颛愚,逐篇评解,用显前贤之旨,粗裨当代之闻,取诮高明,庶几奉古云尔。”

据上引《百宋一廛书录》,知宋刻本先为季振宜所藏,后辗转为黄氏所得。又据影印本末附张元济《跋》曰:“此(案指影宋抄本)从宋本影写,原书先藏士礼居黄氏,继入琳琅书室胡氏,后为吾友顾逸鹤所得。卷首缺半叶,《唐才子传校笺》卷八《胡曾传》笺文曰:“卷首胡曾《序》仍存,张元济《跋》谓‘卷首缺半叶’,实缺下端之一角,约缺十三四字”。案张氏所指者,乃卷一之卷首,而笺注者以不误为误,以为指全书之卷首,非也。此为胡氏写本,疑在彼时即已如此。”检今影印本,卷一诗题目录之后正缺半叶,据目录知为《乌江》诗。而据上引孙星衍云宋本“自《乌江》”始者,知在其时尚完好。

《唐才子传》谓注者陈盖为晚唐咸通时人,当为可信。兹略考以证实之。

首先,文中尚能见到避唐帝名讳的字,盖为后人所回改未尽者。《钜桥》诗注曰:“暴搏猛兽”;《夷门》诗注曰:“取武符军印于卧内”,“武符军印在王卧内”,“令窃晋鄙武符军印而交兵”;《汴水》诗注曰:“皆作龙兽之形”。案“兽”、“武”二字,皆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名讳而改者。《姑苏台》诗注曰:“积年代业,一旦沙崩”;《武昌》诗注曰:“夫治国者,务在人牢,人牢则国固”;《金陵》诗注曰:“欲致升平之代也”;《八公山》诗注曰:“方雪积代之耻”。案“代”、“人”二字,皆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者。《预让桥》诗注曰:“预让义士也”,“预让感智伯恩”,“获预让”等。案“预”字,乃为避唐代宗李豫的名讳而改者。

其次,注文中的一些地名为唐有而宋无。《长城》诗题下注曰:“案《十道图》,今在临兆(洮)县也。”案《十道图》十卷,为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所撰,宋以后散佚。又宋代无临洮县。《昆明池》诗题下注曰:“在长安西门外。”诗后注文曰:“其池今见在焉。”案宋时称长安为永兴军。昆明池始开于汉武帝,十六国时干涸,至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又修浚注水,宋以后没。《番禺》诗注曰:“至今见在管岭南邕府”。案岭南邕府指唐代岭南五府经略使之一的邕管经略使府,宋时改为广南路。《武陵溪》诗注曰:“今武陵溪在朗州,属荆南也。”案唐代荆南节度管下有朗州,至宋时改荆南为荆湖路,以避宋帝始祖赵玄朗名讳而改朗州为鼎州。《檀溪》诗注曰:“溪阔三丈二尺,见今在襄阳者是也。”案檀溪在唐襄阳县西南,但至唐末,溪水干涸,故五代、宋时,襄阳已无此溪。

再次,注文中的一些职官乃属唐制,而非宋有。《居延》诗注曰:“帝乃以[苏]武为典属国,今之鸿胪卿是也。”案唐代官制,鸿胪寺为中央官署九寺之一,卿为其长官。北宋前期,鸿胪寺改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已无正式长官。宋神宗元丰改官制之后,才仿行唐制,但此时的鸿胪寺已成为外廷官署,所掌只限于外朝的大朝会。南宋即废鸿胪寺不置。秦汉时,典属国的职掌主要是少数民族归服朝贡之事,汉成帝时并入大鸿胪。唐代鸿胪卿的职掌也主要是处理涉外事务,而宋制则大变,所以,此条注文所言“鸿胪卿”乃指唐制无疑。《官渡》诗注曰:“[袁]绍留逢纪佐其子知留后”。案两汉三国时期无“知留后”之职,此乃中唐之后出现的众多使职之一,当节度、观察、转运、巡院等缺员时,便由其他官员以“知留后”之名代理其职。由于注者生活在晚唐,对此很熟,习惯成自然,遂在不经意间将唐代官职用于前代了。而宋代亦无此职。

复此,《阿房宫》、《夷门》、《黄金台》、《即墨》、《易水》、《长平》、《武关》、《故宜城》、《轵道》、《杀子谷》、《杜邮》、《房陵》、《流沙》、《渑池》等诗注都大量摘抄《春秋后语》一书。案此书亦名《春秋后国语》,东晋孔衍撰,至五代、宋时已渐散佚。案孔衍认为《战国策》所记战国史事未为尽善,遂参据《史记》,考其异同,撰成《春秋后语》,始自秦孝公,迄于楚汉之际,故注者以其方便而颇多引用。此书原为十卷,今有清人辑佚本及敦煌遗书残卷,见黄辑《汉学堂丛书》杂史类,罗振玉辑《鸣沙石室佚书》初编。

据以上几点考证,足可确认注者陈盖为晚唐时人。《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补正》卷八《胡曾传》笺文曰:“陈盖注《咏史诗》,今有《四部丛刊三编》所收影宋抄本。然云陈盖为咸通中人,除辛氏所云外,别无证据。从所注看,颇似为宋人作。”此说大误。

此本除于诗后引据史书、抄撮史事为之作注外,还在注后有或详或略的评说,当为米崇吉所为。有论者谓曰:“米氏乃西域米国归化人,即昭武九姓之一。崇吉盖胡兵之子弟,故云‘余非士族,迹本和门’。孙星衍曰:‘其《续序》云近代胡曾,是陈、米俱唐人也’,(《廉石居藏书志内编》卷上)今按至迟亦当在后唐之世。”《讲史与咏史诗》四《胡曾咏史诗》。案原文讹“和门”为“私门”,又脱“陈”字,兹已据影印本径予补正。案“和门”即军门之意。米氏作为“胡兵之子弟”而能评说胡曾《咏史诗》,文化水平相当可观,则其汉化已深,当为很早就移居中原的胡人后裔。唐以前生活于中原的西域胡人多定居长安、洛阳等地,而唐长安城周围地区为京兆府所管辖,此前在晋、北魏、隋等时代称为京兆郡,米氏之祖或是在这一时期移居长安地区,故署籍贯为“京兆郡”,以示不忘祖。至于其为何时人,从评语中尚能寻觅消息,兹亦分条考索如下。

《南阳》一诗,米氏评曰:“《文选·名臣赞》曰:‘沉鱼择水,高鸟候柯’也。虽蕴机筹,犹须际遇……”案《名臣赞》即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见六臣注《文选》卷四七,“水”原作“渊”,当是米氏为避唐高祖李渊名讳而改。

《息城》一诗乃咏春秋时人妫息者,诗后引《春秋左氏传》及《烈(列)女传》作注,但两条资料有所出入,诗人吟咏,亦各取舍,故米氏评曰:“又近代才子之句,息夫人为楚王生二子,其理难明,盖学浅未周也。夫上古结绳而治,轩辕文字而兴,以立史官,相其褒贬,莫不惩恶劝善,以激将来。讽咏之中,尤宜小细,若成大谬,有误后人,根究其源,实难尽美者也。”案所谓“近代才子”,盖指诗人杜牧,以其《题桃花夫人庙》为咏息夫人诗篇中的翻案之作,米氏之评即针对此而言者。又《乌江》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米氏评曰:“夫项羽徒负英雄之志,全无慷慨之心。于时,再入江东,复兴戈戟,零灵日月,拨乱寰瀛,得失未知,由胜束手,盖无机略,只以势景。”此段文字因传刻讹误,虽有不通者,然观大意尚明。不过,米氏不是在评胡诗,而是接受杜牧《题乌江亭》的翻案观点,借以发挥。诗曰:“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见米氏之时代仅晚于杜牧而已。

米氏在《渭滨》、《沛中》、《钜桥》、《沙苑》、《陈宫》、《铜雀台》、《故宜城》、《》等诗的评语中都引据唐初虞世南所撰《帝王论略》,而此书自宋以后即散佚。案原书五卷,今仅存敦煌残卷,可窥其大概,见[日本]神田喜一郎辑、陆志鸿编《敦煌籍留真新编》。又唐人马总撰有《通历》十卷,亦称《通纪》,今残存七卷。这是一部起自上古迄于隋代的简明通史,并将《帝王略论》分条系于有关帝王之下,从中亦得略见其意。又在评《豫州》一诗中引述曰:“故燕公张说《才命谕(论)》云:‘当其时也,天下与华夏兮何咎,与戎羯兮何亲?’此之谓也。”据唐人赵说:“……《才命论》称张燕公,《革华传》称韩文公,《老牛歌》称白乐天,《佛骨诗》称郑司徒,皆后人所诬也,故其辞多鄙浅。”《因话录》卷四。可见《才命论》是一篇托名张说的伪文,故自五代后即不传。还在评《马陵》一诗中引述曰:“《许子新书》曰:‘善阵不战者,良将也。’”此书全称《许子新书军胜》,唯《旧唐书》卷四七《经籍志》、《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有著录,十卷,撰者不详。案《崇文总目》不著录此书,知《新志》仅为转录而已,并非其时仍存,当于五代后即佚。

米氏评诗,间亦驳议。如《故宜城》诗云:“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为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故宜城。”评曰:“夫疏凿长渠,以运粮食。故《帝王略论》曰:‘夏禹治水,不重尺璧,而重寸阴。一沫(沐)握发,乃一食二(三)吐。陆行载车,泥行乘撬,而水行载舟。治水十三年,经过己门,闻儿泣声不能入,恐滞时。乃凿龙门、伊阙,导九江,所存者七百国,而鼎天下。有河出图,洛出书,至寿百岁,在位九年。’夫武安君生于人,起于秦中,善用用(军)功,显于兵甲之阵,止于一将之身。故胡公岂将咫尺之清流,此(比)沙弘之鸿业,实见谬矣哉!”案《四库全书》本胡曾《咏史诗》宋人注(见后文详考)曰:“旧注谓胡公以白起一战将而比夏禹,实见胡公之谬,其言甚当。”对于宋人而言,所谓“旧注”,当指唐人所为者。

米氏不只以骈文撰写《续序》,还在诗评中用骈语俪言,略举两段,窥其一斑。如《夷陵》诗评曰:“夫春申徒彰之名,计寡重言之志,于云富贵,必昧鉴知。不聆迸(逆)耳之言,多采徇瘠之说,一朝失之,四顾无人。疾雷无掩耳之方,国士有攒眉之叹也!”又如《东海》诗评曰:“夫蓬莱者,群仙窟宅,众圣栖游,参差隐碧玉之楼,缥缈见赤龙之驾。若非仙侣,何以寻真?徐福登舡,以畅平之志;祖龙下世,堪嗟温骇之神。”盖濡染晚唐之文风者。

综上所考,米崇吉显然也是晚唐人,只是比胡曾的辈分晚一些,不过,也可能是与陈盖同时。此由米氏评注中的几种现象或可说明。如在《望夫石》诗评中有“故胡公云‘不知何代’之句”云云,又如在《金义岭》诗评中有“故胡氏有斯句”云云,以及前引《故宜城》诗评等等,都是直接针对胡曾原诗的。而且米氏在《续序》中只字不提陈盖之注。盖以二人同时代而各自为之,米氏自不及参考。此外,《唐才子传校笺》卷八《胡曾传》云:“今《咏史诗》一卷,有咸通中人陈盖注”。可见陈注最早是单行本,米氏评注不是在陈注的基础上作的,这也可作为二人互不相谋的证据。

现在能看到的陈注、米评合刊本就是这个影抄宋本。它又始刊于何时呢?案此本犹保持着讳字的原貌,如玄、敬、弘、殷、匡、贞、沟、慎等字缺末笔,而孝宗以下诸帝讳字则未缺笔,可知刊于南宋孝宗时。

胡曾《咏史诗》南宋人(胡元质)注

此本收入《四库全书》集部二,分作上、下两卷。馆臣《提要》曰:“臣等谨案《咏史诗》二卷,唐胡曾撰。曾,邵阳人。《文苑英华》载其二启,案《文苑英华》实载胡曾启文三篇,分别见卷六五二、卷六五四、卷六五五。皆干谒方镇之作。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咸通末为汉南从事。案此说甚误,见《唐才子传校笺》卷八《胡曾传》笺文驳正……是编杂咏史事,各以地名为题,自共工之不周山,迄于隋之汴水,凡一百五十首。案此本实存一百四十九首,较之影宋抄本则缺《缑山》一首,而较之《唐音统签》、《全唐诗》则缺《广武山》一首。盖《四库》本所源出之本即已如此,参下文考证可知。今人有承《提要》之误者,如《唐诗史》第六编第三章第二节《淡漠情境的表现及其平庸化趋向》云:“胡曾有《咏史诗》二卷,杂咏史事,各以地名为题,自共工之‘不周山’,迄隋之‘汴水’,凡一百五十首”。即据《提要》,而二卷则为馆臣所重编……每首之下,抄撮史书,各为之注……观所引证,似出南宋人手。”以此本与影宋抄本相较之,两者形式上的最异处,不在卷帙的分合多寡,而在于诗的编排次序。前文已考,影宋抄本不按所咏史事的时代先后编排,而此本则做了大的调整,是严格依照所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为序的,又在此顺序下,则将几首是咏同一史事及人物的诗排在一处。又,馆臣谓此本之注“似出南宋人手”,盖出于谨慎,语用疑似,实则甚得其是,惜未证明。兹举数例,分条考之。

《云云亭》诗注曰:“宋黄朝英《缃素杂记》二卷……舒王《咏柏》诗云:‘老松先得大夫官’乃为允当尔。”又《黄河》诗注亦引及《缃素杂记》一书。据《郡斋读书志后志》卷二《缃素杂记》解题云:“右皇朝黄朝英撰,所记二百事。朝英,建州人,绍圣后举子也。”案“绍圣”为宋哲宗年号。又据《直斋书录解题》卷一〇《缃素杂记》解题云:“建安黄朝英士俊撰,有陈与者为之序,言甲辰六试礼部不利,盖政、宣中士子也。”案“甲辰”即宣和六年,“政、宣”指政和、宣和,宋徽宗的两个年号。可知黄朝英为南、北宋之际人。《缃素杂记》称王安石为舒王,而据《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卒于哲宗元元年,至徽宗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南宋高宗时“削其王封”。则此书当成于北宋末,抑或南渡初。

《渭滨》诗注引《七书·六韬》云云。案此指武学丛书《七书》中的《六韬》一书。《七书》亦名《武经七书》、《武学七书》。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〇记载:神宗元丰三年,诏令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并雕板印行,号称《七书》。知此丛书印行已在北宋末年了。

《石城》诗注曰:“《乐府序解·时序篇》有《石城》、《莫愁曲》。”又曰:“《唐·礼乐志》亦曰:《石城》,宋臧质作。”案《乐府序解》一卷,为哲宗、徽宗时人刘次庄所撰。《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五下总集类,《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东观余论》卷下《跋刘次庄戏鱼堂记后摹本》。则其成书亦当在北宋末年。又案《唐·礼乐志》当指《新唐书·礼乐志》,因《旧唐书》分为《礼仪》与《音乐》两志。《新唐书》撰成于仁宗嘉五年,而其刊印又在此后。

《湘川》诗注曰:“杜诗《湘夫人祠》,王原叔注曰……”案王洙,字原叔,宋仁宗时著名学者,《宋史》卷二九四有传。

综上所考,此本诗注多引据北宋末、南宋初人的著述,则足以断定是出于南宋前期人之手,实为胡元质所注,盖后世传刻者刊落其名氏,详参下文。

张元济先生跋影宋抄本曰:“余案《提要》所引三注,惟《洞庭》一条似与此合,余《钜桥》、《渭滨》二条云云,是本均无其语。盖《四库》所收,名同而实异也。”所说甚是。不过,此本虽非剿袭唐人陈盖、米崇吉注评而作者,然亦有所参考。如在《故宜城》、《居延》、《青》等诗注中,即标明“旧注”云云。亦间有袭用,如《金义岭》一诗,陈、米注云:“此水连湘江,其源高,故曰天河。世说七夕鹊填天河。”此本注云:“此水连湘江,其源高,故曰天河。世说七夕鹊填天河。”另外,就是对陈、米注文作润饰精简,而此类又其最夥者。如《金牛驿》一诗,陈、米注引《蜀记》云云,此本注亦引《蜀记》云云,但在文字的叙述上要简练得多。

案已见前引之《廉石居藏书记内编》云:“四库馆所收本二卷,自《不周山》至《汴水》,亦有注,不著姓名,盖后人重加编订,易其卷次,偶失陈盖、米崇吉署名耳。”此说大误。盖孙氏未比较二本,致以为《四库》本之注即陈、米之注评,仅失其署名耳。实则二本的注文小同而大异,略举二例,即足明了。如陈、米注评多引《春秋后语》、《帝王论略》,而此本则一条不引。又陈、米注评只引述《左传》、《史记》、《汉书》等正文,而此本除引正文外,还引及杜注、三家注、颜注等古注。且前已考证此本颇多引据两宋之际人著述,这绝非晚唐人所能及。

《新板增广附音释文胡曾诗注》宋胡元质注

明代刻书有所谓内府本,即由内宫司礼监宦官主持刻印者,亦称司礼监本或经厂本。据明末宦官刘若愚在其所著《酌中志》卷一八《内板经书纪略》中开列的“现今有板”之书:“《释文三注》:《千字文》,七十一叶;《胡曾诗》,九十九叶;《蒙求》,一百四十四叶。”此所谓《胡曾诗》即指胡曾《咏史诗》。《唐音统签》卷六四五谓胡曾《咏史诗》有“内府注释本”,即指此本。又据上引《丰顺丁氏持静斋书目》及《故宫善本书目》所著录者,亦即此本。

张政先生指出:“明内府刻本《释文三注》,《蒙求》是宋徐子光集注本,《千字文》、《咏史诗》皆不著作注名氏,盖经人有意刊落”。而日本的翻刻本反未刊落。日人涩江全善《经籍访古志》卷六集部别集类:“《新板增广附音释文胡曾诗注》一卷旧刊本,宝素堂藏。卷端标目后题‘咏史诗’、‘庐陵胡元质注’,无序跋及刊行时月。每半板十行,行十六字,注单行二十字,界长五寸八分,幅四寸一分。板式雅古,绝与旧板《注千字文》、《古注蒙求》类,即三书合刻者。”此翻刻者,盖与明内府刊本为同源无疑。《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二集部亦有著录,谓为“日本五山刊本”。又著录:“《新板增广附音释胡曾诗注》三卷,唐胡曾撰。日本活字本,十四行二十字,诗题大字占双行,注低一格,卷一次行标‘咏史诗’三字,下署‘庐陵胡元质注’……元明以来不见刻本,案此说似不确,傅增湘在同书卷二经部小学类又著录其所见大黑口“元刊本”,盖未能前后照应。而且,明代又有内府等刊本,只不过注者名氏被有意刊落而已。又书题《新板增广附音释胡曾诗注》之“释”下似脱“文”字。惟日本尚存旧刻”。

又指出:“《新板增广附音释文胡曾诗注》,卷端标目如上式,此所谓“上式”指其文所引述的《新雕注胡曾咏史诗》卷首款式。次行上题‘咏史诗’三字,下题‘庐陵胡元质注’,(据《金泽文库》本图录卷上)无序跋……此书盛行于日本,《经籍访古志》、《成箦堂善本书目》、高木文库《古活字板目录》等书目中著录颇夥。(因分卷不甚显明,各家著录时有三卷一卷之异,实即一书。)有古抄本、古刊本、古活字本等等,常与注《千字文》(梁周兴嗣次韵,李逻注)、《蒙求》(唐李翰撰)或《蒙求集注》(宋徐子光注)合刊,称为‘明本排字增广附音释文三注’。盖三者皆训蒙之书,性质相近,故合刊之。此风气不知起于何时,疑明代始传入日本,故标目冠明本二字。”案《千顷堂书目》卷三补元书目著录:“《释文三注》十卷。《蒙求》、胡曾《咏史诗》、《千字文》。”据此知合刊之风,至迟起于元代。

《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集部别集类(三)著录:“《新板增广附音释文胡曾诗注》三卷,(宋)胡曾撰,胡元质注,日本刻本。”案此谓“(宋)胡曾撰”,显然有误,惟不详其原本误者,抑著录误者?

张先生又说注者“胡元质宋人,事迹无考”,则略欠考。案《吴郡志》卷二七《人物》有其传记,谓“绍兴十八年进士高第”,知为南宋初人。文长不录。又《景定建康志》卷一《行宫留守》、《宋史》卷三四、卷三五《孝宗纪》、卷一八三《食货志》等,也都有其事迹的零星记载。胡元质尤喜编刻书,《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经部小学类著录有“胡元质《西汉字类》五卷”,又卷二〇七子部医书类著录有“胡元质《总效方》十卷”。还撰刻《左氏摘奇》及刊印《两汉博闻》,并传于世。《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类书类著录:“《左氏摘奇》十三卷,案《文献通考》作“十二卷”,与《宋志》合,而此谓“十三卷”,当乃传写字画有误。给事中吴郡胡元质长文撰。”阮元《四库未收书提要·<左氏摘奇>十二卷提要》:“胡元质撰。元质字长文,吴郡人,官给事中。考《宋史·艺文志》于史部下载《西汉字类》五卷,案此书实著录于《宋史》卷二〇二《艺文志》经部小学类中,而非史部,盖阮氏检阅偶疏失之。小学类中又著录“《西汉字类》一卷”,注“不知作者”,或亦胡氏撰而简编者,或为五卷之合编者。注‘胡元质撰’,而于经部春秋类下载《左氏摘奇》十二卷,则注‘不知作者’。此疑当日或传刻者失之。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载此稍为详悉,其姓氏爵里,实与今本相合。此本从吴中藏书家影宋抄录,卷后有元质自记一条,云:‘《左氏摘奇》皆手所约,锓木于当涂道院,与同志者共之。乾道癸巳元日书。’当系原刊所识……至《文献通考》竟列于类书之中,案《直斋》即著录于类书类中,《通考》仅据以转录而已。未尽此书之要也。”案“乾道癸巳”即孝宗乾道九年。《两汉博闻》卷尾的刻书题识云:“元质顷游三馆,览载籍,得《两汉博闻》一书,记事纂言,真得提钩之其传之不广也。爰是正而芟约之,刻版孰郡斋。辰十月旦日,吴郡胡书。”林申清《宋元书刻牌记图录》上编宋刻本图十六,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案“孰”之“孰”上缺文乃“姑”字,姑孰即当涂。“辰”之“辰”上缺文乃“壬”字,壬辰即孝宗乾道八年。

据上所考,胡元质所编撰及刊刻的都是普及性的实用之书,而其注胡曾《咏史诗》的性质亦类此。惟此注本署其籍贯为“庐陵”,而传记则谓吴郡人,盖一为祖籍,一为实居地。

同类推荐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所罗门情诗:<雅歌>赏析

    所罗门情诗:<雅歌>赏析

    所罗门的《雅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爱情诗歌集之一,作者是公元前960年登基的以色列王所罗门。历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人雅士对《雅歌》进行了许多美好的解读,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但《雅歌》真的只是在讲所罗门与书拉密女的爱情吗?
  •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渥太华夜未眠

    渥太华夜未眠

    从北京来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生活的陪读妈妈艾美,为排遣寂寞,开设了一个家庭旅馆,她因此看到在旅馆里进出的各式新移民的生活真相。在这里,既有“多活一种人生的庆幸”,也有始终无法融入当地的异己感;既有不分国界的美好人性与真爱,也有职场中更为严苛的竞争淘汰,异国婚姻中无法精神交融的孤独难耐。
  • 文心雅韵

    文心雅韵

    《文心雅韵(精)》是“百花谭文丛”的又一新成员,精选了作者赵珩近些年来所写的关于谈吃、谈戏、谈收藏、谈风物、谈雅集、谈旧事、谈北京的散文随笔,以“文人”为主线予以贯穿,捡拾人生经历中的片断印象和见闻感受,以亲历者的视角,不但融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和生命体验,同时对历史对文化不断积累与汲取,以朴实清雅的文字,将那些飘逝的礼俗风物、琴棋书画、饮食游乐,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眷柔月下

    眷柔月下

    此篇讲述的是男主梅家公子梅风和男主玥府公子玥羽辰的相识相知。在一次次的历险,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分离,最后各自引对方为知己,二人二马走天涯。
  • 女配我是专业的

    女配我是专业的

    普通女大学生魂穿各大世界?摊上不靠谱的系统某女:我是招谁惹谁了我系统:嘿嘿,不完成走不掉呦第一世界——青春校园第二世界——娱乐圈第三世界——豪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时装帝国

    重生之时装帝国

    一位落魄后发奋图强的富二代,重生在充满机遇的1994年,重新去走父亲走过的老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远远的超过自己的父亲,成立了一个横跨多个行业的时装帝国。(不开挂,看爽文的请绕道。)
  • 这个三国怎么了

    这个三国怎么了

    穿越到三国时期,却发现这个世界和原来的世界大不相同。这里的人头上会发光。
  • 进化世界最强嘴炮

    进化世界最强嘴炮

    在这个周围都是强大无比的外星人的进化世界里我能够依靠的就是我这张嘴。
  • 硬盘也疯狂

    硬盘也疯狂

    自从储存在移动硬盘中的999张经典纯洁片被黑客删除后,楚千歌就发现硬盘里面多了一个疯狂商店,在里面可以兑换各种超强黑客手段。凭借那些手段,菜鸟楚千歌走上了彪悍的黑客高手之路。那些手段还有一个什么现实版:----------极点防火墙(现实版):穿在身上能增加抵抗力恢复力。物流信息:空运物品,到货时间不定。这个可是好东东,楚千歌毫不客气购买了一件,十分钟后,刚准备将客户资料交给胸前伟大的女上司时,一个肚兜模样的物事出现在楚千歌拿着资料夹的手中……----------疯狂的硬盘,楚千歌踏上疯狂之路!
  • 绝世女王爷太嚣张

    绝世女王爷太嚣张

    她云越国二皇女,纨绔子弟,调戏良家夫男,可惜命不久矣。她现代杀手中的王者-血姬,虽是杀手却是个逗逼,她穿越到她身上,腹黑无耻卑鄙发挥的淋淋尽致。君寒“溫儿,难道你真的只当我是蓝颜知己吗?”夜漠“溫儿,我想你了。什么时候来接我。”莫辰逸“师姐,你娶我,要不我去告诉师父去。”风绝尘“女人,你再逃,我就灭了云越国。”帝尤冥”看来,我们溫儿真有魅力。本皇可以让他们培养培养感情呀,赐婚!!””不~~“離殇的群:259793382,喜欢的亲加进来吧!
  • 她想要静静

    她想要静静

    查及及:“我是不是差极了?”顺手在旁边柔软的小白?卫冕?脸揭了把油。小白?卫冕?脸,脑袋沉了沉,正准备说什么,可他的小查查已经趴在桌子上蔫了,看吧她又想“静静”了。都说安城的姑娘柔弱无骨,可这卫家的卫小爷那身段比起女人来有过之而不及,这要是见他十次九次就软着,这骨头皮子却也是极好的,这可真真是媚到骨子里了,这大把大把的女人争他,连男人也惦记着,可这位爷却“不近人意”倒不是真的无情,却是真的不近色了。都说以后他娶个非人才罢。…姑父“你怎么真的不是个好的,我一世英明,偏偏被你个妖物给毁了。真当是查(差)及(极)了。”查夫“你给你母亲赔命吗?不还她命来,还活着干嘛?”察里尔“查及,你真是无情冷血的怪物,连你母亲,哥哥你都克死了,我也是命不久矣,为什么还要连累上我的子民,你真该死啊”…“你就为子民陪葬吧”“为子民陪葬吧”“子民陪葬吧”“民陪葬吧”“陪葬吧”
  • 武灵戮

    武灵戮

    三千世界,有大有小,世界宗门,武道为尊,弱者为奴,强者为天!他是天命者,必与天斗,他的降临,使整个世界动乱,他手拿长枪,一戳破天穹!一怒,横尸百万,血流成河,他是血族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