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9300000017

第17章 “施”比“受”有福,让孩子心怀感恩去助人(1)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仍是个贫穷的人。教孩子懂得感恩并知恩报恩,才是给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

1、保护孩子的助人行为

很多人都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可是,当孩子有了助人的愿望时,有的父母却给了孩子不恰当的教育,使孩子真诚的助人行为伤害了别人。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助人行为,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助人行为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孩子就会慢慢失去助人的能力。

一个雨天的早晨,有一位年轻的妇女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走进快餐店。他们坐下后开始点菜,这时又有一个人进来了,他的背微驼,穿着一件破烂的上衣。他缓慢地走向一张狼藉的桌子,慢慢地检查每一个盒子,寻找残羹剩饭。当他把一根法式炸土豆条拿起来准备放进嘴里时,男孩子轻声地对母亲说:“妈妈,那人吃别人剩下的东西!”

“他饿了,又没有钱。”母亲低声说。

“我们能给他买一个汉堡包吗?”孩子用乞求的语气问。

“我想他只吃别人吃过的东西。”母亲随口答道。

当女服务员把这对母子的两袋外卖食品递过来时,男孩突然从他的袋里拿出一个汉堡包,咬了一小口,然后跑到那人坐的地方,把它放在桌子上。

这个乞丐很惊讶,感激地看着男孩转身、消失……

这个男孩简单而迅速的动作,整个过程没说一句话,但他小小年纪的这个简单举动,相信可以让他的母亲以及所有成年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是啊,每个孩子都有助人的本能,如果不是母亲说了那句“我想他只吃别人吃过的东西”,估计那个孩子就不会先把汉堡咬一小口,然后再给那个乞丐,这样的话乞丐会更加感激那个小男孩。所以,父母应该保护孩子的助人本能,当孩子帮助了别人时,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表现。

身为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他们树立责任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帮助别人,更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更容易在未来社会获得成功。这才是正确的育子之道。如果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孩子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同情心,冷漠自私的人,那么你又如何期望他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呢?

抱怨孩子不懂得为他人考虑是错误的,因为孩子并不是没有爱心,只是他们的爱心被父母不正当的教育扼杀了。德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18个月大的孩子就存在自发的、不计较奖励的助人行为。

研究人员召集了24名18个月大的孩子参加实验。研究设计了10个不同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中,一名男性实验员陷入困境,要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实验要求孩子能够辨别出实验员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他出现了怎样的困难。

实验员所面对的困难有四类:第一,接触不到物体,比如东西掉在地上,但是够不着,无法捡起来;第二,有物体挡着,比如想将杂志放到柜子里,但柜子的门关上了,实验员只好使劲儿撞门;第三,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比如实验员想把书放到一堆书的上面,但是书却掉了下来;第四,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实验员的汤匙掉到一个盒子的小洞里,怎么掏也掏不出来。

每个实验任务的前10秒,实验员都专注地看着自己的物体。接下来的10秒,实验员交替看物体和其他孩子。最后10秒,实验员一边交替看着其他孩子和物体,一边说出自己的困难,比如叫道“我的书”。

结果发现,在没有给其他孩子表扬和奖励的前提下,其他孩子在10个实验情景的6个情景中,都会去主动帮助实验员。在每类任务中至少有一次,比如帮实验员捡起东西,将书堆起来,帮实验员把柜子的门打开,打开盒子取出汤匙。24个孩子中有22个至少帮助了实验员一次。而且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其他孩子都是立即去帮助实验员的,即在最开始的10秒之内,而不是等到实验员看他们,或将困难说出来。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完全有自发帮助别人的本能。这些助人的行为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奖励,所以完全没有功利性。解释孩子助人行为的唯一可能解释就是,人生来就具有助人的本能。而孩子后来表现出的自私行为,也许是父母的不正确教育或受到其他恶劣思想影响所导致的。

这给父母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要求:在教育中要保护孩子天生的纯真的助人行为,而不是让他们走向另一个对立面。这就要求父母做到,当孩子有助人的愿望时,鼓励孩子去实践;当孩子完成助人的行为时,给孩子肯定和赞扬,巩固孩子的助人本能。

2、让孩子体会助人的快乐

“我为什么要帮助他?帮助他对我有什么好处?”类似这样的话,有时会从孩子的嘴里冒出来。当孩子说出这么冷漠的话时,你没有必要批评孩子,而应告诉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帮助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帮助。相反,你对别人冷漠,别人也会对你无情,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身为父母,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懂得“以爱还爱”的道理,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从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告诉孩子,当你看到别人的不幸和困难时,不要袖手旁观,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该帮助他勇闯难关。如果你能这样做,别人就会更加喜欢你,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主动帮助你。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很多孩子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由于缺乏体会和对比,他们想象不到在他们周围还有很多人面临着窘迫的困境,若家长不加强引导,而是一味娇惯;或是说一套做一套,吝啬自己的爱心,孩子就可能慢慢地也变得冷漠无情。

邹老师是一位小学班主任,自己也有一个儿子。为了教育儿子帮助他人,他经常给儿子讲一些班里学生的事情。

一天,邹老师给儿子讲了这样一件事:

班上有两个孩子——小周和小常,他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爱动脑筋,回答问题积极。很多老师都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可是有一天,邹老师却对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自习课上,学生们都在做作业,小周和小常很快做完了作业,这时一个叫小豪的孩子因为有不认识的字被一道题难住了,邹老师就让小常帮小豪读一下题目,没想到小常却一口拒绝了,还没等邹老师批评小常,小周就开口了:“老师,我来帮他读题。”

在这件事上,两个聪明的孩子的表现截然不同,让邹老师觉得奇怪。反思之后他觉得有必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助人为乐。于是他说:“老师喜欢聪明的同学,更喜欢爱关心帮助别人的同学,因为有爱心的人是最美的。”接着邹老师又对全班同学说:“你想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吗?我想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儿子听了爸爸的讲述,又一次认识到助人的快乐。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快乐,就应该在孩子帮助别人之后,给予孩子赏识和赞扬,让孩子首先明白帮助别人是好的行为表现,这样孩子就会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当孩子帮助别人后,从别人的脸上看到感激的微笑时,相信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愉悦。

教育孩子助人为乐,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解释原因。就像告诉孩子打人、骂人是不对的一样,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好事。比如,你对孩子说:“如果你把你的小车让妹妹玩,你就不会让她觉得好伤心,她会很高兴的!”

(2)树立榜样。特别是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说破嘴皮不如做出榜样,你乐于帮助别人,孩子才会学着帮助别人。

(3)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与情感的敏锐度,并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学到的。例如:假设小朋友摔跤了或者哪里不舒服,让他去照顾,并加以安慰。从经验的累积中会使他了解什么是“帮助”,在这种举动中,孩子将会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3、带孩子去做义工

一位母亲说:“很久以来,我就有这样的想法,等孩子稍微懂事一点,我要经常带他去福利院做义工。因为我曾去过福利院,我知道一个拥抱、一颗糖都能让那里的孩子幸福许久。”

确实,带孩子去做义工,特别是去福利院、养老院等地方,可以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能拥有父母之爱、家人之爱,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人享受不到这种爱。对这些关爱,要去感恩,要去回报。而这些只靠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说教是教不会的,是需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的。

从刘璐6岁开始,爸爸就坚持每月带她到福利院做一天义工。如今刘璐已经9岁了,与同龄孩子相比,她懂事、富有爱心,乐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做义工的过程中,刘璐付出了辛苦,也收获了快乐。

刘璐的爸爸说,女儿6岁之前,他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她的爱心。他像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女儿琴棋书画样样都出色。女儿5岁时,他就给她报了绘画、书法、钢琴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可过一段时间后,他突然发现女儿的知识没长进多少,自私的一面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关系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显得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爸爸当时就想,从小培养女儿如何做人,比单纯给她灌输知识更重要。于是在女儿6岁那年的儿童节,爸爸特意准备了一些小人书、玩具和衣服,再给女儿20元钱,告诉她要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小朋友,让她也用这20元钱买一些礼物送给小朋友。

第一次接触福利院,6岁的女儿感觉很新鲜,表现也非常活跃。她一会儿给小朋友讲故事,一会儿给小朋友唱歌,一会儿又拉着小朋友玩。下午回家的路上。女儿默默无语,过了很长时间才说:“爸爸,这些小朋友真可怜,连爸爸妈妈都没有,以后我要经常来陪他们玩。”看着一脸正经的女儿,爸爸知道不虚此行。渐渐地,女儿小小的心灵里那颗爱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了,她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幸运,意识到要学会帮助别人,要懂得照顾父母。

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既然孩子不知道自己身在福中,那么父母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带孩子去一趟福利院、孤儿院、养老院,让孩子亲眼看看别人的生活状况,使孩子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让孩子在对比中找到幸福感,从而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父母的爱,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

带孩子去做义工,还能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对家境贫困和生活环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仁爱心,而不是瞧不起别人。另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的交际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孩子的感恩之心也会进一步得到升华。

有一次,妈妈带儿子到一个敬老院做义工。扫地时,眼尖的儿子看到一位老人的指甲很长,而且满是污垢。他马上打来热水,给老人洗手洗脚,还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指甲剪,耐心细致地给老人剪指甲。当时妈妈看到了这一幕,非常感动。老人的手有些脏,可是小小年纪的儿子却没有嫌弃,实在难得。

事后,妈妈问儿子:“这个老奶奶的手有些脏,难道你不嫌脏吗?”没想到才7岁的儿子说出了让妈妈更感动的话:“妈妈,只要我把她当做亲奶奶,就不觉得脏了。”这些话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是两年多的义工服务实践让儿子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

在这两年时间里,儿子和他的同伴几乎走遍了当地的敬老院。他不但学会了为老人打扫卫生,侍奉老人等活,还认了10多位爷爷奶奶。每逢过年过节,他总不忘去看望老人们,向老人们一一问好。

带孩子做义工不能偶尔走走过场,关键在于坚持。因为经常带孩子去做义工,可以让孩子时时提醒自己,自己没有值得炫耀的资本,也没有自卑、抱怨的理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别人。相信每次做义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无声的教育中学会珍惜和感恩,学会爱人和助人。这才是父母们最希望看到的。

4、引导孩子关爱伤残小朋友

有些孩子不懂得伤残小朋友的辛苦,觉得奇怪好玩,有时候模仿伤残人走路甚至取笑他们,或许他们并没有恶意,但是却给伤残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因此,父母很有必要引导孩子关爱伤残小朋友,学会尊重和爱护伤残人。

一次,刘琦同学的脚崴了,他怕耽误学习,忍着伤痛坚持到校上课。当他拄着拐杖,在母亲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却爆发出阵阵笑声。当时可把老师气坏了,也把刘琦和他妈妈气坏了。虽然老师很想大喝一声,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

事后,通过私下聊天,老师了解到孩子们当时的心理状态:看到刘琦这个样子,大多数学生是觉得他的动作滑稽,样子好笑;还有些孩子觉得他拄着拐杖好玩、好笑;有些同学没有笑,但在他们脸上也没有表露出同情的神态,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和自己的关系不大。

听了这些,老师的心情有些沉重了。

看到孩子们的表现,作为父母既难过,又不能怪孩子,因为我们成年人没有重视教育孩子同情伤残小朋友,这才导致孩子们没有尊重伤残小朋友的意识。

李冰5岁的时候,不幸出了车祸,腿部严重受伤了,之后走路一瘸一拐。因为这样,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他玩,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被同学嘲笑。每当李冰伤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总是安慰他:“没事的,上小学的孩子不懂事,等你上中学了,大家都懂事了就不会再说你什么了,要学会坚强和忍耐。”

没想到,上中学时李冰还是逃脱不了被人嘲笑和歧视的命运。一次班里大扫除,每个同学都要参加,倔犟好强的李冰不想搞特殊,所以也积极参加了。当他在楼梯上打扫卫生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了,一下子从楼梯上滚了下去。这一场景恰好被班里的两个同学看见了,他们小声议论道:“真是笨死了,上楼梯都走不稳,还摔跤,真是丢人。”这些话伤了李冰的自尊心,他坐在地上伤心地哭泣。

后来班长过来了,把李冰扶起来,并把班里两个同学嘲笑李冰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当场批评了他们,告诉他们应该关心同学。

有伤残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不便,同时还要面临着强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一切在我们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或许要费尽力气去做,而且还不一定做得好。所以,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教育他,不能对伤残同学抱有偏见和歧视,更不可捉弄他们,而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主动帮助他们。

要知道,很多伤残人自尊心特别强,尤其是很多残疾人身残志坚,所以,不能让孩子自作主张地去帮助他们,如果“强行”出手帮助,是不太礼貌的,反而会挫伤对方的自尊心。父母可以让孩子先友好地问对方:“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需要帮忙吗?”

这就是说,与伤残的同学相处,需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相处技巧,才能更好地体现你对对方的尊重和爱心。

同类推荐
  • 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20—30岁从青涩到而立

    本书结合该年龄段青年朋友的心理特征,着重讲述如何塑造一种能够获得成功的成熟健康心态。该书分别从规划幸福人生、维护心理健康、塑造乐观心态、学会自我控制、掌控自信自卑、懂得感恩仁爱、拥有理智思维、获取真挚爱情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介绍,给广大青年朋友正确的心灵引导,使其获得成功及真正的幸福。
  • 做人三忌

    做人三忌

    一忌凡事难立;一个人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有自己的事业基础,这样身处社会才能站得住,走得稳。看看周围那些能够为人所尊重的所谓成功人士,大多是熟念“立”字诀,通过立身,立业,立已,立言活出人生气概的大号人。二忌该做不做:生存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做事,大事、小事、工作事、家里事、人活一生可以说事事不断。三忌只加不减:放弃是一种大智慧,为自己算账,人们都喜欢用加法:职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等等,因为汲取和获得更容易让人有满足感。
  • 你为什么还没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成功

    本书站在成功学的角度,从要给自己准确定位、树立自信心、打造坚持的意志、高度自制、勇于冒险、抓住机遇、创新思维、学会学习、发掘潜能、充分利用时间、成功推销自己、利用人际关系、积极行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问题,论述了要成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成功追不追你,在于你对书中这些问题做如何回答。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为什么就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了呢?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工作,可上级还是不满意?工作时间长了,对一切都渐渐地感到麻木了,该怎么办呢?初涉职场的年轻人,经验和阅历都很有限,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不断获得提升呢?当人已步入中年,回首往昔,会不会幡然醒悟,如果能在20几岁时懂得这些道理,现在该有怎样的成绩?《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提供了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以及最具针对性的职场策略,让年轻的职场中人从中领悟最值得铭记的职场真理,指引自己不断前进。
  •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色彩人生:透过颜色读懂人生

    美丽与丑陋,光荣与梦想,光辉与嘲弄,快乐与哀伤幻化成多彩的颜色,融入我们的内心和生活,伴我们走过人生每一个驿站。本书介绍了十二种颜色,用颜色来讲述文化,用颜色描述生活,用颜色表述心情。就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融化在颜色里,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吧!
热门推荐
  • 无上内秘真藏经

    无上内秘真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續夷堅志

    續夷堅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攻心计

    重生之攻心计

    前世的背叛,让他变得冷漠淡然,脸上总是挂着天真无邪的笑脸,但实际却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且看扮猪吃老虎腹黑鬼畜师弟,如何将高贵冷艳的女王师兄吃干抹净吧
  • 病娇世子爷公主请下嫁

    病娇世子爷公主请下嫁

    “我喜欢你,好喜欢,好喜欢你,喜欢的不得了呢!”只见沐倾月满脸通红,趴在桌上,嘴里还一直嘟囔着。“是么?其实为夫也一直很喜欢娘子呢!夜深了,娘子我们去做点有意思东西吧!”祁安邪魅一笑,顺手捞起某醉鬼,斜挎而去。
  • 侠影仙踪之落英

    侠影仙踪之落英

    因冤而死,转世投胎,这一世还将经历怎样的风雨?永远超脱凡俗的清夜仙人,亲切温柔的凡梦师兄,风情万种的花间鬼柳下问,儒雅俊朗的皇甫延麟,亦或是霸气凛然的瘟西漠,哪一个才是今世的良缘?安静生活,却莫名卷入一个又一个陷阱,是谁在步步紧逼?阴谋的决算,是成就?是毁灭?执着的爱恋,是圆满?是枉然?看悲惨小女孩如何走出绚丽修仙路!高山流水遇知音,恰似阅文点收藏,奋笔疾书蒙不弃,自不负尔相惜情。
  • 传奇教父

    传奇教父

    传奇组织教父站在宇宙最高联盟顶级议会上,对着所有1312名顶级议员们轻声说道:“从今天开始,我白一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你们就给我出台或者修改什么样的法律;我白一需要什么样的任命,你们就给我通过什么样的任命;我白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们就给我输入什么样的人才,我白一的话就是古代皇帝的圣旨!如有不从,从此取消联盟议会制度!”所有1312名顶级议员纷纷拼命点头!传奇,一个地下势力,传奇教父,一个普通的教父,白一,一个平凡的高级生命!但是,当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全宇宙都在感叹:传奇组织教父白一就是宇宙当之无愧的皇帝!
  • 七剑湮灭

    七剑湮灭

    玄冥大陆,看许宏天如何寻得七剑,如何携手破生死,如何迈入强者之林。
  • 骑士的新娘:波恩与凯

    骑士的新娘:波恩与凯

    她逃离城市,逃离人群,隐居在黑暗森林、迷雾深处,希望能过平凡而宁静的日子。可人生总有不如意,一时的善心却换来接二连三的麻烦。她是女巫?魔女?最好她真的能骑着扫把飞天遁地……他是骑士,是领主,拥有一座城堡,但战争、饥荒、瘟疫,宛若黑云笼罩大地。若他够聪明就该抛下这一切,带着钱财远走高飞。骑士精神?那只是个屁!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还要留在这里……他们相遇在最糟糕的年代,死神夺走了太多人的生命,让人们失去了信仰和勇气。他为了救她一命,娶她为妻。两人各自藏着属于自己的秘密。当真相浮现的那天,这桩虚假的婚姻,是否也会就此结束?
  • 医妻嫁到:饲养傲娇老公

    医妻嫁到:饲养傲娇老公

    喻色扶着又酸又软的腰,“墨靖尧,你要上天吗?”墨少立刻乖乖拿来搓衣板,“老婆让上天就上天,让入地就入地,你说了算。”
  • 脑洞来源于生活

    脑洞来源于生活

    天马行空的思维源自生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什么类似小说主角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