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8600000010

第10章 父子关系

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摘自《尚书·康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04页

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摘自《礼记·内则》《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63页

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958页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34页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274页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54页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摘自《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555页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摘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46页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孟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8页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嬗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3—114页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3页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元养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晰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摘自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79页

(赵)子义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摘自《战国策·赵四》上海古籍1985年版第772页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弗为不立,不植则僵,不循则坏。秦天四维不张,故君臣乖而相攘,上下乱僭而无差,父子六亲殃戮而失其宜,奸人并起,万民离畔,凡十三岁而社稷为墟。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冀幸,而众下疑惑矣。岂如今定经制,令主主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无所冀幸,群众信上而不疑惑哉。此业一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若夫经制不定,是犹渡江河无维楫,中流而遇风波也,船必覆矣。摘自《贾谊集》上海人民1976年版第47页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臞,而不可得革也。是故虽有至贤,能为君亲含容其恶,不能为引亲令无恶。《书》曰:“厥辟不辟,去厥祗。”事亲亦然。皆忠孝之极也。非至贤安能如是。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耳。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页

《春秋》之义……子不复仇,非子也。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0页

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子暂定之合。……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阳兼于阴,阴兼于阳……父兼于子,子兼于父。……父为阳,子为阴……阴道无所独行。其始也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子兼功于父。……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2页

礼,子为父隐恶。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5页

人之事亲也,不去乎父母之侧,不倦平劳辱之事。唯父母之所言也,唯父母之所欲也。其体之不安,则不能寝。于其餐之不饱,则不能食。孜孜为此,以设其身。恶有为此人父母,而憎之者也。摘自《全后汉文》卷八九仲长统《昌言》

(唐)太宗谓吴王恪曰:“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海诱,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父虽爱之,将如之何?昔汉武帝既崩,昭帝嗣立,燕王旦素骄纵,涛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诛之,则身死国除。夫为臣子不得不慎。”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上海古籍1979年版第130页

(孙伏伽曰)……父有诤子,虽无道不陷于不义。故云子不可不诤于父……摘自《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634页

见父母体之不安,则不能寝。见父母食之不饱,则不能食。见父母之有善,则欣喜戴之。见父母之有过,则泣涕而谏之。孜孜为此,以事其亲。焉有为人父母而憎之者也。摘自武则天《臣轨》上卷《至忠章》丛书集成本

父母之恩,吴天罔极。嗣续妣祖,承奉不轻。枭镜其心,爱敬同尽,五服至亲,自相屠戮,穷恶尽逆,绝弃人理,故曰“恶逆”。摘自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卷第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页

吾观父子之际,且有悲感而闻痛恨,其由听馋受乱之意惑也,故后世有幽毒囚杀之患起焉。摘自元结《元次山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8页

能嗣其亲,不曰子乎?吾观夫今世,诲其子者,必槚肌篣骨,伤爱毁性以为教。呜呼!孟子所谓古者易于而教,诚有旨欤?不能教其子者,是遗其身者也;不能得其亲者,是舍其族者也。摘自皮日休《皮子文薮》上海古籍1981年版第23页

夫父子之间,譬犹天地之体,殊君臣之位,绝尊卑之分,天性自然。是以子虽为天子,无害父之尊,父虽为士,子不敢先之,人道之大伦,古今之通义也。摘自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六六《不以卑临尊议》万有文库1937年版

(隋文帝曰)浑贼风俗,特异人伦,父既不慈,子复不孝。朕以德训人,何有成其恶逆乎!父有父过,子当谏诤,岂可潜谋非法,受不孝之名!溥天之下皆朕臣妾,各为善事,即称朕心。嵬王既欲归朕,唯教嵬王为臣子之法,不可远遣兵马,助为恶事!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七六长城公至德四年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488页

子曰:道外无物,物外无道。在父子则亲,在君臣则敬。有适有莫,于道已为有闲,又况夫毁发而弃人伦者乎?摘自程颢、程颐《二程集》《粹言》卷一《论道篇》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69页

(苏)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侧侧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于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于者哉?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洞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饣贲馆。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摘自苏辙《栾城集》卷二五上海古籍1987年版第555页

善富家者不宝珠玉,而以父慈子孝为珠玉;不丰粟帛,而以夫义妇听为粟帛。摘自杨万里《诚斋易传》卷一○《离下巽上》经苑本

臣闻父子天性也,孝慈之道不待教而能者也,自士庶人皆然,而况于人主乎?然考之载籍,则有尊为人主而隙开于父子之间至于祸败,反不若士庶人之家者,何也?贱者群居,其势易亲,贵者异宫,其势易疏故也。夫惟其势易疏则离间之言易入,离间一入则父之情不欲自疏于其子,子之情不欲自明于其父,由是愈难于言而父子之隙开矣;父子之隙开而祸败至。摘自陈傅良《止斋文集》卷二四《八奏札子》四部丛刊本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此人伦之常也;子孝而父不慈,兄友而弟或不恭,此人伦之变也。人孰无父母,而舜则父顽母嚣;人孰无兄弟,舜之弟象则傲;人孰无夫妇,舜则以匹夫娶天子之女,此皆人所难处者,而舜能处之,各尽其道,所以为人伦之至。摘自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得圣语申省状》四部丛刊本

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如朋辈,事事欲论曲直。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颜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摘自袁采《袁氏世范》卷上《睦亲》四库全书本

今之为人父者,能生之不能教之,惟虑无财遗其子。苟能教以学业,不教以仁义,曷为父?间有不孝者,亦诟父曰:不遗以财,使我终穷,至谓天不生我于富贵家为怨也。摘自郑思肖《心史》广智书局光绪三十一年版第86页

夫父子者,人之大伦也;生死者,人之大敌也。子虽甚受其亲,不能使其亲之长存;父虽甚爱其子,不能使其子之皆孝。及夫登高丘,临墟墓,睹其亲之所藏,未有不悄然伤怀、彷徨踯躅者,人之至情也。况浩兄弟之孝,临其亲之所藏者乎!然孝于亲莫大于敬其身,敬其身莫大于励其行。摘自《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1985年版第345页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贵贱位矣。在上者必尊之,然后事可得而理。为君长,敬天地祖宗鬼神,为百执事,敬事君长,此不易之理也。舍此便逆,便不顺。今有人曰:无天地鬼神,无君长父兄,尊在我而已。虽极力自尊,终必败亡,盖无从你自尊之理。祖宗以来,传授到你,须有祖考神灵在上,如何得从你自尊,如三家僭越,当时自尊如此,不旋踵为家臣所制,而三桓子孙微矣。君父其不可尊,公室岂可削弱。公室弱,则无依以自存,其为不知甚矣。不智便不仁,便无君父,无长上,自尊便败亡。摘自许衡《许文正公遗书》卷二《语录下》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为人子者,当父母生存之日,兢兢爱日,而尽其当然之理,是则所谓孝也。摘自邱濬《大学衍义补》卷四九《家乡之礼》上之上清同治十三年重镌本

人子和气愉色婉容,发得深时,养得定时,任父母冷面寒铁,雷霆震怒,只是这一腔温意,一面春风,则自无不回之天,自无屡变之天,谗谮何由入,嫌隙何由作。其次莫如敬慎,夔夔齐栗敬慎之至也。故瞽瞍亦允若,温和示人以可爱,消融父母之恶怒,敬慎示人以可矜,激发父母之悲怜,所谓积诚意以感动之者,养和致敬之谓也。善格亲之功,惟和为妙,为深为速为难,非至性纯孝者不能,敬慎犹可勉强耳。而今人子,以凉薄之色,惰慢之身,骄蹇之性,及犯父母之怒,既不肯挽回,又倨傲以甚之。此其人在孝弟之外固不足论,即有平日温愉之子,当父母不悦,而亦愠见,或生疑而迁怒者,或无意迁怒而不避嫌者,或不善避嫌,愈避而愈冒嫌者,积隙成衅,遂致不详,岂父母之不慈。此孤臣孽子之法戒,坚志熟仁之妙道也。摘自吕坤《呻吟语》卷一《伦理》清道光刻本

父母即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与未生一样。摘自魏禧《日录》海粟楼丛书本

“养志”者,父之有子,原欲使其继我之志,我之所未尽而子尽之,我之所未为而子为之,以是乐有子也。盖身有限而志无穷,《大戴礼》言“黄帝三百年,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不特黄帝也,凡人能使其父之志流长不尽者,皆子之事也,不能继志,便是死亲矣。故子之于父,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所谓父在观其志也。今人将《论语》错解,以为父在,子不得自专,唯有志可见,非也。父殁观其行,谓父之平生事实也。三年无改,三年之久而不改,则终身不改矣。后儒只以非道防其父母,此如浮屠之教,以为中阴中元,父母必在地狱,号而出之之意略同。此曾子养志所以为孝,后世如迁之因谈而成《史记》,固之因彪而续《汉书》,苏子瞻缘老泉而著《书》《易》,皆观志之事也。尹和靖欲不应举,伊川曰:“子有母在,是亦养志而已矣。”摘自《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8—99页

父子兄弟之间,纯是一团天性,不容直情径行,子弟之不中不才,即是父母之不中不才。尧、舜之子不肖,尧、舜未尝不自以为憾,丹朱、商均终是尧、舜化之,故其立国不至大段放倒,弃之则为路人矣,如何尽性?尝见有名父之子,起居饮食之际,不稍假借,子视其父真如严君,而一离父侧,便无所不为,反不如市井阊阎不教之子。盖以父子之情不能相通,片时拘束,藏垢愈深,故孟子以“养”言之:大和薰蒸,无不融洽。摘自《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亲中道,则子从,不中道,则子谏,谏而亲不用,则亲行之不中道,如由己致之,代亲受过,更思复谏也。《孝经》曰: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摘自阮元《曾子十篇》卷二丛书集成本

夫大同之治,不独父其父,不独子其子;父子平等,更何有于君臣?摘自《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35页

至于父子之名,则真以为天之所合。卷舌而不敢议。不知天合者,泥于体魄之言也,不见灵魂者也。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平等也。且天又以元统之,人亦非天所得而陵压也,平等也。庄曰:“相忘为上,孝为次焉。”相则平等矣。詹詹小儒,乌足以语此哉?虽然,又非谓相忘者遂不有孝也。摘自《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8页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谈判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谈判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丧葬文化

    丧葬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良臣谏章奏本

    良臣谏章奏本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商到周,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再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宋元明清……一位帝王就是一部演义;一个朝代就是一部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了。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既有正直强国的明君,也有荒淫误国的昏君,既有贤臣良将,也有奸臣小人。于是,在纵横捭阖的政坛上,演绎了一场场正义与邪恶的笔锋之战。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热门推荐
  • 超幻机甲

    超幻机甲

    这是一个关于机甲的故事;“当我的机甲解封后,连我自己都怕”---赵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万古赘婿

    重生之万古赘婿

    “姑爷!您现在被我家小姐抢来当娘子了!”小斯回答。“抢亲!?抢男的!”楚凡感觉自己脑瓜疼,是不是自己还没睡醒。“你们这是逼婚,抢婚,逼良为娼,助纣为虐,我绝对不会答应这一桩婚事!”“像我这种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迷倒无数少女的美男子,劝你们家小姐想都不要想。”“就算她能得到我的身体,也绝对得不到我的心,这桩婚事,我誓死不从!”楚凡拍着炕沿啪啪作响!数日之后。楚凡手里捧着一碗米饭,满脸满足:“娘子真香。”
  • 绝色冷妃重生之凤落雨倾心

    绝色冷妃重生之凤落雨倾心

    她是21世纪天才杀手,翻手为云,黑色斗篷下那绝色容颜勾起一抹冷酷的微笑。阴差阳错,当再次睁开清透的眸时,却成了被人耻笑的废柴小姐。尘埃扫去,只见锋芒。
  • 千城

    千城

    世人有心,一心一城。红尘千人,故有千城。这是小慕儿女们的爱情故事。
  • 卡神志

    卡神志

    这是一个神奇的卡牌世界。神秘莫测的神言卡、文明卡又有怎样的力量?制偶师、天姿者又有怎样的能力?米族、怪族又有怎样的故事?一个现代少年,他将怎么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 平行时空做女皇

    平行时空做女皇

    有个梦想,后来碎了!人生路很长,但是我只记得梦想碎裂的疼痛,走着走着却忘了最初的梦想
  • 太初道体

    太初道体

    神魔开天,宇宙本源,末法时代,神魂穿越。背负着沉重的期望,那身具太初本源的少年毅然走向毁灭与重生的位面战场。
  • 你幸福我买单

    你幸福我买单

    她,只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大二学生;他,却是连锁商业帝国的未来接班人。她,从小被父母不喜,视她如鲠在喉,待她长大也只想从她身上获利,而他却视她如宝。她以为她这辈子就这样一个人过了,她想或许是上辈子没做好事,这辈子才来还债的吧;他却告诉她,之前的苦难只为了之后的幸运!嗯?怎么回事?男主没出现,先认识了婆婆?“丫头,你觉得我儿子怎么样?”‘婆婆’挑眉笑问。“额......您说的是哪个儿子?”傻的那个还是不傻的.....各位小伙伴们,本书原名叫《瑶不可欺》哒,但是由于我操作失误导致这里不能用这个名字啦,大家见谅哈!
  • 我最想要的常识书

    我最想要的常识书

    常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知识,正确的常识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我最想要的常识书》总结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了解的400多条常识,涵盖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动物植物、风俗习惯、历史制度、科学发现等方面。了解这些常识,一方面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能对生活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同时,《我最想要的常识书》中的常识还能以单纯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为读者的生活增添趣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