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9400000022

第22章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4)

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有力体现,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主动参与式”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来衡量其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落实,是一种富于新意的评价方法。

(1)学生参与有广度

评价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应抓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来评价。所谓广度,即广狭的程度。而学生参与的广度,具体地说是指学生自主活动时间、学生参与面、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的广狭程度。评价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落到实处要从这三个方面人手。

①从学生自主活动时间的广度来评价“把时间还给学生”这句教学改革口号道出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是评价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首要依据。试想,如果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也被占用了,那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岂不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评价时应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控制了自己的讲解时间并力求精讲,尽可能多地创设各种机会,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支配者。一般来说,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时间不得多于30%,学生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0%,只有以充足的时间作保证,才能保住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参与面的广狭程度来评价。在教学中,让部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往往容易做到,而要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则较困难。因此,评价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正落实,不得不考虑学生参与面的广狭程度。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不能越俎代庖。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活动实践,才能落实。教师课前要作精心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有弹性、有层次、易操作的活动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意愿的情况下,动员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中来。否则,个体活动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就会导致课堂上部分学生高频率地参与活动,而部分学生完全成为附和者或旁观者,若是如此,学生参与面不广,就不能说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从学生参与的活动形式广狭来评价。小学阶段设置的基础学科,它具有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感、增进审美力等多种功能。而这些学科功能大多在学生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时时处处让学生多活动,是否让学生在多种多样活动形式中充分发挥学科的功能,也是来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落实情况的依据。

(2)学生参与有深度

所谓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这里所说的学生参与的深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实践操作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

“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要在学生参与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评价学生参与的深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要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在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要以大量感性材料为基础,在对这些感性的材料加工、梳理时,教师必须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深入的分析、感知,最终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要突出思维的递进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将所获得的知识内化成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因此在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习题、活动等要突出思维的递进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一步步将学生思维引上巅峰。

如“平均数应用题”练习设计:

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能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侧面参与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又让学生领悟到成功胜利的喜悦,“成功的观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3)学生参与有效度

所谓效度,即效果,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力主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构建了课堂上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得怎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后效果如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①看学生兴趣浓不浓

孔子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即喜欢,有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习活动直接的最活跃的推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是此理。倘若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那他们一定会自觉地主动学习,不知不觉中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得愉快,又学得轻松。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浓厚,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最明显的特征。

②看学生质疑勤不勤

凡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不会迷信权威、书本和老师的绝对正确性,必然有疑问产生,他们提的问题有些是联系课外知识的,有的是针对老师讲解时小小的错误,有的正是那节课内容的重难点。无论问题有无价值,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学生是在主动学习、探索。这种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可贵的。是否主动提问,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看学生见解新不新

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创造才能的培养。一个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具有独到的见解。在学习《称象》一文时,许多同学都认为曹冲比那些官员甚至是曹操都还聪明,因为他想出了好的称象办法。有一个同学却认为曹冲再聪明也只不过是个孩子,不一定能超过成人,他之所以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是因为他聆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并深入思考的结果。这个同学能有如此高见,便是他主动思索,富有创新意识的有力证明。

④看学生体验深不深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中深含的哲理,感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读书,并且会学,善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努力追求的目标。语文教材中课文可谓美不胜收,有的文笔优美、有的感人肺腑、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富有哲理。在学习语言文字时,学生倘若能受到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产生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就足以表明他们的情与文中的情融合在了一起。

⑤看学生习惯好不好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先生也曾说过: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素养,才会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无穷的知识,探索无尽的奥秘。如预习时能否自觉圈点、生疑;朗读时是否声响音清,默读时是否边读边思……然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在严格有序、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形成的。倘若学生长期没有了自主参与的机会,慢慢地他们自觉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淡,能力也越来越差,学生只会习惯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更谈不上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了。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总之,在一节课中,如果学生学习兴趣始终浓厚,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见解独到,体验深刻,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这节课是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效果无疑会非同凡响。

2.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充分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教师要设计和决定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实行言传身教;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等。上述这些内容也是评价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的主要内容。

(1)导学习目标准确

学习目标,就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之前,有计划、有目的确立的层次丰富的师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即达到儿童主动、自觉地形成综合的教养、教育、发展的育人目标,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流程的设计及教学过程的实施起指导作用。

主动参与式认为,准确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以大纲为依据,紧扣教材内容特点,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及当前知识水平,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地冲击,以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①目标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一切教学活动的总的纲领,它明确规定了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从的学科总目标、年级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可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学期目标、章节目标和课时目标。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而,每堂课的教学,首先要以大纲为准绳,把握大纲实质,确立教学目标。

②紧扣教材,抓住教材特点。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总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时目标、章节目标、年级目标的优化整合来实现,而“大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材来体现的。所以课时目标的准确确立必须依据教材特点,从认知、能力、情感目标出发,合理设定学习目标。

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及当前知识水平。教材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学生,甚至同一班的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都具有差异性、特殊性,因此教师确立学习目标,应根据学龄特征、学识、学能及差异,不过分降低或随意拔高,其下限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上限目标要满足优等生的需要。这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能否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

④学习目标要层次丰富。学习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任何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次冲击就能达到的。

(2)导学习过程清晰

“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是一种间接系统的知识,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清晰,指的是教育者设计的教学流程必须环环相扣,节奏起伏张弛,过渡巧妙自然,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①环环相扣

主动参与式认为,课堂结构应合理、完整、立体化。教学是分层推进的,即分层训练、分层指导、分层评价,让优、中、后各层次及个性各异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②节奏起伏张弛

课堂教学节奏,指的是课堂进程的缓急张弛。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主动参与式教学在导的过程中应合理的调控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控制信息传递的密度、思维活动的紧张度和智力能力训练的难度。

A.控制好张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情绪的变化,控制好一堂课的张弛、疏密、起伏,既有使学生平心静气的轻松场合,又有让学生紧张激奋的时候,使学生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紧张或过度松弛。

B.安排好速度

教学的速度,或缓或急,或讲或停,应该适当安排。如讲授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应放慢速度,让学生利用时间去思考,吸收消化所讲授的内容;讲述一般内容速度放快,甚至可以“跳跃”前进。讲授思想感情热烈奔放的内容时,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波澜,引起共鸣;讲授思想感情悲哀深沉的内容时,速度要缓些,让学生仔细体味。

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动参与式认为,教师在导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

④过渡巧妙自然

过渡:既指新旧知识的过渡,也指单元之间的过渡,还指一节课之间的巧妙衔接。

过渡自然,即能根据单元训练重点,重新组合新旧知识、教学内容,给学生完整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主动参与式学习认为:若一节课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做到过渡巧妙自然,环环相扣,节奏起伏张弛,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的课不失为一节过程清晰的课。

(3)导学习方法恰当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①看教师能否通过趣导,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伊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新课内容进行合理、有趣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索新知的认识活动变为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意识。

②看教师能否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尝试参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还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善于引导,让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

例如,在教学“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的思维混乱。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这样引导学生思考:a.先观察,判断是由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从而决定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b.思考原单位和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c.根据进率确定小数点要移动的位数。这样有序地指导学生思考,既诱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又变难学为易学,让学生体验到尝试学生成功的乐趣。

③看教师是否能灵活引导学生释疑,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学生探究参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去灵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直到圆满解决问题。

④看教师是否注重导“渔”,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认识策略,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的方法,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同类推荐
  •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人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道德,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教育不仅仅是良心的工作,更应该是专业的工作!怎样表明教师的专业?课堂实效的好坏是其重要标准之一。本书教你如何做一个好的教师。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科学伴你行-教坛的辉煌

    科学伴你行-教坛的辉煌

    本书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古今中外伟大教育家的故事,让中小学生可以从这些辉煌的成绩中领悟到一些知识和道理。
  • [苏]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发展与列德涅夫

    [苏]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发展与列德涅夫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热门推荐
  • 寸阴是竟

    寸阴是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人吃人的修炼世界,强者决定弱者的生死,充斥着血腥的争斗厮杀!就在这样的世界中,一位自荒野山村走出的少年,纵横九霄,碾压敌手,将这片血腥混乱的世界,闹得鸡飞狗跳。PS:寸阴是竞,珍惜时间的意思!无论是凶兽纵横,强者如林的修炼界,或是快节奏的现代,时间与美人皆不可辜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我学阴阳道术那几年

    故事是从一个少年因车祸事故进入阴曹,寿元未到,经过姚远“跳大神”而返阳后开始的故事。你是否对那些身怀异术的人心生崇拜和爱慕?他们知晓驱鬼画符,身怀奇门遁甲,灭妖诛怪,无所不能。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本领已经不被这个社会所承认,他们该如何选择呢?本书所讲的就是一个游乐于人间的阴阳先生所经历的故事。
  • 我考哭了百万学生

    我考哭了百万学生

    李川身上有很多标签。魔鬼老师,考题法王,差生收割机……但是大家还是习惯叫他学生终结者。……我叫李川,我考哭了百万学生!
  • 前妻,我们复合吧!

    前妻,我们复合吧!

    她说,你已经拿走我一颗肾了,现在的目的是什么?另一颗吗?他说,只要你原谅我,我愿意再重新给你找一颗。可是她已经被伤得体无完肤,只想躲得远远的。
  • 静在不言中(出版名《四月爱未央》)

    静在不言中(出版名《四月爱未央》)

    华静言事业有成,聪慧美貌,一路走来都是眼高于顶。直至遇见周承锴,本以为终于遇到命中注定的锦绣良缘,可是,没想到周承锴迫于家庭要求与孔氏千金订婚,苦心挣扎的结果,使她最后咬着牙,掩着痛,独自看他飞离自己的世界。伤痛之余,华静言毅然放弃了这段感情,没想到却因此结识孔氏大家长——周承锴新婚妻子的父亲易仁。两人彼此吸引,又百般克制。在她以为一切结束、尘埃落定的时候,却不知道真正的命运纠葛才刚刚开始,孔氏家族的内部斗争使静言陷入爱情旋涡……
  • 中国宰相的非正常死亡

    中国宰相的非正常死亡

    时间已然迈进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站在槛内往门外看,竟然发现逝去的几千年的历史仍然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令人留恋。凝思中,渐渐地有一些人的身影突显出来,霸占了我的眼球,他们是商鞅、李斯、窦婴、韩侂冑、贾似道、夏言……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时代都是堂堂的宰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结局却殊途同归,无一避免地遭到了杀戮。他们都是非正常死亡的,他们血淋淋的死亡成了历史最坚实的注脚。
  • 卿本佳人君必思兮

    卿本佳人君必思兮

    卿本佳人,如沐春雨,如临秀水,如扶冬雪,如洽佳缘。卿本故人,怎奈不识、不言、不笑,远望心生怜悯,近观心乱如麻。写就爱恨情仇,却盼佳人回眸。总想写一篇旷世传奇的爱情故事,请君细看,细品。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本书作者以亲身感悟、亲身体验为主线,以优美、诗意的文笔,抒发了自已对颐和园的爱、悟、情,全书文笔优美、飘逸,极富诗意。
  • 念念倾城

    念念倾城

    像风滑过指尖,你我的爱,从未开始,也从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