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8500000031

第31章 告子上

孟季子①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②,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①孟季子:朱熹云,“疑是孟仲子之弟也。”或说为任国国君之弟季任。

②尸: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以臣下或死者的晚辈充任。后世改为用神主、画像。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义是生自内心的呢?”

公都子说:“义是表达我的敬意,所以说是生自内心的。”

孟季子问:“有个同乡人比你大哥大一岁,那么先尊敬谁?”

公都子说:“尊敬大哥。”

孟季子又问:“如果在一起喝酒,先给谁斟酒?”

公都子说:“先给那个同乡人斟酒。”

孟季子说:“内心要敬重的大哥在这里,实际敬重的同乡人在那里,可见义果然是外因引起的,不是生自内心的。”

公都子不能回答,把这事儿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你反问他,应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他会说,‘尊敬叔父。’你再问,‘弟弟充当了受祭的代理人,那该尊敬谁?’他会说,‘尊敬弟弟。’你就再问,‘如果这样尊敬叔叔又体现在哪里呢?’他会说,‘因为弟弟处在受祭代理人地位的缘故。’你也就说,‘因为那个同乡人处在该受尊敬的地位上的缘故。平时尊敬的是大哥,这会儿该尊敬的是同乡人。’”

季子听说了这番话,说:“该尊敬叔父时就尊敬叔父,该尊敬弟弟时就尊敬弟弟,可见义果然在于外因,不是生自内心的。”

公都子说:“冬天要喝热水,夏天要喝凉水,那么需要吃喝,也在于外因吗?”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①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②。’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③。’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①幽、厉:指周幽王、周厉王,周代两个暴君。

②微子启、王子比干:微子启,据《左传》《史记》记载,是纣王的庶兄。王子比干,纣王叔父,因劝谏而被纣王剖心而死。

③以上四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公都子说:“告子说,‘天性没有善良、不善良的区别。’有人说:‘天性可以变得善良,可以变得不善良;所以文王、武王得了天下,百姓就爱好善良;幽王、厉王统治了天下,百姓就变得凶暴。’又有人说:‘有天性善良的,有天性不善良的;所以以尧为君主,却有象这样的臣民;以瞽瞍为父亲,却有舜这样的儿子;以纣为侄儿,并且以他为君主,却有微子启、王子比干。’现在您说‘天性善良’,那么他们所说的都错了吗?”

孟子说:“至于说到人的天生的惰性,那可以认为是善的,这就是我说的天性善良。至于有的变得不善,不是因为天性所致。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可见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有人和别人相比,相差一倍、五倍甚至很多倍,这是因为他的天性不能被充分展现的缘故。《诗经》上说:‘上天生养众民,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孔子说:‘作这篇诗的,是懂得道的啊!有事物便有法则,众民保持了常性,所以爱好美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①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②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③,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④,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①龙子:见《膝文公上》第三章注。

②易牙:齐桓公的宠臣,传说他擅长烹饪。

③师旷:春秋时晋平公的乐师,生而目盲,善辨音律。

④子都:传说是古代的一个美男子。

孟子说:“在丰收的年份,青年弟子多是懒惰的;在饥荒的年份,青年多是凶暴的,假如不是天生的性情有这种不同,就是环境让他们变成这样的。比如种大麦,播了种,耙了地,种的地方相同,种的时间又相同,麦子蓬勃地生长,到夏至的时候,都成熟了。即使有所不同,也是因为土地的肥瘦、雨露的滋养、人工的管理不一样的缘故。所以凡是同类的,全都是相似的,为什么一说到人,偏偏要怀疑这一点呢?圣人是和我们同类的,所以龙子说:‘不知道脚样而编鞋,我知道不会把它编成草筐的。’草鞋的相似,是因为天下之人的脚形是相同的。口对于味道,有同样的嗜好;易牙是最先掌握了我们口味上共同嗜好的人。假使口对于味道,生来就跟别人不一样,就像狗、马和我们不同类一样,那么天下的人为什么都追随易牙的口味呢?说到口味,天下的人都期望尝到易牙烹调的菜肴,这说明天下人的口味是相似的。耳朵也是如此,说起声音,所有人都希望听到师旷演奏的乐曲,这就说明天下的人的听觉是相似的。眼睛也是这样的。说到子都,人们都知道他的俊美。不知道子都俊美的人,是没有长眼睛的。所以说,口对于味道,有一样的嗜好;耳朵对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容貌,有相同的美感。说到心,就没有相同的爱好吗?心的共同爱好是什么?就是理,就是义。圣人最先觉悟到我们人心的相同爱好罢了。所以理义能使我们心理愉悦,正像牛羊猪狗的肉能使我们享到口福一样。”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①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①梏:通“搅”,可参清焦循《孟子正义》。

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以前很是茂盛,因为它在国都的外面,人们常用刀斧砍之,还能保持它的茂盛吗?那山上日夜生长,受雨露滋润的树木,不是没有嫩芽新枝长出来,而是牛羊接着又放牧到这里,因此成了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就以为这山不曾长过成材的大树,这难道是牛山的本性么?就说在人的身上,难道会没有仁义之心吗?有些人之所以丧失了他的善心,也就像刀斧砍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能保住善心的繁茂吗?尽管他日夜有所滋生的善心,接触了天明时的晨气,而使他的好恶之心同一般人也有了少许的相近,可是他白天的所作所为,又将它搅乱、丧失了。这样反反复复,那么他在夜里生长出来的善心就不能保存下来了;如果夜里滋生的善心无法保存下来,那么他离禽兽不远了。人们见他像禽兽,就以为他不曾有过善良的天性,这难道是人的实情吗?所以如果得到好好的养护,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失去护养,没有东西不会消亡。孔子说:‘把握着就存在,放弃了就丧失;出去进来没有定时,无人知道它的去向。’大概就是说的心吧?”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①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缴(zhuó):拴在箭上的生丝绳,这里指代箭。

孟子说:“对君王没有高深的智慧,不要觉得奇怪。因为就算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假如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呢。我能看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讲解。另外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但是却一心以为天鹅要来了,想着用剑去射它,虽然他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但却不如别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①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②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③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①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

②钟:古代量器,六石四斗为一钟。

③得:通“德”,此处作动词。

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但是不可能同时得到两样时,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我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的时候,就放弃生存而要义。生存是我所喜爱的,但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我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假使人们所喜爱的没有什么超过生存的了,那么凡是可以保命的手段,哪样不采用呢?假使人们所憎恶的没有什么超过死亡的了,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事,哪样不去干呢?按这么做就能生存,然而有人却不去做;按这么做就能避开祸患,然而有人却不干,由此可见,所喜爱的有超过生存的,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是有的,只是贤人能不丧失它罢了。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来就算死也不该接受的,但现在却为了美丽的住宅接受了;本来宁死也不该接受的,但现在却为了妻妾而接受;本来就算死也不该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有认识我的穷人对我感激涕零而接受了,这些行为是不是也该停止了呢?这是要让他丧失本性啊。”

孟子曰:“拱把①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①拱把:即一小掐,比喻细小。

孟子说:“仅有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如果要它成长,都懂得应该怎样培养它。至于自身的修养,却不知道该怎样培养,难道爱护自身竟比不上爱护桐树、梓树吗?不会思考问题多么严重啊!”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①。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②,养其樲棘③,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④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⑤为尺寸之肤哉?”

①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所谓大小贵贱,朱熹认为:“贱而小者,口腹也贵而大者,心志也。”

②梧、槚:梧,梧桐。槚(jiǎ),木名。一指楸树,常同松树并种于墓前一指苦茶。陆羽《茶经·一之源》:“其名一日荼,二日槚,三日蔎,四自茗,五日欧。”

③棘:(èr),酸枣。《尔雅·释木》:“械,酸枣。”郭璞注:“树小实酢,《孟子》曰‘养其酸枣。’”今本作‘械棘’者,是‘抵枣’之误,见郝懿行《尔雅义疏》。一说槭棘,是酸枣和荆刺两种植物。

④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焦循《巫义》:“狼藉犹纷错,害而不知,此医之昏愤瞀乱者矣。”孔爽疏:“藉乱而不知医治者也。”译文本此。

⑤适:通“啻”(chì),仅仅,不过。

孟子说:“人们对自身处处都爱护,处处都爱护,便处处都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备至,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加以保养。考察他保养好不好,哪有别的方法,就看他侧重肌体哪一部分而已。身体各部分有主有次,有小有大。不要顾小而害大,顾次要而害主要。保养只着眼于小处者是小人,保养着眼于大处者是大人。眼下有一位园艺师,舍弃他的梧桐、槚树,却护养他的酸枣、荆棘,那就是个很愚蠢的园艺师。只顾护养他的一个手指,竟失去他的肩膀脊背,自己却认识不到,那简直是个糊涂的庸人。只讲究吃喝的人,受到人们的鄙视,因为他贪小而失大啊!假使贪吃喝的人并没有失去什么重要的东西,那么,难道吃喝竟然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胃那一尺一寸的肌体吗?”

公都子问曰:“钧①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②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①钧:同“均”。均等,同样。

②此:这。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人高尚,有人卑劣,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满足重要器官需要的是高尚者,满足次要器官需要的是卑劣者。”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人满足重要器官的需要,有人满足次要器官的需要,这又是为什么?”

孟子答道:“耳朵、眼睛一类器官不会思考,常被事物蒙蔽。此物一接触外物,就全被勾引迷惑罢了。心这个器官专管思考,思考便能有所收获,不思考便一无所获。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器官,先发挥这重要器官的作用,那么次要器官就不能喧宾夺主占上风。这样,便可成为高尚的人。”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①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①天爵、人爵: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就值得尊贵的。人爵指通常所说的爵位。

孟子说:“有天爵,有人爵。仁义忠信,好善不倦,这就是天爵;公卿大夫,这些是人爵。古代的人修养他的天爵,而人爵就随天爵来了。现在的人修养天爵,是用它来获取人爵;一旦得了人爵,就丢弃了他的天爵,那是实在太糊涂了,最终他的人爵也一定会丧失的。”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②。’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①赵孟:即赵盾,字孟。春秋时晋国正卿,掌握晋国的实权,因而他的子孙后来也称赵孟。

②以上两句出自《诗经·大雅·既醉》,是周代祭祖时祭辞中的两句。今人高亨认为“德”字当作“食”,古“德”字作“惪”,与食形近而误。

孟子说:“人们都想得到尊贵。每一个人都有可尊贵的地方,只是没有去思索而已。给别人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给予了一个人尊贵,赵孟也能使他低贱。《诗经》上说:‘既供奉美酒使他陶醉,又献上仁德使他满足。’这是说仁义满足了,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美好的名声、广泛的赞誉落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就不羡慕别人的锦绣衣裳了。”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①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①与:朱熹注,“与,犹助也。……有以深助于不仁者也。”译文据此。杨伯峻注:“与,同也。”本此,亦可理解为“这就跟不仁到极点的人相同”。

孟子说:“仁能战胜不仁,就好比水能胜火。方今行仁的人,就好比用一杯水去抢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木;火扑不灭,便说水不能战胜火,这就是助长了那些不仁到了极点的人,结果必然会把这点小小的仁也葬送掉。”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①彀(gòu):把弓拉满。

孟子说:“羿教人射箭,一定要求把弓拉满;学射的人也力求自己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一定要用圆规和曲尺;学手艺的人也一定要使用圆规和曲尺。”

同类推荐
  • 传习录全鉴(第2版)

    传习录全鉴(第2版)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罗素的智慧

    罗素的智慧

    罗素以哲学家名世,但真正纯哲学的著述,尚不及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他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如那篇嘉奖辞所说:他拥护人道主义的理想及自由的思想,写下了多姿多彩而意久深远的著作。他的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正是这一贡献的总结,春内容包括:道德的准则、自由之路、不幸之源、幸福之路、爱情与婚姻。罗素的道德哲学给我们许多启示,罗素的思想使我们受益无穷。爱因斯坦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热门推荐
  • 我家备胎又掉线了

    我家备胎又掉线了

    这部小说讲述了照菲因一家都被屠杀了报仇雪恨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她的勇敢,果断,还有一些黏人的小脾气。
  • 多元体之暗界崛起

    多元体之暗界崛起

    星元3237年,五毒岛正式向学院与天秤联盟宣战的15年后。此时距离影白不顾几乎整个多元体世界的反对,成为九帝并正式加入五毒岛之后,只是过了不过短短十五年。而就在这十五年间,整个多元体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暗界,作为多元体大陆的头号敌对势力,也在悄然滋养和孕育着新的力量。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 泛娱乐明星

    泛娱乐明星

    梦中也能天上掉馅饼,平凡而普通的宅男得到了来自全民娱乐的外星球最高科技。对于娱乐圈一无所知的菜鸟就这样一头扎进了娱乐圈,却走上了娱乐圈中不务正业的不归路……
  • 大佬还爱我的梦

    大佬还爱我的梦

    夏水,西城最难采的高岭之花。邵初尧,夏水最爱的男人。但是花了三年时间追邵初尧的夏水怎么也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三年的牢狱之灾。“三年换三年,我感谢你让我变了”“夏水,对不起”“阿水,对不起”“水哥,对不起”
  • Polyuecte

    Polyuec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丝绒之梦

    黑丝绒之梦

    这是一个华丽的暗影之城,浮华的外衣之下,虚无和飘渺或许才是真实。血液,是生命的脉络,当饮下第一杯时,也化作最甜蜜的毒酒。暗夜,是他们神秘而高贵的枷锁,衣香鬓影间,也在追寻着欲望的本我。在这个古老血脉统御的永夜世界里,种族大融合带来了空前的繁盛,也必然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她,一名普通的血族贵小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混血少女,从踏入社交圈的伊始,血族的真实就将她十六年来的人生土崩瓦解。她本不该是其中一员,但置身漩涡中心之时,却永远无法脱身。
  • 尸灾

    尸灾

    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有载:道家有太阴炼形法,葬数百年,期满则复生。是为僵尸……不老,不死,不生,不灭的僵尸一族却是被天地人三界屏弃在众生六道之外,浪荡无依,流离失所。身体僵硬,在人世间以怨为力,以血为食,用众生鲜血宣泄无尽的孤寂......
  • 致那些事与愿违的爱情

    致那些事与愿违的爱情

    《致那些事与愿违的爱情》作者阿飞以犀利的男性观点,通过理智、温暖的字句,写给那些被爱伤过、为爱流泪,却仍人愿意相信爱情、勇敢再爱一次的人,陪伴着你一起找回追爱的勇气。64篇睡前治愈文字,陪伴你度过那些无眠的夜晚。作者跟你分享的不是爱情操作手册,也不是爱情操作手册,而是可以跟你面对面谈话的“立体爱情疗愈书”。放下一段伤心的感情,并不等于原谅对方,而是放过你自己。不要因为早该过去的过去,连累了将来应该要幸福的你。只有“最好的自己才配得上最好的爱情”。
  • 顿悟

    顿悟

    每天清晨的阳光都在讲一个故事,只是我们从来听不懂。
  • 谁的缘浅谁的情深

    谁的缘浅谁的情深

    不要相信男人说的我爱你。我本来就不信。她以为他们只是相交的直线,相交只是一瞬间,然后越行越远。他以为他们只是短暂的分别,却不知一别数年,差点就失去她。他以为她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却不知她从不属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