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2100000013

第13章 三分曾国藩:精于韬光养晦

§§第五章 进退自如的显隐哲学

大隐隐于市

有一句成语,叫“功成名就”,建功立业的人为自己赢得了名气,这是好事,是进一步成就事业的基础。但一个人名头越大,越是容易锋芒外露,风头太劲,则会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实力只会导致失败。因此,职位越高,功名越大,越应收敛锋芒,含而不露。

古往今来,很多功高位显的人,都希望通过隐退的方式,把自己隐藏起来。实际上,这不是最好的方法,真正的高招是虽身居显位,但依然把自己隐藏得很巧妙。

1864年,曾国藩率领自己组建的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之后,考虑到功高震主,可能危及身家,于是打算裁撤自己的湘军。但他考虑到,如果自己没有军队作为后盾,就会任人宰割,于是他让李鸿章留下了淮军。

曾国藩到达天京后,在给同治皇帝的“定议裁撤湘勇”的奏折中说:“臣统军太多,即拨裁撤三四万人,以节开支。”事实上,曾国藩裁撤湘军的原因是湘军已成“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奏折所述完全是借口,只是为了避锋芒。

当时曾国藩统辖的湘军有十几万人,清政府担心这十几万湘军尾大不掉,于是,他从这十几万人开始裁撤。他让张诗曰等1万人防守金陵,其余的十几万到安徽作为巡防军队,裁撤了助攻天京的12000余人。表面上,曾国藩裁撤了很多人,其实,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的嫡系部队基本上都被保留了下来。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北上剿匪,当时江宁未撤防军有8000人,但只有张诗曰愿意同曾国藩北上剿匪,于是他把不愿意北上的7000多人都裁撤了。这时清政府仍然十分担心,害怕他登高一呼,从者如云,因此既想让他早点离开军营,又不想让他任浙江巡抚。于是在裁军的同时,曾国藩还奏请让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回籍调养。

曾国藩在这场和清政府的博弈中,其实早在裁军之前,就给李鸿章写了信,在信中,曾国藩说:“唯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平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幸阁下为证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曾国藩在博弈中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明白朝廷疑忌掌握军事大权的湘淮将领,并欲杀之而后快,如果湘淮并裁,就没有了还手之力;如果留淮裁湘,则对清政府可能采取的“功高震主者杀”起到强大的牵制作用。他深知在专制制度下“兵制尤关天下大计”,军队兴衰关乎自己的宦海沉浮。

屈是为了伸,隐身是为了蓄志。曾国藩的隐身智慧表现在他与君王僚属的共事之上,他能总揽全局,抓住要害,表现出了高超的战略水平。

曾国藩的谋略是一种实现自我保护的生存之道。在博局中,在恰当的场合显露锋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也会刺伤自己,所以显露才华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锋芒毕露只会招致打击与忌恨,导致事业的失败。

顺利时切恳高兴过头

一个人过于得意忘形肯定以失败告终。曾国藩很少露出得意的笑脸,总是保持一副或威严或慈爱的样子,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高人!

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在于:不露声色成熟老练。

从咸丰十年(1860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攻下天京止,湘军集团发展是二多一快。所谓二多,一是人数众多,二三年之间湘军总兵力约有40多万,以后续有增加,如左宗棠就扩充至6万人,至同治三年(1864年)攻下天京时,总兵力多达50多万,即已接近过去绿营兵力。二是督抚大帅多,咸丰十年(1860年)夏至同治三年(1864年)夏,先后有23人,其中同治三年(1864年)夏同时为总督者就有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毛鸿宾、骆秉璋、杨载福6人;为巡抚者更多至8人。这样,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陕西、山东、直隶都被湘军集团所控制。当时东北、青海、新疆、西藏未设省,全国只有18个省,而湘军集团竟占去13个省,占总数的72%。以一个集团而占有如此广大的地盘,拥有这样庞大的军事实力,这不仅在清代是空前的,在古代也极为罕见。这说明湘军集团拥有的军事政治力量,与满族贵族为主导的清廷,已经形成双峰对峙,甚至有驾凌而上之势。所谓一快,即是膨胀速度快。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集团出任督抚者,前7年多时间只有5人,其中曾国藩可以不算,江忠源也只为时3个月,罗遵殿到职时间也只约5个月,骆秉璋任湖南巡抚时还不能算作湘军集团的成员,实际上只有胡林翼1人。后4年多时间有23人,为前7年的23倍;如以4人计算,也高至6倍。湘军集团兵力,经过前7年不断扩充,至1859年冬约有14万人,后4年却扩充至50多万,增加4倍左右。

这样的两多一快的扩展特点,有力地证明湘军集团已经进至鼎盛时期。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使这个集团不可避免地进入剧烈演变时期。

湘军的极盛,将曾国藩推到了火山口。弟兄们多年来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应该有个好的归宿。什么是最好的归宿?当时有一部分将领欲拥立曾国藩做皇帝,好弄个为将为相的干干。

据记载,当曾国藩在南京城破,太平天国覆亡,进入残破不堪的石头城后,全城余烬尚未息,颓垣败瓦,满目凄怆,不忍卒睹。有一天晚上大约11点钟左右,曾国藩亲审李秀成后进入卧室小憩。忽然,湘军的高级将领约有30余人齐集大厅,请见大帅。中军向曾国藩报告。曾国藩即问:九帅有没有来?九帅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中军回答说未见九帅。曾国藩即传令召曾国荃。曾国荃是攻破南京的主将,这天刚好生病,可是主帅召唤,也只好抱病来见。曾国藩听见曾国荃已到,才整装步入大厅,众将肃立,曾国藩态度很严肃,令大家就坐,也不问众将来意。众将见主帅表情如此,也不敢出声。如此相对片刻,曾国藩乃命巡弁取纸笔,巡弁进以簿书纸,曾国藩命换大红笺,后就案挥笔,写了一副对联,掷笔起,一语不发,从容退入后室。众将不知所措,沉默良久,曾国荃乃趋至书案前,见曾国藩写了14个大字,分为上下两联:

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曾国荃读联语时,起初好像很激励,接着有点凛然,最后则是惶然。而围在他身后观读联语的众将,有点头的、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热泪盈眶的,也表情各异。最后,曾国荃用黯然的声调宣布说:“大家不要再讲什么了,这件事今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九一人担当好了。”

这一段“故事”显示南京城破后的湘军确曾有过拥立曾国藩做皇帝的一幕,可是在专制王朝,这种非常之举是成则为王,败则诛九族的,所以在笔记上看不见“拥立”字样,而将领们也不敢说出口。曾国藩明知众将的来意,也不说破,只用14字联语作答,彼此之间都不点破。

曾国荃和湘军攻灭太平天国,再造清朝,立下了盖世大功,以当时湘军士气之盛、战功之伟,如果拥立曾国藩,是用不着费气力的;而曾国藩却以14字联语,把他们的打算消弭于无形之中。

声名太盛时要善于隐身

为官之道,有张有弛。居官之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只进不退,定生祸端,只退不进,无所作为。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之道。”管子也说:“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

同治三年三月间,曾国藩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其实他本可以高枕无忧,一则自己兵霸一方,水陆两部均在旌下;二则自己劳苦功高,战绩威震天下,金陵(太平军首府)唾手可得;三则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心直身正;四则弟弟国荃也厉兵秣马,相与照应。

然而曾国藩仍然“郁郁不自得,愁肠九回者”,一是因为军饷拮据,恐怕军营哗变,功败垂成,丢城失地,遗患江西;二是户部奏折似有意在他与皇上间为难;三是因为自己用兵太久,担心朝廷内外怀疑他擅权专利。兵权太重,利权太大,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啊!

曾国藩在想,自古以来,位高权重的人,没有一天不是在忧患之中,现在自己上下难当,左右难处,怎么办呢?曾国藩在想,江西争厘(设卡征税)的事如果不成功,那么就会饷缺兵溃,当然可忧;即使争厘成功,那么专利的名声就更为显著,更是可惧。

反复思虑,再三筹划,曾国藩做出决定:解去兵权,告病引退。一来可以平息别人的怀疑诽谤,二来向朝廷表明自己不敢久握重柄,三来对自己还有避其重取其轻的意思。曾国藩想,如果从此事机日顺,四海之内不再兵刃相向,那么我就长期引退并终老山林,不再出山参与政事,这于公于私都是值得庆幸的。

对曾国藩来说,引退山林并不是迫不得已,他不引退,同僚也无可奈何,皇上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图谋不轨,况且他屡次拜恩受赏,他有什么理由归隐山林呢?然而这样想他就不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角逐功名,治国平天下;但他也受老庄出世思想的影响,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当他叱咤风云时,俨然一儒者;当他功成身退时,仿佛一道家。

同治三年三月间,曾国藩想到的大概就是老子的话:“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别人也许受不了,但还有比曾国藩更明智的护官保身之谋吗?

其实,傲气太盛,说话太多,这两点并不仅是官宦之家的毛病,在一般家庭中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比官宦之家少一些罢了,但它的危害却是完全一致的。

谙熟人生进退之道

进退之学,历来为人重视,其隐含着做人办事之道。我们知道,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

1.后撤是一门做人的哲学

为什么要后撤?因为再往前面冲,就可能遭遇大麻烦,甚至大危险。换句话,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步。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有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后撤一步,总是想向前迈进,结果是适得其反。在做人之智中,后撤哲学令人深思、反复玩味。

2.在进退之间明白人生道理

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厉害的是王闽运、郭嵩焘、李元度。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为:“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戒勉李元度慎审的记载,虽不明记,但大体也是这件事。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曾哭之,并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这件事。

在进退关系上,曾国藩把握得极好,他不愿只做一个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因为他相信这样一句话:“退身可安身,进身可危身。”

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我们知道过于急进者,常会自以为聪明至极,从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败。因此,进是基于摸准对方心理的行为——只有摸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有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对手的弱点,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

身处各种角逐场中的人,常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危机。我们从历史上看到,李斯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却死于秦二世手里;贾谊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遭到一批老臣的排挤。有赤诚之心者,如比干、屈原尽忠而死者比比皆是,因而留下了美名。文天祥的两句诗对此作了概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狡猾手段的如赵高、秦桧之流,虽然曾经一时得势,终究不能长久,也常常有大祸临头的时候。

进退之道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稳妥的办法。也许,对于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暂时的退是为了下一次更顺利的进。

退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运动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助跑是必要的。许多人对后退常常不理解,认为是一种倒退。事实上,在前进中,双方对峙势均力敌的时候,干耗不是出路。当有一方出现异常而后退时,他的目的很明显:打破僵局,争取最大的冲击力。同样,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在走进死胡同而不能摆脱时,我们把问题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放弃和精神松弛后,原本复杂的难题此时也许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以退为进,调换思维的结果。

身处弱势者,一定要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从对方弱处找机会,寻找以退为攻的机会。

屈伸相对,屈可为退,伸可为进,合为躲闪之功。在较量的各种场合,都不能不注意屈伸,否则就会掉下悬崖。有人说,屈伸有度,进退自如行天下,这是明白人熬过难关的智举。

同类推荐
  • 这样创业最成功

    这样创业最成功

    书里讲的都是质朴的真理它不给你加思想包袱,套思维框框;相反,它刺激你的思维局限,让你从前所未有的全新角度分析创业,解决创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不可否认,人生中有很多艰难困苦,这往往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很多人为此在等待老天开眼,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援助,可是,更多人在这种等待中垂垂老矣,一事无成。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有“凡事靠自己”的坚强和自信,那么你就...
  • 中学生必须掌握的100个沟通技巧

    中学生必须掌握的100个沟通技巧

    顺畅的沟通不仅能帮助中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中学生向他人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情感,减少孤僻、偏执、郁闷等不良心理的产生,为人生的成功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本书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中学生掌握沟通技巧的必备书。
  • 速效说服术

    速效说服术

    说服高手绝不公开的心理秘笈,让人无法说NO的顶级攻心话术!人生就是一连串的说服,说话未必要口沫横飞,无需滔滔不绝,只要掌握对方的心理,一针见血便有办法说服他人,如何看时机说话?如何做好说话的心理建设?你知道吗?史上最强的说服术,尽在本书。
  • 性格的力量

    性格的力量

    这是一本独辟蹊径的读人记。本书以细腻的笔触品读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影星赵薇、政治哲学家阿伦特、当代作家梁晓声等二十位人物。某一种“弱点”缩影。某一种特性的缩影。某一种风格的缩影。这二十位人物,虽然离你的现实生活如此遥远,但在他们当中,你会发现生活隐匿的一面,你会看见熟悉的身影,你会觉察到自己的影子,你会找到心灵的伙伴。
热门推荐
  • 学生的生命与自然教育(上)

    学生的生命与自然教育(上)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心理素质则是生命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 浮生记之玄机传

    浮生记之玄机传

    根据唐代才女鱼玄机的故事来描写奇女子余玄薇的一生!本为皇家公主,但却一生坎坷!前世今生的因果,将如何终结!
  • 三国之少帝重生

    三国之少帝重生

    刘辩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已经死去的汉少帝刘辩复生了。乱我大汉者,必杀之!
  • 我无敌了十辈子

    我无敌了十辈子

    “别人活了一辈子都没能活明白,我就厉害,活了十辈子都没活明白”“活了十辈子,别人会的,我会,别人不会的,我还是会,那……是一种孤寂”“这一世,我既还在,便要那神明叩首,诸仙朝拜!”“你说我活那么久干嘛?”
  • 无上剑峰

    无上剑峰

    古代的王牌剑客意外穿越,这里是剑气的世界,驯兽师,独门剑技,看云陌辰怎样一步步踏上巅峰,唯我独尊!
  • 帝少霸爱:腹黑娇妻,你好坏!

    帝少霸爱:腹黑娇妻,你好坏!

    “帝少,少奶奶带着一群人冲进来了!”“废物,还不赶紧开门迎接——”“……”他是A市权倾天下的幕后执掌者,身份神秘至极,为人处世无不让人忌惮。婚后,帝少宠妻模式开启,溺宠夫人方式简直让人发指。“帝辰希你个骗子……”“老婆,我错了!乖,老婆你才不是坏人呢,老公才是!”帝辰希嘴角魅惑的一勾,就将小妻子顺势抱进怀里。“还不都是因为你,骗子……”言倾语便想到宝宝和他的对话“爹地,为什么有人会说妈咪是坏人?”“宝宝觉得呢?”“可是我晚上明明听到妈咪在房间里说你坏人啊?”“……”她真是悔不当初,怎么就因为一双清澈宛若星辰的眸子给迷惑了呢?身为大小姐的她何时这般憋屈过,简直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 超神学院之唐宇

    超神学院之唐宇

    倒霉的唐宇,在看超神学院的时候被雷劈。意外重生到超神学院的故事。我想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人,来到超神学院的故事,并不是爽文哦。简单的简介,是为了更好的内容。(自己都不信,嘿嘿!)
  • 一品仁心

    一品仁心

    “在完成千秋霸业之前,我更想先做个人。”白景源坐在高高的王座上,怜悯的看着这个世界。
  • 豫挫豫勇

    豫挫豫勇

    我希望飞翔的鸟儿,不要遇到猎枪;我希望悠然的鱼儿,不要遇到渔网;我希望有情的人儿,都能成对成双。我希望猎人们,不要再无食粮;我希望渔夫们,不要饿着肚肠;我希望有情人,都要莫亏爹娘。我希望这本书,让你不再忧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