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83000000034

第34章 《老邢说历史》不得不搞的“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城里发生了一次足以影响后世的大事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它直接改变了李唐王朝的政治版图和皇权继承,因为这次事件是在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生的,被历史记载为“玄武门事件”。这场直接导致当朝太子在内的12名皇室成员身死的喋血政变,从结束的那一刻起,便被人为地笼罩在历史的迷雾中,从最早的《太宗文皇帝实录》一直到后来的《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所有我们所能查阅到的史家典籍中,有关政变的记载大多都是语焉不详。发起这次事件的李世民如愿以偿的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史书记载的一代明君。那么,1400年前的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什么?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请看《老邢说历史》第三十三集:不得不搞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清晨,秦王李世民率领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等手下武将在玄武门附近设下了埋伏。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奉召入宫,行至临湖殿,可能是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于是掉头准备回东宫。李世民和手下将领立刻在后面追赶,并一箭射杀了李建成。而东宫和齐王府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将领得知李建成遇害,也带领二千兵马猛攻玄武门,将玄武门守将敬君弘、吕世衡等杀死。薛万彻又准备带领军队去攻打秦王府,李世民的手下便拿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人头示众,使东宫的部队失去了斗志。在这场政变中,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杀,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公元628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公元642年,李世民又追赠李建成为皇太子。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整个玄武门事件的全部经过。那么,当初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政变呢?这就要从太原起兵说起了。

许多历史书籍上都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唐高祖李渊也曾经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让李建成当了太子,这件事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应该说这是玄武门事变的根本原因。在大唐王朝平定天下的耿哥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最为显赫、声望也最高。皇太子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开始排挤李世民。李渊发现自己的儿子们开始内斗,自己也没有好办法制止,于是开始两边和稀泥,正是李渊的优柔寡断,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武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大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的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真正的导火索是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并且利用权力使秦王府的许多文武官员被免职或者外放。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再相逼,再加上李渊和稀泥的态度,让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一场让12名皇室成员身死的惊天政变发生了。那么,自己的二儿子把大儿子和四儿子给杀了,这件事情别说是在皇家,就是在普通平民家里也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为何没有杀掉李世民呢?

其实这时候的李渊也是很无奈的,这里面有三点原因让他投鼠忌器,已经没有办法再把李世民杀掉了。第一个原因是李世民的人脉关系太广。当时整个唐朝上上下下有许多大将和文臣都出自于李世民的麾下,而且李世民的人脉关系非常好,他手下掌管着一半的帝国军对。李世民麾下的文臣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大将有尉迟恭、段玄志、侯君集、秦琼、程咬金等人,可以说他掌握着整个大唐帝国的功臣集团。第二个原因是最能干的儿子就剩下李世民了。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已经杀掉了李渊另一个比较能干的儿子李建成了。除了李世民以外,李渊已经没有什么优秀能干的儿子了,如果这时候把李世民杀了,那么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谁来继承呢?他可不想大唐王朝的基业像隋朝一样二世而亡。所以为了自己的江山着想,他也不能因一时之气把李世民杀掉。第三个原因就是李世民同早就已经有准备,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看着好像是仓促之间进行的,但以他久经沙场的个性,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这个时候谁阻碍他当皇帝,就是见神杀神,遇佛杀佛。既然会背上杀害兄弟的骂名,他也不在乎再加上弑父这一条。应该说,李渊是熟悉儿子李世民的个性的,如若派兵,最好的结果是能杀了李世民,平息政变风波,但这种结果不大可能。既然李世民选择动手,李渊派兵过来,只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我们从后来李世民让尉迟恭以保护李渊安全为理由,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当时李渊的处境。

李渊没有派兵,后来证明是对的。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开明的好皇帝,大唐帝国在他的带领之下,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还有个问题,政变发生时,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为什么选择站在李建成一边?而不是支持李世民呢?难道双方之间存在什么过节?从史书的记载中我们发现,当时的李世民确实有一定实力,但是还不至于可以超过李建成很多的程度。李建成身为堂堂正正的太子,就已经占据继承皇位的合理性以及正义性,因此支持李建成的臣子也比较多。更主要的是,李建成不仅具有正统性,他能力还不一般,文韬武略都不差,作为一个太子或者说哪怕是一个皇帝,应该是合格的。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李建成,可以说一切都很顺利,只要没有李世民的出现,他应该也会成为一个比较靠谱的皇帝。既然大趋势如此,作为皇子之一的李元吉自然要选择获胜希望更大的大哥,而不是当时希望渺茫的二哥李世民了。但是有很多事情,也是因为李元吉的加入,导致李建成做出了一些比较着急的选择,比如多次刺杀李世民大概就是在李元吉的怂恿下干出来的事情。第一次李建成弄了一批烈马给李世民,希望李世民在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直接完蛋,可是李世民从小征战沙场,什么样的烈马没有见过,因此这招最终没有成功。

紧接着,李建成又在李元吉的怂恿下买凶杀人,想要一举干掉李世民,结果走漏风声,计划再次失败。后来也就出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喝酒以至于李世民中毒这件事情。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关系可以说越来越糟糕。

在玄武门事变的前夕,李渊已经感觉到自己两个儿子的矛盾了,因此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就对李世民的手下进行打压处理,该降职的降职,该调离的调离,这时候的李世民明显处于一种很被动的局面,再加上李建成与李元吉此时还计划着昆明池之变,这让李世民不得不选择最后殊死一战。所谓的殊死一战,也就是玄武门之变,这一战对于李世民而言,意义重大,一旦胜利,就可以稳坐江山,一旦失败,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而李元吉则十分希望大哥与二哥两人斗的越厉害越好,因为他还有其他考虑。李元吉作为当时李渊所有儿子中唯一成年,可以和李建成、李世民一决高下的人选,他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私心。李元吉与李世民这两个性格比较相似,但是李元吉能力太差,他觉得要是支持李世民的话,很明显李世民即使成为了太子,自己也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但是李建成不同,对李元吉而言,李建成更容易对付。他明白李建成行事风格比较仁慈,比如在对付李世民的问题上,如果李建成早一些听魏征的建议将李世民干点,历史就要改写了,可是李建成始终优柔寡断,最后才促使李世民有机会准备玄武门之变。

所以说李元吉是准备和李建成一起将李世民搞定,以后他再找机会对大哥李建成下手,那么江山还有希望会成为自己的,这样的算盘不可谓不精。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马不小心受惊把李世民甩到了地上,李元吉当时的想法是去勒死李世民,而不是选择逃命或者投降,我们想象一下,当时李建成已经去世,对于李世民而言,李元吉的影响不大,只要他投降应该能保住小命,但是李元吉想的却是搞定李世民,自己成为唯一的皇位继承人,他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当时玄武门之内基本都是李世民的人马,就算他杀掉李世民,自己小命也保不住啊。换言之,如果李元吉稍微聪明一点,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所以说,李元吉之所以后来站在李建成一方,一方面这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内心也想当皇帝,毕竟面对皇位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的,因此人们也常说一句话“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

在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又急着逼李渊退位呢?其实这件事情是李渊主动让位的。因为当时的李渊,已经无法进行善后工作了,要知道李世民搞出的这次事件,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事件,而是皇族内部手足相残的事件。李渊就算想要严惩李世民,可他办得到吗?要知道这时候兵权已经全部掌握在了李世民的手中。如果不处理李世民的话,他又难免会遭天下人说闲话。所以,李渊其实是非常难办的,想要将这件事情妥善善后,那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位给李世民,让他来当皇帝,只有这样才能妥善的处理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效果。而李世民之所以会这么心急,成为皇帝,是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要知道他的两个兄弟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党羽却还有很多在朝为官,肯定会有不少人来找他的麻烦,甚至是会替他的两个兄弟翻案。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李世民自己当皇帝,只有当上皇帝,那么一切都好说了,他可以用任何借口来除掉自己想要除掉的人,更不用担心别人会来找他报复。而且,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也能更好的控制民间的舆论,他可以说自己是正当防卫,而想要做到口径统一,当皇帝只能是唯一的选择,因此李世民才会那么着急,逼迫李渊主动让位与他。

以上所说仅为一家之言,今天就到这里了,再会。

同类推荐
  • 三国士家

    三国士家

    穿越成为士徽,刚刚及冠的年纪,雄长一州的家族,超越世人的眼光,由此依托,即使从南至北,有何不可争霸天下?
  • 三国公孙天下前传

    三国公孙天下前传

    三国公孙天下前传,是重生在公孙度身上后,从呱呱落地到189年董卓乱朝之间的故事。
  • 1628南海黎明

    1628南海黎明

    四个退伍兵聚会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穿越蛋,并确定穿越过去后的时间是明朝末年时期,随即开始收集资源和召集有意穿越的人员,开发明末这个新世界。
  • 人生至美是清欢

    人生至美是清欢

    “贺氏祖茶”乃贺氏茶祖贺子福机缘巧合之下创造而出,传闻坚持饮用不但可治百病解百毒,延年益寿,还能让人青春永驻,总之神妙无比。但在贺子福过世之后便失传,而贺子福生前也未曾留下关于祖茶的只言片语。最诡异的是,贺子福之后的贺家每一代家主继任者都会突然选择出家为僧,然后踪迹全无。当第九代家主贺安睿在36岁的最好年纪突然的选择了出家之后,其年仅十七岁的长子贺建昀继承了家主之位,开始执掌已经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贺家。贺建昀一边肩负着振兴贺家的使命,一边想要解开贺家历代家主出家及消失之谜。而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跟“贺氏祖茶”息息相关。
  • 三国CT

    三国CT

    《三国CT》说三国,说三国的那些英雄们、狗熊们、可怜虫们,其实相当的成分,是在说自己,说自己的幼稚、短视,说自己的褊狭、浮躁,说自己的彷徨、苦闷。
热门推荐
  • 偷心女佣:霸道总裁的甜妻

    偷心女佣:霸道总裁的甜妻

    她是名门千金,一场变故,家道中落,父亲自杀,母亲重病,她一个人挑起重担。两年后,偶遇青蛙变王子,不!变恶魔的裴爵,他将她束缚将她折磨却又把她宠上天,疼到骨子里。是爱的痛了变为了恨,还是恨的深了变成了爱?这是一个恶魔欺负小白兔的故事,这也是个公主变灰姑娘再变女皇的故事,这更是个霸道总裁将甜甜妻抢回家的故事。
  • 泪书情

    泪书情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 笑傲九天系列五

    笑傲九天系列五

    在这五花八门奇装异服的行客当中,有一位行客特别地特别地引人注目,此人身高八尺,满脸横肉,浓眉大眼,那眼神透着一股杀气,高高的鼻梁,足踏木屐,走起路却毫无声响,尽管路面质地很硬,稍微有一点见识的人一看便知道此人不是中原人士……
  • 凤舞九天:帝君爆宠妻

    凤舞九天:帝君爆宠妻

    万万年前,神魔妖三界的那场大战,打破了六界本应有的平衡。她,本是众星锁钥的明珠,作为神族唯一拥有正统血脉的继承者凤舞菱,被她的父皇母后用尽最后一丝神力送往异界,封印了自身,等待着她的回归。他,则属于六界的异类,作为掌控六界平衡的天规之主皇甫流殇,自天地形成之初就一直独处于浩淼的苍穹,孤独的守望着这片天地。冥冥之中她与他的相遇是必然,万年以前的他可以为了她站在天规的对立面,挥手横扫千军,而如今只是一句:“只要你不愿,这天规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且看回归后的她是如何的风华绝代,俯视苍穹。
  • 纪可

    纪可

    再三强调,没有男主!没有男主!没有男主!全书和别的书不同的是没有男主,仅仅是没有男主。女主有躁郁症,很严重的那种,但是女主纪可不会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而是以一种普通人的身份去面对事态,面对一切,纪可喜欢的是男二白聿君,而男二喜欢的是女二汪芷,就这样。
  • 摄政王爷爱妻无下限

    摄政王爷爱妻无下限

    刚刚大学毕业的生活小白就这样穿越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面对摄政王毫无下限的宠溺,某小白还懵懵懂懂
  • 一生只娶你一人

    一生只娶你一人

    又名《这个王妃太野蛮》what!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而且,刚穿过去,她就要嫁给一个胖地主,哼!想得美,总算逃了出去。就撞到了一个男人的怀里,还去了男人的家……哎,小说里的女主都是会毒会医,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她呢?空有一副好皮囊罢了,也罢也罢,混吃等死算了…结果一小男孩突然给她开挂…提醒:穿越是穿越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别把古代的事强加在这本小说里(○?ε?○)。
  • 冰川世界还会有战争吗

    冰川世界还会有战争吗

    冰川,冰冻人的心,但总有热忱的人,温暖这个世界。
  • 意志力训练手册

    意志力训练手册

    意志力是人类精神领域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意志力都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本书不是一本空洞无物的说教书,而是一本全方位培养人的意志力的手册,它从听觉、视礼堂、味觉、嗅觉、神经、手、韧性、注意力、阅读、思维、记忆、想像等方面一一进行训练指导,达到整个身心的融会贯通,使良好的意志力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助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取得成功的基石。此书英文版由美国佩尔顿出版公司首版推出后,成为长销不衰的经典,此中译本根据该出版公司出版的第255版译出,是一本广泛适用二个人自我提高与机构培训之用的优秀训练教程。
  • 龙之记事

    龙之记事

    悠长的时间带走了许多东西,一夕之间从人变成龙的惶恐,初次翱翔于天际的快乐,生死之战过后的畅快。我的心不再为探索世界而喜悦、不再为生命的逝去而伤悲,它……渐渐地停止跳动。我最敬爱的老师,我已记不起他的声音…我最亲近的伙伴,他们的名字已经无法在我心中激起涟漪…我最深爱的女孩,她的面容在我脑海中渐渐模糊…但我仍旧记得对你们的爱。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我无法和你们一起死去,但我可以,和你们一同腐朽。”雷蒙德·阿利欧托伦索·坎蒂丝/休伯特·奥西里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