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3700000027

第27章 英国的戏剧(1)

英国戏剧起源于教堂的礼拜仪式。9世纪复活节弥撒中有一段被称为“你找谁”的插曲,一位教士装扮天使守护基督的坟墓,另外3位教士装扮成3个叫玛丽的妇女来朝拜圣墓,他们对话性的轮唱和表演动作,已具有戏剧的雏型,并由此发展成一种作为教堂礼拜仪式组成部分而演出的戏剧,称为“礼拜剧”。

一、中世纪戏剧

礼拜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世俗化,从13世纪起,由市民代替教士,由拉丁语改用方言,并转移到教堂外演出,情节也日益复杂,增加了市俗的喜剧成分,成为独立的戏剧形式,但内容仍以搬演圣经故事和圣徒事迹为主,称为神秘剧或奇迹剧。15世纪,奇迹剧在英国各地广泛演出,通常是在圣诞节、复活节、基督圣体节等宗教节日举行,有时要延续三四天,舞台设在城市广场或可移动的大马车上。不同行会分别负责演出与本行业有关的剧目,如船业公会演出《建造方舟》,面包业公会演出《最后的晚餐》等。

奇迹剧传世的共有4个组剧,即切斯特组剧(25出)、约克组剧(48出)、威克菲尔德组剧(32出)和考文垂组剧(42出)。威克菲尔德组剧根据其手稿保存者的名字,又称为托内莱组剧。约克组剧中的《十字架受难》用罗马士兵的残暴和玩世不恭衬托耶稣受难,以表现悲壮氛围见长。威克菲尔德组剧中的《建造方舟》《牧羊人剧二》则以富于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著称。在奇迹剧中,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悲剧和喜剧、崇高与滑稽因素掺合在一起。这些特点对以后的英国戏剧,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有着重要影响。

道德剧产生于14世纪下半叶,从教堂的布道仪式演变而来,也是一种宗教剧,以宣传教义、进行道德劝诫为目的。它采用中世纪常用的寓意手段,把各种道德品质拟人化。现存最早的一部是《牢不可破的城堡》(约1440),此剧写“人类”从青年到老年的生活,描绘了“人类”灵魂中善与恶的斗争,这一主题是以后的道德剧中经常出现的。最著名的《人人》出现于约1495年,剧中“死亡”奉上帝之命召唤“人人”赴死,“人人”求助于他的世俗朋友,如“美丽”“友谊”“知识”“力量”等,但最后只有“善行”陪着他,并挽救了他的灵魂。其他著名的道德剧还有《安全的摇篮》《人类》等。

15世纪出现了插剧,它情节简单,人物也少,而娱乐性加强,有较多喜剧色彩,主要由职业演员在宫廷、贵族府第或大学中演出。对插剧这一名称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它是插在道德剧或奇迹剧的两幕间演出的,有人认为它是在宴会或娱乐中插演的。

中世纪英国戏剧脱胎于教堂礼拜仪式,以后逐步摆脱教会影响和宗教色彩。从礼拜剧到奇迹剧,到道德剧,再到插剧的演变过程就是世俗化不断加深的过程,直至文艺复兴戏剧兴起。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从1485年都铎王朝的建立到1642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它以恢复在中世纪濒于中断的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为开端,随着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局面,也出现了英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都铎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此后,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统治集团推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政策。这一时期奇迹剧和道德剧继续流行,但剧中的宗教意义随之减弱,道德剧则带上政治色彩,如J.斯克尔顿(1460?—1529)的《壮丽》(1515)、林赛(1490—1555)的《笑讽三等人》(1540)等。插剧到16世纪中叶发展到高峰,麦得威尔(1462—?)的《弗尔金斯和鲁克利丝》是最早的英国市俗戏剧。最著名的插剧作家是黑伍德(1497—1580),他的《天气戏》(1533)对话颇为风趣。

都铎王朝初期的戏剧形式相当多样化,除上述几种外,发源于意大利的“假面剧”也传入了英国。在下层群众中还流行着哑剧、闹剧、滑稽剧等民间戏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曾有提及。1558年,伊莉莎白女王继承王位,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城市兴盛,戏剧日益受到市民欢迎。女王鼓励文艺的发展。这时古希腊罗马戏剧被介绍到英国。在塞内加、泰伦提乌斯、普劳图斯等古典作家的影响下,剧作家创作的正规戏剧产生了,出现了新的戏剧形式──悲剧和喜剧。

N.尤德尔(1505—1556)的《拉尔夫·劳伊斯特·道伊斯特》(1553?)是英国第一部喜剧,作者虽然是模仿罗马喜剧,但剧中好吹牛的骑士拉尔夫在向一位富孀求婚时却败于一位商人之手,这是别有新意的。剧中的一些滑稽情境和风趣对话则取自插剧。最早的英国悲剧《高勃达克》(1561)作者是牛津大学的T.萨克威尔(1536—1608)和T.诺顿(1532—1584)。此剧取材不列颠古代传说,写两个王子因争夺王位互相杀戮而导致内战,风格类似塞内加。

伊莉莎白时期,出现了职业的演员剧团,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庇护,它们名义上还隶属于王室或某一贵族,但演员人身是独立的。1576年英国出现了最早的大众剧场,即演员伯比奇(1531—1597)在伦敦近郊建立的“大剧场”。它是按照客栈庭院格式建成的露天剧场,没有灯光照明,只能在白天演出。舞台没有帷幕,并伸入观众席中,可以三面看戏。少数贵族观众可坐在舞台上观看演出。道具极少,没有布景,但服装比较讲究。

1588年英国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民族精神空前高涨,戏剧也相应出现高度繁荣的局面。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戏剧仍持续发展,直至1616年莎士比亚逝世。这前后30年间,是文艺复兴戏剧的盛期。

1590年前后,职业剧作家黎里(1553—1606)、格林(1558—1592)、皮尔(1557/1558—1596)、马洛(1564—1593)等陆续崭露头角。他们曾在牛津或剑桥大学读书,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被称为“大学才子”。基德(1558—1594)虽未受过大学教育,但一般也称他“大学才子”。他们主要为大众剧场写作,大大提高了英国戏剧的质量。通过他们的活动,悲剧、喜剧和历史剧都逐渐成熟,散文之外,素体诗(无韵诗)也被熟练地运用于戏剧之中。黎里典雅的台词和优美的抒情插曲,格林流畅的文笔、严整的结构和他笔下可爱的少女形象,皮尔清新的诗意,基德情节的紧张性和人物心理分析,马洛奔放的激情、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探索一切的巨人思想,都为英国戏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特别是马洛的成就,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了文艺复兴戏剧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最善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和展现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优秀剧作大都具有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丰富的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他不遵守所谓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无论是喜剧、悲剧、历史剧,在他写来都既真实又富于想象,既悲喜交融又充满哲理与诗意,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准确,极其性格化。马克思要求戏剧“莎士比亚化”,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

琼森(1573—1637)是这一时期另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表现人物的“气质”,从道德方面进行评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因素。他遵守“三一律”,讲究结构,如《炼金术士》(1610)即以结构完美见称。

这一时期历史剧最早出现优秀作品不是偶然的。中世纪奇迹剧的题材就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类历史。文艺复兴时期,民族意识加强,爱国主义精神高涨,女王继承人问题又引起普遍关注,这就使一些剧作家以浓厚的兴趣探讨历史,作为现实的借鉴。马洛的《爱德华二世》(1593?)是一部历史剧杰作。莎士比亚早期的英国历史剧则深入探讨了都铎王朝建立前400年的英国社会政治问题,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戏剧化的民族史诗。

喜剧作品大量出现,而且风格多样化,如黎里的《月中女人》(1584)、格林的《僧人培根和僧人班格》(1589)、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1596)和《第十二夜》(1600)、德克(1572—1632)的《鞋匠的节日》(1600)都具有浪漫色彩和明朗、乐观的基调。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描绘当代世态人情,以中产阶级为讽刺对象的喜剧,琼森、马斯顿(1575?—1634)、查普曼(1559?—1634)、米德尔顿(1570?—1627)都显示出这方面的才能。米德尔顿的《捉住老家伙的计谋》(1608)、琼森的《炼金术士》(1610)及《巴托罗缪集市》(1614),被称为市民喜剧。

这30年间悲剧蔚为大观,按题材可分为几类:一类是“复仇悲剧”,以复仇为主线,如基德的《西班牙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图尔纳(1575?—1626)的《复仇者的悲剧》(1607)、韦伯斯特(1580—1625)的《马尔菲的公爵夫人》(1613?)等。这类悲剧的出现反映了塞内加复仇悲剧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渴求正义的普遍心理。《哈姆雷特》大大突破了复仇悲剧的局限,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另一类是所谓“情欲悲剧”,如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帖木儿大帝》(1588?),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1606)、《科利奥兰纳斯》(1601),琼森的《西亚努斯的覆灭》(1603),查普曼的《布西·德·昂布瓦的复仇》(1610)等。“情欲悲剧”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认为人的气质欲望决定命运的观点。同“情欲悲剧”常常结合着的是所谓“恶行悲剧”,莎士比亚的《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是两者结合的范例。它们深刻地揭露了野心家的罪恶,也揭露了嫉妒、自负、邪恶所带来的灾难。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传统地表现贵族生活的悲剧外,还出现了一些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悲剧,如无名氏的《费弗夏姆的阿登》(1592)和《约克郡悲剧》(1605)以及黑伍德的家庭爱情悲剧《死于仁慈的女人》(1603)。

17世纪初,出现了一种既不属于传统悲剧也不属于传统喜剧的传奇剧。在它的情节发展中有悲剧性高潮,但也有喜剧结局,故被称为悲喜剧,又称传奇剧。鲍蒙特(1584/1585—1616)和弗莱契(1579—1625)的《菲拉斯特》(1609?)、《是国王又不是国王》(1611),莎士比亚的《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都属传奇剧。莎士比亚晚年的这类作品回避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宽恕与和解为主题,不过仍然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辉。其他作家的传奇剧大都缺乏生活基础,内容较为贫乏,已预示着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结束。

剧场艺术方面,这一时期两个最重要的剧团是宫廷大臣供奉剧团和以著名悲剧演员艾伦(1566—1626)为经理的海军大臣供奉剧团。艾伦主要扮演马洛笔下的人物,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伯比奇则以扮演莎士比亚和琼森的剧中人见称。最著名的喜剧演员是坎普(?—1603)。17世纪初,伦敦已有近20所大众剧场,如玫瑰剧场、帷幕剧场、天鹅剧场以及大剧场移建成的环球剧场等。剧场经理一般由演员兼任,雇佣过不少剧作家。1596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座私人剧场,即伯比奇建立的黑衣修士剧场。私人剧场供上层人士观剧,有红光照明,舞台道具也较大众剧场齐全。当时还没有女演员,女角由童伶担任。

莎士比亚逝世后,文艺复兴戏剧进入尾声。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位者查理一世政治上专制腐败,生活上穷奢极欲,戏剧成了统治阶级消遣娱乐的工具,一些剧作家主要为宫廷写作并且受到了正风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大众剧场时代的那种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消失了。

比较重要的剧作家有马辛杰(1583—1640)、福德(1586—1640)、雪利(1596—1666)等人,他们用流畅的素体诗写作,但已失去了马洛和莎士比亚那样壮阔的气势和生动的表现力。福德的悲剧描写乱伦和堕落,渲染恐怖与苦难,但讲求技巧,表现人物感情细腻。喜剧的成就大于悲剧。马辛杰继承了琼森“气质喜剧”的传统,讽刺了正在得势的中产阶级。雪利描写家庭生活,开风俗喜剧的先河,其中有一些色情描写。

1642年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代表新禁欲主义的清教徒本来就反对戏剧,而戏剧中恐怖和色情的增多更使他们不满。克伦威尔执政后下令封闭伦敦全部剧场,文艺复兴戏剧就此结束。

三、17—18世纪戏剧

共和国和王政复辟时期,革命政府禁止了戏剧,但私人组织的娱乐演出并未禁绝,W.达文南特(1608—1668)的“娱乐表演”《围攻罗得岛》(1656)实际上是英国第一部歌剧,在这次演出中英国第一次出现女演员。

1662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取消了禁戏令。这时的戏剧主要是为伦敦的上层人物提供一种时髦的娱乐,而一般的剧院只有两家。1662年重建的朱瑞巷剧院已具备了现代剧院的基本形式,并有了布景。这时出现了大量的“复辟”期喜剧作品,比较重要的有艾特利吉(1634?—1692)的《风流人物》(1676)、威彻利(1641—1716)的《乡下女人》(1675)。它们描写贵族的风流放荡生活,也反映家庭和婚姻问题,其中可以看到法国戏剧的影响和对莫里哀的模仿,被称为“风俗喜剧”。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当物质生活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古代人的娱乐和怡情在今天仍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戏剧。但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本书就是带着这个疑问,进入古代现场,为你解开影响中国人玩乐的器具和秘诀。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盛宴。
  • 音乐艺术(上)

    音乐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权臣末路(上)

    权臣末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3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殊路同归

    殊路同归

    人生不能没有欢笑,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幽默是一个人的成熟、睿智的表现。
  •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脱下和服的大和抚子

    日本女性正从之前唯美的大和抚子形象,向现代女性渐渐转变。本书讲述了转变之后的日本女性的各种故事,比如日本的美少女文化、女性家庭角色的变异、女性社会角色的困境、女性角色转变带来的社会问题、女性与政治、情色服务中的女性问题,等等。“说不尽的日本女性那些事,道不完的日本女性那些情。”作者正是以这种笔触,书写了他对日本女性的格外关注。
热门推荐
  • 五行医少

    五行医少

    煌煌盛世,迢迢伟业。杨柳城中,有着周,陈,冷,苏四家,分别掌管着医,官,武,商四处要塞。周家一辈有三儿一女,周筱排行最小,他有天赐的礼物——七窍玲珑心,即是先天灌顶。但却无因一窍未开。究竟周筱会怎在这五行世界中成长,期待逍遥少年一场鲜衣怒马。
  • 一曲劫波

    一曲劫波

    清末,鸦片泛滥,祸国殃民。道光帝为此寝食难安,急昭御医唐济悬秘密研制戒毒药物,以化解国难,救民于倒悬。唐济悬联合湖北广济县名医陈际泰研究并大规模调制戒毒药,解救大批百姓,一时名满天下。但是好景不长,1850年道光帝和杨际泰先后去世,国内局势动荡,被戒毒药研制触怒的利益集团疯狂迫害唐济悬,他被迫隐姓埋名,从此湮没江湖。此后一百五十年间,中华大地风云变幻,但是一个隐秘的家族始终在不懈努力地研制戒毒消瘾药物,与层出不穷的新生毒品作抗争。直到药学奇才曹宸破解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无药可愈的毒品“极乐天”,这个隐秘的传奇家族和他肩负的使命才逐渐浮出水面……封面释义:左下角——彼岸花,引魂之花,踏花入幽冥黄泉;右上角——破晓,寓意曙光即现白昼将至。
  • 紫宸皇族

    紫宸皇族

    大汉国下属八州三十六郡,其中八州独占一地,各个郡下属三十六城,顾城乃大汉国中江南郡治下一富饶城邦,城市虽说地处偏僻,但近邻关隘要道,也算的上繁华,这里势力分布盘根错节,顾城有三大家族,分为张、王、顾三姓,其中顾家最为强大,只因为顾城城主姓顾!从建城三百余年来,所有城主就是顾家的当代家主。
  • 青果

    青果

    青果:果之未熟,少年懵懂,爱情初萌,梦想未竟。青果,是过程,迹是悬念,是成熟?是夭折?是吉?是凶?……
  • 许牧修仙传

    许牧修仙传

    一位山村少年踏上一条注定不为平凡的修真之路。问苍天何为修真,是道,是佛,还是魔。
  • 我有一本神魔图录

    我有一本神魔图录

    世间妖魔横行,诡谲频生,人道凋敝?莫慌,我有一本神魔图录。点亮青伞狐图录,获得《神魔不灭心经》。点亮纸妆怪图录,获得山海箓宝甲。点亮焦山老君图录,获得天罡数“九息服气”。什么,悍敌来势汹汹,我被重重包围了?徐也看着一页页被点亮的图录,召唤出十亿神魔。无敌,还真是寂寞啊!
  • 第九尊天

    第九尊天

    世界剧变,全球出现各种怪物,远古的神话与传说狂涌而来,摧毁了现今的文明与秩序。我们所知的一切都将颠覆,沉寂的终将会复苏。不朽的神祇,古老的遗迹,破碎的魔躯,沧海桑田,废墟下埋葬着不为人知的禁忌,那些被遗忘的始终是难以抹去。大世来临,诸王争霸,乱天动地,究竟是开始还是结束?!
  • 病毒与世界

    病毒与世界

    当我有记忆的时候,我便在这无穷无尽的病毒世界里穿行,我甚至不知道我是谁,我又为什么在这里,我又该去往何方,那无数的谜团,已经让我无力探索。我怕病毒,我更怕那制造病毒的人。
  • 重生之大佬在校园

    重生之大佬在校园

    十五岁正值青春年华,也是简宁想要回去的时光,于是,简宁真的重生回到了十五岁。只是似乎因为她的重生,许多的事和人都发生了改变。不知不觉中,所有的事连在一起,简宁才发现,她的重生没那么简单。…………写作小白,简介无能,请见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