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3700000021

第21章 英国的文学(1)

一、中世纪文学

(一)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一一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

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出现了宗教文学。僧侣们用拉丁文写书,其中比德所著的《英国人民宗教史》(731年完成)既有难得的史实,又有富于哲理的传说,受到推崇,并译成了英文。

此后,丹麦人入侵,不少寺院毁于兵火,学术凋零。9世纪末,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力抵抗丹麦,同时着手振兴学术,请了一批学者将拉丁文著作译为英文,并鼓励编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

(二)中古英语文学1066年诺曼人入侵,带来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也带来了一批说法语的贵族。古英语受到了统治阶层语言的影响,本身也在起着变化,12世纪后发展为中古英语。文学上也出现了新风尚,盛行用韵文写的骑士传奇。它们歌颂对领主的忠和对高贵妇人的爱,其中艺术性高的有《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它用头韵体诗写成,内容是古代亚瑟王属下一个“圆桌骑士”的奇遇。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时,还有教会小职员兰格伦写的头韵体长诗《农夫皮尔斯》(一译《农夫彼得之梦》),用梦幻的形式和寓意的象征,写出了1381年农民暴动前后的农村现实,笔锋常带严峻的是非之感。同样宣泄下层人民情绪的还有民间歌谣,它们往往是在长时间的口头流传之后才写定的,其中最初见于15世纪抄本的罗宾汉歌谣,描绘了一群农民劫富济贫,打击教会僧侣和执法吏的事迹,传诵至今。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6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强大,民族主义高涨,1588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派来入侵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

一如在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是以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大学里恢复了古希腊语的教学,接着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众多的学者、作家将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意、法等国的学术和文学名著译成了早期近代英语。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纷纷从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有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1516年)。这部作品借一个旅行者谈海外见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宗教压迫而崇尚学术的理想社会,而对为了能多产羊毛而大规模圈地,迫使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的“羊吃人”的现实英国作了有力的谴责。

这时诗歌创作空前活跃,大批诗集出版,开一时风气的重要诗选也陆续问世,其中《杂集》(1557年)发表了华埃特和萨里两人对于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仿作,使这一诗体在英国生根。到了16世纪90年代,锡德尼等著名诗人都出版了十四行诗集,虽然仍以歌颂爱情为主,却能突破旧格局而注入新内容。比十四行更重要的还有其他诗体,或抒情,或叙事,或讽刺,或探讨哲理,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家,而成就最大的则数斯宾塞。他的主要作品《仙后》(1590—1596)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正在兴起的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并且代之以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

诗歌的成就还包括无韵体诗在剧本里的成功运用。诗同剧的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文学最骄傲的成果:诗剧。从16世纪80年代起,诗剧作者们摆脱了中古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戏剧,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第一个成功地使无韵体诗变成戏剧媒介的是马洛。他用“壮丽的诗句”写壮丽的人物,如《帖木儿》(1590年)中的中亚大帝国的创立者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年)中的追求无限知识的德国博士,同时又在《爱德华二世》(1594年)里将一个国王的遭遇写成了英国第一个历史剧。马洛去世得比较早,但是诗剧继续成长,经过基德、格林、查普曼、德克、米德尔顿、马斯顿、海伍德等人的创作实践,题材扩大,技巧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莎士比亚是演员和剧作家,一生写了37部剧本。他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在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各方面都写出了杰作。他的9个历史剧包括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亦即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之间连续300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大实属空前,而作者也写得波澜壮阔,反封建、反内战,热情地歌颂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他的喜剧活泼多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仲夏夜之梦》(1596)和《皆大欢喜》(1600年)又充满浪漫诗情,令人神驰;《威尼斯商人》(1597年)用生动的法庭对抗的场景提出了海外贸易和犹太人放高利贷等经济问题;而结构完整、语言锋利则又数揭露清教徒虚伪的《第十二夜》(1601年)。他写悲剧的天赋首先见于《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年),这个歌颂自由恋爱的剧本像朝露一样新鲜,而一对纯真青年的死又对封建门第的残酷作了有力的控诉,为后来的西欧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又一个有长远吸引力的主题。1600年以后,他的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老练,创作了一系列卓越的悲剧,其中《哈姆雷特》(1601年)写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面对邪恶势力,在怀疑犹豫之后终于为“重整乾坤”而献出生命;《奥赛罗》(1604)写一个威尼斯的黑人大将虽然武功盖世,却仍然受到邪恶势力的捉弄,以至亲手杀了无辜的爱妻;《李尔王》(1606年)写一个国王在老年做了极不合情理的事,因此也受到极不合情理的对待,终于流落在民间,而在这过程中反而悟到了真理;《麦克白》(1606年)则深入探索了野心的毁灭性,在充满迷信和恐怖的气氛里,作者却让他笔下的罪人不时剖析内心,沉思和反省给了这个悲剧以更大的深度。这一时期的作品标志着莎士比亚达到了他的戏剧艺术的顶点。以后他转入传奇剧的写作,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其中《暴风雨》(1611年)仍是有魅力的佳作。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末期,诗剧仍然繁荣,不仅有鲍蒙特与弗莱彻等人在写传奇剧,还出现了莎士比亚所未曾尝试的社会讽刺剧,其代表作家是琼森。他的最好的剧作是《狐狸》(1606年上演)和《炼金术士》(1610年上演),它们把17世纪初伦敦社会上的骗子、方士、食客、荡妇、清教徒之流暴露得淋漓尽致,诗句也典雅有力。但琼森后来为了迎合宫廷所好而去写假面剧。同时舞台上出现了韦伯斯特、特纳等人写的凶杀剧,他们以绝好的诗才而渲染色情和恐怖,诗剧的败象已现。等到福特、修莱等人的剧本上演,不仅内容猥琐,韵文也虚浮,深为在政治上日益强大、信仰清教主义的资产阶级所不喜,他们所控制的国会于1642年通过法令,封闭了所有戏院。从16世纪兴起的英国诗剧,在经历了60年的光辉灿烂的成长过程之后,至此乃告衰竭。

文艺复兴文学中还有丰富多采的散文作品。16世纪的英语虽然稍显芜杂,却十分富于表达力,叙事、状物、写景、辩难,无所不能,因此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散文。繁丽工整如黎里的《尤佛伊斯》(1579—1580),明白晓畅如纳什的《不幸的旅人》(1594年),绵密雅洁如胡克的《论教会政策的法则》(1594—1597),简约隽永如培根的《随笔》(1597—1625)。上述黎里与纳什两书也是原始形态的小说。此外还有德洛尼写小城镇手工业者的三本书,特别是写鞋匠的《高贵的行业》(1600年),在细节的叙述上已接近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正是由于这时英语表达力强,所以在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作,如诺斯所译的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1579年)和弗洛里奥所译的蒙田的《随笔集》(1603年)。17世纪初最重要的译作则是1611年由国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出版的英文《圣经》。它是47位学者集体翻译的成果,吸收了以前英文译本的优点,用词淳朴而富于形象,韵律也有声调之美,对后来的英语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以上思想、学术、诗、诗剧、散文、翻译等方面的活动成就卓越,尤以诗剧为最,使这一时期文学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三、17世纪文学

16世纪17世纪之交,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加深,人心动荡,反映在文学的,除了上述诗剧的衰败,还有在散文作品中围绕政治与宗教问题的论争文章地急剧增多,在诗歌中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和一些称为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前者用新奇的形象和节奏写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显示出当时科学大进展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后者则表达了一种末世情调。

17世纪40年代,革命终于爆发。人民经过公开审判,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在打了一场激烈的内战之后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在文学上,革命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印行,各种集团特别是属于革命阵营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过它们来发表政见,其中李尔本、温斯坦利等人写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现了一个革命的大诗人——弥尔顿。

弥尔顿对于革命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的政论文。从1641年起,他搁下了早以优美著称的诗笔,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许多政论小册子,为英国人民处死国王的革命行动辩护,也发表他的进步主张,如《论离婚》(1643年)和《论出版自由》(1644年)。他的文章虽然句式繁复,却有雄奇之美,在英国散文中自成一格。

1660年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王政复辟。这时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受到政治迫害,但他痛定思痛,把自己的一腔孤愤写进了他一生最后的三大作品。首先是《失乐园》(1667年),这首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而在对于撒旦的描写中则又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继之而来的《复乐园》(1671年)叙述耶稣拒绝撒旦诱惑的节操,虽见平淡,仍多佳句。同时出版的《力士参孙》是英文中最出色的希腊式古典悲剧,结构严谨而人物突出。作者写参孙双目失明,身陷囹圄,而仍力抗强暴,终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当中有弥尔顿对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回顾,炽热的情感溢出诗行,表示他依然壮怀激烈,不变革命初衷。在艺术上弥尔顿力求完美,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然又不失英国本色,在他的笔下无韵诗更具有庄严灿烂之美,表现了“雄伟的风格”。

王政复辟以后,文学风气为之一变,盛行嘲笑清教徒的讽刺诗,法国式的“英雄悲剧”和反映浮华、轻佻的贵族生活的“风尚喜剧”。这类喜剧中也有意采用讽刺风格的,如康格里夫的《如此世道》(1700年)。这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是德莱顿,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主要成就在政治讽刺诗和文论。也有作家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如来自下层人民的班扬,他的《天路历程》(1678年)用朴素而生动的文字和寓言的形式叙述了虔诚教徒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的经历,对居住在“名利场”的上层人物作了严厉的谴责。这里有清教主义的回响,而作品的卓越的叙事能力又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前驱。

还有两类散文作品,带来了新气象。一类是科学文章,1660年成立的皇家学会要求会员用“工匠、乡下人、商人的语言”,尽力把一切事物表达得“像数学那样朴实无华”。另一类是哲学著作,先有霍布斯,后有洛克,都用清楚有力的文字发表了他们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特别是洛克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契约论》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求实的文风和民主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所欢迎的;国王虽复位,实权还在他们手里。1688年,他们把另一个不得人心的国王赶下了台,从此政权被商人和地主的联盟所牢牢掌握,文学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18世纪文学

18世纪前半叶,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其代表者是诗人蒲柏。他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纯熟,擅长写讽刺诗,但以发泄私怨居多。表现出启蒙主义精神的主要是散文作家,他们推进了散文艺术,还开拓了两个文学新领域,即期刊随笔和现实主义小说。

期刊文学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兴起,斯梯尔与艾迪生两人有首创之功。前者创办《闲谈者》报(1709—1711),后者继出《旁观者》报(1711—1712),将街谈巷议和俱乐部里的风趣幽默写上了期刊。艾迪生的文笔尤见典雅。后来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约翰逊、哥尔德斯密斯等名家都曾主编期刊或为期刊撰稿,可见此风之盛。由于他们的努力,英国式的随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题材更广泛,文笔也更灵活。

同类推荐
  • 风俗探幽

    风俗探幽

    风俗既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又是源头幽远、寓义奇奥的文化现象。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及文化功能的相应变化,风俗也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使其传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为奇曲而隐秘。《风俗探幽》共分岁时篇、人生篇、丧葬篇、土木篇、俗信篇,从中国古风今俗中选取了60个有趣的事象,加以寻源探幽,释义揭谜,以充分展示中华风俗的俗雅、平奇、显隐交并的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一部认知中国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形象读本。
  •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想象力和富于魅力的思想的源泉,在西方世界始终是无与伦比的。有关希腊神话的地位,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评价的:“希腊神话的重要性在西方人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历史上怎样估计都几乎不能说是过高。……否认它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等于否认西方文化本身的成就,以及受到它的启发的伟大作家和艺术家的天才。”
  •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聚居,多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样的文化体系,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力转化成经济力,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一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阿经贸合作论坛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出回族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哈罗!美利坚

    哈罗!美利坚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热门推荐
  • 遮天之人在狗途

    遮天之人在狗途

    仙路尽头谁为峰,一见无始道成空。叶青重生在遮天世界成了黑皇……妈的,我是一条狗……汪汪我是一条秃尾巴狗……汪汪汪我是人啊……该死的猴子,撸走我英俊的皮毛还有那个腹黑的老古,跟个干尸一样,笑起来那么吓人。咦?这是姜太虚?太虚兄你是真的虚啊!咦?这人是?叶凡?我的天?我要跟他混!不对!我要坑他!他的机缘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汪汪汪…… 弄了个探讨剧情的群1062376492喜欢的可以加一下
  • 引导神明大人

    引导神明大人

    他,高高在上,无所不能,恍如神明;她,卑微言轻,犹如蝼蚁。一丝善念,他让她走进他的生活,开启了他的心灵。
  • 重生异界之我是剑圣

    重生异界之我是剑圣

    “诶呀,好帅的大哥哥!”“嗯呐!真帅,我要给他生猴子!““他是我的。。。。。。”地球宅男穿越异界,附带英雄盒子系统,变身无极剑圣,帅的昏天黑地,丹药?我有一地球的,武技?剑圣配送五个天级武技,魂武装?我随时拿出来最顶尖的,信不?“谁能挡我!”天才?踩!美女?推!踏遍千山,我为主宰!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绝世美妻王爷宠爱无限

    绝世美妻王爷宠爱无限

    21世纪的医生沈沁一招穿越在尚书府庶女沈沁儿的身上,受嫡母和嫡女沈大小姐沈华的迫害,被迫嫁于楚怀王,外界传闻楚怀王与秦国大将军作战虽胜但双腿在作战中不幸被废,传言此人不近女色,脾气暴躁,杀人如麻,但是当沈沁儿嫁进楚王府之后才明白这哪是不近女色,简直天天恨不得把她吃干抹净......
  • 一不小心变成了公主大人

    一不小心变成了公主大人

    睡个觉起来之后,竟然发现自己穿越了,从此,翎翎桑开始了幸福的米虫生活~~可是,她不知道的是,她不属于这个世界,从那天起,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她有她逃不掉的宿命......
  • 奈何美人多薄情

    奈何美人多薄情

    他,才情滟滟,绝代风华,玩弄权势,一代妖王,只因魂珠与她结了一世孽缘,外表风流多情实是纯情,怎知她倏然闯入,原只打算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怎知却被她打开早已匿迹了心。美人一颦一笑,不知何时变得如此重要!又是何时,万里江山也比不过了那灿若星辰的莞尔一笑。?
  • 伪三国之番外

    伪三国之番外

    《伪三国之演义》与《半世浮生半世梦》间的故事。
  • 东汉求生记

    东汉求生记

    大汉中平四年,刘宏陛下表面上依旧卖官鬻爵酒池肉林,实际内心对于士族的容忍一天天减少。六郡良家子心怀叵测,只等着某位姓董的胖子带着他们加官进爵。汝南袁氏、颍川荀氏、荆州蔡氏等等汉家高门,正在努力的为大汉的坟墓撅起最后一抔土。北方大草原上也不只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轲比熊,哦不是轲比能大首领、踏顿大人磨刀霍霍向爹娘。刘和小兄弟,来了。没有系统,可以。没有金手指,也可以。但是,便宜老爹叫刘虞,大汉襄贲侯,邻居叫公孙瓒。死的可惨咧~
  •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总经理PE一本通封

    本书专为中小企业总经理量身打造,全面细致地讲述您所关心的私募融资途径,围绕私募融资利弊、时机、流程、机构、企业引入与退出等核心问题,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将PE融资的实战经验与操作技巧一一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