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8900000011

第11章 德国人(3)

在19世纪20年代的头几年,来美的德意志人有75%是男子,表明这种移民初时是试探性的,或曰考察性的。后来,德意志人才带着大批儿童外迁,表明全家来美有落户定居之意。

移民的职业所属,似乎因出身省籍的不同而不同,也因外迁的年代不同而有异。早期移民一向大体属于德意志西南部地区的农民,甚至到19世纪40年代仍有约半数的移民是农民和打散工的人。在19世纪中晚期,移民中的产业工人和工匠在数量上日趋增多,这既反映出移民来源的地区变化,也反映出德国作为一个整体,其工业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中,德国移民当中有农村背景的人所占的比例,就从19世纪70年代初的大约1/3降低到了19世纪90年代的1/4左右。相应的,移民当中曾在工业、商业和贸易部门工作过的人,在比例上有所增长。即便如此,迟至1900年,多数美国农场主仍然是有德国血统的人。

19世纪的许多德国移民,像他们18世纪的先辈移民一样,爱到边疆去定居,因为那儿土地价格便宜。然而这里的边疆,已经大大地向西推进了。18世纪来的人,往往到阿巴拉契亚山谷地区定居下来,19世纪来的人就时常会再往西,奔赴到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河谷地区落户。德裔农民惯常是在这一地区的河畔或湖畔安家,并选择有森林的地方,好不必为建筑材料和燃料而发愁。他们大都“集居”在河流两岸,比如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俄亥俄河、迈阿密河和肯塔基河,以及五大湖南岸。

新的移民浪潮不断涌进美国上述地带的都市,从而在辛辛那提、圣路易斯、密尔沃基和其他城市里形成了大范围的德裔居民区。这一带同时也有由德裔自己建立并基本由他们的人口组成的较小市镇,并取了这样一些名字,比如法兰克福(在肯塔基州)、柏林(在威斯康星州)、威斯特伐利亚(在密歇根州)等。俄亥俄州也有其法兰克福和柏林,还有德累斯顿、波茨坦、斯特拉斯堡,以及其他取德国名的小城镇,当然包括不能漏掉的德国城。一个世纪之前,在宾夕法尼亚就建起了一个德国城,现在伊利诺伊州、威斯康星州、肯塔基州及田纳西州又分别都有一个德国城。而在美国东部地区,譬如在俄亥俄州,一些更加虔诚的教派,给他们的城镇取了《圣经》中的名字,比如伯利恒、拿撒勒和迦南。有时,某一特定城镇的居民,都来自德国某一特定的地区。比如肯塔基州的法兰克福一地的居民,就是由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移民所创建的。而格兰德艾兰,则首先是由来自德意志帝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方的移民定居的。

密西西比河以及和它通航的水路,给去美国中西部以北地带的人提供了方便的交通。好多德国人从法国的港市勒阿弗尔上船,此港从新奥尔良进口棉花。为在一个方向上运载棉花而开通的航线,被德国人用来在另一个方向上旅行。不仅穿越大西洋时可以这样干,就是在美国国内移动,这个办法也行得通。请看,那些抵达新奥尔良的德国人,不久就转乘美国内河上的空棉花船北上。这些船是在密西西比河上把北部河谷地区所产的棉花运到奥尔良的,回程时舱位空出,正好让德国人借光。其他人则假道北路,由美国东部港市乘船进入五大湖,再来到这一地区,也有些人是乘火车来的。

18世纪德裔移民刚来时集中在宾夕法尼亚,然后就从北到南散居在沿着阿巴拉契亚山麓的狭长地带上,而到19世纪中期,情况就不同了,一半以上在德国出生的美籍德国人住到了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的上游谷地,集中在俄亥俄、伊利诺伊、威斯康星和密苏里这4个州。迟至1900年,情况依然未变,因为当时全美共有250万左右的德裔是在德国出生的,其中仍有约100万人住在这一带。1900年美国有德意志血统的居民人口(有德国出生的和在美国出生的加在一起)共约800万。

在定居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过程中,德国人也是先锋队的一部分。今天在俄勒冈州,估计有1/4的人口具有德意志血统。在1857年,德裔在加利福尼亚州靠近洛杉矶的地方建立了阿纳海姆城。他们在那里种植柑橘,这种果树长期以来是该地的主要作物。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都市,德国人“集居”一处的方式使他们世代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这一点时常表现在民居和文化的孤立上。在19世纪的密尔沃基市,德裔居住区“和当地的本土居民或爱尔兰人只保持着最低限度的接触”。布法罗和纽约两市的德裔居民,与外界的隔膜程度更高。巴尔的摩的德国人同样也是“生活在他们自己的小天地里,切断了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在辛辛那提,德国人聚居在一个名为“莱茵??上”的地区。密苏里州的赫尔曼镇(在圣路易斯附近)在当地被称为“小德国”,其街道名称都用德文书写。同样,在得克萨斯州,“德国人不大与美国老百姓交往”,他们彼此从远处观察对方,“都带着一种真诚的好奇心理,时常夹杂着相互的蔑视”。

在19世纪中期,根据当时一位人士的描述,美国各地的德裔居民区,通常“总是变成纯粹德国人的小圈子,生死婚嫁皆与外界无涉,尽量不和盎格鲁裔美国人混淆”。当时美国共有27家日报在15个城市用德文印刷,此外还有200多份德文出版物。仅辛辛那提一市就有4家德文报纸。

德文出版物的畅销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当时共有49家月刊、433家周刊和70家日报为350万德文读者报供订阅服务。

除了语言之外,德意志文化的其他许多特点也被带到美国来了。经过几代人的时间之后,德文慢慢随之消失,但美籍德国人的不少文化特征都变成了美国生活的一般特征。和圣诞树一样,牛肉香肠、汉堡包和啤酒已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必备之物。犹如其他许多具有种族特色的食物一样,热狗也是德裔在美国的即兴之作(亦如华裔的炒杂碎和炒面),而不是从故土直接进入的。在19世纪的辛辛那提,沿街叫卖的德裔食品摊贩,把牛肉熏制的香肠往长条面包当中一夹,就做出了后来风靡全美且脍炙人口的所谓热狗。麦片粥也是19世纪一位德裔的杰作,虽说没有热狗那样来得流行,恐怕同样也属家常便饭了。

都市地区的德裔在19世纪从德国随身带来了许多技术本领。他们从事各种各样的技术行业,其中包括木匠、面包师、铁匠、屠夫、鞋匠、印刷工、裁缝等。在19世纪中期的密尔沃基、圣路易斯、底特律、纽约、泽西城和波士顿等城市,半数或过半数受雇的德裔是从事技术劳动的工人。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从事非体力劳动的营生。非熟练工人很少,在比例上连上述城市中爱尔兰非熟练工人的一半都不到。在19世纪中期的费城,打散工的德裔只占14%,而同在费城的爱尔兰裔却有1/2~2/3的人是靠找零活谋生的。

许多德国人带来了酿制啤酒所必备的本领,德裔移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恰好就成了啤酒消费的广大市场。他们对美国人酿制的啤酒感到不满足。密尔沃基在19世纪中期大致有1/3的人口属德裔,他们创办的啤酒厂在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出现。和其他新开张的企业一样,德国人的啤酒厂初创时在经费方面遇到过困难。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德国人在密尔沃基办的啤酒厂,有好几家闯出了成功的路子,名牌货就有柏斯特(Pabst)、舒滋(Schlitz)、布拉茨(Blatz)以及米勒。圣路易斯市及其周围地区也聚居着大批的德国人,为另一家德国酿酒厂的创办提供了市场,老板是安海斯—布希,他们生产的是百威啤酒。

虽然在19世纪中期,美籍德国人经营的兴旺企业多属满足德国移民社区特殊消费的生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于美国一般大众的德国商号开始崛起。这种情况的出现,有时是由于德国人特有的产品在社会上推广开来(牛肉香肠和啤酒是两个显例),但更为常见的,还是因为德国人具备技术才干和管理能力,可以生产出大众所需求的东西。例如,1853年两个德国移民,一位名叫约翰·雅各布·鲍什(John Jacob Bausch),是个眼镜师;一位名叫亨利·洛姆(Henry Lomb),是个商人,合伙创办了博士伦光学仪器公司。这家公司最终成了世界上磨制镜片的最大厂家,它的镜片广泛地应用于眼镜、照相机、显微镜、双筒望远镜,以及其他光学设备。另一位德国移民,名叫约翰·奥古斯塔斯·罗布林(John Augustus Roebling),身怀工程建筑的绝技,在美国发明了缆索,并用这种缆索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长跨度吊桥,包括布鲁克林大桥。钢琴的制作是体现德国人把技术带到美国来的另一个领域,标着斯坦威、柯纳比和施纳贝尔等美籍德国姓氏的这样一些名牌钢琴,至今仍能反映出这一点。

19世纪的德国移民及其后代,在美国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曾是一流厂家的创始人。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威尔豪泽的德国移民,开始是个木材场的工人,后来发迹,建立了自己的木制品公司,直到今天它仍是同行业当中最大的公司之一。另一位第二代美籍德国人,名叫亨利·J·海因茨,从十几岁起就开始推销自家园子里种植的农产品。他后来建起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食品公司,所出售的食品种类比公司原先的广告中所宣传的“57种”还要多。借助于德国人的技术和创业精神所发展起来的各行各业,充分体现在如下这些厂家的响亮名字中,诸如斯图特贝克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沃立舍管风琴公司、斯图本玻璃公司、沃纳梅克百货商店、经营石油和其他工业的洛克菲勒集团,等等。这些人都不是由德国商业大亨摇身变成美国商业大亨的。他们一般都是从小本经营做起,是美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德国移民造成的最重大社会变化之一,是在美国推广了各式各样天真活泼而且适于整个家庭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娱乐活动。音乐演奏、野餐、跳舞、打牌、游泳、玩保龄球,以及诸如此类美国人闲暇时爱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现在大家习以为常了。实际上,这些活动都是德国移民在19世纪介绍过来或推广开来的。德国人还组织了军乐队、交响乐团和各种各样的合唱团。

在19世纪以前,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包括世世代代的美籍德国人在内,都从清教徒的观念出发,对有组织的娱乐活动抱怀疑的态度,认为在星期天参加这些活动是不道德的。逛酒吧、玩游戏以及其他形式的消遣活动,在他们看来(至少在理论上)是道德败坏者和无赖之徒才干的下流勾当。但是,19世纪德裔人士每逢星期天在花园里摆好场子,全家人都可以围坐下来,一边听音乐,一边品尝啤酒和椒盐饼干,和美国式的酒吧大相径庭。游行、演戏、在体育馆里锻炼等,被认为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展的活动,格调健康,有益身心。德国人爱好的这些活动,起初曾引起惊愕和怀疑。但到后来,德国人的这些“热闹但却有秩序”的活动,“开心而无害的消遣”,使得一般美国人改变了看法。结果,社会上对娱乐活动的清规戒律逐步放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参与其中,甚至是星期天也不例外。1883年有人曾写道:

德国人有个观念,那就是玩个痛快是件大好事。这个观念已在美国人的脑海里扎根。30年前,在体面的人士当中,大家普遍认为跳舞、结伙游玩以及演戏等是有伤风化的,但是现在,除了日耳曼移民尚未涉足的穷乡僻壤之外,谁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德国人在音乐和体育活动方面,不但在美国开风气之先,而且在这些活动普及开来之后很久,他们仍旧是人才辈出。也许不无意义的是,为美国获得第一块奥运会(20世纪20年代举行)游泳冠军金牌的约翰尼·韦斯穆勒(Johnny Weissmuler),就是一位德裔。他后来因在银幕上扮演人猿泰山而声名远播。第一位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妇女也是德裔,名叫格特鲁德·埃德尔。没错,这些成就是德裔个别人士在后来获得的,但也应算作是19世纪德国人带到美国来的悠久传统的产物。日耳曼传统还造就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其中有沃尔特·达姆罗施、布鲁诺·瓦尔特以及著名的进行曲作曲家约翰·菲力浦·苏萨。德国人擅长于制作乐器,尤其是钢琴。

教育是德国人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另一个领域。美国教育机构的形成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幼儿园和大学皆由日耳曼人首创于欧洲。德意志移民在美国办起了第一批幼儿园。他们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镇上设立的那所幼儿园,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幼儿园。在1873年,圣路易斯市在美国历史上首次把幼儿纳入该地区的公立教育体系。圣路易斯是德国人“集居”的一个中心,该地早期的幼儿师资几乎全是德裔。德国人还曾卖力地在美国学校里推广体育课程和职业教育。

路德教德裔和天主教德裔都曾在19世纪的美国建立起自己的教区学校,其他的德国人则办起自己的私立学校。在那个时代,普及教育的观念还远没有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德国人的这些开拓性工作,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甚至在公立教育体系出现之后,德国人办的学校通常总是较好的。尽管德裔农民(和其他农民一样)有时觉得“书本知识”派不上用场,但德裔作为一个整体,是最重视教育的种族之一。

在19世纪,马克西米利安·贝立兹教授创立了一系列独特的语言学校。此人于1869年移民来美,身上没几文钱。1878年,他开办了自己的第一所语言学校。他教授语言的方法是如此之成功,以致很快就在全美各地建立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贝立兹学校”,这种学校后来在全世界建立了好几百所。

同类推荐
  • 名著之旅——科技之旅

    名著之旅——科技之旅

    本书主要讲了古代科技类名著。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需要注意的是,广义的世界名著不仅仅包含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
  • 倾听传媒的声音

    倾听传媒的声音

    本书为近三年来浙江省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度报道文集。本书包括2008年以来《中国新闻出版报》的一系列重头稿件,如《浙江民企抢滩海外传媒市场》、《钱江报系:风正一帆悬》、《杭州全力打造出版传媒高地》、《新闻出版:杭州市文创产业核心》等等100多篇。此外还有一部分书评和媒介人物专访。这些稿件呈现了浙江新闻出版界第一线的经验和探索。
  • 谚语荟萃

    谚语荟萃

    集经典谚语于一家,给你不一样的谚语体验。既是增长知识的必备宝典,又是方便的谚语工具书。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新《物权法》的颁布必定与农民息息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了物权的有关知识及就农村某些物权纠纷问题进行设问和解答,通过此种方式,相信农民会对物权法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之游戏化人生

    都市之游戏化人生

    被游戏附身之后,杨清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炼丹师,制符师,医师、炼器师、阵法师,各种生活职业,助他走上人生巅峰。呼风唤雨、御鬼驱神、移山倒海、移星换斗,爆棚的战斗力,让他逍遥都市。--------------------------------------------------新书期间,请大家多多支持,欢迎大家收藏,推荐。点击↑↑↑↑↑↑上方的作者信息,作者的话里,有聚集地的联络暗号。
  • 妙女多娇

    妙女多娇

    谁说穿越女都是人见人爱花开花现,林妙就是天生的扫把星!克死亲娘、克死弟弟,尼姑庵里带发修行整整八载!谁说重生的都是倒霉蛋,对于某人来说,重生只是更强大。忽然有一天,重生男遇到某个倒霉蛋,吓了一蹦——你不就是我上辈子临死前遇到的那个催命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反派来我们干一架

    反派来我们干一架

    [003:小祖宗下个世界咱好好做任务成不]煞沫望着003那张快要哭了的脸玩媚地说道:不要,好玩[如果003有实体的话肯定会一口老血喷出来当场阵亡:好玩个锤子,一点都不好玩]好了,不逗你了,我尽量吧,煞沬无所谓的说道[003激动的老泪纵横,统生不易呀!]
  • 明月出祁连

    明月出祁连

    不带偏历史的穿越都是扯淡,穿越北宋末年,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但是我们有头脑,有智慧,还有超越时空的见识,就让我们跟着另一条长河漂流吧……书友群:七九五二九五八七二
  • 傲世大魔头

    傲世大魔头

    刀下血海千尺浪,脚踏白骨万重山!世道污浊人性凉,是佛是魔又何妨!入坑必读重生文。冷酷类男主,不无脑装,反派不无脑送经验,不磨叽。不喜慎入!喜欢请收藏,评论,推荐三连!
  • 我的老公是阎王

    我的老公是阎王

    冥傲天,地府伟岸的冥王,阴冷无情,嬉闹无偿。千年后一场浩劫,心爱的王后消失,冥王从此沉睡。花芊儿,现代都市女郎,被迫与相爱的男友闻人阎分手。却不想,冥王的灵魂附身于车祸昏迷的闻人阎身上,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
  • 豪门甜宠:总裁的私有爱人

    豪门甜宠:总裁的私有爱人

    在M过即将有一场盛大的婚礼,是雪家大小姐和劳良的婚礼,在L过学习的雪玫得知后急忙赶回来,她的姻缘也开始了......
  • 低情商杀手vs高情商帝少

    低情商杀手vs高情商帝少

    刚吃完晚饭,两人从西餐厅出来。‘吃饱了吗?’帝凉绝问‘没。’她翻了个白眼他眼底划过一抹暗芒‘巧了,我也没有吃饱,要不今天晚上再来一碗面?’‘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