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14500000007

第7章 大学教育思想(3)

1918年11月10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创办这一刊物的三个理由,其中之一便是为“破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他指出:“治文学者,恒蔑视科学,而不知近世文学,全以科学为基础;治一国文学者,恒不肯兼涉他国,不知文学之进步,亦有资于比较;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的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治哲学者,以能读古书为足用,不耐烦于科学之实验,而不知哲学之基础不外科学,即最超然之玄学,亦不能与科学全无关系。”他希望《北京大学月刊》对这种陋习的改变会有所帮助:“有月刊以网罗各方面之学说,庶学者读之,而于专精之余,旁涉种种有关系之学理,庶有以祛其褊狭之意见,而且对于同校之教员及学生,皆有交换知识之机会,而不至于隔阂矣。”

1918年11月15日,蔡元培在《新青年》上撰文,反对在中学分设文、实两科。他说:“近日,北京大学方鉴于文理分科之流弊,提出‘文理合并’之议,而中学教育界乃盛传‘文实分科’之说,异哉!”他认为,“若分中学为两科,是破坏普通教育之原则矣。”

1919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了“废科设系”,即废除文、理两科的科别,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称第一、二、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各系中以数学系为第一系。之所以把数学系列为第一系,是因为在他看来,“大学宗旨,凡治哲学文学及应用科学者,都要从纯粹科学入手,治纯粹科学者,都要从数学入手。”

在蔡元培“融通文理”思想的感召下,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二十周年时,由化学教授王星拱开设了一门兼容文理的课程——科学概论,其讲义稿的上卷《科学方法论》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于1920年出版。王星拱在序言中说:“自从蔡孑民先生到北京大学之后,大学里的各部分,都极力的要革除‘文理分驰’的弊病;因为文、理不能沟通,那文学、哲学方面的学生,流于空谈玄想,没有实验的精神,就成些变形的举子了。那科学工程方面的学生,只知道片段的事实,没有综合的权能,就成些被动的机械了。这两种人才,都不能适应将来世界之环境。试问我国教育之目的,能说不是要造就适应世界环境的人才吗?”科学概论讲议的下卷为《科学发达史和科学中之综合的理论》,后来由武汉大学出版。

提倡选科制

与沟通文理思想相连系,在教学制度上,蔡元培主张采用选科制。选科制是当时美国大学中通行的方法,他极力主张仿效。他认为,同在一年级或一专业的学生,其能力和兴趣必然存在着差别,年级制“使锐者无可见长”,而选科制“比现行年级制、划一制可以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他还认为,这种制度使学生于专精之余能够涉猎种种有关系的学科,有利于打破学生专己守残之偏见,拓宽知识面。

对于选科制的实施,蔡元培认为必须加强指导。为防止学生纯粹从兴趣出发,忽视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他强调学生所选的学科必须经教员审定,学生只有相对的选择,无绝对的选择,除必修课以外的学科,才有选择权。同时,他还指出,选科制只能行之于高等以上学校,普通教育只可借鉴选科精神,而不宜实行选科制。

1917年10月,教育部召开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北京大学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议决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年暑假后,北大各系开始陆续施行选科制。

改年级制为选科制体现了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落实他“沟通文理”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为文、理科学生相互选修课程提供了方便。1922年以后,选科制在全国其他高校中被纷纷采用。

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振兴绍兴中西学堂

蔡元培早在18岁时就已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那时,他一边在私塾里担任教师,一边博览群书准备应考科举,前后一共教过两所私塾七个学生。而这次从事教育,却是蔡元培自觉的、理性的人生追求,他表示要从最基础的学校工作做起。1898年,蔡元培辞官,他从京城一回到家乡就接受绍兴知府的邀请,开始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的总理(即校长)。绍兴中西学堂是当地绅士在1887年捐资创办的,属新式学校,也是绍兴地区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学生程度大概相当于后来的高小、初中。

蔡元培曾任朝廷翰林,以这样的身份接任一所新式学校的校长,必然会在当时引起人们的一番议论。堂堂翰林,居然做起一区区学校的校长,在常人看来的确不可思议,但蔡元培对此却不以为然。在他心中,认为时下最重要的事是使这所规模不大、学生不过数十人的学校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特色。既然其名为“中西学堂”,就需要真正兼学中西,改变传统私塾教育唯经是读、唯经是尊的传统模式和习惯。

对于这样一种开山的事业,蔡元培不敢疏忽和懈怠,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聘请教师。在他看来,办新式教育,关键是教师。为此,他遍访绍兴名流。在中学方面,聘请国学根基深厚的教师,不仅包括经学,还包括史学、词学、蒙学等方面造诣较深的人才,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杜亚泉在当时即担任学校物理、算学教师。在西学方面,走访搜罗精通西文的绍兴人士,不仅包括英文,还包括法文、日文等方面可以资教的人选。对于19世纪末期的绍兴来说,这样的人选自然十分难找,但为了中西结合的新教育,蔡元培付出了极大的热诚与耐心,并陆续聘请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教师。在寻访日文课老师的过程中,蔡元培发现绍兴城内没有符合要求的,便专门委托杭州友人代为寻觅。不久,杭州朋友果然推荐了一位兼通中文及体操的日本人。蔡元培欣然前往杭州专程拜访,这位日本人大受感动,于是欣然应聘来到绍兴。除了教授日文外,他还主动提出教授体操课与测量课的要求。在蔡元培的努力下,绍兴中西学堂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有的精通中西文,有的致力于科学教育,有的能上算学、物理、化学等课程,而且可以说是绍兴城内最好的。

蔡元培不仅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而且也不忽视课程与教材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用,为了让教师教得生动,教得实用,他组织老师自编教材,以真正实现对传统教材的改革。他首先关注的是蒙学教材的改革。传统的蒙学读物首推《三字经》、《千字文》和《幼学琼林》,但其已明显不适应变化着的时代的需求。于是蔡元培亲自编写蒙学《切音课本》,他要求读音教材能成为“沟通西音之捷径”、“学子识字之桄(桄,本指绕线的器具,此处引指依据、工具等)”。蔡元培还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讲义,二是新知,三是读书心得,四是时事评论。从蔡元培对学生日记的要求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学生探究新知的重视和对时政国事的关怀,而且从这种要求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西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方式。

学校图书缺乏一直是绍兴中西学堂创办之后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蔡元培认为,没有图书的学校是不能称为好学校的。于是他一上任校长,就规划学校藏书室。针对学校图书不多、图书经费不足的现状,蔡元培倡议绍兴城内有钱的出钱、有书的出书,大力扩充图书。学校建图书室的目的不是藏书,而是为了为大家创造阅读的条件。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中西学堂借书略例〉序》,规定不仅本校师生可以借阅,校外人士同样可来校借书阅读。

对于蔡元培这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一切为了新教育的行为,全校的老师无不深受感动,同时,这种行为也深深地影响了学校的学生。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蒋梦麟当年是绍兴中西学堂的小学生,他在回忆蔡元培的文章里曾深有感触地写道:蔡元培“酒量如海,才气磅礴。论到读书,一目十行。讲起作文,斗酒百篇。”“中西学堂教的不仅是我国的旧学,而且还有西洋学科。这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虽然先生解释得很粗浅,但我总算开始接触西方知识了。我在中西学堂里首先学到的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是地圆学说,而我以前一向认为地球是平的。”

自1898年9月起至1900年初,蔡元培将全部心血与智慧都倾注到了绍兴中西学堂,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初步拥有新思想的新式学生。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 明四家传(上)

    明四家传(上)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知的中国数学家》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热门推荐
  • 天谜之路

    天谜之路

    一个充满谜的婴儿,成长之路,注定不凡。他的路,自称为天谜之路。自上古就存在,却出生于当代,他将掀起怎样的风暴。血脉逆天,奇遇连连,却饱受磨难。天谜之路,敬请期待。。。
  • 异界宝卡

    异界宝卡

    亿万世界,这是一个以卡片为主战力的巨大世界,着这里没有战士,也没有法师,只有卡师这种职业。卡师,运用一种名叫‘宝卡’的卡片来战斗的职业,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天生的废材外,可以说是全民皆兵,哪怕是一个平民也拥有一定的战斗力,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宝卡。
  • 撩神记

    撩神记

    谁撩了女神的裙摆?谁在遥远的星际谁等候?失火的宇宙,从神遗忘的星球出走的少年安扶伤,这个秋天带我们穿越星际……
  • 娇妻如云

    娇妻如云

    捡什么不好?偏偏他先捡了一个小可爱,这就是一个赔钱货,花钱如流水,短短几日,他就债台累累。可这小可爱一时间也让他身边美女如云。再又跟来了一个老疯子,邋邋遢遢,疯疯癫癫,轰都轰不走。后又收留了一条流浪狗,整日神气的像哮天犬。一家子的赔钱货,麻烦不断的日子就此拉开序幕……
  • 龙火主宰

    龙火主宰

    那一年,命运神石崩裂,神上神艾欧陛下的统治摇摇欲坠,恶魔如潮水沿冥河涌来。天崩地裂之间,一个少年在拍卖会上,捡漏得到欲望神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成神:从霉运当头开始

    成神:从霉运当头开始

    穿越是穿越了…系统也有了…霉运当头的倒霉蛋,梅好运也开启了他异世界悲催的成神之路…当然,这一切都是被那倒霉的系统给逼的!
  • 风尘侠客传

    风尘侠客传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流传着一个传说,血月现于苍穹之上时,便会出现一位君王手持利刃斩尽世间一切邪恶
  • 释怨——谋而后行

    释怨——谋而后行

    她努力工作的结果是拖垮了身体,带累了父母、儿子,在她选择离世之后没有轮回转世,而是永堕枉死狱。她不服,阎王让她看她死后父母、儿子的凄惨下场后告诉她,正是因为她自己没有好好爱惜自己,才不能转世投胎……她怨,她的怨被两个世家大族冤死的怨牵引着到了架空的大庆朝,用三百余条冤魂不轮回转世的代价,让她重生,替他们复仇、重振家族。他贵为皇子,却凄惨地死于非命。重生后,为了能改变前世的命运,他救了她重生后的肉体。这一世,他是她这具身体的灭族仇人之子,也是她这具身体的救命恩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