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14500000015

第15章 教育人生(1)

南开高才,留学美国

梅贻琦自幼熟读经史,许多典籍章节都达到信口背诵程度。1904年15岁时,他进入天津南开学堂,成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得意高徒。在这里,他接受的是新式教育,有幸得到了张伯苓的栽培,这为他以后投身西方式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奠定了基础。1908年,梅贻琦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就读。由于家境清贫,亲友都劝他父亲待他毕业后为他寻个事做,以贴补家用,但梅贻琦本人却另有志向。

1909年,梅贻琦在保定高等学堂攻读刚满一年,便毅然报考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设立的首批“直接留美生”,在630名考生中他以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1910年,他进入美国东部的吴斯特理工学院电机系学习。

留美学习期间,在一位同班同组,又同屋住了好几年的中国同学的眼里,梅贻琦异常用功,学业优良,在为人处事上则是性情温良,从无怨怒,寡言慎行,永远轻言细语,是留学生中最受人欢迎的人之一。1914年夏,梅贻琦从该校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并被选入Sigma Xi荣誉会员(美国一种专为奖励优秀大学生的制度,获奖者由各大学推荐,奖品为一金质钥匙,故又称“金钥奖”)。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了留美学生会书记、吴斯特世界会会长、《留美学生月报》经理等,对增进阅历、锻炼办事能力起到良好作用。他还在美国皈依基督教,终生未渝。

从教务长到留美监督

1915年9月,梅贻琦应清华校长周诒春礼聘回母校执教。到校后,他很快便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人格博得同学的好评。据那个时期的学生回忆,“在清华教学的头几年里,梅先生住在工字厅的一间侧室里,每当深夜万籁俱静,人们总是能从窗帘透出的灯光中,看到他专心致志、埋头备课的身影。尽管工作如此繁忙,他仍挤出时间和精力,认真去从事他认为有利于教育青年的活动”。如当时校内学生中有一种半军事性的童子军组织,梅贻琦和一些青年教师都响应参加,都充当了中队长,与学生们共同操练,并不时同他们远足旅行或宿营。梅贻琦后来还担任过童子军的军长和总司令。又如清华早期的基督教青年会组织课外“查经班”,以帮助学生了解教义和提高英文阅读能力,一些中外教师被聘担任指导,梅贻琦也参与了。《圣经》是用古英文译的,梅贻琦并不是专攻英国文学的,在辅导阅读时不无困难。学生在阅读时能够顺利理解,显然是他事前费时推敲的结果。那时每晚7时到9时中学部学生集中在自修室自习功课,由校方派教师巡视督察,解答学生们提出的疑难问题。这是一般教师最不愿意承担的额外负担,而梅贻琦年复一年地在轮值的夜晚里,踏遍这些自修室的外廊,耐心地辅导学生,为其他教师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

任教清华的多年里,梅贻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校内的“社会贤达”。他担任过多种校内组织的成员或领导人,如教员学术研究会书记、西文部编订课程委员会委员、学生科学社顾问、《清华学报》国文部编辑、童子军名誉军长、大一课程工业部主席等。

1926年春,他被教授会推举为学校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教务长,走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开始了他操劳忙碌的大半生。在此之前,清华校内发生了一场校务改进运动,少壮派教授希望能够提高清华的学术水平,实行教授治校。这场运动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教务长不再由校长指派,而是改由教授会从教授中公选。1926年4月,教授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教务长和评议员,在校十余年,深孚众望,尤其是得到少壮派支持的梅贻琦脱颖而出,以33票当选(到会教授47人)。

1926年正是清华发展的关键时期。清华原来只是一所具有中等至大一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但历届校友包括社会人士对中国教育的这种不独立状况很不甘心,决心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清华办成一所不受外力干预的独立大学。1925年,清华创办了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使清华同时存在着包括原留美预备部在内的三种学制,发展和协调这三种学制就历史般地落在梅贻琦的双肩。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把尚处在初创阶段的大学部进行切实地整顿。1926年4月19日上任,5月14日他就宣布了他的改革计划,将学制与课程、教师的聘任与安排等等均确定了实际改革步骤。经他一整顿,新设立的大学部初步具备了一所现代大学的雏形。这期间,他还兼任国学研究院主任,以一“外行”管理而有条不紊,显示了卓越的学术行政能力。

1927年8月,清华旧制留美预备的学生要求提前出洋,梅贻琦教务长和评议会全体均表示反对。校方将此事上报学校的主管机关外交部,外交部认为提前出洋有违校章,似难照准,但不清楚学生的程度究竟如何,请校长查明呈复。曹云祥校长答复外交部说:“高三可入美国大学一年级,高二则否。所以高三可提前出洋,高二可于明年出洋。”梅贻琦认为这是一种不尊重教授治校制度,校长专断的行为,他说:“以校长关于学生之程度一层,既未询问教务长,上述之办法更未征求教务长及评议会意见,遽而呈复外部,既易引起误会,于手续尤为不合,因而呈请辞职。全体评议员也以校长如此做法,有违教授治校之精神,故特辞职。”此事最终迫使外交部不得不收回成命,校长作了检讨方才罢休。

1928年夏,梅贻琦在校长空缺时任代理校长。不久,国民政府派罗家伦接任校长,他被派往美国出任留美监督。罗家伦在上董事会的报告中赞誉他:“梅君为人廉洁诚实,曾任清华教授和教务长多年,对于留美监督处弊端,知之最详。在他未去之前,商同家伦,曾将留美章程及监督处办事章程大加修改,认真查考学生学行,减省用费,并裁减监督职员名额和经费。”

开创旧清华的黄金时代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清华校长屡屡更迭,任期都很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校长往往挟政治势力而来,与清华历来盛行的学术独立于政治潮流之外的自由主义传统相悖,如罗家伦、吴南轩等校长是带着国民党的“政治任务”来改造清华的,乔万选任校长则是阎锡山的势力介入清华的结果。这些校长接连被师生们驱赶,甚至被拒绝进门。对待清华教授治校的“土制度”,他们都有点不太情愿。1930年罗家伦辞职后,清华经历过11个月没有校长的时期,这一时期,由校务会议代理处理校务。鉴于文学院院长与理学院院长相继因事离校,教务长与秘书长又因校长被驱逐而先后辞职,原校务会议实际上出于瘫痪状态,教授会趁机向教育部争取到选择院长、代理教务长与代理秘书长的临时权力。这样,教授会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实际权力骤然扩大,一跃而成为全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校务会议与评议会的全体成员,均由教授会选举产生,并对其负责,校务会议与评议会就成了教授会的常设机构。教授治校的局面,至此得以形成。

清华校长“虚悬”,各方一时提出了许多人选。最让清华人期盼的,大约还得是与本校有长期关系,深入了解本校校风,并能将其发扬光大的人物。就这样,经过反反复复,一再物色,经当时教育部部长李书华引荐,梅贻琦终于浮出水面。

梅贻琦恂恂儒雅,为人谦冲祥和,处事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在感情上和对教育的基本观点上,他与清华的广大教师是一致的。在校多年任教,并在教务长任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学术行政能力,使他得到了清华师生的认同。梅贻琦尊重清华教授治校的民主传统。他常称自己“无为而治”、“吾从众”,这并不是他没有主见,而是充分尊重教授们的治校意见,他往往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折中定夺,让大家都能满意。这也是梅贻琦治校成就卓著的一大秘诀,因此他才能连任校长如此之久,使清华的事业日渐发达。

据冯友兰回忆,当时有一个中心的思想,就是大学的主要工作是传授和研究学术,有大师才能成其为大学,没有大师就不成其为大学。梅贻琦曾说:“一个学校,有先生上课,学生听课,这是主要的。为了上课听课,就必须有些教具以及桌椅之类。因此也需要有人管这些方面的事。一个学校的校长就是管这些事的人。”

1940年9月,在昆明的清华师生为梅贻琦服务母校25周年举行了一次公祝会。梅贻琦在答辞中有一段很中肯且很有趣的话,形象地说明了他作为校长的地位:“清华这几十年的进展,不是而亦不能是某人的缘故。是因为清华有这许多老同事,同心协力地去做,才有今日。……现在给诸位说一个比喻,诸位大概也喜欢看京戏,京戏里有一种角色叫‘王帽’,他每出场总是王冠整齐,仪仗森严,文武百官,前呼后拥,像煞有介事。其实会看戏的,绝不注意正中端坐的‘王帽’,因为好戏通常是并不由他唱的,他只是因为运气好,搭在一个好班子里,那么人家对这台戏叫好时,他亦觉着‘与有荣焉’而已……”

作为校长,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掌握了多大权力的“官”,而是在学术的传授和研究上负有创造条件、改善条件职责的一人。晚年的梅贻琦曾提醒同仁:希望多注意“教育”,而少关心“部”。前后几十年,他的态度是一贯的,那就是教育机构要多做些推动教育、推动学术发展的事情,千万不能演变成一个官僚衙门。

同类推荐
  •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一个行踪不定的网络黑客,一个神秘莫测的解密网站,引爆了外交界的“9·11”,颠覆了世界旧秩序。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二)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二)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蛾眉宛转:民国女子的私情之美

    蛾眉宛转:民国女子的私情之美

    民国,一个令人意兴翻飞的时代。民国女子中,既不乏传统意义上的窈窕淑女,更有许多现代意义的知性女人。她们美丽多情,才华横溢又不乏坚毅性情,尤其是对人格独立和情感自主的不懈追求,堪称民国风范的代表。本书将为我们呈现这群奇女子不同的人生侧面,强势的江冬秀,极具人生智慧的袁珺,陷入情感纠葛的安娥,她们在新旧时代的更迭中经历了怎样的离合悲欢?她们的忧伤有多少属于个人,又有多少属于时代?故事凄美动人,引人入胜,对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人生观也将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 张曼新传

    张曼新传

    这是一部生动的传奇。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文夜谭般的奇特人生之族。本书将给您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热门推荐
  • 鬼魅甜心:妖孽殿下请接招
  • 经典成神传

    经典成神传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平凡的普通少年方一笑是如何通过修仙,学艺,成神的传奇
  • 桃花舞扇醉仟年

    桃花舞扇醉仟年

    魂归本体,再睁眼,惊艳整个大陆。问曰:“有见过这样晋升的妖孽吗?”众人皆摇头。这丫头可是身怀神女血脉啊!神兽傍身,神器在手,谁还敢找死往她跟前凑啊!第二天帝都轰动,重磅消息!她无语的翻着白眼。不就是昨天喝醉了,正好碰到个重伤陨落的大美男嘛!多大点事。众人沸腾!大人,您骑到人家身上二话不说开始给人家灌酒,还在人家身上扎针!那可是国师大人啊!她一听,拍桌站起!我那是给他治疗!治疗!!!某男一听,眉眼皆弯,直接将她扛走:“本座,求治不得。”
  • 仙武成神

    仙武成神

    凌牧之重生穿仙武大陆,成为周国人尽皆知的废物皇长子,遭皇后陷害,得死灵系统,修神级配套功法镇狱决与帝武决,以敌人之白骨铺仙武之路,立此生定要帝霸乾坤,武踏九霄,喝最烈的酒,做最狂的事。
  • 末世之荒野流转

    末世之荒野流转

    本书回炉重练了敬请期待
  • 我的脑中有根弦

    我的脑中有根弦

    刘沐阳的脑子里突然多出了一根弦,这根弦能让他看到神秘的微观世界,暗能量、上帝粒子、胶子、夸克、电子无所遁形,这算什么?人形显微镜吗?远远不止如此,控制弦制造出各种粒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制造出二维材料,航空材料出现了。细胞肿瘤在刘沐阳的“注视”下灰飞烟灭,癌症从此被消灭,至于说还有什么功能,主角也不知道了……………
  • 千山独行

    千山独行

    这个只是穿越到了修真的世界里该如何修炼的故事。或许会有不可名状的东西。
  • 王俊凯吉它及她

    王俊凯吉它及她

    吉它,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在我记忆中,她最喜欢看我手拿吉它,为她唱出各式各样的曲目。就让我一直这样为她弹下去,弹到我们的一世,弹到我们都白头。
  • 家装风水宜忌

    家装风水宜忌

    本书不厌其烦地将居室的装修装饰中许许多多细节都从风水的角度一一诠释,旨在使人们认识到每个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宅,攸关着自己的健康和事业。
  • 逗逼道祖

    逗逼道祖

    也许光能打败黑暗,我也能成为一名佼佼者。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我一生的坎坷。天生阴阳,是必定会走上这条不归路,既然如此,我便逢恶人杀恶人,成为这一代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