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14400000013

第13章 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2)

3.实质性课业考评强化教育性功能,淡化区分与选拔功能,减小课业考评对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课业考评旨在为教和学提供帮助,最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特殊场合或特别需要之外,实质性课业考评一般不主张采用分数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排队,不用经常性的校内考试和各类校外统考来给学生施加压力。由于评价指标涉及到教育目标及课程内容的多个层次,故需要采用等级分制或评语制。

4.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重视用多元方法对学生的课业发展进行评估,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重视对学生在高级心智能力以及复杂而重要的技能技巧的评价。首先,从学生发展评估来讲,无论是描述评价还是评分评级,通常需要借助一个参照标准,而这个参照标准既可以是个人潜力,也可以是教学目标,还可以是教育常模。其次,从测验类型及方式来看,既可以基于以纸笔为特征的终结性考试,也可以基于日常的课程作业;既可以适当发挥客观测验的测量优点,也可以采用有助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其他测验与考试方法(如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等)。最后,从测量所涉及的能力来讲,课业考评既要针对教学要求,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通过实质性课业考评为导向,高度重视对学生在智能品质、思维品质、创造技能、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评价。特别是对实验技能的实质性评价,我们要改变以往多局限于用纸笔来测试的习惯,需要从多方面实质性地去评价学生的实验研究技能。

5.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共性要求的统一。正视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学校课业考评和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素质教育是一种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育行为,尊重和鼓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而表征性考评机制以及“应试教育”倾向把学生发展简单化为考试分数的变化,把相同的考分看成是相同的发展,这是过份强调共同性和忽视学生个体的表现。坚持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接受群体授课制以及中小学教育教学既有目标所表现出来的教育共性,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多种组合性以及学生个性独特发展的可能性,珍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某些方面的能力倾向性。为此,课业考评应鼓励学生把本学科内容的学习同其他学科以及同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应鼓励学生独立思维、独立见解,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基本标准之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科学兴趣和其他特长。要达到这些目的,课业考评就需要对学生的发展及表现从多方面作出较为连续的记录与评价。

我们认为,我国当前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课业考评改革的关键在于努力实现从表征性分数机制到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转变。不过,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实质性课业考评机制并不以取消考试、取消客观测验以及实行等级分制为本质特征。我们需要从本国教育传统和国际教育发展经验出发,规划基础教育改革蓝图。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不能矫枉过正,走进误区。从总体看,中华民族向来崇尚读书和考试,过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和教学关系异化,学生不堪重负,考试的负面效应给基础教育带来许多干扰。但我们的教育传统和制度再也不能宽松到“考不考,一样好;学不学,都升学”的地步,以至轻易、盲目地让学生度过义务教育阶段而不论他们学习努力与否。倘若我们没有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的话,缺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必要的连续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必将带来其他更为可怕的后果。总之,学生课业考评改革旨在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而不是要随意取消考试和降低学习标准。在实现从表征性分数机制到实质性内容机制转变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但无论如何,突出课业考评的教育性、发展性、基础性、描述性、实质性和多样性,是我们努力的主要方向。

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参照点体系

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评价学生课业发展所需的参照点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多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别是针对学校的智育工作,该文件非常明确和具体地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对于学校课堂教学,国务院在2001年6月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进一步指出,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把握时代精神和要求,借鉴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结合我国学校教育的实际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这个内容框架可从学校“五育”内容来分析,也可从认知、情意、技能动作三个维度去构建,还可从个体一般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发展目标和个体独特性发展目标这三个层面进行界定。我们从综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框架。这个内容框架,除了学生的健康与体能发展目标外,还可包括如下九个方面:

(一)学生个体一般性发展

这主要是指学生的“个人——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它是学生在学校教育背景下社会化的发展成果,也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体现。随着知识社会和国际化社会的到来,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个体一般性发展的内容也发生变化。因此,学校教育和学生课业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一般性发展目标。这些发展目标涉及到公民素质、社会责任、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思考等等。

(二)学科理论知识和学科能力或技能的发展

对学科的理论知识,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加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体现学科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这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层次,或者说是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的那些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第二层面是体现学科发展性的理论知识,这是师生双方需要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落实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科的基础性理论知识起着发展与提高的内容层次。第三个层面是体现学科中一般性或苛刻性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对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高难度的或者是拓展知识面的要求。这三个层面的学科知识体现了共性要求到个别化要求的变化。第四个层面是学科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只学不用或者只会学不会用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教学与发展。课业考评必须树立新的知识观和价值观,对知识理论的应用可从三个水平来把握:一是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二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三是理论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至于学科能力或学科技能的发展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定性。不同的学科可以形成一组不同的学科能力或学科技能,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教育阶段,所能发展的学科能力或学科技能的内容及层次上也有所不同。但从总的来看,常见的学科能力或学科技能有:听说技能、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计算技能、测量技能、绘画技能、绘制图表技能、运动技能、交际技能、表演技能、创作技能、观察技能、设计技能、实验技能、操作技能、交流技能、研究技能、信息技能等。这些重要的高级的学科技能虽然不可能在同一课程中全部出现,但各学科必有其重点。分别进行的课业考评必须抓住重点,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思维技能与品质的发展

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既是学校各门课程共同的教学目标之一,又是影响各门课程教育目标达成的因素之一。因此,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技能有形式逻辑思维方法,它包括概括、抽象、归纳、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过程;有发散性思维方法,其特性是创新、流畅、独特、精致等;还有批判性思维方法以及立论、证据、辩驳、反例等多种思维方法。在评价学生的思维技能的发展时,除了解学生的不同思维方法之外,还要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通常人们把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流畅性、广阔性、逻辑性、创造性、独特性、精致性、批判性等作为衡量学生思维品质特性的指标。

(四)研究与学习技能

研究技能,主要包括搜集、获取、整理、处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或提出有条理的假说的能力;获取研究资料的能力;设计实验与验证假说的能力;统整资料与分析研究资料的能力等。学习技能,主要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技能和学习策略应用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的感知、观察、获取、理解、思维、记忆、保持、同化、应用等学习过程;后者主要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课堂听课的方法与能力;学习与掌握课程内容时策略的使用以及学习过程自我管理和自学能力等。

(五)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评价,具有导向性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创新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或者说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创新能力等。创新能力又可以分成三个递进的层次,它们依次是引进新的或重新组合(综合)加以创新、再次发现和首创(独创或创造)新事物,对于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教育阶段,培养与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侧重面应当是有所不同。

(六)态度、观念与兴趣的发展

态度主要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社会道德伦理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对自然界的态度等许多方面。观念的发展其内容也十分丰富,且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它包括知识观、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审美观、道德观、爱情观、生死观、职业观、幸福观等许多方面。学生兴趣的发展也表现出多样性,诸如对研究的兴趣、提出与众不同问题的兴趣、探索某领域问题的兴趣、对学习及获取新知识的兴趣、对人际交流的兴趣、对组织领导的兴趣、对公益活动的兴趣、对某种学科或某种艺术活动的兴趣、对科技创作或文体活动的兴趣、对某种职业的兴趣等等。

(七)欣赏与审美的发展

美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微妙的、重要的作用。美育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要加强艺术课程教育之外,还应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的美育教育题材和价值,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评价学生在欣赏与审美方面的发展,是学生课业发展评价不可忽视的内容。概括地讲,欣赏与审美的发展,其内容包括:对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的欣赏;对文学的欣赏;对人类文化及成就的欣赏;对科学及成就的欣赏;对大自然的欣赏;对人类自身的欣赏;对英雄事迹的欣赏等等。

(八)适应与习惯的发展

学生的适应与习惯也是课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一方面是影响学校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发展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它也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之一。学生的适应发展,主要包括:与同学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学校学习与生活的适应、对新环境的适应、对表扬与批评的反应、对社会的适应、对客观事实的接纳等方面。学生习惯的发展是多方面,譬如学习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在有效计划、利用时间、利用设备、利用信息资料等过程中表现出行为习惯与思维习惯等。评价这些行为习惯的发展,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科学性、道德性、合理性、标准性、创造性、独立性、持久性等品质。

(九)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与个体一般性发展目标相对的是个体独特性发展目标,这种发展目标在“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需要”、“个性发展”以及关注“个体化目标”和“个体化评价”等理念下得到重视。所谓个体独特性,是指学生个体需要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个人独特的发展目标,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一,体现了追求教育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个体独特性的内涵要比心理学中的“个性或人格”一词的内涵更丰富,它包括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独特性、行为独特性、个人天赋、特殊才能、职业能力倾向、学习个性、学习风格、学科潜能、多元智能结构独特性及发展等许多方面。

总之,学生课业发展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其分类也是相对和人为的,欲穷极分类以及类别之间都不交叉也是不可能的。不过,基于以上课业发展内容框架,根据特定教育阶段或特定课程内容,教育人员可以有创造性地设计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学生课业发展评价表。例如,在评价“小学生学习的情感行为发展”时,可以针对上课专业听讲、作业及时正确规范、学习兴趣与毅力、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作出等级评定。对“小学生语文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可以从听说能力、阅读能力、朗读朗诵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记忆能力、写字等方面分等级评定。对“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评价,可以从数学语言交流能力、计算能力、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知觉、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等几个方面加以等级评定。必要时,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对这些认知能力加以进一步的细化,以便对小学生在语文认知和数学认知等方面作出更系统、更全面的调查与评价。

同类推荐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青少年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的青少年朋友认为,一个人只要品德好就行了,讲文明礼貌只是一种形式,无关紧要。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好品德看作内容,那么讲文明礼貌就是这个人好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假如没有这个形式,他的优良品德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你会设想一个品德优良的青少年,言谈举止却是野蛮、粗鲁、不懂礼貌吗?
  •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 会展成长的逻辑

    会展成长的逻辑

    本书分析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小会展企业品牌建设中文化创意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会展文化创意的预警进行分析,阐述会展中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风险、种类、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文化创意的保护力度是有效克服风险的有力保证等。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热门推荐
  • 终极一家之不一样的夏美

    终极一家之不一样的夏美

    某天醒来,夏美突然感觉全身轻松,这是没有鬼娃压制的感觉,可是奇怪,鬼娃不是压制了自己十多年吗。
  • 地内人的警告

    地内人的警告

    【两岸文学PK大赛】来晚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来得及把小说赶完。一位普通的少年在一次海难中被一个神秘的人物带到了奇特的地内世界。在那里他见到了许多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动物和奇特的人种,比如可爱又可怕的鼻行兽、有着美丽皮毛的夸嘎还有身高五米多的巨大罗克鸟,还有长相奇特的托姆人和在脸上会自动长疤的纹脸人,善于飞行却不善言辞的天蛾人等等,更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在等待着少年去慢慢掀开它上面的神秘面纱,那是一个地球面临了上亿年而我们却不知道的危机。当所有的一切在惊天动地的变动后尘埃落定时,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后请爱护我们的地球,因为她不只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 至少现在的生活是我喜欢的

    至少现在的生活是我喜欢的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的心路历程,或许走来的一路多有辛酸,走过来也就好了。
  • 真实末世游戏

    真实末世游戏

    恐怖降临世间,全球开启进化系统,是游戏还是现实,谁又能分辨的清楚?也许,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区别!
  • 生死异志

    生死异志

    古风文体初作:《生死异志》主要分为生篇与死篇,以短文形式呈现。生篇主要以人间人性为主,鬼篇主要以鬼界鬼情为主。初作多拙,尚未精益,如有异意,尚且告知。
  • 金钟传

    金钟传

    《金仲传》是一部极力宣扬孝悌思想的所谓“劝善”、“醒世”的小说。作品以江南上元县举人李金华与历经磨难、以至沦落风尘的延安府贺旌之女贺淑媛的婚姻为基本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反映了当时天津、北京等地的社会风情。
  • 万宇劫

    万宇劫

    无尽岁月乃是匆匆一瞥,是过去支配着现在,还是现在左右着未来,万个宇宙内,孕育出各种天材地宝,奇珍异兽……科技承载梦想,未来从这里起航,有什么理由能阻止男人奔向宇宙呢!
  • 重生之至尊狂剑仙

    重生之至尊狂剑仙

    地球唯一的修仙者渡劫失败,意外胎穿到一本弃坑的修仙文内,成为一个路人甲女配。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修仙界也是充满杀戮的地方。看一强悍灵魂胎穿重生,如何一步一步再次走上重生大道。(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吾化身为少女和丧尸末日

    吾化身为少女和丧尸末日

    100多年前,平行地球就有潜在的危机了,而地球的男主叶一诺,竟然因为一次机缘化身为一个超可爱的少女,还没来及卖萌,铺天盖地的怪物涌来,(惊恐),究竟是逃回自己的世界,还是拿起武器战斗到底?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让:谦恭礼让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让·谦恭礼让》为该套丛书中的一册。